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 2009年8月 第8期 高校教育工程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研究 樊铮钰 (河南城建学院 河南 平顶山【中图分类号]G674 4670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8--0081--02 【摘要】文章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指导为主轴,以打造学生适应社会和职业需要的核心竞争力为焦点,以确立正确的人生 观、价值观、择业观为基础,以素质拓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为目标,对如何有效地实施大学生就业指导进行了研究和 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是一个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发 展指导为主轴,以打造学生适应社会和职业需要的核心竞争力 为焦点,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为基础,以素质拓 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为目标,既立体式展示又相互 交叉渗透的系统工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实施应从以 下几个方面着手: 1构建适合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实际发展需要的就业指导理论 体系 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作,它也有自己的理论体系,西方发 达国家已经在发展心理学、人本心理学理论基础上完成了从“职 业指导”到“生涯辅导”的理论进步,形成了成熟的职业生涯辅导 理论,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现代职业指导及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 论基础。生涯发展理论认为职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连续性的 发展过程,职业选择不是在面临就业时才有的单一事件,而是一 个发展过程。因此职业指导工作也应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 工作,应贯穿于长期的教育工作中。生涯辅导的目标是促进个 体的生涯成熟,即协助个人实际地达到他应该达到的生涯发展 阶段。因此,学校的生涯指导应贯穿于不同教育阶段的始终,承 认每个人的才能是有差别的,重要的是在指导过程中发现并发 掘个人的潜能,给予个人充分发展的机会,以独特的方式去发展 及表现他的才能,协助个人适应快速变迁的社会与职业环境,考 虑比较灵活和弹性的方式,以达到个体的生涯发展目标。从以 上要求看,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理论体系和工作体系与之相差 甚远,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研究、完善并努力实践,构建适合 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实际发展需要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 2建立有针对性、形式多样的就业服务体系 构建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就要成立专门 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做到就业指导机构专门化、指导人员职 业化、指导工作社会化、服务途径信息化。针对学校毕业生就业 工作的实际,建立“学校就业指导中心+院系就业领导小组”的 就业工作体系,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应对大 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办公条件、经费保 障等方面给予的重点支持。建立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使就业 指导人员专业化,由分散的、零碎的指导和服务,提升为完整的 系统指导和服务。形成就业指导人员职业化、专家化,只有这样 就业指导才能科学地、规范地发展。就业指导体系完备,一方面 是就业指导主体多样化,大学、企业和社会都是大学生就业指导 的主体,政府只进行宏观就业政策方面的管理;另一方面是就业 指导机构比较完备,大学的就业中心、企业的人事部及一些社会 性机构相互补充、相互作用。各高校要转变观念,在充分发挥其 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必须注意加强与其他 高校以及社会机构(如劳动中介组织、职业中介组织以及人才市 场、人才中心等)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顺利就业;社会各界要不 断完善和规范就业市场;学生也要积极主动地了解就业市场,走 进就业市场,在市场中真切地感受和体验。学校、社会、个人各 有其责、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共同进行指导, 形成庞大的就业指导网络,更全面地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就业 指导。 3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 大学生就业指导既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又是一项专业性很 强的工作,涉及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等多种 学科,是一门学问和艺术。实施全过程渗透的就业指导模式,必 须要建立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和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一方面,要 确立就业指导工作在全校工作中的地位,按照“一把手工程”的 要求,形成党政领导带头抓,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的全员化就 业指导队伍。