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诗的造句是:基督徒诗班喜获奖项和宝贵的演出经验。
徒诗的拼音是:tú shī。注音是:ㄊㄨˊㄕ。结构是:徒(左右结构)诗(左右结构)。
徒诗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徒诗详细内容】
⒈不入乐的诗。引宋程大昌《考古编·诗论一》:“若夫邶、鄘、衞、王、郑、齐、魏、唐、秦、陈、檜、曹、豳,此十三国者,诸皆可采,而声不入乐,则直以徒诗著之本土。”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中》:“盖乐府与诗,本出一源,其别惟入乐与否之分耳。有声可歌者,即四、五、七言诗亦可为乐府,否则长短杂言而不能入乐,犹徒诗也。”
二、网络解释
徒诗徒诗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不入乐的诗。与《诗经》的“合乐歌唱”不同,楚辞属于“不歌而诵”的“徒诗”。
三、综合释义
不入乐的诗。宋程大昌《考古编·诗论一》:“若夫邶、鄘、衞、王、郑、齐、魏、唐、秦、陈、檜、曹、豳,此十三国者,诸皆可采,而声不入乐,则直以徒诗著之本土。”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中》:“盖乐府与诗,本出一源,其别惟入乐与否之分耳。有声可歌者,即四、五、七言诗亦可为乐府,否则长短杂言而不能入乐,犹徒诗也。”
四、汉语大词典
不入乐的诗。宋程大昌《考古编·诗论一》:“若夫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此十三国者,诸皆可采,而声不入乐,则直以徒诗著之本土。”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中》:“盖乐府与诗,本出一源,其别惟入乐与否之分耳。有声可歌者,即四、五、七言诗亦可为乐府,否则长短杂言而不能入乐,犹徒诗也。”
五、关于徒诗的词语
六、关于徒诗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