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务院批准, 自 2009 年起, 每年 5 月 12 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 国家“防灾减灾日” 的图标以彩虹、 伞、 人为基本构图元素, 伞状弧形蕴含防灾减灾“以人为本” 的理念和呵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标, 彩虹寓意着美好、 和谐的生活, 双人执伞代表全民携手, 共同参与防灾减灾, “5. 12” 代表每年 5 月 12 日为国家防灾减灾日。 为帮助大家学习掌握防灾避灾知识, 我们编印了以下防灾减灾常识, 供广大人民群众掌握使用。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是人类社会永远不变的追求。 然而, 大量事实表明, 防灾减灾的意识不强, 自救互救知识缺乏是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我们要对每一个生命负责,通过各种办法, 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 社会责任意识和避灾自救意识, 使公众能够掌握避灾自救基本常识、 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 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和避灾自救能力, 把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减少到最低程度。
地震灾害
一、 地震发生时在室内如何藏身?
1、 立即躲到墙根、 墙角或远离窗户的室内门道里;
2、 身体应紧贴墙根、 墙角, 头部尽量靠近墙面;
3、 可随手取些被褥、 枕头, 掩住自己的头部。
二、 被塌落重物压住身体怎么办?
1、 查清压在身上的物体是何物, 不要轻易移动物体或身体;
2、 检查自己是否受伤, 若没有受伤, 应根据情况向外缓慢拽拉身体;
3、 若已受严重外伤, 应尽力用衣物等物包扎好伤口;
4、 若发生骨折, 不要轻易移动, 应等待救援。
三、 埋在废墟中如何维持生命?
1、 树立坚定的生存信念;
2、 不要大哭大叫, 应保存体力;
3、 尽量休息, 闭目养神;
4、 寻找食物和水, 维持生命, 若无法找到水, 可以用自己的尿液应急;
5、 若有伤, 应设法包扎, 多休息。
四、 公共场所人群混乱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1、 听从工作人员指挥, 有秩序地行动;
2、 若被拥进人群, 应双手交叉在胸部, 保护自己;
3、 用自己的肩、 背部承受压力;
4、 挤在人群中无法脱身时, 不要往相反的方向跑, 要跟随人群向前移动, 注意防止摔倒。
五、 怎样防止被埋者窒息?
1、 救援时应尽快打开被埋者所处的封闭空间, 使空气流通;
2、 应先使被埋者露出头部, 并清除其口、 鼻中的尘土,使其呼吸通畅;
3、 灰尘过大时, 应喷水降尘, 以免使被埋压者窒息。
滑坡、 泥石流、 崩塌灾害
一、 主要征兆
1、 滑坡。 滑坡山坡上建筑物变形、 树木向一个方向倾斜; 斜坡发生垮塌, 并且垮塌的边界不断向上发展, 局部沉陷; 斜坡发生丘状隆起, 出现裂缝; 井水、 泉水水位突然发生明显变化、 水质浑浊。
2、 泥石流。 泥石流多发生于暴雨或连续下雨的山区; 溪流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夹带有较多杂草、 树木; 沟谷发生巨大的轰鸣声或有轻微的振动感。
3、 崩塌。 陡坡上有土块、 石块掉落, 小垮塌不断出现; 陡崖不断有响声出现。
二、 避灾措施。
1、 雨季不要在沟谷中或危岩附近长时间停留。
2、 不要顺坡跑, 而应向两侧逃离。
3、 不要停留在沟谷中坡度大、 土层厚的低洼处或躲在滚石、 乱石堆后。
4、 泥石流发生时, 不要攀爬树木躲避。
5、 当发现滑坡、 泥石流或崩塌征兆时, 应及时报警或报告当地政府, 通知临近的村民尽快撤离。
三、 建房选址注意事项。
1、 不要在滑坡体及滑坡体两侧、 前缘等地带建房。
2、 不要在危岩的附近建房。
3、 不要在沟口、 沟道内建房。
4、 不要在已出现裂缝的地面或塌陷区建房。
5、 不要在坡度陡峭的山体下建房。
暴雨、 洪涝灾害
一、 洪水来临前的准备。
1、 关注有关雨、 水情预报信息。
2、 熟悉本地区域防汛预案的各类隐患灾害点和紧急转移路线图、 联络方式。
3、 地处低洼地带的家庭要自备简易救生器材。
4、 保持手机、 电话的通讯畅通, 以利接收相关信息。
5、 做好避险准备, 撤离时注意关掉煤气阀、 电源总开关等。
6、 撤离时要听从指挥, 团结互助, 险情未解除, 不要擅自返回。
二、 洪水来到时的自救。
