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南开19春学期(1709、1803、1809、190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

来源:小奈知识网


(单选题)1: 银行信用卡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支付工具,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和喜爱。银行信用卡在使用过程中执行的货币职能是( )。

A: 一般等价物

B: 价值尺度

C: 流通手段

D: 转账结算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直接根源存在于( A: 生产力中

B: 生产方式中

C: 社会形态中

D: 经济基础中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取决于( )

)

A: 经济基础

B: 政治制度

C: 国家政权

D: 意识形态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的社会基本矛盾是( 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B: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之间的矛盾

C: 生产消费.分配交换之间的矛盾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货币的本质是( ) 。

A: 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

B: 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C: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D: 流通手段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某工厂原工作日为8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4小时,若分别采用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两种生产方法,各增加剩余劳动时间2小时,它们的剩余价值率分别为( )

A: 150%,100%

B: 150%,200%

C: 100%,200%

D: 150%,300%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是因为( )

A: 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B: 科学技术能够把人和物结合起来

C: 科学技术是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D: 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且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 )

A: 生产的日益社会化

B: 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

C: 国内有效需求的扩大

D: 生产集中程度的提高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的标准

C: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 一元论和二元论

正确答案:

(单选题)10: 阶级首先是一个( )

A: 政治实体

B: 经济实体

C: 观念实体

D: 自然实体

正确答案:

(单选题)11: 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

A: 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B: 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C: 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 矛盾双方的融洽促使事物发展

正确答案:

(单选题)12: 在资本主义社会,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争夺的是( )

A: 形成级差地租I的超额利润

B: 形成级差地租II的超额利润

C: 形成绝对地租的超额利润

D: 形成垄断地租的超额利润

正确答案:

(单选题)13: 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

A: 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 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 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 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正确答案:

(单选题)14: 价值增殖过程不过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 是指( )

A: 工人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

B: 工人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C: 工人转移旧价值的时间

D: 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正确答案:

(单选题)15: “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 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 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 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 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正确答案:

)

(单选题)16: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 )

A: 《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

B: 《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

C: 《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D: 《资本论》中的一段话

正确答案:

(单选题)17: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 )

A: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日取得的

B: 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取得的

C: 以社会劳动生产普遍提高为前提的

D: 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必然结果

正确答案:

(单选题)18: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

体,

A: 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 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 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正确答案:

(单选题)19: 康德主张知识的形式是头脑里固有的。柏拉图认为认识是对神秘理念的回忆。这两种观点都属于( )

A: 不可知论的观点

B: 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 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 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正确答案:

(单选题)20: 发生通货膨胀和物价上升时( )

A: 名义工资不变,实际工资也不变

B: 名义工资不变,实际工资上升

C: 名义工资提高,实际工资同比例提高

D: 名义工资提高不及物价上升幅度,实际工资下降

正确答案:

(单选题)21: 马克思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指出:“竞争的对立面是垄断”。这表明:( )

A: 垄断排除了竞争

B: 竞争促进了垄断

C: 竞争是作为垄断对立物产生的

D: 垄断是作为竞争对立物出现的

正确答案:

(单选题)22: 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 )

A: 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B: 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 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 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正确答案:

(单选题)23: 198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饿《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

A: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 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

C: 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D: 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

正确答案:

(单选题)24: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 )

A: 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 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C: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 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正确答案:

(单选题)25: 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

A: 顾客用10元钱可购买5斤苹果

B: 顾客购买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

C: 顾客用 lO元钱购买了5斤苹果

D: 顾客向水果店以每斤2元的价格预订5斤苹果

正确答案:

(单选题)26: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0年5月31日发行第16届亚洲运动会金银纪念币(第2组)一套。该套纪念币共2枚,其中金币1枚,银币1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该套纪念币( )。

A: 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本质是商品

B: 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本质是货币

C: 具有收藏价值,也可充当商品交换媒介

D: 其面额和购买力都是由国家确定的

正确答案:

(单选题)27: “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这是( )

A: 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C: 非决定论的观点

D: 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正确答案:

(单选题)28: 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

A: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 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

C: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D: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正确答案:

(单选题)29: 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

A: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 认识事物的量

C: 确定事物的质

D: 把握事物的度

正确答案:

(单选题)30: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 物质的观点

)

B: 实践的观点

C: 矛盾的观点

D: 辩证的观点

正确答案:

(多选题)31: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制的主要特点( )

A: 政府拥有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

B: 是政府推行社会、经济政策的工具

C: 谋取利润是企业的基本目标

D: 主要存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部门

正确答案:

