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教学重点:
1、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教学难点:
1、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讲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
谈话导入:
1、今天学习什么课?
2、什么是科学?
出示图片:(彩虹、火山蘑菇岩、猪笼草、恐龙)
提问:你认识这些自然事物吗?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吗?你还想知道哪些自然秘密?
出示图片:家居设备组合
提问:你认识哪些电器设备?有什么用?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吗?
小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看图:图中画有什么?是什么意思?
观看并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
引发学生对科学一词的关注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介绍小组活动的要求
介绍一些实验仪器
讲解要求:
1.悄悄完成
2.动脑筋制作出不同的玩具
组织展示作品
组织评价作品
小结:
1.遵守纪律方面
2.作品制作方面
3.团结合作方面
作业:制作一个你认为最漂亮的纸玩具
动手制作纸玩具
展示作品
评价作品
了解分组活动的学习方法
掌握基础仪器名称,激发兴趣
体会动手活动是科学课的重要内容,了解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
体会成功的喜悦
学习评价方法
板书设计:
我们的生活与科技
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科学和技术
教学小结:
第一次上科学课,学生们非常的喜欢,通过讲述,观察和实验,使他们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激发了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
目的:
1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2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
重点:
1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2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
难点:
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
教法:
操作法
课前准备:
1花坛图片、铃铛、闹钟、口琴等,水果糖、醋、酱油,各种质地玩具。
2口袋、蒙眼布、定时器、香蕉、书、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观察花的颜色(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2听声游戏(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3尝糖的味道(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4闻瓶中液体的气味(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5用手或脸布皮肤感觉,辨认毛绒玩具。(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活动二:
猜猜盒子里有什么?
小组进行
小结:
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感觉器官,它们是人认识物体的好帮手。
板书:
教学小结:
目的:
1用五种感官观察物体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在活动中能认真仔细去感受。
2初步培养根据颜色、形状、声音、软硬、味道和气味等特性辨认物体的能力。
3了解各感官能观察到物体的那些特性,了解保护和正确使用感观的方法。
重点:
初步培养根据颜色、形状、声音、软硬、味道和气味等特性辨认物体的能力。
了解各感官能观察到物体的那些特性,了解保护和正确使用感观的方法。
难点:
了解各感官能观察到物体的那些特性,了解保护和正确使用感观的方法。
教法:实验法
课前准备:
活动1:笔;实物投影仪,七巧板,拼图
活动2:各种声音的录象带
活动3:各种杯子、各种水果
活动4:各种水果
教学流程:
活动1 比眼力 拼图游戏 抛接球
活动2 比听力 讨论声音传达的信息 安全教育
活动3 摸一摸 感受盲文 思考身体
各部分皮肤的感觉
活动4 用尝和闻的方法辨认物体
教学过程:
活动1比眼力:
1学生练习搜索图例1(教师不指导)
2学生交流科学的观察方法
3学生尝试用科学的方法搜索图例2
4比赛:搜索图例3
拼图游戏
抛接球游戏
活动2
1组织学生到校园听各种声音
2讨论:声音能告诉我们什么?
活动3:
1小组活动:摸各种材料有什么不同?
2制作盲文
3猜字游戏
