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分析

来源:小奈知识网
Journal of Medical Forum Vol 26 No.8 April 2005 ・ 53 ・ 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分析 张建生 河南省泌阳县人民医院内科关键词 微创 颅内血肿 清除术 高血压 脑出血 泌阳县463700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B 我科自2000年8月 ̄2004年8月,开展了CT 立体定位下应用YL一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 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 41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8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 治疗组41例,对照组40例,全部为发病3d内住院 患者,出血量大于30ml,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 意识障碍,经头颅CT确诊。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 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出血的诊 断标准[ 。治疗组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35 ~78岁,平均54.6岁。出血部位:壳核出血30例, 丘脑出血4例,脑叶出血7例。出血量:30 ̄40ml 7 例,41 ̄60ml 21例,61 ̄80ml 8例,80ml以上5例。 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37~79岁,平 均56.3岁。出血部位:壳核出血31例,丘脑出血3 例,脑叶出血6例。出血量:30~40ml 6例,41~ 60ml 22例,61 ̄80ml 8例,80m|以上4例。两组病 例在性别、年龄、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方面经统计学处 理,差别无显著性(P>0.05)。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内科保守疗法:①脱颅压, 减轻脑水肿;②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③控制血 压;④应用止血剂;⑤应用脑细胞活化剂;⑥防治 感染;⑦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⑧对 症及支持治疗。 1.2.2 治疗组 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① 手术时间:超早期(发病6h以内)手术者6例,早期 (发病48h以内)手术者26例,延期手术者9例。 ②手术方法:患者行头颅CT检查后备皮取仰卧位 或仰卧头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血压过高者适当 降压。于患者头颅分别划出标志线,如听眦线、正 中线、翼点等,选择血肿最大层面为穿刺平面,血 肿中心到颅骨最近点为穿刺点,避开重要脑功能 区、大血管。常规消毒、铺巾,在2 利多卡因局麻 文章编号:1672—3422(2005)08—0053—02 下,用YL一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电 钻驱动下直接钻颅,穿透颅骨后拔除钻头,放入钝 圆塑料针芯,推进至血肿腔,拔除针芯,即可见陈 旧血液流出。拧上螺帽,侧管接注射器,注射器抽 吸血肿液态部分,抽吸时应均匀用力,不要用力过 急过猛,以免引起再出血。对抽吸困难者可以用 血肿粉碎针,以生理盐水粉碎作业并等量冲洗。 首次抽吸量以50 ~60 为宜。若穿刺后引流出 的血液明显少于CT显示的出血量,可通过引流针 局部注入尿激酶2万U~5万U,以液化固态血 肿。夹闭引流管,2~4h后开放引流。冲洗、抽 吸、液化、引流次数,可根据复查头颅CT情况而 定,一般每日1~2次。至血肿消失70 ~80 时,闭管24h,无异常情况可拔除穿刺针,局部缝合 1针,并加压包扎,以免脑脊液外渗。引流时间一 般5~7d。同时控制血压,降颅压,抗脑水肿及防 治并发症等药物治疗。③手术再出血问题不论 是施行微创穿刺术时还是在冲洗、抽吸时,。肾上腺 素和立止血都是必备药品。一旦出现新鲜血液, 应立即停止抽吸,应用。肾上腺素0.5mg+生理盐 水5ml反复冲洗,并向血肿腔内注入立止血1KU +生理盐水3ml,一般均能止血。术后开放引流, 暂不应用尿激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复查 CT了解颅内出血情况,如再出血量不大,可继续 按原方案治疗,如出血量巨大且短期不易清除者, 可考虑多针引流或外科开颅清除血肿[2]。④手术 适应证及禁忌证:一般认为年龄不太大,生命体征 较平稳,心肾功能无明显障碍,血压 ̄200/120mm Hg(1mm Hg一0.1333kPa),位于大脑半球部位 (幕上)血肿量大于30ml,位于小脑半球(幕下)血 肿量大于10ml,引起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者都是 手术适应证。由于该技术对患者损伤轻微,手术 时间短,故不象开颅手术要求那样严格,无绝对禁 忌证。但对于年龄过大,过度衰竭,已发现重要脏 器有严重疾患并危及生命者应慎用。动脉瘤或脑 血管畸形所致者不宜手术。 (转55页) Journal of Medical Forum Vol 26 No.8 April 2005 ・ 55 ・ 况.应及时予以相应的治疗,如留置导尿时行膀胱冲 洗等 ]。