1.分析说明云南民族渊源和民族分布特点。
答: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用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群共同体。云南由于复杂的地形地势的缘故,赋予了云南有着复杂的民族渊源。
民族的渊源主要有:北方游牧民族的源流和南方农耕民族的源流。
1) 北方游牧民族的源流:在滇西北横断山脉去,考古工作者曾在维西县的戈登
村腊普河东岸发现过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德钦县的纳古、永芝等地发现过青铜时代的石棺墓文化。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从甘肃、青海一带经川西、藏东到云南西北的广阔地域,是古老的氐羌族群发源繁衍的地区。由于氐羌族群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其后历两千年的演变,支系四分五裂,分布遍及全省,云南不少现代民族均以其为源。
2) 南方农耕民族的源流:自滇西北往南、往东,地势大幅度降低,自然景观由
险峻趋于平缓开阔。滨湖临江的盆地增多,在纵横交错的河流两岸,不时出现成片的台地。这些盆地和台地气候温暖,资源富饶,既便于渔猎采集,又利于农业的产生。滇中等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分布,远远多于滇西北地区。
云南现代民族的语言体系大致分为3类,即汉藏语系的藏缅遇阻、壮侗语族 以及南亚语系的孟高棉语族。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云南成为南北民族交叉的十字路口,然而其地理环境却不利于各民族的大融合。使得云南各民族难以成为一体,从而也使得云南的民族流传了下来。在云南这个地方民族的源流也很复杂,可以从下表看出: 民族 现代 云南最语系 民族 现代 云南最语系 源流 民族 早记载 语族 源流 民族 早记载 语族 彝族 傣族 百 秦汉 汉藏语系白族 壮族 秦 土越 壮侗语族 哈尼族 布依族 著傈僳族 水族 民景颇族 布朗族 南亚语系土 汉 汉藏 族 百 阿昌族 佤族 孟高棉语著氐拉祜族 语系 濮 秦汉 族 德昂族 民羌 纳西族 藏缅 克木人 族 语族 苦聪族 汉 汉族 秦汉 汉藏语系 藏族 唐 苗瑶 苗族 唐 汉藏语系 外瑶族 来普米族 元 回 回族 元 汉藏语系 民蒙古 蒙古族 独龙族 阿尔泰语族 满 怒族 明 满族 清 系通古斯语族 基诺族
在新石器时代,居住于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南北民族的分布,奠定了云南民族分布的基本格局,现代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水平分布,是在几千年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受各种因素作用的民族迁徙流动以及外来民族不断迁入的结果。云南民族的分布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其一是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ude水平分布,其二是全省范围和各局部地区多民族的垂直分布。 1) 民族的水平分布
A、滇西北三江并流地带的民族分布:滇西北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 三江并流地带,属青藏高原向南延伸而形成的横断山纵谷区。从气候炎热的河谷到寒冷的高山草甸和针叶林带之间,分布着纳西、藏、怒、独龙、傈僳、普米等民族。
B、滇中高原及滇东南岩溶丘原的民族分布:从滇西大理、哀牢山至滇东的昆明、曲靖之间,为海拔2000m左右,起伏平缓的红色丘状高原面,与之绵延相连的是滇东南石灰岩岩溶丘原地区,在这一带的民族有:汉、彝、回、白、壮、苗、瑶、布依、水、满、蒙古等。
C、滇西南和滇南低山宽谷地区的民族分布:从滇西北的高大山系在往南伸 展,逐渐降低为中山宽谷的帚状山原,至西南边境一线,更变成海拔1000m以下的盆地。在此居住的民族有:傣、景颇、佤、拉祜、布朗、阿昌、德昂、哈尼、基诺等民族。
2) 民族的垂直分布
云南地势高差较大,大致呈3级阶梯状倾斜。从滇西北一级阶地至滇南、滇 东南三级阶地,直线距离不过数百公里,然而海拔差异却高达数千米。云南由于地势不同阶梯的存在,使得该地的自然景观有了明显的差异,复杂的地形地势赋予了云南拥有立体的气候。从宏观角度看,全省民族的垂直分布犹如一座塔,藏族分布最高,傣族、壮族分布在最低,其他的民族分布在中间。如下:
藏族 纳西、怒族
„„
„„
„„
傣族、景颇族、壮族„„
分布在地势较为地平的坝子、河谷临水地区的民族主要有:汉族、白族、傣族、壮族、回族、布依族、水族等。这些民族以水稻为主业,同时这些地区也是最容易形成聚落,也是城镇演化发展的地方。分布在亚热带、温带中山地区,海拔2000~2500m左右,生活在该地的民族有一从事水稻种植的哈尼族;也有从事
民族山
旱作农业的苗、瑶族、傈僳族、拉祜族等;还有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的民族,现已被归入拉祜族的苦聪人。在海拔3000~4000m左右的温带、寒带高山草甸和森林区,居住着以山地种植业为主并兼营畜牧业和林业的藏族。
2. 云南民族文化为何具有多样性?