1、 洪水来到时, 来不及转移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 高地、 楼房、 避洪台等地转移, 或者立即爬上屋顶、 楼房高层、 大树、 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2、 如洪水继续上涨, 暂避的地方已无法自保, 则要从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到一些门板、 桌椅、 木床、 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 要设法尽快与当地防汛部门联系, 报告自己方位和险情, 积极寻求救援; 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 一定要迅速远避, 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 触电。 注意: 千万不要游泳逃生, 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 铁塔, 也不要爬到泥呸房的屋顶。
4、 低洼处的住宅遭洪水淹没或围困时, 一是安排家人向安全坚固高处转移, 二是想方设法发出求救信号。 三是利用简易救生器材转移到较安全的地方。 安全转移要本着“就近、 就高、 迅速、 有序、 安全” 的原则进行: 先人后物, 先老幼残后其他人员; 要事先制定转移路线和地点, 落实撤离组织人员和责任。
5、 如已被卷入洪水中, 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得东西, 寻找逃生机会。
6、 洪水过后, 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 预防疾病的流行。
三、 溺水自救与救护。
1、 当发生溺水时, 不熟悉水性时可采取自救法: 除呼吸外, 取仰卧位, 头部向后, 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 呼气要浅, 吸气要深, 此时千万不要慌张, 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
2、 会游泳者, 如果发生小腹抽筋,要保持镇静, 采取仰泳位, 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 可使痉挛松解, 然后慢慢游向岸边。
3、 救护溺水者, 应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 观察清楚位臵, 从其后方出手救援或投入木板、 救生圈、 长杆、 轮胎、 塑料泡沫等, 让落水者攀扶上岸。
寒潮、 暴雪灾害
一、 出行注意事项。
1、 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 远离行驶的机动车, 以防车轮打滑, 造成人员伤亡。
3、 路面结冰时要慢行。 如果摔倒, 尽量用手部、 双肘撑地, 以减轻后背、 后脑勺撞向地面的冲击力。
4、 出门时换上比较防滑的鞋子。 少提重物, 双手不要放在衣兜里, 尽量来回摆动, 使身体保持平衡。
5、 在河边或湖边时, 不随意踩结冰的湖面。
6、 做好汽车防寒准备, 更换防冻液、 玻璃水等。 及时收听路况信息, 减速缓行, 注意行人和其他车辆, 保证交通安全。
二、 农作物、 牲畜保护措施。
1、采用浇灌、 熏烟和覆盖等方法, 充分利用塑料薄膜、 无纺布、 麦草和农作物秸秆等材料,对蔬菜作物进行保暖增温。
2、 做好清雪透光、 棚内降湿和防病工作, 以确保抗灾抢收,尽可能把雪灾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抵。
3、 家禽、 牲畜在有一定保暖条件的圈里喂养, 并储备一定的饲料。
高温干旱灾害
一、 注意事项。
1、 炎热天气下人体会大量出汗, 极易发生中暑或虚脱现象。 因此, 要注意多饮水以补充身体水分, 但补充水分把握量少次多的原则。
2、 中午 12点至下午 2 点是阳光最强烈的时候, 尽量不要外出, 室内注意通风。
3、 注意保障人畜饮水, 防止储备水遭到污染。
二、 农作物抗旱措施。
1、 抢播抢种, 减少损失。
2、 科学施肥, 注意提高土地抗旱性。
3、 科学用药, 加强病虫害防治。
雷电灾害
一、 室内防护措施
1、 一定要关好门窗, 防止球形雷飘进室内。
2、 尽量远离金属门窗、 金属幕墙, 不要站在阳台上或在阳台的铁丝上晾、 收衣物。
3、 不要触摸室内与外界有联系的任何金属管线, 包括水管、 暖气管、 煤气管等等。 因为雷电流及有可能沿电源线和信号线进入室内,所以在室内最好不要使用任何家用电器, 包括电视机、 计算机、 有线电话等, 最好拔掉所有的电源插头。
4、 在雷雨天气不要使用电热水器和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因为感应雷电流会通过洗澡的这些管道、 水流进入人体造成雷电伤害。
二、 室外防护措施
1、 不宜停留在山顶、 山脊或高楼平台上。
2、 不要靠近铁塔、 烟囱、 电线杆等高大物体, 更不要躲在大树下或者到没有防雷装臵孤立的棚子和小屋里避雨。
3、 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 在水面上作业、 游泳时应迅速上岸。
