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OO6年第3期 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构建对我们的启示 卢仁山’ 沈国华 (1 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81;2.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深入探析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积极探索有益的启示,为我国大学生就 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意叉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美国;就业指导体系;构建;启示 纵观世界各国高等教育 各行业的需求,分析各行各业的需求形势,每两年微调一次。 的发展历史,大学教育从精 统计结果通过上网和发行出版物的形式向全社会公布,为政府 英化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 决策和个人择业提供参考。劳工部统计局根据这些统计、预测 大学生就业困难是世界各国 数据编撰的《岗位需求手册》成为美国大学生人手一册的就业 所共同面临的问题。作为世 “圣经”。由美国政府投资,劳工部建立了面向公众的统一网站, 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美 为雇用双方提供了交流媒介,这也是美国大学生除学校以外获 国的高等教育先于我国进入 取信息的最重要途径。 大众化阶段,针对与高等教 1.2 高校加强人才培养改革,建立、健全就业服务机构,强 育大众化相伴而生的大学生 化就业过程指导和服务在美国,高等学校是大学生就业指导 就业难问题,美国通过构建 体系的核心。尽管高等学校不承担大学生就业的责任,但由于 以“市场就业制度”或“自 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会直接影响高等学校的招生人数和质量,影 卢仁山 由就业制度”为基础,以政 响高等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地位,最终会影响高等学校的生存和 府、高校、中介机构和用人 发展,因此,各高等学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单位为主体完善而高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为大学毕业生 把就业指导置于学校日常工作的中心。为了增强毕业生的市场 提供内容全面、形式多样、方法先进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在一 竞争能力,美国各高校加强了人才培养改革,强调通识教育和 定程度上有效地缓解了美国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深入了解美 学科交叉,提高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强化实践应用和研究能 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积极探索有益的启示,为我国大学 力,培养创新精神,并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自主灵活地 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以及学生所选课程,并通过自身所具有的 1 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构建 较强的自我调控机制和能力,弱化了学校教育的滞后性,增强 了毕业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同时,投入充足的人力、物 美国是当今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高等教育发 力、财力,建立、健全就业服务机构,强化就业过程指导。美 展最快的国家。据美国《教育计文摘》资料显示,美国现有高 国高校一般都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中心的工作大体分为 等学校4 009所,在校生人数为1 459万人。在整个20世纪,美 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两个方面。职业指导的工作重点是推行四 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 年职业规划项目:学生入学的第一年,中心就开始对学生进行 及化的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996年达到80.9%。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帮助学生接触和了解就业状况;第二年要帮助学生 的持续快速发展。推动着美国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改 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进而帮助学生选择专 善与提高,通过人力资本获得的利润增长,为其经济跃居世界首 业;第三年帮助学生了解雇主资料和市场需求,参加社会实践 位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大 和一些招聘会,让学生直接感受就业市场;第四年辅导学生写 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美国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制度,没有专门 求职信,传授求职要领和面试技巧等专门技能。这种就业指导 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政府部门中也没有专门主管高校毕业生就 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对学生就业观的形成、增强择业能 业工作的机构。政府只是把毕业生作为整个社会就业市场的一 力和求职技巧颇有助益。就业指导中心还非常重视为毕业生提 部分看待,对就业不直接干预和限制。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问 供就业服务。中心有覆盖全美的就业信息网上查询系统,供学 题,美国形成了政府、高校、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各自发挥作 生随时查阅,在为毕业生提供各种就业咨询服务的同时。中心每 用、密切配合、协同进行的完善而高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 年还要向雇主推荐学生就业,举办职业交流洽谈会,负责接待用 系。通过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为大学毕业生提 人单位来校面试,为学生和招聘单位牵线搭桥。经学校推荐的 供全面、高效并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服务,积极推动大学毕 毕业生,成功率通常高于其它渠道。 业生充分、顺利的就业。 1.3 中介机构发挥在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 1.1 政府组织就业调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建立全国 和纽带作用 中介机构则在学生与用人单位、高校与用人单位 通行的就业指导和服务网络平台 在这个就业指导体系中,政 之间穿针引线,充当“红娘”,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美国 府的职能是组织就业调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建立全国通 有为数众多的职业中介机构,其中有一些非盈利性机构,在学 行的就业指导和服务的网络平台,为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双方提 生就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全美高校和雇主协会,目前已有 供交流媒介。在美国,劳工部负责制定宏观政策和组织就业调 一千八百多家高校和一千九百多家用人单位成为其会员,每年 查,是毕业生就业的“总管”。劳工部下设劳工统计局,其主 为一百多万大学生提供就业服务。 要职责是在全美各地采集数据,发布未来l0年的就业环境和 1.4 用人单位强化协调快速的用人机制,积极为毕业生提 作者简介:卢仁山(1971.9一),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2003级博士生,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讲师。 沈国华(1972.6一),武汉交通职业学院讲师。 ・11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供实习机会。在美国,用人单位注重强化其协调高效的用人机 制,使社会的人才资源配置更快速协调,毕业生择业效率更高。 同时。美国的用人单位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经验。为了帮助学 生积累相关经验,大多数单位愿意提供带薪实习机会,有些单位 还提供与新聘雇员相近的工资。 2 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 工作的启示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的高等教育步入了快 速发展的轨道。1999年后连续几年的大规模扩招,使我国高 等教育的规模急剧扩张。2001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 17%,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然而高等学校 的连年扩招,在增加就学机会、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 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这个问题不予解决或解决的不 好,必将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甚至还将影响 到社会的稳定。而美国作为高等教育发展最快,高等教育普及 程度最高的国家,在其进程中遇到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及采取的 就业指导措施正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通 过对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 有益的启示,为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 的借鉴和参考。 