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的目的》心得体会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是我们一直探讨的教育问题,怀特海在其《教育的目的》一书中,对此做出精彩的回答。这次,我有幸读了《教育的目的》这本书,感触颇多,感触最深的还是以下几句经典。
一、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 的自我发展之路。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师也必须有活跃的思想的同时还要保护好孩子们天性中 就有的好奇心,进而表扬他们提出问题,启发创造性思维,而不是填鸭式和灌 输式的教育,更不是打击学生独立思考,限制他们的追求真理、海阔天空的思 想自由。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素质教育中的重 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该如何发挥,是否就是 对学生的思维放任自由呢?这无疑过于简单和狭隘的理解。我们要做的是充分 结合教材、学生和课堂中的各种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发 散思维考虑问题,指导和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学习。 教育的成就取决于对诸多因素的精妙的调整,因为我们是在与人的思想打交道, 而不是与没有生命的物质打交道。
二、教育是教人们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
最理想的教育离不开几个或缺的因素: 教师的天赋、学生的智力类型、他们对生活的期望、学校外部所赋予的机会等。 学生在每次的考试中,可能被问到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该由这门课程的老师先设计或修改,这就凸显了我们集体备课、个人二备的重要性。就是理论知识 必须在学生的课程里具有可应用性,因为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不能让知识僵化
而要让它生动活泼起来。 正如怀特海所说的教育是一种需要在细节掌握上耐心又耐心的过程,一分钟又 一分钟,一小时又一小时,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反反复复,学习无捷径。
三、两条戒律:
(一)不要同时教授太多科目;
(二)如果要教,就一定要教的透彻。
这一重要思想至今被人们广泛关注而产生着重大影响。它的实质是反对学校 里传授死的知识和“无活力的概念”,反对学习中刻板地接受而不予运用、 检验或重新组合知识概念,认为一切教育的中心应该使知识保持活力和防 止知识僵化。 孩子们就可以对所学的少而精的东西进行自由的想象和组合, 进而去认识世界、理解他们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层出不穷的各种事情。
最后,怀特海:“教育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借助于树木来认识森林。 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需要我们在每次的教学过程中去思考, 激发学生对一切的感悟和创造,需要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去培养和引导, 提供更加广阔的创造空间。这样,才能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才不会陷入程序化、机械化的僵局, 才能始终我们的教学活动充满着鲜活的生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