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奈知识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8-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有答案)

2018-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有答案)

来源:小奈知识网

2018-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有答案)

一、 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粗犷(guǎng) 高邈(miǎo) 烘托(hōng) B. 黄晕(yūn) 菜畦(qí) 凄冷(qī)

C. 贮蓄(chǔ) 抖擞(sǒu) 伦敦(dūn) D. 澄清(chéng) 肌肤(jī) 静谧(nì)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鸟巢 撩亮 莅临人间 B. 襄上 发髻 咄咄逼人

C. 屋檐 琅润 呼朋引伴 D. 水藻 两鬓 花枝招展

3.下列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春天像小姑娘, 花枝招展的, 笑着, 走着。 

B.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 千态万状, 绘声绘色。

C.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 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D. 你也许有困惑, 而今天困惑中的探索正是明天豁然开朗的准备。

4.下列句子中,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 发放安全材料, 讲解交通安全常识, 使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

 B. 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 吃零食过多, 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

C. 很多人喜欢运动, 但专家提醒, 适量运动才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 运动要讲究科学性。 

D. 除工艺放鱼环节外, 本届太白湖放鱼节, 还有少儿超模大赛、 航空模型展演等活动。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 最恰当的一项是( )

王羲之、 颜真卿的作品让我们认识到书法是心灵和性格的表现。 王羲之酒后即兴而作《兰亭集序》 , 字体式样________, 笔画疏密有致, 大小自由随性。 尤其是全篇二十多个“之”字, 个个________。 此帖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颜真卿的侄儿在安史之乱中义不从贼, 全家惨遭杀害, 颜真卿________, 写下《祭侄文稿》 , 其字笔画粗重, 字字独立, 痛切之情读之可感。 其字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A. 变幻莫测 别具一格 义正词严 B. 变幻莫测 别有用心 义愤填膺

C. 变化多端 别有用心 义正词严 D. 变化多端 别具一格 义愤填膺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什么地方我曾经看见这样一棵苍老的枸杞树呢? 是在某处的山里吗? 是在另一个地方的花园里吗?

 B. 当一个十七、 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 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 纯洁、 豪华、 富丽。

C. 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 “我的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可以说这行诗是象征诗派的代表。

 D. 著名作家、 翻译家杨季康(笔名杨绛) 先生, 以 105 岁高龄于 2016 年 5 月 25日逝世, 其著作有《洗澡》 《干校六记》 《我们仨》 等。

7.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比喻) 

B.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设问)

C.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 (拟人) 

D. 好一个黄土高原! 好一个安塞腰鼓! (排比)

8.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这是为什么呢?

②所以, 长时间盯着屏幕会使眼睛疲劳。

③因为注视屏幕的时候, 屏幕的强光、 闪烁、 颜色和亮度会迫使眼部肌肉更加努力伸缩, 以保持视线清晰。

④我们的工作、 学习和娱乐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 但是长时间盯着屏幕常常让我们感到眼睛疲劳。

⑤另外, 用电子产品的时候, 我们与屏幕的距离和角度也经常变化, 会迫使眼睛加倍努力去聚焦。

A. ④①③⑤② B. ①③⑤④② C. ③⑤①④② D. ④①③②⑤

9.下列关于本单元文学常识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 现代诗人、 学者、 民主战士。 代表作有散文《荷塘月 色》 , 小说《背影》 等。 

B. 老舍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 另外还有话剧《茶馆》 《龙须沟》 等。

C. 刘湛秋是当代著名诗人、 翻译家、 评论家。 其作品清新空灵, 富有现代意识, 手法新颖洒脱, 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D. 曹操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 其诗内容较为丰富, 风格慷慨悲壮。著有《孙子略解》 《兵书接要》 等军事著作。

10.选出下列句子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节, 乃一岁之首。 春节, 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 一方面又祈祝新的一年快乐、 五谷丰登、 人畜兴旺。 燃放鞭炮、 贴春联、 挂年画、 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B. 元宵节, 为农历正月 十五日。 习俗有赏花灯、 包饺子、 猜灯谜等。

C. 端午节又称端阳、 重午、 重五。 端午节习俗有喝雄黄酒、 挂香袋、 吃粽子、 赛龙舟等。

 D.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主要习俗有赏月 、 祭月 、 观潮、 吃月 饼等。 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二、 默写

11.补写句子

(1) 水何澹澹, 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

(2) 我寄愁心与明月 , 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3) 盼望着, 盼望着, ________, ________。 (朱自清《春》 )