另一方面,要按照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要求, 不断提高专职从业人员和兼职骨干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培养一 批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的队伍,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 径吸引他们在就业指导工作岗位上长期稳定地坚持下去;不断 加强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改进就业指导方式、方法,提升就业指 导的层次和水平,促进就业指导向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的方 向发展,更好地开展我国的就业指导工作。 4坚持具体问题具体指导。群体辅导与个体咨询相结合的方式 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其知识水平、素质、能力、职业期望和 职业取向都存在着差异,因而对就业指导的内容及方式的要求 也不同。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不能一刀切,必须对不同的学 生群体,进行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指导。指导的方法可以是 个体辅导,也可以是群体辅导。就业指导既是一门课程,又是一 项更具人文关怀的教育,我们应关心每一个同学的就业与前途。 对个别特殊群体(如结业生、无学位、处分生),或一时受挫,或就 业“高不成,低不就”的学生则应由系部、就业工作部门对其开展 “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帮助他们解决自我生存的问题,顺利走 上就业岗位。 5就业指导课程列入教学计划。贯穿大学四年 可以说,大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能够顺利就业的劳动者。 而作为一个人才需要具备的素质是全方位的,将大学生就业指 导课程作为必修课列人教学计划,固定化为教学内容的一个重 要环节,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始终。就业指导课的内容可根据每 个年级学生的特定需要而定,主要内容包括建立生涯与职业意 识、职业发展规划、大学生学业规划和引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 划与发展辅导、大学生心理辅导、大学生就业形势政策宣讲、大 学生择业技巧指导、大学生创业教育等。 6建立毕业生就业市场调研和开发体系 就业指导工作从内容上看,是一个与高校其它活动相联系 的、环环相扣循环链条中的一环。一方面高校的就业指导不能 脱离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方向;另一方面,由于就业指导 活动的过程体现为一个信息反馈的过程,它所反馈的信息又是 高校确定和调整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方向,进而提高就业指导 活动成效的一个重要依据。它需要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对就业 市场进行深人的观察和分析,将触角向社会纵横渗透,并注意那 些为学校所遗忘、所忽略的空白市场地带,这样才能紧贴市场需 求变化,随时把握市场脉搏,使学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真正适应 社会实际。 7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 (下转第83页) 8】一 人力资源管理 2009年8月 第8期 高校教育工程 觉得他们听到的和自己原本想的是不一样的,很受启发。 2)很多同学就业意识淡薄,例如在个人简历问题上,不知道 全的优秀大学生。 2.3有针对性地开设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在分析了每 类同学的就业想法之后,我分别从本年度毕业生就业现状、毕 业简历的制作、面试的技巧、考研与求职、如何进行自主创业、离 一如何制作,对于我们的《毕业生就业推荐表》认为没有什么作用, 甚至有些同学把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和计划体制下学校分配工作 进行推荐联系起来。 3)更为严重的是,很多学生都大四了,对于自己的专业出路 是什么都还没有搞的完全清楚,更不要说对于自己的前途问题 的设想了。 以上五点是根据近些年关于毕业生一系列的工作得出毕业 校前相关手续的办理等6个方面为2007届、2008届应届毕业 生进行讲解,使得毕业生知道自己在大四应该做什么,消除他们 盲目的想法,冷静的面对就业。 2.4平时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我们有些教育工 作者面对毕业生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工作签哪里了其他一概 生在择业意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涉及到了方方面面,例 如求职、考研与求职、自主创业等等。当然通过工作,使得我们 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这就需要我们学校,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 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引导,而且这并不仅仅是四年级 毕业生的事情,它将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大学四年的始终。 2艺术院校应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及相关的针对性政策 不问,把学生的就业仅仅当作自己的一个工作任务,其实学生还 有很多不清楚不了解的地方需要向你进行咨询,很多时候,也许 你的一句话会让这个学生受益一辈子。 2.5 运用多种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就业心态,提高他们 的求职技能。这需要我们利用现有的资源,通过课程、讲座、活 动等多种形势来激发他们,让他们觉得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是有意义的。 把一名满怀憧憬的热血青年迎进象牙塔内,我们有责任和 义务将这块玉雕地更加细致完美,我们不希望四年以后,当他们 出炉的时候,是一个四不象而被社会打上不合格产品的烙印。 艺术院校大学生在择业观念上本来就比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薄 弱,择业视野上,灵动性上,成熟与理智上都有一定的差距,这就 需要我们对他们进行更好的引导。