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奈知识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以叙事医学角度思考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改革

以叙事医学角度思考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改革

来源:小奈知识网
2012

7·第期年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TaiYuanUrbanVocationalcollege

总第132期

Jul2012

期以叙事医学角度思考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改革

李恩亮,郑恒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肇庆526020)

[摘要]近年来的医院血色案例反映了当今我国医患关系的紧张,折射出部分医务人员人文素养和沟通

轻人文的现象。文章通过对医学类高职能力技巧缺失,从侧面也暴露出我国医学教育中重技术、

高专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现状的分析,尝试从美国叙述医学角度探讨医学人文教育的改革。

医学人文;叙事医学[关键词]高职高专医学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7-0017-02医学人文,是一门医学和人文学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医学与人文关系及从人文观念角度出发,对各种医学现象、事件,进行思考、总结的学科。缺失医学人文的医学教育是残缺的教育,不利于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医学科学的完善,更不利于我国医疗事业的健

医患关康发展。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期的当代中国社会,

系高度紧张,人文关怀严重缺失,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医学教育的不足。要改变这种紧张的医患关系,扭转医学人文缺失的局面,必须深刻反省存在于医学教育中的弊端,并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深化医学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将医学人文理念和医学科学建构有机结合。

一、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1.医学教育中重专业轻人文的现象比较严重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发

高职高专教育展,高职高专教育也迅速发展起来。但是,

教学理念仍处于探索阶段,无法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使得整个教育发展附着在高等教育上,成为高等教育的压缩版。知识高度浓缩,教育的重心落在专业教育而忽

同时,医学技术主义盛行,医学发展过多地视人文教育。

强调专科化、技术化、市场化,漠视了人性化。病人成了医疗流水线上需要维修的产品,其人格、痛苦、情感被强行转化为疾病的症状和体征。整体的病人被无形的观念消解得只剩下一连串陌生而又令人生畏的符号,使得医疗领域“高技术———低情感”的现象颇为严重。人文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其结果导致医疗逐渐远离对人和生命的关爱,医患关系疏离,医疗纠纷增加。

2.医学人文教育目标不明确,与思想政治教育混合在一起

在医学高职高专教育中,由于未厘清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功用,存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混谈的现象,使医学人文教育失去应用的空间,缺乏较强的针对性。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强调对学生道德理想和政治信念的塑造,缺乏对生命的关注、伦理的思考和医学内在精神的揭示;过分偏重于人文社会科学的政治服务功能、医术的立身与救治功能和知识的逻辑力量,忽视了人格的熏陶和职业的修为,疏离了医学职业

中最为重要的温情与人道。

3.学科建设滞后,未形成系统的人文教育体系

医学类院校缺乏一定的人文教育平台,在师资队伍、课程体系与教材、实践教学体系与专业能力测评体

对医学人文系等学科建设方面都受到现有资源的。

课程的开设随意性大,通过选修课、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对知识内容的传授缺乏科学的论证,也未用医学模式转换的需求设置人文课程,没有形成系统的人文教育体系,人文教育与医学实践教育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

4.人文师资力量薄弱,缺乏评价学生人文素质标准从事人文教学的教师,要么是单纯文科专业毕业,缺乏对医学的实际体验和研究,对医学的很多认知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要么毕业于医学院校,自身缺乏系统的人文社科知识,不具备深厚的人文内涵。目前高职院校对于医学生的评价,基本上还是以学习成绩为主,虽然附加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掌握情况等来评价学生素质,但没有将学生人文知识水平、人文素养等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如何评价学生人文素质,尚没有科学的标准,更没有系统的评价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质量。

二、当前国内外医学人文研究现状和美国叙事医学简述

1.当前国内医学人文研究现状在当前新的医学模式的指导下,“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的医疗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个体化整体医疗。这种新的医学理念使医患沟通成为研究的一个中心,形成一个大的研究领域。在医患沟通研究领域上,多数学者以伦理学、法律、社会学、管理学、政治经济学等理论为基础进行研究。从2000年开始,国内对医患沟通的研究论述增多,主要研究医患沟通与医疗关系、医疗纠纷的关系及从医患关系现状看医疗沟通在医学教育中的必要性,凸显医患沟通教育的重要性。2003年南京医科大学编写了《医患沟通学》,首次把医患沟通作为一门新学科加以探索,从政治、人性、伦理、法律、医学、心理、人际等全方位进行综合总结,并将《医患沟通学》列入该校医学生必修课程。

