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医院经典诵读演讲稿

来源:小奈知识网


工匠精神铸就大医精诚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席海银,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工匠精神铸就大医精诚。首先,我想问大家三个问题:

1 、你是一个好人吗?

2、你是一个好医生吗?

3、你是一个好老公或好老婆吗?

给大家5秒钟的思考时间,5、4、3、2、1。现在大家心里都有答案了,大多数人可能有以下几种:还凑合、差不多、应该是;我想,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对于今天坐在这里的人来说,应该只有一个:是!那么大家为什么会有这些不确定的答案呢,这本《你要么出众 要么出局》给出了答案。我们每个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成长,在中庸思想的耳濡目染下,面对选择,往往会选择折中的方案或答案。但是,这本书告诉我们,还有另一种更积极、更好的思维方法,那就是相信自己,追求卓越,拒绝平庸!这本书不是鸡汤文,我也不会对大家说“壮士,请干了这碗鸡汤,你会充满力量。”作者通过身边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又一个鲜活跳动的真理:一个努力的人,运气不会太差;这世上没有毫无理由的横空出世,世间的美好不过是耐住寂寞坚定不移而已;你要相信,时光 不会辜负每一个平静努力的人。

读完这本书让我想到最近社会上广泛议论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是一种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谈到工匠精神,让我想到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个人,他风度翩翩、英俊潇洒,明明可以靠脸吃饭,但却偏偏靠才华,他以脾胃病作为深入研究的方向,通过数年的探索,在慢性消化道炎症、消化性溃疡和胃粘膜癌前病变等疾病的治疗上,疗效卓著,他就是李培润主任。李主任有这样一个习惯:每天晚上无论多晚,坚持读书、记笔记。他利用相机和计算机记录的临床资料,十几年保存下来有1万余册纸质病历和2万余例电子档案。他对事业的工匠精神,让他获得了无数荣誉和患者的信赖,门诊人次不断增加,年工作量由2005年的6000人次逐步攀升到至今的一万多人次,现在网上提前4天预约挂号,不到30秒就被一抢而光。他的工匠精神,是我们每一个年轻人去除浮躁的一剂良方,是我们时刻学习的榜样。

工匠精神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源动力,是每个行业都需要的崇高职业精神,而具体到我们医务工作者来说,就是四个字:大医精诚。

大医精诚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精,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

有这样一位主任,她从医二十多年,始终都把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能够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她拥有高超的医术,被患者亲切的称为“送子娘娘”,她将大医精诚体现的淋漓尽致,她就是王淑斌主任。她经常为家庭困难的住院病人送吃送喝,

亲自为病人缝腹带,为路途遥远的患者垫支医药费用,从精神和心理上安慰鼓励他们,争取让他们早日康复。在一次产科手术中,患者术前皮质盲,术中术后子痫,新生儿也相继出现了缺血缺氧性脑病,看着正处于病痛折磨中的产妇和新生儿稚嫩的生命,她三天两夜在病房中守候,直至患者复明、病情平稳才得以安心。王淑斌主任,用她的一言一行向我们诠释了大医精诚的内涵,告诉我们,医生不只是一种安身立命的职业,更是一种治病救人的信仰和追求。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不仅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用工匠精神激励我们不断的努力和学习,丰富自己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而且应该常修从医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做到至精、至诚、至善,必将终成大医。学医之路漫长,其中的辛酸和泪水,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医学人必当卓越,因为生命之重,重于千斤;救死扶伤,更是我们毕生追求的信念。我们是捍卫生命的守护神,面对渴求的目光,我们理应义无反顾;面对神圣的职责,我们必当兢兢业业;面对时代的召唤,我们昂首阔步勇往直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