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历史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来源:小奈知识网
川教版九上 第3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因; 2.识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3.正确评价明治维新。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解读地图、表格以及文字材料,提高学生从多种材料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洋务运动的对比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民族振兴,成为亚洲强国,培养学生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坚持改革开放。 二、教学重点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

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861年,不平凡的一年。在中外历史上,美国、俄国和中国都经历了对本国历史影响巨大的事件。回顾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以及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国家的崛起,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不同的国运,19世纪中期的日本该何去何从呢?让我们一起在第3课《日本明治维新》中寻找答案。

(二)讲授新课

第3课 弱者的逆袭 —— 日本明治维新

吉田松阴,日本江户幕府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兵法家,明治维新的精神领袖及理论奠基者,日本的改革、扩张之路基本是按他的思路进行的,武装倒幕和明治维新的领导人物大都是他讲学时的门生。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日本的一代宗师吉田松阴为线索,通过吉田的童年、青年、盛年、离世和遗志,来探究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

第一篇:吉田的童年——暗夜曙光

吉田的童年生活在黑暗的幕府统治之下。(解释何为“幕府”) 出示《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随着日本工商业的发展,士(大名、武士)、农、工、商各阶层与幕府的矛盾,归纳总结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师设问:面对本国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当时英国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法国的资产阶级是如何应对的呢?(学生回答)日本新兴资产阶级和中下级武士也强烈要求改变现状,可怎样改变?路在何方?

第二篇:吉田的青年——他山之石

1853年,美国4艘黑船抵达江户湾,以炮击江户为威胁,要求开港。日本虽然已闭关锁国多年,但这并非意味着日本是完全封闭与世隔绝,他们早已听说一直以来他们学习的榜

1

样——中国被遥远西方的岛国所打败。当1854年美国第二次来到日本,吉田与友人涩木半夜2点摇着渔船摸黑出海,接近“黑船。由此可见,面对美国船舰来袭,日本仁人志士对待外来侵略是什么态度?

教师总结:日本不仅没把培理当作侵略者,还将其作为开国的恩人来纪念。不仅在横须贺市建立了一座培理公园,还在当年美国黑船登陆的地方,树立了一座纪念碑,上面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亲笔手书“北米合众国水师提督培理上陆纪念碑”。在培理公园,每年都要举行民间自发纪念活动——“黑船祭”。

第三篇:吉田的盛年——桃李天下

因登上黑船,吉田被幕府投入监狱。出狱后,努力研习中西方文化,创办了松下私塾,培养了一大批维新志士,如高杉晋作、木户孝允、伊藤博文等。在开办学堂广收学徒的过程中,吉田的思想也得到了广泛传播。教师简要介绍吉田的主要思想:拥立天皇推翻幕府——改革维新富国强兵——对外扩张称霸世界。

第三篇:吉田的离世——武装倒幕

因为反对幕府,在“安政大狱”中,吉田为首的许多志士被处死。吉田之死,激起了人民的不满,下级武士、商人、新兴地主等联合力量掀起了武装倒幕。 学生结合教材,了解武装倒幕的过程。 第四篇:吉田的遗志——明治维新

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简要介绍明治维新的核心人物:明治天皇、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以及木户孝允。

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于1868年4月6日发布具有政治纲领性的《五条誓文》(出示具体内容),并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

播放《大国崛起·百年维新》日本岩仓使节团出访欧美片段,思考:日本使团出访欧美有哪些感受?(学生回答:惊、醉、狂)

合作探究一: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以下表格:明治维新采取了哪些措施?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方面 措施 影响 出示《日美英德1868-1873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对比》表格、播放《大国崛起·百年维新》关于日本明治维新评价的判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

日本的迅速崛起是欢喜还是忧愁?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中说:“日本似乎难逃降临在其他亚洲国家头上的第三世界地位的命运……它似乎注定要灭亡。但是,日本却是唯一的以平等条件进入19世纪世界市场的民族。……只有日本人逃脱了被征服的命运。”这个曾经和众多亚洲国家一样被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用坚船利炮强行打开国门,可与其他亚洲兄弟逐渐沦为半殖民地或殖民地不同,日本是唯一一个在欺凌中迅速崛起并跻身强国之列的亚洲国家,因为改革的不彻底,因为军国主义思想的存在和扩大化,很快日本就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给世界特别是亚洲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比如对中国,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

合作探究二: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背景下,统治者向西

2

方学习的改革运动,可两者的结果却不同,结合以下材料分析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海国图志》无论如何都是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一架优秀的望远镜,但日本人如获至宝,中国人却嗤之以鼻。

——美国汉学大师 费正清 材料二 在欧洲的访问让他(大久保利通)猛醒。他醉心于德国的发展模式,提倡国家主导工业,决定全面学习德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和经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

小结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结果不同的原因:

1.明治维新通过倒幕扫除了改革的障碍,而洋务运动受到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挠。 2.明治维新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对封建制度进行全面冲击,获得成功。而洋务派是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只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最终因封建统治的腐朽而失败。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依田熹家也说:“对于中国来说,开国意味着屈辱的开始,但日本不是这样理解的。我们认为开国是日本一个出发点,也是日本的转折点。因为,在那以后,日本发生了很多积极的变化。”

课堂小结: 幕府的黑暗统治

明治维新 民族危机 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局限性:改革不彻底,实行对外扩张 积极性: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课堂检测

1.19世纪中后期,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按照西方的样板,实现本国历史重大转折的是( ) A.毛泽东 B.明治天皇 C.康有为 D.戈尔巴乔夫

2.把教育放在最优先的地位,仿效西方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形成了完整的近代学校体制。“近代日本出现的这种现象,与明治维新采取的哪一措施有关( ) A.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B.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C.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D.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3.19世纪中期,率领四条蒸汽船惊醒日本“太平梦”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4.1868年4月,日本睦仁天皇颁布了《五条誓文》,该誓文成为明治维新的政治制领。下列关于明治维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次改革主要是局限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通过改革彻底铲除了日本的封建制度 C.改革后的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改革后的日本,实现了与周围邻国的“和平共处”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