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奈知识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教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新教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来源:小奈知识网

一、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的要求

通过学习,知道世界古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世界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趋势;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理解、尊重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态度。了解世界近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历史进步性、野蛮性、贪婪性和扩张性;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历史意义;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资本主义侵略与扩张斗争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初步形成历史进步意识、历史正义感、热爱和平的观念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共 63 人,是由思想性格好、学习习惯已基本形成、成绩底子较好的学生组成的一个寄宿班,成绩相对其它三个班较好。比如:上期期末统考及格率为 100% ,优秀率为 90% 左右,大部分学生有好的学习方法,并且对历史足够的重视,但也有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不透彻,不能对历史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三、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的内容包括 : “古代亚非文明”、“古代欧洲文明”、“封建时代的欧洲”、“封建时代的亚非国家”、“步入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工业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七个单元。新教材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重新编排,使世界历史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图文并茂,历史线索清晰,符合初三学生对于知识的系统掌握。

2 、 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教材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世界古代史从古代亚非文明的起源展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被阶级社会所代替,从五六千年前开始,在亚非的大河流域、欧洲的希腊和罗马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出现了国家,进入了奴隶社会。世界近代史及 16 世纪前后至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在这一历史阶段中,马克思主义诞生,国际工人运动兴起。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世界一体化阶段,进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自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革。前 221 年秦兼并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

四、教学目标

1 、 深化对《历史新课程标准》及现行教材的理解 , 提高教学质量 . 抓好课堂 45 分钟的效率 , 要做到精讲精练 , 概念清楚明白 , 条理清楚 , 重点突出 , 难点讲清 , 切实做到落实 " 三维目标 ", 打好基础 , 发展学生智力 , 培养学生能力。

2 、 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 , 从端正其学习态度 , 积极参与课堂的读 , 思 , 练活动 , 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确保及格率的完成。

3 、 深入研究和领会考试中各种题型的特点 , 加强对学生平时教学的指导和练习。如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重在抓他们的思维分析能力 , 如阅读材料分析题 , 采用近几年来的历史中考题进行练习 , 能够拥有一种思考问题 ,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主线索的横向、纵向的联系。学习较困难者 , 重点让其掌握考纲所要达到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4 、 加强教育科研 , 理论联系实际搞好历史学科研究。

5 、 注重教学方法 ,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 积极运用幻灯 , 投影 , 录音 , 录像 , 影片 , 模型多媒体 , 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加大教学中的信息量,拓宽知识面。

五、潜能生辅导安排

1 、要求学生加强书写。

2 、重理解,多联系现实反思历史。

3 、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4 、注重个别辅导,重落实,作业注重文字批改,多进行过关检测。

六、具体措施

1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2 、关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 “ 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 ” 的教学氛围。

3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切实改进教学方法。

4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5 、认真抓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6 、狠抓课堂效率,注重知识的落实。

7 、充分利用早晚自习 , 帮助学生及时掌握所学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8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9 、开展好活动课教学,提高学生我们和 “ 学史用史 ” 的能力。

10 、及时抓好单元复习,反馈教学信息,以便查漏补缺。

十、进度安排

本期共 20 周,实际教学周 18 周

四、教学进度

篇二

本学期 , 本人担任九年级 四个 班的历史教育教学工作。 一学期以来,我认真教学,并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不懈的精神对待毕业班的各项工作。下面列举我本学期所做的一些努力。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从参加新教材培训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历史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历史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活动课方法。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历史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

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 ( 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斐 . 斐 . 课 . 件 . 园 ) 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 养,努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历史实践能力。

篇三

一、复习时间: 12.11——1.16

二、复习内容:九年级上册、下册

三、复习目标:

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训练基本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复习提纲为线索,引领学生全面复习。

四、复习重难点:

1 、重点:两次工业;英、法、美资产阶级;、日本的改革;

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华体系、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两极格局、苏东剧变。

2 、难点:英法美资产阶级的异同和各自的影响。

五、学情分析:

1 、对历史基本概念理解不透,掌握不牢。

2 、对历史发展的时段、历史事件的性质模糊不清。

3 、学生的审题能力和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能力的较低。

4 、学生的迁移、变通能力较低。

5 、错别字仍是失分点之一。

六、复习措施:

1 、复习课本,夯实基础。往年的中考试题告诉我们学好课本的重要性:在复习时必须深钻教材,复习时要做到细、广、不留下任何知识死角。教会学生一些记忆知识的方法。如用历史表格整理知识、系统法、把历史知识用点、线、面串成网络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用图示,比较等方法来复习掌握基础知识。现在通行的是专题式教材,所以我更多的使用归类复习,对同类知识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使之条理化。

2 、提高效率 , 向课堂要质量。历史教学只能淋漓尽致地向 40 分钟要质量。为了提高效率 , 这就要求老师们巧妙地组织课堂教学 , 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 , 生动紧凑的授课环节 , 活泼有趣的教学活动 ( 讨论、抢答、竞猜等等 ) 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 从而最大限度地解决应该掌握的知识点 , 相关的练习 , 以便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

3 、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和迁移、变通能力的训练。教师应结合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真正搞清历史问题中常见的提问语;训练学生审题的全面性,以免学生在考试审题时丢三落四;让学生准确理解历史问题中常见的能力词,并且有针对性地精选题目进行练习,力求使初中学生较快地学会理解题意,尽早具备较高的审题能力。  在加强审题能力训练的同时,要进一步注意迁移、变通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平时要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指导学  生能够灵活地迁移、变通这些“应对策略”去解决所遇到的新问题。

4 、注意提高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当前,材料解析题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训练题型,无论在选择题还是在非选择题中,都含有“材料式问题情景”,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有较强的材料解析能力。我们必须把引导学生不断提高材料解析能力,作为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中心,抓好、抓实。具体说来,要通过一些模拟题,要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学会从材料中找答案,学会看材料的重点内容,如中心句、出处、注释、省略号前后的文字等,学会把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中的文字、图表内容,多让他们自主分析事件的各个要素,如背景、原因、过程、结果、影响、性质等,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分析历史事件的良好习惯。在解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和指导学生把答案组织好、写准确、写清楚。

七、复习进度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资产阶级的巩固和扩大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九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近代科学文化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现代科学文化

综合复习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om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22190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