2.1 政府应制定积极的就业激励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完善 就业市场。健全就业信息网络随着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机制从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招统分,向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宏观调 控,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转变,大学生就业市 场已经成为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我国的大学 生就业市场起步较晚,相应的机制和配套体制还很不健全,仅 仅依靠就业市场的调控机制,还无法解决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 中出现的供求困境:一方面,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越来越困 难;而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又不愿意到艰苦地区就业。针对 这一困境,政府应当制定积极的就业激励政策,通过人力资本 投资收益补偿机制为大学生就业选择调整提供外部激励,鼓励 大学生到特定地区、特定企业、特定职业就业,通过实施有效 的政策刺激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市场趋向均衡,并力求对大学生 的收益补偿机制实现制度化。同时政府必须加快劳动人事制 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相关制度的改革,消除影响大学 生就业的制度性约束,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规范化和法制 化。基于人才培养的周期性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滞后性,政府应 当加强宏观调控,加强对人才需求预测并对专业设置进行及时 调整,从而指导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教育教学改革。 充分发挥政府在获取人才供求信息方面的便利优势,主动为高 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市场信息和就业指导。政府要在毕业生就 业过程中,通过法律的、经济的和行政的手段进行调控,以保 障人才的公平竞争,维护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建立更加开放的 就业市场。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制定更加灵活优惠的政策,促 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政府还应加强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加快就业信息服 务,建立、健全就业信息网络。在实现国家、地方、高校三级 联网的基础上,做到教育、人事、劳动等网络和就业市场的互 联互通,资源共享。可以借鉴美国经验,建立全国毕业生就业 信息交流平台,借助这个平台进行包括毕业生供给信息,用人单 位需求信息,就业咨询服务,职业交流会等信息的发布和交流。 还应当建立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统计监测预警系统和对就业市场 的预测系统。对我国经济现状、走势,经济发展对未来就业需 求的影响以及就业态势做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为政府决策和 个人择业提供参考。 2.2 高校要建立、健全人才供求信息的沟通与交流机制。加 大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我 国大学生就业难突出的表现为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失衡。造成 这种人才供求矛盾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才培养的长周期性和 高等教育发展的滞后性。为了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市场上的供 ・114・ 求结构性失衡,高等学校必须建立、健全人才供求信息的沟通 与交流机制,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劳动人事部门、行业协会 以及相关企业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准确、及时的 人才需求信息,并将所获得的人才需求信息迅速地传递给学 生。高等学校还应该根据相关部f-Jx ̄我国经济发展走势的预 测、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以及未来3—5年内就业市场的发 展态势及时对本校的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进行调整,专业设置 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为了及时响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需 求的变化,弱化人才培养长周期性和高等教育发展滞后性所带 来的负面效应,高校应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尝 试“订单式培养”或高校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模式,也可 以采用大系招生,基础教学两年后,让学生根据国内、国外两 个就业市场的需求,根据自己的特长特点、兴趣爱好和自身最 具有的发展潜力来确定专业方向,以增强人才的培养对市场需 求的适应性。不但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针对目前大学毕业生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差,实践 经验匮乏的特点,教学内容的改革可以借鉴美国大学的做法, 加强通识教育和学科交叉,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 创新能力。同时还应增大实践学时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比例, 增加师资和经费投入,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和综合技 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产销对路适应市场的复合型 人才。 2.3 高校还要转变现有的就业指导观念。加强就业指导机构 建设。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全程性就业指导和服务根本解决 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政 府、社会、就业单位、高等学校以及毕业生本人共同努力,相 互配合,构建完善、高效的宏观调控机制、政策保障机制、人 才需求信息共享机制、市场竞争机制以及就业指导机制。然而 在短期内构建完善、高效的宏观调控机制、政策保障机制、人 才需求信息共享机制、市场竞争机制是不可能的。因而,在现 阶段高等学校通过树立正确的就业指导观念。加强就业指导机 构建设,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全程性就业指导和服务,是缓解 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提高就业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学生 结构性失业问题的有效手段和必要措施。 因长期受计划分配工作机制的影响,我国高校依然认为毕 业生就业只是最后一个学期的事,并将就业指导工作安排在整 个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学年,称其为“毕业生就业指导”, 而且就业相关的事宜都是和应届毕业生相关的,和其他年级的 学生毫不相关。这种阶段性的就业指导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目前 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从美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来看。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自始至终的连 续教育过程,而不只是一个阶段性任务。因此,我国高校的就 业指导观念必须实现从阶段性就业指导向过程性就业指导的转 变。同时,高校还应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不断完善大学 生就业指导机构,配备专业化、专家化、高素质的就业指导人员, 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强的、个性化、系列化、贯穿大学四年全过程 的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 2.4 用人单位应树立合理的人才消费观。强化与高校的交流 与合作,主动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实习机会作为大学生就业市 场的需求方,用人单位的人才选拔与录用标准对高校人才的培 养和就业指导工作有着很强的导向作用。用人单位应根据自己 目前的实际需求和未来的发展战略,摒弃不合理的人才“高消 费”观念,科学、合理地规划和选拔人才队伍,并通过通畅的 信息渠道向就业市场和高等学校准确、及时地传递其需求信息。 用人单位要强化与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可采取“订单式”培养、用 人单位与高校合作培养或“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为自己培养、 选拔大批量的高素质人才。但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 并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仅仅依靠高 校是培养不出来的。作为高素质人才的最终消费者,用人单位 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主动地提供就业 实习机会,为毕业生实践经验的积累积极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