(4) 《观沧海》 中通过写草木欣欣向荣的景象把大海渲染得生机勃发的句子是: ________, ________。

(5)浩瀚诗海, 思乡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 王湾在北固山下吟咏乡愁, “________? ________”, 表现了思乡之切; 马致远面对夕阳, 一句“________, ________”, 包含着思乡的泪水。

三、 诗歌鉴赏

12.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 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 “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 “潮平”, ________; “风正”, ________。

(2) 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 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四、 现代文阅读

13.阅读下面这篇文章, 完成下列小题。 秋天的黄昏丁立梅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 街道的灯, 早早亮起来, 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②乡下的黄昏, 却是辽阔的、 博大的。 它在旷野上坐着; 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 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 它在人的肩上坐着; 它在树上、 花上、 草上坐着, 直到夜来叩门。

③而一年四季中, 又数秋天的黄昏, 最为安详与丰满。

④选一处河堤, 坐下吧。 河堤上, 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 它们是有眼睛的。 它们的眼睛, 是麦秸色的, 散发出可亲的光。 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 相依相偎, 相互安抚。 这是草的暮年, 慈祥得如老人一样。 你把手伸过去, 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 一下, 一下, 轻轻地。 像多年前, 亲爱的老祖母。 你疲惫奔波的心, 突然止息。

⑤从河堤往下看, 能看到大片的田野。 这个时候, 庄稼收割了, 繁华落尽, 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 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 得到与失去, 热闹与寥落, 这巨大的落差, 该如何均衡? 田野不说话, 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 岁月 枯荣, 此消彼长, 焉有得? 焉有失? 不远处, 种子们正整装待发, 新的一轮蓬勃, 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⑥还有晚开的棉花呢。 星星点点的白, 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 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 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 女人抬头看看天, 低头看看花, 这会儿, 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 稻谷都进了仓, 农活不那么紧了。 她细细捡拾棉花, 一朵一朵的白, 落入她手里。 黄昏下, 她的剪影, 就像一幅画。

⑦你的眼睛, 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 你想起童年, 想起棉袄、 棉鞋和棉被。 大朵大朵的白, 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 你在里面打滚儿, 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 玩着玩着, 会睡着了, 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⑧最开心的事是, 冬夜的灯下, 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 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 你也跟在后面捻, 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 心先温暖起来。 那时, 你的世界就那么大, 那时, 一个世界的幸福, 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⑨人生因简单因单纯, 更容易得到快乐。 你有些惆怅, 因为, 现在的你, 离简单离单纯, 越来越远了。

⑩竟然还见到老黄牛。 不多见了啊。 人和牛, 都老了。 他们在河堤上, 慢慢走。 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 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 却闪闪发光。 牛低着头, 不知是在倾听, 还是在沉思。 你想, 到底牛是人的伙伴, 还是人是牛的伙伴? ——相依为命, 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鸟叫声在村庄那边, 密密稠稠, 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 村庄在田野尽头, 一排排, 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 像披了锦。 炊烟升起来了, 你家的, 我家的, 在空中热烈相拥, 久久缠绵。 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不设防。

?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 “小雨, 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 原来不管哪个年代, 都有贪玩的孩子。

?周遭的色彩, 渐渐变浓变深。 身下的土地, 渐渐凉了, 你也该走了。 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 它一圈一圈小下去, 小下去, 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 可以摘下来, 炒了吃。

(1) 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 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

(2) 说说文章第①段中“街道的灯, 早早亮起来, 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中“吞”字的含义。

(3) 文章第⑦⑧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 有什么作用?

(4) 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 请赏析第⑦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 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 (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

(5) 黄昏富有诗情画意。 文章第③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 又数秋天的黄昏, 最为安详与丰满”。 这是为什么?

14.阅读下面这篇文章, 完成下列小题。 冬日漫步

我们一觉醒来, 正是冬天的早晨。 万籁无声, 雪厚厚地堆着, 窗槛上像是铺了厚厚的棉花; 窗格子显得加宽了, 玻璃上结了冰纹, 光线暗淡而寂静, 更加强了屋内舒适愉快的感觉。 早晨的安静, 似乎静在骨子里, 我们走到窗口, 挑了一处没有冰霜封住的地方, 眺望田野的景色; 可是我们单是走这几步路,脚下的地板已经在吱吱地响。 窗外一幢幢的房子都是白雪盖顶, 屋檐下、 篱笆上都累累地挂满了雪条;院子里像石笋似的站了很多雪柱。 大树小树四面八方地伸出白色的手臂, 指向天空; 本来是墙壁篱笆的地方, 形状更是奇怪, 在昏暗的大地上, 它们向左右延伸, 如跳如跃, 似乎大自然一夜之间, 把田野风景重新设计过了, 好让人间的画师来临摹。