4、 不要在开阔地带快速骑车或开摩托在雨中狂奔, 更不要打伞, 特别是农民朋友遇到雷暴时千万不要高举铁锹和锄头等任何带金属杆的物品。
5、雷电交加时如身上有刺痛感或头发竖起时, 应立即趴在地上, 并拿掉身上携带的金属物品。
6、 雷雨天气时在山顶或在空旷地带不要打手机。
火 灾
一、 森林、 草原防火
1、 注意事项。 禁止在林区烧荒、 吸烟、 生火或燃放鞭炮;发现灾情要及时拨打 119 报告火势情况。
2、 火灾逃生。 正确选择逃生路线, 被火包围要选择顶风路线, 不可选择顺风路线, 大火随风向而来, 要绕道避开火险; 寻找天然防火带, 开阔平地可阻挡火势, 河流是最好的防火带; 在开阔地或荒地, 火势较弱时, 脱险的方式是快速奔跑, 穿过火场, 但火势强劲或者大火覆盖大片地域时, 此法是下策, 在穿越火场时要尽量用水把全身弄湿, 遮住口鼻; 无路可逃时, 尽可能就地挖一个凹形坑, 脱去化纤衣物, 将铺上泥土的大衣或布料盖在身上, 手曲成环状放在口鼻上以利呼吸, 当火焰通过时, 屏住呼吸。 从火场中跑出并不意味着事情已经结束。 此刻, 很可能你的衣服已着火, 应该迅速脱掉衣物, 或者躺到地上慢慢滚动, 还可以用水浇灭火。 不要直立或奔跑, 那样只能使火烧得更旺。 倘若受伤,还要立即处理伤口。 万一烧伤, 很重要的一点是防止伤面的污染, 保护创面不受更多损伤。 可以先用棉球浸上淡肥皂水, 轻轻拭去皮肤上的油渍、 异物、 污泥, 再用 0. 9%的盐水冲洗干净, 除去已脱落的表皮, 用纱布或清洁的衣服、 手绢轻轻包扎。
二、 家庭防火要点
1、 家庭防火一般包括: 火柴、 火机、 电子炉灶等明火; 雷电、 静电等造成的自然火源; 家具、 衣物、 床褥等可燃固体; 汽油、 煤油、 植物油等可燃液体; 煤气、 天然气、 液化石油气, 发胶、 空气清新剂等可燃气体。
2、 不可随意将烟蒂、 火柴杆扔在废纸篓内或者可燃杂物上, 不要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
3、 不私接乱拉电线, 不超负荷用电, 插座上不要使用过多的用电设备, 不用铜、 铁、 铝丝等代替刀闸开关上的保险丝。
4、 离家切断电源, 入睡前, 应对用电器具、 燃气开关及遗留火种进行检查, 用电设备长期不使用时, 应切断电源或拔下插头。
5、 使用煤气、 液化气, 要先开气阀再点火。 使用完毕, 先关气阀再关炉具。 不要随意倾倒液化石油气残液。 煤气泄漏要迅速关闭气阀, 开窗通风,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 切记不要在燃气泄漏场所拨打电话。
6、 火势不大要当机立断, 披上浸湿的衣服或裹上湿毛毯, 湿被褥勇敢地冲出去, 但千万不要披塑料雨衣。
7、 在浓烟中避难逃生, 要尽量放低身体, 并用湿毛巾捂住嘴鼻。
8、 不要盲目跳楼, 可用绳子或把床单撕成条状连起来, 紧拴在门窗框和重物上, 顺势滑下。
9、 当被大火围困又没有其他办法可自救时, 可用手电筒, 醒目物品不停地发出呼救信号, 以便消防队及时发现, 组织营救。
三、 公共场所逃生常识
1、 了解和熟悉环境。 进入影院、 商场、 宾馆、 歌舞厅等公共场所时, 要观察太平门、 安全出口、 灭火器的位臵, 并注意查看安全疏散指示标志, 了解紧急救生路线。 一旦发生火灾, 可及时疏散和灭火。
2、 迅速撤离。 一旦听到火灾警报或意识到自己被火围困, 要立即想法撤离。
3、 保护呼吸系统。 逃生时可用毛巾或餐巾布、 口罩、 衣服等将口捂严, 否则会有中毒和被热空气灼伤呼吸系统软组织窒息致死的危险。
4、 通道疏散。 如疏散楼梯、 消防电梯、 室外疏散楼梯等。 也可考虑利用窗户、 阳台、 屋顶、 避雷线、 落水管等脱险。
5、 绳索滑行。 用结实的绳子或将窗帘、 床等被褥等撕成条, 拧成绳, 用水沾湿后将其拴在牢固的暖气管道, 窗框、 床架上, 被困人员逐个顺绳索滑到下一楼层或地面。
6、 低层跳离, 适用于二层楼。 跳前先向地面扔一些棉被、 枕头、床垫、 大衣等柔软物品, 以便“软着陆” 。 然后用手扒住窗户, 身体下垂, 自然下滑, 以缩短跳落高度。
7、 借助器材。 通常使用的有缓降器、 救生袋、 网、 气垫、 软梯、 滑台、导向绳、 救生舷梯等。
8、 暂时避难。 在无路逃生的情况下, 可利用卫生间等暂时避难。避难时要用水喷淋迎火门窗, 把房间内一切可燃物淋湿, 延长时间。 在暂时避难期间, 要主动与外界联系, 以便尽早获救。
9、 利用标志引导脱险。 在公共场所的墙上、 顶棚上、门上、 转弯处都设臵“太平门” 、 “紧急出口” 、 “安全通道” 、 “火警电话” 和逃生方向箭头等标志, 被困人员按标志指示方向顺序逃离。
10、 利人利己。 遇到不顾他人死活的行为和前拥后挤现象, 要坚决制止。 只有有序的迅速疏散, 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普及防灾减灾意识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om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22190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