今年,教育部出台了2O条新 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内容大致涵盖四个方面:鼓励高校毕 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人伍服义 务兵役;积极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重大科研项目;鼓励和支 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这些都是很好的促 进我们艺术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措施 我相信:作为一名高校学 生教育管理工作者,本着教育、管理、服务、关爱的观念,通过有 效引导,定能够使得他们能够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参考文献 [1] 四川美术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结题 报告. 面对学生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该如何更加有效地引导我 们艺术院校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积极主动应对就业压力呢?结 合我院实际情况,我们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给予考虑: 2.1 首先从学生入学教育开始,就应该使得他们有这样的 认识:用平常的心态面对自己的专业、自己的学校,不要认为自 己出来就是艺术家,为四年以后的就业提前敲一个警钟。同时, 在低年级的时候,就可以开设一些职业生涯规划的讲座,使他们 入学就知道之际四年该如何渡过 一2.2 是否应该增加一些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相关课程可 以作为公共课或者选修课的一部分?例如:心理学、管理学、市 场营销学、演讲与礼仪等等,这样会使得他们认识到:其实一个 人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他的综合素质不仅仅是专业好就可以,包 括人格魅力的塑造,与人的沟通这些都是步入社会后非常重要 的软件。而从调研结果来看,多家用人单位表示:人品往往比能 力更重要。艺术院校的学生在礼仪方面、人格的塑造方面比普 通院校相对薄弱,更多学生更加认可的是个性的张扬,我行我 素,其实,当他们毕业进入一个团队后,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理这 个问题会四面碰壁,工作无法开展,我想我们可以通过言传身受 来影响学生,也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例如讲座、电影电视资 料、团队心理辅导等来感染学生。这样,那些随意毁约、三天打 鱼两天晒网、朝三暮四的现象就会减少,我们培养的学生才是健 (上接第81页) [2j 21世纪教育网. [3] 2006年、2009年前往四川、广东两次毕业生调研调研 总结. 就业信息是学生择业的前提。高校是联系学生与社会的桥 梁,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是就业指 导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构建广泛而稳定的毕业生就业资源 库是保证毕业生就业市场长盛不衰的关键。建立以用人单位资 源库为核心的市场拓展体系,这对学生、高校、用人单位都是非 常有利的。高校要充分发挥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力推动此项 工作的展开,及时双向反馈,加强与资源库单位的联系,进行及 时有效的沟通使毕业生就业市场网络能够真正有效地运作并充 分发挥其作用。同时高校也可积极联系一些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较高的企业、人才中介咨询公司等参与高校的就业指导,实现就 业资源库的开放式、动态化管理,无疑将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的 水平和功效。 参考文献 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表明,复合型人才备受欢迎。用人单 位对大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提 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 能做到,也不是靠一门选修课或几场讲座就能解决的。它需要 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多次反复的过程。它是一个 一工程,是一个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加强培养提高的综合工程。为 此,高校可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学生社团、社会实践等活动,使 教育空间、教育效能最大化并进而实现学生能力发展最大化,满 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以及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建立合 理的知识结构,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是大学生立 足于社会,成就事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能力和素质是大学生 求职择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三要素,它的打造和形成是一个长期 准备和积累的过程。比如,当前在高校普遍开展的“大学生素质 拓展计划”就是一项富有创意的活动。 拓展教育空间不只是校内资源,还应把校外可利用的资源 [1] 陈啸.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J].教育与职 业,2006(3) [2] 谭勇.新形势下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索[J].华南热 带农业大学学报,2005.2 [3] 刘治军.积极探索高校网络化就业指导模式[J].中国大学 生就业,2005(12) 纳入视野,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面对开发潜力巨大的资 源和市场空间,高校、社会和企业应以建设性的姿态,探索新机 制,开辟新途径,追求“多赢”。 8构建广泛而稳定的毕业生就业资源库为毕业生提供高质量 的就业信息服务 [4] 王胜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就业工作指导手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