我们悄悄地拔去了门闩, 雪花飘飘, 立刻落到屋子里来; 走出屋外, 寒风迎面扑来, 利如刀割。 星光已经不那么闪烁光亮, 地平线上笼罩着一层昏昏的铅状的薄雾。 院子里的雪地上, 狐狸和水獭所留下的脚迹犹新。 这使我们想起: 即使在冬夜最静寂的时候, 自然界的生物没有一个钟头不在活动, 它们还在雪上留下痕迹。 把院门打开, 脚步轻快, 我们跨上寂寞的乡村公路。 农舍窗上虽然积雪很多, 但是屋里的农夫已经早把蜡烛点起, 烛光孤寂地照射出来, 像一颗暗淡的星。 树际和雪堆之间, 炊烟也是一处一处地从烟囱里往上飞升。

太阳最后总算从远处的林间上升, 阳光照处, 空中的冰霜都融化, 隐隐之中似乎有铙钹伴奏, 铙钹每响一次, 阳光的威力逐渐增加; 时间很快从黎明变成早晨, 早晨也愈来愈老, 很快地把西面远处的山头, 镀上一层金色。 我们匆匆地踏着粉状的干雪前进, 因为思想感情更为激动, 内心发出一种热力, 天气也好像变得像十月 小阳春似的温暖。 假如我们能改造我们的生活, 和大自然更能配合一致, 我们也许就无需畏惧寒暑之侵, 我们将同草木走兽一样, 认大自然是我们的保姆和良友, 她是永远照顾着我们的。

大自然在这个季节, 特别显得纯洁, 这是使我们觉得最为高兴的。 残干枯木, 苔痕斑斑的石头和栏杆, 秋天的落叶, 现在被大雪掩盖, 像上面盖了一块干净的手巾。 寒风一吹, 无孔不入, 一切乌烟瘴气都一扫而空, 凡是不能坚贞自守的, 都无法抵御; 因此凡是在寒冷荒僻的地方(例如在高山之顶) , 我们所能看得见的东西, 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因为它们有一种坚强的淳朴的性格——一种清教徒式的坚韧。别的东西都寻求隐蔽保护去了, 凡是能卓然独立于寒风之中者, 一定是天地灵气之所钟, 是自然界骨气的表现, 它们具有天神一般的勇敢。 空气经过洗涤, 呼吸进去特别有劲。 空气的清明纯洁, 甚至用眼睛都能看得出来; 我们宁可整天处在户外, 不到天黑不回家。 我们希望朔风吹过光秃秃的大树一般吹彻我们的身体, 使得我们更能适应寒冬的气候。 我们希望借此能从大自然借来一点纯洁坚定的力量, 这种力量对于我们是一年四季都是有用的。

(1) 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细读课文, 分析本文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 “我们”把大自然比作了“保姆和良友”, 你觉得这样的比喻好吗? 为什么? 请作具体的分析。

(4) 找出表明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词句, 然后分析作者感情变化的原因。

五、 综合性学习

15.目前, 孝感市正在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 请你阅读以下三则材料, 完成相应题目。

材料一: “十二五”时期我国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示意图

材料二: 园林绿化, 能吸纳灰尘, 减少噪音, 能让天更蓝水更清, 使山更绿城更静, 生活更美好。 孝感市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正在大力推进槐荫公园、 城西森林公园、 仙女湖公园等各项工程建设。

材料三: 3 月 12 日, 来自孝感市的一百多个家庭在卧龙岛生态园参加了第三届“爱绿护绿”公益活动。 活动中, 既有祖孙俩、 双胞胎同栽一棵树的, 也有夫妻携 4 个月 “二孩”陪老大植树的, 还有一对情侣种下了“爱情树”。

(1) 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答出两条) 。

(2) 下列四项中, 你认为作为孝感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宣传语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至孝至诚 图强图新 B. 让森林走进城市 让城市拥抱森林

