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搅拌桩在水闸工程的应用探讨
水闸的应用,有效地实现了人类对水的合理控制,减少了洪闹、干旱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益处。然而水闸建造地方多淤泥软土,如何对这些地方进行加固处理,防止水闸地基出现滑坡失稳现象,成为了当前水闸建设加工工程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我国沿海地区为例,对该地区的水闸工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水泥搅拌桩在水闸工程的具体应用。
标签:水泥搅拌桩;水闸工程;应用
1、工程概况
本文以新龙湾水闸工程为例,探讨了水泥搅拌桩在水闸建设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及最终效果。下面对该工程做简要介绍:
新龙湾水闸工程共占地44.75亩,主要用于防洪、引水、通航以及改善水环境等,位于广东番禹区沙湾镇龙湾村内,是一个多功能水利枢纽工程。工程地区岩土情况较为复杂,根据其具体成因可分为以下9类:(1)弱风化细砂岩或黄冈岩,(2)强风化花岗岩,(3)全风化土层,(4)黏土—淤泥质黏土,(5)含泥细沙,(6)淤泥质粉质粘土,(7)淤泥质粘土,(8)粉质粘土,(9)素填土。
根据该地区的地理土质状况,由于该地区地基土质层主要以淤泥、粉土为主,工程技术人员经过论证决定采用水泥桩搅拌法对地基进行处理。在前期的水泥搅拌桩室内配比实验中证实,该区域环境对混凝土结构没用腐蚀等危害因素,因此,该方法适宜。
2、施工准备
室内实验:在工程实施前,需对该地区的土质进行水泥加固室内实验,验证工程实施方案的可行性。首先采集相关土样,确定水泥土配比,并对不同水泥土配比的期龄、水泥參入比、成品抗压强度等进行测定,确保找到最佳的配比方案。经过实验证实,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按20%的参入量进行配置,其综合工程技术指标最佳。
搅拌桩施工设计:搅拌桩直径为600mm,桩底至全风化岩层,闸室桩间距1.10m;设计搅拌桩90d单轴抗压强度应大于1.8MPa且改桩纵向承载力为152.8KN,首桩间距保持为0.8m,墙桩间距为1.20m,闸坝地基承载力12.8kPa,下游副导墙桩地基承载力为149kPa。
3、施工过程
3.1 工艺原理
水泥搅拌桩法是加固饱和软粘土地基的一种新方法。其主要利用水泥浆固化的作用,通过搅拌机械,边钻进边向软土喷射水泥浆液,并利用机械搅动强制进行均匀混合,由水泥浆和软土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最终形成抗具有较强抗压强度、整体性、水稳性的水泥加固土桩柱体复合地基,并由桩柱和周围土基共同承受上部载荷。该方法施工简单,经济性好,因此在水闸建设工程中被迅速推广。
3.2 工艺流程
搅拌桩技术总的工艺为按喷浆工艺和四搅二喷工艺施工,其具体流程如下:
表层清理,①平整场地→②测定桩位→③桩机就位→④配置水泥浆液→⑤开钻下搅拌杆→⑥喷浆搅拌、提升钻杆→⑦重复下搅拌杆和喷浆提升过程→⑧复拌→⑨提升搅拌杆至地表→⑩移至下一桩。其中开钻下搅拌杆的过程要保持钻杆正向旋转钻进至设计标高。喷浆搅拌、提升钻杆的过程中要注意桩底喷浆时间应保持30秒,且提升钻杆时反向旋转并匀速喷浆上升,至设计桩顶高度时保持喷浆30秒。复拌过程中杆和提杆搅拌时间与前面一直,但不喷浆。
3.3 工艺要求
(1)孔位布置:根据施工图纸设计要求,严格测放施工轴线和孔位,水泥桩位实际位置与设计位置误差应控制在3cm之内。同时,桩机平台平整度与导向架垂直度误差应在1%以内。
(2)设备:严格按照施工设安装要求进行,成桩设备安装应保障其稳固平整,保证施工过程中施工平台的稳固,从而确保工程质量。与此同时,应在桩架上安装深度和斜度测试仪,确保桩架质量。
(3)水泥浆液制备:根据前期室内实验测定的最佳配比制备水泥浆液,根据工程实际桩长计算出所需浆量,将相关材料放入搅拌机中制备水泥浆,检验合格后输入蓄浆池为下一步做准备。制备好的水泥浆储存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否则作废。
(4)搅拌机预搅下沉:该过程中禁止冲水下沉。搅拌桩施工期间应随时注意基础加固区的沉降变形程度,为以后的效果评定和维护过程提供科学依据。
(5)喷浆成桩:启动灰浆泵,待喷嘴连续稳定出浆时,开启装机,向下旋转钻进喷浆成桩。同时,控制输浆速度,是注浆泵出口压力保持在0.4至0.6Mpa,保持搅拌速度和输浆速度一致,当水泥浆液到达出浆口后,喷浆30秒直至浆液达到桩端。
(6)提升搅拌:严格控制桩头施工质量,当喷浆口接近地面时,停止提升,搅拌数秒,确保桩头质量。
(7)成桩:完成以上工序后,即可完成一根桩的施工工作,清晰灰浆泵后,进行下一更桩的施工工作。
(8)保护工作:状体完工28天后,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桩顶以上的0.4米土层需进行人工开挖。
4、质量监控
重量是工程的生命线,因此,在整个工程中要把质量关,确保水闸工程质量。严格检查施工所需各项材料,所用材料必须符合施工设计要求和质检要求。对出现质量问题的材料应直接作废。
注浆搅拌时要选择适当的速度,保证喷浆均匀,对于地质结构复杂的地方,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例如在对桩顶和桩底喷浆时,应进行重复多次喷浆法等,加强桩身强度。
加强管理,严格把关施工工程中的各项信息,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定期检查相关设备,防止施工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影响施工质量。同时,加强相关检测工作。
5、施工效果
5.1 质量检测
芯样检测:主要是检测搅拌桩的长度和结构密度是够符合设计要求。所抽取的6根芯样,密度均匀,长度合标。压板载荷试验:该试验主要是对桩身强度进行检测,在所抽取的6根芯样总,2根29-51d龄期的抗压强度值达到1.8MPa,其余4根48-53d龄期的芯样抗压强度在0.97至2.34MPa。单桩承载实验:经检验,个单桩极限承载均大于310KN,符合设计要求。
5.2 效果评价
根据检验结果,水泥搅拌桩实际性能已远超设计标准,大幅提高了水闸基础加固效果。
6、结束语:
水泥搅拌桩技术在水闸工程中的运用,极大提高了水闸基础的稳固性,是一种工艺简单,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但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施工程序,控制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志坚.水泥搅拌桩在水闸基础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2,15:367.
[2]罗进仕.水泥搅拌桩在水闸基础工程中的应用[J].四川水利,2011,03:24-26.
[3]黄炳华.深层水泥搅拌桩在水闸工程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13,09:31-33.
作者简介:刘昌颢(1984-01),男,湖北汉川人,大专,助理工程师,从事水利工程设计、管理等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