活动4:
辨别水果的味道游戏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尝、用手摸
课后小结:
目的:
1能积极主动、认真细致的参与观察活动
2能较正确运用多个感官、从多侧面观察一个物体
3全面体验感觉器官的作用
重点:能较正确运用多个感官、从多侧面观察一个物体
难点::全面体验感觉器官的作用
教法:动手法
课前准备:
活动1:鲜花、苹果、糖、文具盒、铅笔、书
活动2:小烧杯若干、各种颜色的饮料
教学流程:
用多种方法观察物体 汇报、交流 辨认液体 汇报、交流
教学过程:
运用五种感官观察一个物体
1学生观察
2汇报交流
3师小结:
花:看、闻
苹果:看、闻、尝
糖:看、闻、尝
文具盒:看、摸、听
铅笔:看
书:看、听
辨认液体:
学生挑选几种液体辨认
汇报
板书设计: 3比一比
观察 比较
教学小结:
目的: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的能力
3初步认识几种常见的天气现象
重点: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的能力
难点: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的能力
教法:记录法
课前准备:
1多种有关天气的资料
2各种天气现象记录图案
教学流程:观察各种天气图 交流各种天气的特征 课前收集天气预报 讨论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方法 认识记录天气图案 设计记录天气图案 记录当天的天气
教学过程:
活动1:认识各种天气现象
1从已有的经验出发,指导学生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3俄
活动2:了解获得天气预报的方法
1展示各种资料(小组讨论,图片说明)
2班级表演
活动3:记录天气现象
1介绍常用的气象符号
2学生自己设计各种气象符号
3利用自己设计的图案,记录今天的天气情况
课后小结:
目的:
1使学生感受研究天气现象的乐趣,体会科学应该认真仔细,实事求是
2培养学生用简单仪器观察的能力
3认识温度计和测量的仪器
重点:
1使学生感受研究天气现象的乐趣,体会科学应该认真仔细,实事求是
2培养学生用简单仪器观察的能力
3认识温度计和测量的仪器
难点:
培养学生用简单仪器观察的能力
认识温度计和测量的仪器
教法:观察法 试验法
课前准备:各种温度计 各种测风仪器和装置
教学流程:
认识各种温度计 用温度计测量气温的方法 制作纸温度计 测量室内和室外的气温 感受风的大小 观察风的方向 制作测风的装置 观测风的大小
教学过程:
活动1学习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
1认识各种温度计
2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的方法
3学习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4测量室内外的气温
活动2:感受风的大小
1认识测量风的仪器
2确定测量风的标准
3制作测风装置
4观测风的大小
课后小结:
目的:
1使学生能正确描述自己对不同天气的体会,并能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2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提出至少一种改进生活用品的简单设计思路。
3知道天气给人、动物、植物生活造成的影响,人们在不同的天气做不同的事情。
重点:
知道天气给人、动物、植物生活造成的影响。
难点:
动手制作多功能帽。
教学过程:
活动1:了解天气和我们的生活的关系
1交流:喜欢什么天气?为什么?
2认识学生在不同的天气做不同的事情.
活动2:了解灾害天气的危害
1认识什么样的天气有害
沙尘暴、飓风、暴风雪、洪涝、干旱、暴雨-----
2这些灾害是怎样造成的?
3增强环保意识,自己努力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3:角色扮演游戏
1准备头饰和面具。
2问题引入:假如你是某种动物,在不同的天气里,你会怎样?
3学生分小组,让他们分角色练习扮演,编动作,设计台词。
4全班表演。
活动4:制作多功能帽子
1先制作一个遮阳帽
2提出遮阳帽的形状具有什么特点,还存在什么不足?此外还可以增加什么功能?
3改进解决问题。
课后小结:
目的:
1指导学生认识常用的文具,知道它们的名字和用途,了解文具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
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常用的文具,知道它们的名字和用途。
难点
1给文具分类。
教法:
实验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
1不同颜色、形状、结构、功能的铅笔。
2各种尺子、转笔刀、铅笔盒、书包
教学流程:
观察文具盒中的文具 观察书包中的文具 参观商店中的文具 给其他文具分类 将某一类文具进行更细致的分类
课后活动
教学过程:
活动1:观察、比较铅笔
1观察、描述铅笔的外形
2比较各种铅笔的不同与相同
活动2:给文具分类
1指导学生给一堆杂乱的铅笔分类
2给尺子、转笔刀、铅笔盒、橡皮等文具分类
活动3:参观商店中的文具
1参观重点:商店有什么文具?有什么用?是怎样分类摆放的?
2思考问题:文具分为几大类?