C. 绿色城市 美丽孝感 D. 人人奉献爱心 共建文明城市

(3) 曹琴准备周末参加“创园”志愿者行动。 假如你是曹琴同学, 请根据语境完成以下对话。

曹琴: ①________

妈妈: 不行。 “创园”是政府的事, 是大人们的事, 你们学生就没有必要参与这些事了。

曹琴: ②________

妈妈: 嗯, 说得有道理。 可是你参加活动, 可能影响正常的学习啊。

曹琴: ③________

妈妈: 看来, 你真的长大了, 我同意了。

六、 话题作文

16.(一) 话题作文

行走在人生旅途上, 你总会走过许多地方。 也许, 有一个地方, 凝聚着你的感动和期盼; 也许, 有一个地方, 记录着你的欢乐和笑容; 也许, 有一个地方, 镌刻着你的伤痛和泪痕……这个地方, 会勾起你刻骨铭心的记忆, 会牵动你连绵不绝的情思, 会触发你褒贬扬抑的议论。 每当你从这里走过, 你就会心潮澎湃, 浮想联翩……

请以“每当我从这里走过”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

七、 命题作文

17.(二) 全命题作文

请以“那盏灯”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1) 以上两题, 任选其一作文。 (2) 除诗歌、 戏剧外, 文体不限。 (3) 不少于 600 字, 书写规范工整。 (4) 文中不涉及真实的人名、 地名、 校名。

答案解析部分

一、 选择题

1.【答案】 A

2.【答案】 D

3.【答案】 B

4.【答案】 D

5.【答案】 D

6.【答案】 B

7.【答案】 D

8.【答案】 A

9.【答案】 A

10.【答案】 D

二、 默写

11.【答案】 (1) 山岛竦峙

(2) 随君直到夜郎西

(3) 东风来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

(4)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5)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三、 诗歌鉴赏

12.【答案】 (1) 两岸才显得宽阔; 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2) 诗人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 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乡愁) 。

四、 现代文阅读

13.【答案】 (1) 以空间方位为序; 河堤--从河堤往下看, 能看到大片的田野--河堤上--村庄在田野尽头。

(2) “吞”写出了城市灯光亮的之早, 灯光之亮, 与下文写乡下的黄昏形成对比。

(3) 比喻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棉花的洁白与柔软, 以及童年的欢愉。

(4) 联想, 回忆美好童年, 赞美秋天带来的收获和对母亲的怀念。

(5) 可以止息疲惫奔波的心; 繁华落尽的大片的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 从不计较得失; 晚开的棉花可以幸福一个世界。

14.【答案】 (1) 本文写了“我们”在冬日清晨走出家门, 在野外上所见到的美丽景色, 以及对冬天雪后大自然纯洁、 坚强、 淳朴性格的崇敬、 喜爱和赞赏的感情。

(2) 渲染了冬日雪后清晨寂静、 清冷、 美丽的气氛, 为下文描写雪后美景和抒发情感作了铺垫。

(3) 好。 大自然包容着我们, 给了我们温暖和欢乐, 而且永远照顾着我们, 所以大自然就像保姆和良友。 这个比喻形象生动, 很贴切, 很新鲜, 而且寓意深刻。

(4) “我们”从屋内的“舒适愉快”, 到在屋外欣赏美景后的“更为激动”, 最后到“最为高兴”。 因为同雪后寒冷的室外相比, 屋内就给人一种“舒适愉快”的感觉, 可是当“我们”走出室外, 看到了意外的无比美丽的景色后, 便觉得“无比激动”, 并由此想到了冬天雪后大自然的纯洁和坚强, 所以便觉得“最为高兴”了。

五、 综合性学习

15.【答案】 (1) 信息一: “十二五”期间, 我国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逐年增加。

信息二: 从 2014 年开始, 我国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长速度加快。

(2) B,C

(3) 妈妈, 我准备参加“创园”志愿者活动。 ; 示例 1: “创园”与大家息息相关环境改善了, 生活质量提高了, 人人受益。

示例 2: 大人们常说“00 后”娇生惯养, 没有社会责任感, 现在我参加志愿者行动, 就是尽一些社会责任。

示例 3: 参加志愿者行动, 既奉献了爱心, 又能在活动中了解社会, 提升自己。 ; 不会的, 我们是周末活动, 况且我会在活动前完成学习任务的。

六、 话题作文

16.【答案】 【参考例文】 每当我从这里走过

每当我从家门口经过, 那四层楼高的大桑树, 往往会勾起我对童年的回忆。

“爷爷, 我要吃桑葚。 ”“好咧! ”我坐在桑树下, 看着爷爷弯下腰, 一颗颗地捡着地上干净的桑葚, 洗了喂给我吃。 爷爷慈爱地望着我, 拿出了他那随身携带的折扇, 为我扇起风来。 我看着爷爷满头大汗的情景, 说: “爷爷, 你也吃一颗喽! ”“你还是自己吃, 爷爷不吃! ”我硬往爷爷嘴里塞了一个。 “真好吃! 酸酸甜甜的。 “”爷爷, 我们搬凳子坐到树荫底下去吧! “爷爷把座位搬到了树荫下。 就这样, 一个夏日的午后, 我坐在桑树的庇护下, 听爷爷讲他年轻的故事, 尽享夏日的美好!爷爷的爱如同桑葚, 酸酸甜甜, 给予我夏日的清凉。

