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召锋,王秀敏
来源:《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4年第1期
中兽医是我国传统兽医学的核心,在防治动物疾病中的应用有几千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畜牧养殖逐渐从以家庭养殖为主的传统畜牧业向规模化、区域化和产业化的现代畜牧业发展,这也为我国兽医学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中兽药独特的低毒、无抗药性和整体调节的优势是化药和生药无法媲美的,因此将传统中兽医与现代兽医结合研究是兽医工作者的目标,也是我国兽医学的发展方向。中西医结合具有优势互补的特点,也是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重要途径。对鸡大肠杆菌病多采用抗菌药物治疗,但滥用化药已导致大肠杆菌的耐药谱不断扩大,防治效果下降,同时抗菌药物在机体内的残留,降低了肉蛋产品品质,影响了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中兽药制剂具有抑菌消炎、抗内毒素损伤、消除耐药菌株耐药性的作用,因此在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研究中不断受到重视。
1 鸡大肠杆菌病的临床诊断
张耀东等(2013)依据六淫辩证规律,通过临床诊断认清鸡大肠杆菌病的本质,该病属于湿热壅积肠道而引起的里热证,过量的水湿会造成脾脏功能的衰减;脾阳受困,更加无力运化水湿,久之则化热而成湿热之邪,引起的脾脏运化功能失调而成。
发病鸡临床主要表现为排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王顺霖等,2009),食欲下降或废绝,个体消瘦,精神沉郁,羽毛松乱;常有呼吸道症状,鼻分泌物增多,张口呼吸;部分病例出现肿头综合症,并伴有较高死亡率;病例剖检眼观心包膜混浊,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十二指肠、盲肠、肝脏等部位出现肉芽肿(张志峰等,2012)。
2 中西医结合的现代疗法
治疗鸡大肠杆菌病,采用以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中西药复方。中药善于调节机体平衡、标本兼治,在慢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方面占据优势,而西药靶向性强,在治疗急性病时教中药迅速,因此中西药合理并用具有提高疗效,降低毒副反应,扩大适应症范围,缩短疗程等特点(曹翠萍,2007)。
治疗鸡大肠杆菌病,中药制剂主要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组方,如七味胆膏散、七清败毒颗粒、止痢散、复方白头翁散、四黄止痢颗粒或锦心口服液,参考制剂说明书使用,结合西药氟苯尼考、恩诺沙星或磺胺类药物进行拌料饲喂,治疗效果极佳。
3 中西医结合的预防措施
3.1 中兽医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措施
“治未病”是由《黄帝内经》最早提出的重要理论,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的多方面内容(何清湖等,2013)。这就要求兽医工作者要严格了解疾病的发展趋势,在疾变发生前采用药物进行防治,这样才能达到“上工之数”。对鸡大肠杆菌病而言,预防也重于治疗。中兽医在预防鸡大肠杆菌病方面,现在常用的方法为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抗菌、抗病毒的中药制剂,如板蓝根颗粒、银黄可溶性粉等,从而达到预防的效果。
3.2 现代兽医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尤其在环境卫生和日常消毒两方面。进鸡前应对鸡舍、饲养用具进行清扫、洗刷,并用火碱、季铵盐类、碘制剂、醛制剂或氯制剂等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一般经过连续4次以上的有效消毒。进鸡后要避免交叉进鸡和多日龄鸡同舍饲养现象,应做到全进全出。凡经常出入的道路和饲养场门口均设消毒池。
合理通风、做好鸡舍空气净化工作。降低鸡舍内氨气浓度是养鸡场的重要措施,主要从及
时清理粪便和污物、控制鸡的饲养密度、采用过氧乙酸和香连溶液等药物净化空气等方面入手。
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从本地区发病鸡群分离大肠杆菌菌株,制成大肠杆菌灭活苗(自家苗)进行免疫接种有是预防本病的有效途径之一。注射自家苗对本地相同血清型的菌株感染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用药安全性高,无需冷藏保存,放于阴凉处即可。
总而言之,中兽医与现代兽医的结合仍将侧重于中兽药未病先防的基础上,与生物疫苗和化药等常用药物配合使用,最终把疾病防范于未然之中。
参考文献:
[1]张耀东, 朱伟山, 凌征廉, 等. 中草药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用药程序[J]. 农村养殖技术, 2013 (3): 63~64.
[2]王顺霖, 才让太. 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治[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30(2): 154.
[3]张志峰, 喻华英, 贾桂珍, 等. 鸡肉芽肿型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及病理形态学观察[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2, 3: 38.
[4]曹翠萍. 防治鸡大肠杆菌病中西医药复方制剂的研究[D]. 济南: 山东农业大学, 2007.
[5]何清湖, 周兴. 论中医 “治未病”的源流[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 7(12): 7~9.
(收稿日期:2013-12-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