③合理选用高效抗生素,尽快控制感染:选 用对致病菌高效的药物,在未获得尿细菌培养和药 敏结果前,应选用对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有效的抗 中应注意:由于糖尿病人的多饮、多尿等症状有时 掩盖泌尿系症状,再加上约2O 的患者为无症状 菌尿,临床上容易忽视m。因此,对于糖尿病人出 现尿路感染症状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治疗, 以免贻误病情。 参考文献 1 刘雅玲.298例糖尿病伴发感染临床分析.新医学, 1999,30(5):272—273 生素,待有药敏结果后,依据药敏选择抗生素;选择 在尿内和肾内高浓度的药物,尿道黏膜的浅层下尿 路感染要求尿液中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肾盂肾炎 要求血液和尿液中都要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④选 择肾毒性小的药物: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药物对肾脏 的损害。⑤合理联用有效抗生素:据糖尿病并发泌 尿系感染的特点,对于复杂的泌尿系感染,宜采用两 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应用,必要时经静脉给药;注 意剂量要足、疗程要长,严格掌握停药的指征,使感 染尽快得到控制;对于预防感染,可采用呋喃妥因或 磺胺甲基异恶唑等药口服治疗。⑥对于并发真菌感 染者,应及时选用有效的抗真菌药物,必要时用两性 2刘章锁.全身疾病与肾损害.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 社,1998:150—162 3舒筠,王立新,等.女性糖尿病患者并发泌尿系感染32 例临床分析.新医学,2002,33(2):88 4张味卓,杨晓,等,真菌性泌尿系感染.新医学,1997,28 (9):458 5孙玮,左静南,苏青.老年糖尿病泌尿系感染相关因素 分析.中华传染病杂志,2002,19(2);108—109 6 吉泽祥子.糖尿病患者的易感性与预防治疗.13本医学 介绍,1999,(20):54—57 霉素B或制霉菌素膀胱冲洗,症状严重时可静脉用 药[6j。一般治疗亦不能忽视,如注意个人卫生,摄入 充足水分,避免便秘,定期排空膀胱,睡前排尿以减 轻膀胱内压力及残余尿,从而,预防泌尿系感染。 总之,在糖尿病并发泌尿系感染的治疗过程 (接53页) 7糖尿病并发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首都 医药,2001,8(2),44—46 2005—02—14收稿 疗,病死率约为30 ~50 ,疗效很不满意。手术 治疗无论行血肿清除术或血肿抽吸术,其目的都 在于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使受压而未破坏的神 经元恢复功能,对某些危重病人,不但可以挽救生 命,而且可以提高生存质量【4]。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是近几年兴起的一 1.2.3 疗效评定 两组均使用全国第四届脑血 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0],在 入院时及治疗4周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疗 效评定。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 ~100 为基本痊愈;②减少46 ~90 为显著进步;③减 少18 ~45 为进步;④减少或增加在18 以内 为无变化;⑤增加在18 以上为恶化;⑥死亡。 项治疗颅内血肿的新技术,国家卫生部对此进行 了充分肯定,并提倡在全国有条件的医院广泛开 展。此项技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不易感染、 易于掌握、安全方便、费用低廉、疗效显著等优点, 尤其适应在基层医院开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 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81 2 结果 叩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 70.7 ,死亡率12.2 ;对照组总有效率27.5 , 死亡率45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别有高度显 著性(P<0.01)。情况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疗效比较 组别 ” 萎 对照组40 2 6 进步无变化恶化死亡曩 死亡率 3 5 6 l8 27.5 45.0 2 王五洲,王志利,李爱丽.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性脑 出血时再出血的防治.临床医学,2003,23(7):18 3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 3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约占 全部脑卒中的20.0 ~30.0 ,死亡率高,致残率 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29(6):381—383 4侯熙德.神经病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121—126 高。对重型脑出血,过去采用传统的内科保守治 2005—02-14收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