(多选题)32: 在实际的工作中,既要反对把人变成规律的奴隶的消极坐等的机械论、宿命论;又要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蛮干的主观主义。因为这两种做法都( )

A: 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 割裂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内在的统一

C: 割裂了物质和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D: 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片面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

正确答案:

(多选题)33: 以下关于金融资本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融资本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

B: 金融资本是工业资本和产业资本在生产集中和垄断基础上的融合

C: 金融资本建立在自由竞争基础之上

D: 金融资本是垄断资本

正确答案:

(多选题)34: 一位日本首相说过:“在日本,政府是船长,财界是罗盘,船长始终按罗盘指引的方向前进的。”这段话表明( )

A: 资本主义政治是其经济的集中表现

B: 资本主义国家实质是资产阶级专政

C: 资本主义国家是以服务于资产阶级利益为主要内容的

D: 资本主义国家的权力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正确答案:

(多选题)35: 超额剩余价值( )

A: 是个别资本家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 是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C: 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

D: 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正确答案:

(多选题)36: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就是要( A: 利用价格杠杆,调节供求,使社会资源配置趋于合理

B: 不断采用新技术,加强管理,降低成本

C: 坚持市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

D: 鼓励公平竞争,反对垄断行为、地方保护主义及各种不正当竞争

)。

正确答案:

(多选题)37: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其基本环节有( )

A: 区分实践活动的主体与客体

B: 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C: 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体

D: 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节

正确答案:

(多选题)38: 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 )

A: 意识根源于物质

B: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 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D: 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E: 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正确答案:

(多选题)39: 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

A: 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 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 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正确答案:

(多选题)40: 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分析的意义在于揭示( A: 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资本运动所采取的形式

B: 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C: 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全部资本都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

D: 工人的个人消费不过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

)

E: 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正确答案:

(多选题)41: 毛泽东说:“一切比较完全的知识都是由两个阶段构成的:第一阶段是感性知识,第二阶段是理性知识,理性知识是感性知识的高级发展阶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B: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C: 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正确答案:

(多选题)42: 阶级产生的经济前提是( )

A: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 剩余产品的出现

C: 社会分工的发展促使生产资料私有制产生

D: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离

正确答案:

(多选题)43: 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

A: 不变资本

B: 固定资本

C: 可变资本

D: 流动资本

E: 商品资本

正确答案:

(多选题)44: 2006年7月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88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了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记录。科林?杰克逊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的记录时,没有一丝沮丧:“我一点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他说:“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 )

A: 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B: 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C: 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

D: 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

正确答案:

(多选题)45: 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必须按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等价交换( )。

A: 是交换双方的商品价值量相等

B: 是指每次商品的价格都应与价值相一致

C: 只存在于商品多次交换的平均数

D: 表明等价交换的次数多于不等价交换的次数

正确答案:

(多选题)46: 预测海啸是一个科学难题,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人们发现,高度在50厘米以下的海啸一般不会造成灾害性影响。造成较大灾害的海啸,高度一般在四到五米以上,海啸一般会在地震后10分钟到20分钟左右发生,而且海啸波到来之前,海边的海水会出现倒退的情况,从海水倒退到海峡到来,会有大约五到六分钟的时间,这是拯救生命的关键时间,人们对海啸的研究探测活动证明( )

A: 人类追求真理性认识是为了指导实践

B: 人类在海啸预测方面已经完成了认识的根本任务

C: 人们只能认识客观存在,不能改造客观存在

D: 实践的发展促进了认识能力的提高,认识会越来越正确

正确答案:

(多选题)47: 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的“双赢”的协议,对两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

A: 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 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 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

D: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正确答案:

(多选题)48: 自然灾害一直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挑战之一,追其原因,是与人类为满足自身需求而采取的各种改造自然、破坏自然的活动密不可分。据中央民政部网站发布消息,2015年4月份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926.4万人次受灾,68人死亡,4人失踪。近年来对自然保护的高度重视及各项具体措施的逐渐实行,使得灾情总体较近年同期偏轻。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规律具有客观性,必须要尊重规律

B: 人类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认识和利用规律

C: 规律具有客观性,人类可以创造和消灭规律

D: 人类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正确答案:

(多选题)49: 2010年,胡锦涛主席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表示,实现现代化目标必须依靠全社会尊重劳动、保护劳动,必须使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这是因为( )。

A: 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B: 劳动者分工不同,都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C: 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都应该尊重和保护

D: 劳动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正确答案:

(多选题)50: 党的十六大指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三大规律”( )

A: 是有层次的

B: 都是人的活动的规律

C: 是人们在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规律

D: 存在着个别、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正确答案:

(单选题)1: 银行信用卡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支付工具,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和喜爱。银行信用卡在使用过程中执行的货币职能是( )。

A: 一般等价物

B: 价值尺度

C: 流通手段

D: 转账结算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直接根源存在于( )

A: 生产力中

B: 生产方式中

C: 社会形态中

D: 经济基础中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取决于( )

A: 经济基础

B: 政治制度

C: 国家政权

D: 意识形态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的社会基本矛盾是( 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B: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之间的矛盾

C: 生产消费.分配交换之间的矛盾

)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货币的本质是( ) 。

A: 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 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C: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D: 流通手段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某工厂原工作日为8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4小时,若分别采用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两种生产方法,各增加剩余劳动时间2小时,它们的剩余价值率分别为( )

A: 150%,100%

B: 150%,200%

C: 100%,200%

D: 150%,300%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是因为( )

A: 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B: 科学技术能够把人和物结合起来

C: 科学技术是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D: 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且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 )

A: 生产的日益社会化

B: 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

C: 国内有效需求的扩大

D: 生产集中程度的提高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的标准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 一元论和二元论

正确答案:

(单选题)10: 阶级首先是一个( A: 政治实体

B: 经济实体

C: 观念实体

D: 自然实体

正确答案:

)

(单选题)11: 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

A: 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B: 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C: 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 矛盾双方的融洽促使事物发展

正确答案:

(单选题)12: 在资本主义社会,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争夺的是( )

A: 形成级差地租I的超额利润

B: 形成级差地租II的超额利润

C: 形成绝对地租的超额利润

D: 形成垄断地租的超额利润

正确答案:

(单选题)13: 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

A: 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 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 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 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正确答案:

(单选题)14: 价值增殖过程不过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 是指( )

A: 工人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

B: 工人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C: 工人转移旧价值的时间

D: 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正确答案:

(单选题)15: “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

A: 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 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 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 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正确答案:

(单选题)16: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 )

A: 《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

B: 《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

C: 《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D: 《资本论》中的一段话

正确答案:

(单选题)17: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 )

A: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日取得的

B: 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取得的

C: 以社会劳动生产普遍提高为前提的

D: 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必然结果

正确答案:

(单选题)18: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

A: 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 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 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正确答案:

(单选题)19: 康德主张知识的形式是头脑里固有的。柏拉图认为认识是对神秘理念的回忆。这两种观点都属于( )

A: 不可知论的观点

B: 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 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 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正确答案:

(单选题)20: 发生通货膨胀和物价上升时( )

A: 名义工资不变,实际工资也不变

B: 名义工资不变,实际工资上升

C: 名义工资提高,实际工资同比例提高

D: 名义工资提高不及物价上升幅度,实际工资下降

正确答案:

(单选题)21: 马克思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指出:“竞争的对立面是垄断”。这表明:( )

A: 垄断排除了竞争

B: 竞争促进了垄断

C: 竞争是作为垄断对立物产生的

D: 垄断是作为竞争对立物出现的

正确答案:

(单选题)22: 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 )

A: 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B: 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 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 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正确答案:

(单选题)23: 198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饿《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

A: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 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

C: 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D: 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

正确答案:

(单选题)24: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 )

A: 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 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C: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 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正确答案:

(单选题)25: 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

A: 顾客用10元钱可购买5斤苹果

B: 顾客购买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

C: 顾客用 lO元钱购买了5斤苹果

D: 顾客向水果店以每斤2元的价格预订5斤苹果

正确答案:

(单选题)26: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0年5月31日发行第16届亚洲运动会金银纪念币(第2组)一套。该套纪念币共2枚,其中金币1枚,银币1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该套纪念币( )。

A: 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本质是商品

B: 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本质是货币

C: 具有收藏价值,也可充当商品交换媒介

D: 其面额和购买力都是由国家确定的

正确答案:

(单选题)27: “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这是( )

A: 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C: 非决定论的观点

D: 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正确答案:

(单选题)28: 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

A: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 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

C: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D: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正确答案:

(单选题)29: 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

A: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 认识事物的量

C: 确定事物的质

D: 把握事物的度

正确答案:

(单选题)30: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 物质的观点

B: 实践的观点

C: 矛盾的观点

D: 辩证的观点

正确答案:

(多选题)31: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制的主要特点( A: 政府拥有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

B: 是政府推行社会、经济政策的工具

C: 谋取利润是企业的基本目标

D: 主要存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部门

)

正确答案:

(多选题)32: 在实际的工作中,既要反对把人变成规律的奴隶的消极坐等的机械论、宿命论;又要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蛮干的主观主义。因为这两种做法都( )

