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奈知识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五年级语文《鲸》评课稿 篇4

五年级语文《鲸》评课稿 篇4

来源:小奈知识网

  《鲸》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既然是说明文就应该有说明文的上法,而刘老师就给我们呈现了一堂非常精彩的课。

  一、明白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本节课刘老师的教学目标非常清楚,针对说明文的特点,紧紧围绕语言表达准确,说明方法两方面来展开。一旦制定了目标,那么每个教学步骤,每个提问,每次练习都应为达到这个目标来服务。比如在体会语言表达准确方面,设计了比较句子的题目,让生读句子后再和原句比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不能去掉这些词的原因,从而让学生明白说明文语言非常准确的特点。在教学说明方法时,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读第一段,看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进行批注。作比较、列数字是已经学习过的说明方法,学生理解起来比较简单,对于新知识----假设这种说明法,刘老师恰如其分地用孩子到鲸的嘴里读书,摸一摸的假设来教学,既能让学生平易地接受,又教了新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二、注重方法引领。

  方法比掌握内容更重要,因为一旦得法,则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上课伊始,在回忆说课文主要内容时就强调这点。针对不同文章采用不同词语来归纳小结,说明文就强调用抓要点的方法来归纳,并立即应用到本文中。在体会用了每种说明方法的好处时,是由老师引读地方式传达给学生,这点设计非常有创意。因为涉及到语文知识的教学时,我认为不必由学生来讨论探究领悟,而是直接传授。这样处理既归纳小结了说明方法,又阐明了采用说明方法的好处,还引领学生进行朗读,了解课文内容。值得借鉴。

  三、落实新课标要求。

  刘老师执教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是老师单方面的讲解,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在老师的导下完成任务。紧紧围绕课后习题教学,没有过多的展开,将语文课(说明文)上成科学课。为训练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用开展辩论会的形式来了解齿鲸和须鲸的特点。刘老师还注重课堂常规和学生语言表达方面的训练。如布置任务时有明确要求,学生的表达要清楚明白,有逻辑顺序,用语准确等。四 提出有待商榷的地方。

  1、假设的说明方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紧围绕课文略显不够,是否在这儿引入其他说明片段进一步说明假设的说明方法呢?

  2、课堂练笔的问题,再简化一点腾出时间进行课堂小练笔,把学到的说明方法应用其中。

  3、辩论会的形式是否一定有必要。目的是训练学生学会收集处理有用信息的能力。就是了解须鲸和齿鲸的特点,有必要分出到底是哪种鲸强大吗?正如来辩论是男人好还是女人好一样。为达到这个目的,是否可用分组学习,集体交流的方式,或是其他方式,有待探讨。

  4、说明文的朗读问题。有感情地朗读是否也同样适用于说明文呢?难道声音大或小就能读出事物某方面的特点?

  以上粗浅评析纯属个人观点,敬请各位批评指正。篇三:鲸评课稿修改i 尽管关于什么是语文的说法很多,但是构成语文的要素是语言文字,这恐怕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抓住语言文字就等于抓住了语文的根。但是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基本语文能力的培养,分析内容、开掘人文,而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的问题却非常突出。

  小学阅读教学,重在培养阅读能力,要注重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因此,无论教学哪篇文章,都要确定语言训练的内容,找准语言训练的“点”。比如哪些词语需要学生重点理解和掌握,哪些句段需要当堂积累和背诵,哪些基本的写作方法需要学生体会、揣摩等等,教师心中必须清清楚楚。教学的时候,紧紧围绕着字、词、句、段、篇等语言训练内容,引导学生虚心涵泳,潜心会文,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字字未宣忽,语语悟其神”,扎扎实实在语言文字中走个来回,把学习语言与理解内容、体验情感、揣摩写法等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水乳交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合发展,学生才能练就过硬的语文基本功,才能较好地迁移与运用语言。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om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22190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