答:云南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云南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使得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具有了它的特色。
云南拥有复杂多样的地形地势,加之该地拥有丰富的民族渊源,二者的结合使得云南的民族文化具有了多样性。在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以及云南地理环境的差异,复杂的地形对各民族的交流起了阻碍的作用。地理环境及高山等的阻隔,使得各民族的沟通交往甚少。云南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滇西、滇北及滇西南,滇中属高原湖盆地区,因而有利于发挥优势、社会得到较快的发展。最终也成了云南的首府,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滇西北、滇西、滇南等地边境呈弧形山地,由于远离经济文化中心、山川阻隔、交通不便而成为一个封闭性地带,不少地方成为历代开发的“死角”。而在这些封闭的地方却拥有着丰富的资源,这位后来的发展。
云南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的原因归于一个原因即:云南拥有复杂的地形地势及丰富的民族渊源。
3. 结合专业知识,谈谈如何搞好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 答:云南的强省建设主要有二:一是“绿色经济强省”;二是“民族文化大省”。 而这两个强省的源来也归结于云南所拥有的优势,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云南也有属于它自身的优势。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是省委、省政府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结合云南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实际所确定的一个重大战略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然要求,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基本纲领在云南的具体实践。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宗旨是:牢固确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全面提高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标准、科学文化素质、社会管理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云南位于中国的西南,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与泰国相隔不远。云南可以发挥它的优势,发展对外的贸易。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主要的分布地区之一,少数民族在全国中有重要的地位。首先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云南有51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数人口的13.3%;其次云南是中国特有民族最多的省份,有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基诺族等15各民族为云南所特有;第三云南是中国跨境民族最多的省区,有:壮族、傣族、布依族、苗族、瑶族、彝族、哈尼族、景颇族、傈僳族、拉祜族、怒族、阿昌族、独龙族、佤族、布朗族和德昂族,以及常委确认为单一民族的克木人都跨越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国家而居。
云南共有52个民族,由此可见云南在发展“民族文化大省”具有它的优势。归纳为以下:一、云南有丰富的民族资本。民族种类丰富,从以上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云南它所拥有的民族资源就是它建立及发展民族文化大省的第一桶金,也是最基本的。二、在拥有这些丰富的民族资源时,我们要确定的是这些民族在社会历史的发展潮流中是否还保留有本民族的特色。这也是发展“民族文化大省”
的又一筹码,云南因有复杂多样的地形,使得云南的经济交往等不顺利,也使该区的经济远远落后于中西部地区,但这样的情况下也演绎了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交通的不便反而使他们保留了各民族的传统,也有人曾说:“越落后的地区,风景最美,人最纯朴”。是的,云南的各名族都留有本民族的特色,为云南发展“民族文化大省”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三、在拥有以上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人力物力进行调整,如何使之发挥出它的优势,让资源禀赋转变为经济效益,从而更为有效地的促进云南今后的发展。此时需要的是政策的支持,少数民族由于对外界的了解、接触甚少,如果未能很好的引导其发展,那将会使一个民族更快的走向消亡。
在云南的“民族文化大省”的建设中不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1.民族地区的人民不明白你的意图,可能会阻碍到你计划的进行,此时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沟通交流就是你的第一项任务。2.在建设的过程中不可盲目的最求眼前的利益,而破坏了少数民族地区原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对当地民族文化的撞击,使得该民族无法在社会的潮流中生存。3.云南在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借助外来的力量,在云南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呈现出这样的几点问题,如:资金短缺、人才短缺、市场消息不准确、技术落后、交通不便等。此时云南应学会如何招商引资、招揽人才等来促进云南在发展中的不足。那么云南在拥有了发展“民族文化大省”的条件及解决了发展过程中的障碍后,当这一发展战略走上正轨之后我们又应该在发展“民族文化大省”的途中注意那些方面呢??是的,当有了资源也解决了发展的障碍时,在发展的途中如何掌控好度量将会是这一策略能否能以长存,是否能够能到更好的发展将会是至关重要的。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促进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与经济更加相互渗透,只有文化素质高的人才能从容应对市场风险,只有文化含量高的商品才能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加快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国的共性,发展有多样性特色的民族文化是云南的个性。带有地方性特点和多样性特色的云南民族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民族文化大省要把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始终遵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要求,又要充分发挥云南民族文化的优势,突出自身特色。
——继承与创新、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要继承、保护我省各民族传统文化;取其精华,不断创新,使云南民族文化成为既保持传统特色又富有时代特征的优秀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文化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使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交流借鉴与防止渗透的关系。文化发展与文化交流密不可分,要以博大的胸怀学习、借鉴外来文化,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同时,要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正确方向,坚决抵制腐朽文化,防范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
——改革与发展的关系。要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相一致,与文化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相符合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文化事业建设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文化产业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同时,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起适应市场需求、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群体;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市场提供适销对路、内容健康、丰富多彩的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一手抓精晶,一手抓普及,既高扬主旋律,又提倡多样化,用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精神产品去占领思想文化阵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促进繁荣与规范管理的关系。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在大力提供健康、多样的文化产品,活跃和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市场的同时,要加快立法进程,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普法工作,建立健全文化建设法制环境和管理机构,加强和规范对文化市场的管理,保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向前发展。
——政府宏观调控与发挥社会力量的关系。要大力兴办公益型文化事业,扶持文化精晶生产,加强对文化产业的宏观调控,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调整、优化资源配置。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文化产业,走“党委重视、政府引导、多方投入、企业运作”的产业发展道路。
以上是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处理好的关系。那么作为云南本地区而言又该如何呢?如:开展民族文化资源的调查、评估、抢救和保护。组织好民族文化资源调查,掌握并评估各民族文化资源及其发展变化情况,及时抢救保护毁损严重、濒临消失、不可再生的民族文化资源等;繁荣文艺创作,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大力开展和扶持群众文化活动;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办好重大文化盛事活动和民族传统节庆;建设一批富有民族特色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发展文化产业,形成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布局;规划和建设特色文化区等 。作为云南未来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发展民族文化大省不仅要结合现有的优势资源,在发展的同时也要结合社会发展的潮流,处理好各种关系才能够让云南的“民族文化大省”得到很好且长远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