A: 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 割裂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内在的统一

C: 割裂了物质和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D: 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片面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

正确答案:

(多选题)33: 以下关于金融资本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融资本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

B: 金融资本是工业资本和产业资本在生产集中和垄断基础上的融合

C: 金融资本建立在自由竞争基础之上

D: 金融资本是垄断资本

正确答案:

(多选题)34: 一位日本首相说过:“在日本,政府是船长,财界是罗盘,船长始终按罗盘指引的方向前进的。”这段话表明( )

A: 资本主义政治是其经济的集中表现

B: 资本主义国家实质是资产阶级专政

C: 资本主义国家是以服务于资产阶级利益为主要内容的

D: 资本主义国家的权力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正确答案:

(多选题)35: 超额剩余价值( )

A: 是个别资本家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 是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C: 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

D: 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正确答案:

(多选题)36: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就是要( )。

A: 利用价格杠杆,调节供求,使社会资源配置趋于合理

B: 不断采用新技术,加强管理,降低成本

C: 坚持市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

D: 鼓励公平竞争,反对垄断行为、地方保护主义及各种不正当竞争

正确答案:

(多选题)37: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其基本环节有( )

A: 区分实践活动的主体与客体

B: 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C: 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体

D: 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节

正确答案:

(多选题)38: 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 )

A: 意识根源于物质

B: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 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D: 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E: 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正确答案:

(多选题)39: 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

A: 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 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 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正确答案:

(多选题)40: 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分析的意义在于揭示( )

A: 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资本运动所采取的形式

B: 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C: 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全部资本都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

D: 工人的个人消费不过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

E: 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正确答案:

(多选题)41: 毛泽东说:“一切比较完全的知识都是由两个阶段构成的:第一阶段是感性知识,第二阶段是理性知识,理性知识是感性知识的高级发展阶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B: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C: 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正确答案:

(多选题)42: 阶级产生的经济前提是( )

A: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 剩余产品的出现

C: 社会分工的发展促使生产资料私有制产生

D: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离

正确答案:

(多选题)43: 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

A: 不变资本

B: 固定资本

C: 可变资本

D: 流动资本

E: 商品资本

正确答案:

(多选题)44: 2006年7月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88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了13年之久的12秒91

的世界记录。科林?杰克逊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的记录时,没有一丝沮丧:“我一点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他说:“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 )

A: 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B: 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C: 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

D: 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

正确答案:

(多选题)45: 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必须按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等价交换( )。

A: 是交换双方的商品价值量相等

B: 是指每次商品的价格都应与价值相一致

C: 只存在于商品多次交换的平均数

D: 表明等价交换的次数多于不等价交换的次数

正确答案:

(多选题)46: 预测海啸是一个科学难题,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人们发现,高度在50厘米

以下的海啸一般不会造成灾害性影响。造成较大灾害的海啸,高度一般在四到五米以上,海啸一般会在地震后10分钟到20分钟左右发生,而且海啸波到来之前,海边的海水会出现倒退的情况,从海水倒退到海峡到来,会有大约五到六分钟的时间,这是拯救生命的关键时间,人们对海啸的研究探测活动证明( )

A: 人类追求真理性认识是为了指导实践

B: 人类在海啸预测方面已经完成了认识的根本任务

C: 人们只能认识客观存在,不能改造客观存在

D: 实践的发展促进了认识能力的提高,认识会越来越正确

正确答案:

(多选题)47: 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的“双赢”的协议,对两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

A: 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 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 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

D: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正确答案:

(多选题)48: 自然灾害一直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挑战之一,追其原因,是与人类为满足自身需求而采取的各种改造自然、破坏自然的活动密不可分。据中央民政部网站发布消息,2015年4月份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926.4万人次受灾,68人死亡,4人失踪。近年来对自然保护的高度重视及各项具体措施的逐渐实行,使得灾情总体较近年同期偏轻。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规律具有客观性,必须要尊重规律

B: 人类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认识和利用规律

C: 规律具有客观性,人类可以创造和消灭规律

D: 人类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正确答案:

(多选题)49: 2010年,胡锦涛主席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表示,实现现代化目标必须依靠全社会尊重劳动、保护劳动,必须使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这是因为( )。

A: 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B: 劳动者分工不同,都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C: 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都应该尊重和保护

D: 劳动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正确答案:

(多选题)50: 党的十六大指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三大规律”( )

A: 是有层次的

B: 都是人的活动的规律

C: 是人们在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规律

D: 存在着个别、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正确答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