五六岁时, 顽皮的我爱上了爬树。 炎炎夏日, 在桑树的树荫下爬树, 摇一下树干, 掉下些许桑葚。 有一次, 妈妈带我下楼洗车, 她洗车, 我爬树。 一般情况下, 我都是在凳子的帮助下凳上那”第一阶”, 爬到树干分岔的地方, 可这次没有凳子, 我只能自己抓住树干上粗糙的地方向上爬, 爬了半米后, 不知是没抓住还是没踩稳, 手上一松, 脚下一滑, 我便摔了下来, 膝盖在树干上磨了几十厘米, 上面顿时一片血肉模糊, 疼得不得了。 妈妈见我摔了下来, 急忙冲了过来, 帮我清理伤口, 一时, 剧烈的疼痛让我眼圈发红。 妈妈小心翼翼支把我扶起来, 刚一起身, 一阵剧痛又从膝盖处传来, 我已疼得满头大汗, 妈妈把我抱到树荫下面, 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跑上楼去拿药和冰块, 一边帮我敷伤口一边帮我擦汗, 自己已是汗流浃背却没有发现。

一小时过后, 待我好些之后, 便又把我抱上了楼, 我看着妈妈累得精疲力尽的背影, 我原本痛得炽热的心仿佛被清凉包围。

每每经过门前的大桑树, 总能勾起我对童年的回忆。 这回忆如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令我回味, 令我难忘!

七、 命题作文

17.【答案】 【参考例文】 那盏灯

黑暗中, 是那一盏灯照亮道路; 歧途中, 又是那一盏灯, 指明方向。 默默打开心中的那一盏灯, 心幕被拉开, 记忆深处的灯火再次照彻心扉……

天空蓝的怪异, 隐隐透着压抑, 墨色的云层一点点沉淀下来, 沉出一片浑浊的暗寂。 雨却迟迟不来,躲在幕后诡笑着。 匆忙的人被这渐低的墨色压得越低, 越小, 直到这蓝色渗出水来……路灯冷冷的洒下清辉, 打在身上, 越发寒冷。 雨水也在书包中堆积着, 终于, 再也装不下了, 伴随着第一滴雨滴落的声音, 我的泪也顺势流下。

我依然驻足在那, 眼前浮现的不是那叉满天的试卷, 便是母亲满怀期待的眼神。 犹豫着, 抬头仰望天空, 似乎比刚才又暗了许多。 驻足、 等待……也不知在等什么, 就是怎么也迈不开回家的步伐。恍惚间, 只感觉身旁有什么东西擦过。 低头一看, 只见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从我身旁摇摇摆摆地走过。 他那张清纯的脸上洋溢着快乐的微笑, 踉踉跄跄地在水塘中前行着。 只听得“啪”一声, 蓦然回首, 那孩子被人行道阶梯绊倒了。 我急忙扔下书包, 准备去扶他一把, 可由于长时间站立, 我的双脚有些麻木了, 只能一瘸一拐地挪过去。 我想他一定疼极了。

再次抬头, 望见了小男孩的脸, 他竟然转过头来, 向我投来俏皮一笑。 就在离他还有几厘米, 准备伸手拉他时, 他却一骨碌爬了起来, 继续着他的学步之路, 并向我招摇着他那娇小, 沾满泥泞的小手。沉默中, 忽地刮过一阵清风, 不禁使我打了个寒战, 也似乎拨动了心中那根不知明的心弦……现在的我不正是那个小男孩吗? 迈出勇敢的一步, 前面是通亮的道路, 原地, 只有这微弱的冷光。

沉思中, 已将书包中的雨水一点点倒出, 随后, 背着轻盈的书包向家走去……推开家门, 在柔和黄色的灯光下, 一桌美食迎接着我的归来。

每每点燃小男孩无意间为我安上的心灯, 黯然的情怀在瞬间如斑竹般清新, 如菊花般烂漫, 又如牡丹般绽放……

心被照亮着, 坚定的步伐不曾停息。 点燃心灯, 放下名叫“沉重”的包裹, 你会惊奇的发现, 沉暗的心情被会心的笑容随替代。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om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22190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