·17·

2.国外医学人文研究现状20世纪80年代前,国外医患沟通主要涉及伦理学、法律、社会学、管理学、政治经济学等理论,之后出现了社会语言学转向。主要包括:从对话分析视角分析医患交流(Goffman,1981;Coleman&Burton,1985;My-erscough,1992;Wodak,1997;Chimombo&Roseberry,1998);从医患对话结构入手揭示医患对话的规律(West,1983;Frankel,1990;Paul,2002);从言语权力关系的视角研究

医患对话(Beckman,

1984;Mishler,1984;Hall,1995;Bar-rya,

2001);用批评话语分析(CDA)框架研究医患沟通(Fairclough,1995;Thomborrow,2002)等。2001年以后在Charon的引领下创建了叙事医学课程,出现了医患沟通研究和实践的叙事医学转向。

3.美国叙事医学简述1988年美国学者阿瑟·克莱曼在对美国医学发展面临的人文现实困境的研究下,首次提出将“疾病(Dis-ease)”和“病痛(Illness)”区分。他认为两者分属不同的世界:疾病归属医生的世界,是寻求病因和病理指标的客观世界;病痛归属病人的世界,是一个诉说心理和

社会痛苦经历的主观世界。

他提出医患交流的解释模式和病痛叙事概念,认为医生应该把了解病人的叙事模式作为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1年RitaCharon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表文章,发起了“叙事医学”运动,认为有效的医疗实务需

要叙事能力,提出从自传、

现象学、心理分析、创伤研究、美学等训练出发来提升医学生观察、倾听、诉说疾病的叙事能力”。叙事医学的定义是指用叙事能力来实践的医学,指对患者的故事进行认知、吸收、阐释并为之感

动。叙事医学的目标是让医生们更清晰地表达自己,

更理智地处理自己的感情,培养高超的倾听技巧以及从比喻和潜台词中发现隐藏信息的能力,从而使医生能更加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

三、从叙事医学角度思考高职高专医学人文教育的改革

要改变高职高专医学人文教育缺失的局面,必须从根本上改变“重专业轻人文”的思想,通过科学论证开设相应医学人文课程,同时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医学是发生在特定时刻、特定场景下由特定人员实施的特殊技术,医学教育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实践过程正是影响学生人文品质的最有利的时机。

1.成立医学伦理馆,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

在医学伦理馆中,将遗体捐献人的事迹进行陈列。通过医学伦理馆的事迹讲述,使学生真实感受到所面对的不是单纯的一具标本,而是实实在在的人,从而用人性的角度去面对标本。并在课程开设前,为每一具标本举行简单的遗体告别仪式,由学生代表主持仪式,并叙述标本生前事迹,教育学生心存敬畏和感恩之情,使学生真正做到“尊重尸体,尊重标本”。

2.课堂教学中穿插临床病例和角色体验在理论教学上,以真实病例展现患者的病痛,并使学生从患者角度进行病情的叙述,体验患者心理和社会的痛苦的主观经历,加深学生对疾病认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从而提升学生观察、倾听、诉说的能力。比如在讲解肝脏疾病的同时,可以引入“暴走妈妈”的事

·18·

例,让学生在掌握肝脏移植手术的过程中,弘扬母爱的

伟大。

3.将“3R”原则教育渗透动物实验课教学中“3R”原则是指在动物实验中采用减少、优化和替代的方法,是维护实验动物福利的一个重要原则。在动物实验中,要求学生将动物人性化,假设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模拟临床诊治过程进行沟通,培养学生的细心、爱心和同情心,使学生学会敬畏和善待每一个生命,严禁实验后对动物进行肢解。

4.为学生社会实践提供条件和保障专业教师可以拓展教学方式和途径,带领学生深入到社区、基层,为居民进行常规体检、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活动,提供医疗保健、饮食卫生、疾病防治等医学咨询等。通过参加医疗社会实践,深入社会,服务社会,学生除加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外,亲身体会到患者被疾病折磨时的痛苦,家属面对亲人身患重病的焦急与期盼,真正理解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意义,明确自身所肩负的责任,真正体验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

叙事医学为以医患沟通为研究方向的医学人文教育注入新的元素,提供新的方法和理念,在英美各大医学院校中日渐得到重视。反思我国目前的医学人文教育现状,可以引入叙事医学的理念,加强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内化为医学生的人格品质,进而推动医学行业行风建设。

参考文献:

[1]张俊.当下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困境和处理[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8):-66.[2]文秋林.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1,(4):723-725.

[3]彭丽,

冉素娟.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9,(5):929-931.

[4]杨晓菲.美国叙事医学课程对我国医学人文精神回归的启示[J].西北医学教育,2011,(2):219-221.[5]祝娇娇,

卢建华.结合医学教育特点,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52-1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om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22190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