课后小结:
目的:
1指导学生探究笔的奥秘,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
2知道铅笔的心的粗细、颜色深浅与笔杆上“H、B” 之间的联系,能拆装一般的自动铅笔,能用一种方法画圆。
3培养学生初步自主探究物体的能力
重点:
1指导学生探究笔的奥秘,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
2知道铅笔的心的粗细、颜色深浅与笔杆上“H、B” 之间的联系,能拆装一般的自动铅笔,能用一种方法画圆。
难点:
知道铅笔的心的粗细、颜色深浅与笔杆上“H、B” 之间的联系,能拆装一般的自动铅笔,能用一种方法画圆。
教法:探究法
课前准备:
铅笔、自动铅笔、彩色水笔、纸、1杯红水、图钉、硬币、陀螺
教学流程:
研究铅笔的奥秘 研究自动铅笔的奥秘 拆装自动铅笔比赛 探究彩色水笔的奥秘 画硬币 画圆 课后活动
教学过程:
活动1:探究铅笔的奥秘
1观察三只铅笔有什么不同
2各组交流汇报
3讨论笔心粗细与写字有什么关系
4总结发现的秘密
5教师讲解
活动2:探究自动铅笔的奥秘
1提出问题:自动铅笔的内容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去探究。
2开展拆装自动铅笔的比赛
活动3:探究彩色水笔的奥秘
1让学生用彩色水笔画画
2讨论彩色水笔内的水是怎样来得
3研究怎样解决问题
活动4:研究画硬币和画圆的方法
1研究画硬币的方法
2研究用笔画圆的方法
3制作五彩陀螺
课后小记:
目标:
1在测量过程中,有认真细致、团结合作的态度
2通过实际练习,掌握用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方法
3能自己想办法测量比尺长的物体、方的和圆的物体的周长,以及不用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4认识常用尺
重点:
1在测量过程中,有认真细致、团结合作的态度
2通过实际练习,掌握用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方法
3能自己想办法测量比尺长的物体、方的和圆的物体的周长,以及不用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难点:
能自己想办法测量比尺长的物体、方的和圆的物体的周长,以及不用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教法:实验法
课前准备:
木直尺、刚直尺、钢卷尺、皮尺、学生尺、纸质软尺、木板、铅笔、方形、圆形物体、绳子
教学流程:
认识常用尺 认识厘米和尺的刻度 学习测量方法 测量练习
研究不用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1:认识不同尺怎么样测量物体的长度
1观察几种常用尺的外形
2介绍古人曾经使用的一些测量方法
活动2:认识常用尺
1知道尺子是多种多样的。
2观察常用尺上的符号厘米,感受1厘米的长度。观察尺子上的刻度,最大厘米刻度线。
活动3:用尺测量的方法
1教给学生用尺测量的方法。
2学生充分练习。
3选择较难的物体进行测量
活动4:使用图形尺
1观察图形尺
2认识图形尺的构造和用途。
3学生自由练习
课后小结:
目的:
1通过文具自古至今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使学生体会到文具是随着人们的需要和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2每人能画出或说出一种新的文具的创造思想,自选材料制作一种不用木材的铅笔。
重点:
1通过文具自古至今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使学生体会到文具是随着人们的需要和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2每人能画出或说出一种新的文具的创造思想,自选材料制作一种不用木材的铅笔。
难点:
每人能画出或说出一种新的文具的创造思想,自选材料制作一种不用木材的铅笔。
教法:
探究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
毛笔、墨、宣纸、计算笔、等各种各样的笔、白纸、普通纸、铅笔心、毛线、细线、布等。
教学流程:
了解纸和笔的发展 了解带橡皮铅笔的发明过程 设计一种新铅笔 制作不用木材的铅笔
教学过程:
活动1 :了解纸和笔的发展
1甲骨、竹简、宣纸、现代的纸
2羽毛笔、蘸水笔、钢笔、铅笔、自动铅笔、
3各种橡皮、涂改液、涂改笔
活动2:带橡皮铅笔的发明过程
1在活动1的基础上的谈话
2看课文中关于带橡皮的铅笔发明的图
3讨论:我们周围的哪些物品可能是像带橡皮的铅笔这样发明的?
活动3:设计制作新文具
1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文具,画在书上。
2制作一只不用木材的铅笔。
课后小结:
通过学习,学生们了解了纸和笔的发展,在制作“新铅笔”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目的:
1激发学生对探究身边的物品---衣服的科学的兴趣:认真参与观察,比较分类和制作等活动
2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能力
3指导学生初步认识衣服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重点:
1激发学生对探究身边的物品---衣服的科学的兴趣:认真参与观察,比较分类和制作等活动
2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能力
3指导学生初步认识衣服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难点:
1激发学生对探究身边的物品---衣服的科学的兴趣:认真参与观察,比较分类和制作等活动
2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能力
3指导学生初步认识衣服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教法:
探究法
课前准备:
1衣服的图片
2学生自带一件最喜欢的衣服
3各种特殊衣服的图片
4制作材料和工具
教学流程:
认识学生自己的衣服 搜集衣服资料 给衣服分类 认识特殊的衣服 整理自己的衣柜
教学过程:
活动1:认识学生自己的衣服
1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
2引导学生在颜色,大小,图案,材料,款式,穿着场合,穿着季节等方面比较相同和不同
3出示图片
活动2:给衣服分类
1观察和比较教师和学生搜集的各种各样的衣服
2学生给衣服分类
3汇报分类方法
活动3:认识特殊的衣服
1出示书中的图片认识特殊的服装
2引导学生说出其他有特殊用途的衣服
活动4整理自己的衣柜
1学习集中存放衣服的方法
2作业:整理自己的衣柜
课后小结:
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团结合作地参与服装的研究,了解服装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初步了解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om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22190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