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内容摘要:
新课改已到了各种教学模式形成和完善阶段,本文就是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新探索,在我县的“学案导学,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背景下,结合我校实情及学科特点,语文课堂我采用“一预、一讲、一反馈”的“三环式”教学模式,并取得显著效果。
关键词:
新课改 、 学案导学、 一预、一讲、一反馈 、三环式
新的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提高学生的素质已不再是一句空话,可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特别是怎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思维习惯,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有效地途径。常听有的老师说“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这话没错,特别是素质教育的今天,但现实是一堂好课如果仅仅局限在课堂45分钟,学生学不到多少知识,更谈不上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一堂好的语文课除课堂教学外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反馈也是教学的必备环节。(而全程掌控这三个环节的教师是一堂好课的关键角色。)在我县的“学案导学,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背景下,结合我校实情及学科特点,语文课堂我采用了“三环式”教学模式,即: “一预、一讲、一反馈”
一预:即课前预习环节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有所准备。“凡事预则立。”有无准备,准备充分与否,效果大不相同。预习是听课的起始环节,对学习影响很大。把握好这个环节,也就抓住了听课的主
动权,但要想做好这一点不是很容易,因为预习时间大多要放在课下,学生是否真的预习,预习的效果如何,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教师及时、严格的检查是学生预习的关键。但教师要想及时的、全面的检查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老师有针对性的检查或充分发挥学习小组长的作用。让其代表教师全面掌握学生预习的情况,并把情况及时的反馈给教师和学生。教师再及时的处理,学生再及时的改正。这样做好课前预习,就可以提高听课的目的性和听课效率,提高课堂笔记的针对性。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可以逐渐养成。
一讲:即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抓好课堂教学是三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1) 复习旧知
这一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也是引入新知识的纽带。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得问题与生活相联系,生动有趣的情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即生活。让学生从非常熟悉的事例进入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来源于生活。好的情景导入直接会影响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3)质疑解惑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能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需要,从而引起定向探究性
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活动也就应运而生了。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培养学生质疑解惑的习惯,引导他们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质疑解惑中,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同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4)新知识演练
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积极讨论和展示,帮助学生解决了问题和疑惑,得出了结论。究竟成效怎样,教师应设计一定量的练习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快速抢答、互帮互助等方法。这样可以使教师及时掌握教学效果并能及时调控课堂教学,以便下一步的查缺补漏。
(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一堂课有头便也有尾,有始便也有终。课堂小结与一堂完整的语文课教学来说,必不可少,而且是至关重要。所以在教学中的每一环节我都注意了总结。同样作业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适当的作业布置可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能力。
一反馈:即课后反馈
反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学记》中早就指出:“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现代信息论和控制论也告诉我们:没有反馈就没有控制,也不可能调节。布鲁姆研究发现,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由于忽视了教学反馈、问题日积月累造成的。因此,要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就全方位、多渠道、快速而准确地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从而使教与学双边活动顺利、默契的进行。
第一:学生自我反馈
1、学生对节课掌握情况进行自我反馈。
2 、小组之间的讨论反馈。
3、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老师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辅导
第二:同步训练的处理
完全放给学生,所谓完全放给学生就是先让本小组交流和学习,然后小组进行交流和学习。最后让已全面掌握的学生进行讲解。此时,学生再有不会或不懂得地方,教师只要一点拨就OK了。这样就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可见,重视课后反馈,教师才能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我相信,若按上述步骤完成一课时的内容时,效果一定会不错的。只要老师坚持,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学生就会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和一个好的学习品质。在今后的过程中,教师就能轻松愉快的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山东省汶上县刘楼中学语文教研室 马若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om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22190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