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汉语词汇教学的重点问题研究

来源:小奈知识网


汉语词汇教学的重点问题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新事物的出现,大量新词语、新词义不断涌现,并广泛出现在交际舞台。新词语从义类上可以说是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本文中主要介绍了汉语词汇的教学重点问题。

标签: 汉语 教学 问题

语言的三要素中,词汇是最敏感、最活跃的。改革开放 30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新事物的出现,大量新词语、新词义不断涌现,并广泛出现在交际舞台。新词语从义类上可以说是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体、医药、社会生活等都出现了大量新词。从构词的特点上来看,出现了不少新的词缀的词语,如“打工族、追星族、啃老族、工薪族、月光族、考研族、考碗族 ”,“酒吧、话吧、网吧、茶吧、咖啡吧 ”;不少旧词有了新的词义,使用范围发生了变化,如“黄牌、下课、触电、跳水、出台、下岗、工程 ”;缩略词层出不穷 ,如“扶贫、严打、扫黄、春运、入世、减负、医改、环保、经适房、涉外、创汇 ”;外来词、方言词也随着频繁的交际进入了普通话,如“克隆、丁克、伊妹儿、料理、做秀、扮靓、托儿、忽悠、歇菜 ”等等,真让人有目不暇接的感觉。新词语、新词义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迅猛变化,由于受教材滞后的限制,我们不妨在教学过程中选编部分报刊阅读文章,因报刊语汇反映现实最及时、最迅速。近来报纸、电视上的“山寨 ”一词就频频出现,当然它能否进入新词的行列,那还要经过交际的考验。口语课也可以适时地介绍一些新词语,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语言学习首先是从词汇学习开始的。每一个词都包含一定的意义,学习、掌握词的这些意义是词语学习的主要任务。对民族学生进行汉语教学一般分为词语、语法、短文阅读

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词汇教学是贯穿始终的。在汉语教学体系中,词汇教学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的前提,是学生掌握和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认识、理解、记忆词语,并最终能熟练运用所学词语进行交际,是每个汉语老师所关注的问题。另外,在我们的课堂词汇教学中,有些课文的词汇比较多。汉语教师就面临着这样的一个问题,有那么多的生词,该怎么给学生讲解?是全部讲,还是部分讲?全部讲,时间不够,课堂上也不可能实现。所以,只能权衡轻重,选择部分重点词语进行精讲操练。对民族学生进行词义和词的运用的教学则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词汇教学,使学生顺利地掌握所学词汇,是我们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

一、词汇教学在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言教学中,语音、词汇、语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词汇作为其关键环节,可以说是贯穿着语言教学的始终,它不同于语言的只作用于初学的阶段性,也不同于语法的教学内容的长期稳定性,词汇的教学是时学时新的, 而且在作为语言学习最终目的语言交际中也是最为重要和基础的,它是构成交际话语的基石,也可以说交际就是词汇的堆砌。其次,汉语是语义型语言,其语义也主要体现在词中,词汇不但具有词汇意义,同时也体现语法意义,词汇下可分解为语素,上可发展成短语、句子,可以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性环节。

而在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则更是培养学生第二语言交际能力的基础性环节,词汇教学的效果甚至直接影响着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整体汉语水平。但是,由于汉语本身的词汇丰富、用法复杂、近义词繁多等特点的影响,使得学生在汉语词汇学习中可谓是困难多多,汉语词汇的难学、难记已经成为了学生学习汉语的一大难点,甚至阻碍着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以致放弃。由此可见,词汇教学在汉语教学,特别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其作用和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词汇教学是汉语教学的关键性环节,学生掌握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其对于课文的理解程度和对于知识的记忆和运用以及日常交际的能力,所以,如何更快更好地教授汉语词汇,如何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并且记住汉语词汇,如何排除学生的畏难心理,使其对汉语词汇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已经是现在汉语教学工作中应该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汉语教学者理应对此深入研究,以帮助学生学习汉语词汇,从而顺利地利用汉语进行交流,鉴于词汇教学在汉语教学中有着如此举足轻重的作用,重点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汉语词汇教学方法。

二、汉语词汇教学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1.区别同义词 有些词,从翻译上看不出他们的区别,但使用起来却有很大差别,学生使用同义词填空时,错误很多,使用不当就会影响意思的表达。一种语言的同义词丰富多彩是语汇丰富的重要表现。我们在讲解过程中,要给学生讲清同义词的区别,让学生必须理解并掌握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和用法。从词义的侧重点、语义轻重、适用范围、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搭配关系、句法功能以及是否常用等方面进行讲解 ,学生才能准确恰当地选择 ,并在综合填空时少出错误。例如:

1.1他对自己做的错事很后悔。

1.2他现在懊悔也来不及了。

“后悔”,“懊悔”都有悔恨自己不该那样做的意思 ,但“后悔”只是事后追悔 ,语义较轻;“懊悔”,侧重在因感到悔恨而懊恼 ,语义较重 ,多用于书面语。又如:

1.3艾力和米那的感情基础十分脆弱。

1.4他的身体太柔弱了,什么事都不能做。

“脆弱”“柔弱”都有软弱 ,缺乏力量的意思 ,但“脆弱”侧重在不坚强 ,经不起挫折。多形容人的感情、性格 ,也可以用于抽象事物;“柔弱”侧重在不强壮,多形容人的身体,性情,也可用于具体的事物。

1.5因为我学习太差 ,所以母亲监督我学习。

1.6我的男朋友不相信我 ,经常监视我。

“监督”侧重在为了把事情办好而公开地察看和督促 ,多用于上级对下级 ,长辈对晚辈 ,还可用于工程等。监视”侧重在为了发现对已不利的情况而暗中从旁注视 ,多用于不利的人或事物。2.采取翻译方法 翻译法是用学生的母语或者媒介语来翻译同汉语等值的对应词,或者用来解释非常难以解释的具有抽象意义的词语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说是最古老也是比较缺乏技巧性的一种词汇教学方法,长期用翻译法教学容易使学生产生对于母语的依赖性,更无法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汉语进行思维的能力,而使得学生一直处于母语思维的模式,这样不利于学生对于第二语言的进一步的学习。虽然翻译法并不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但其也是词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因为不是所有的词汇都能通过技巧进行讲解的,扔需要翻译法进行补充,但是能不用还是尽量不用。

3.采取语境法 所谓语境教学法,就是汉语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仿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并且这个语言环境结合该节课所涉及的汉语词汇,教师引导学生在这个语言环境中尽可能多地运用本节课的词汇,提高词汇在该语境中的复现率,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比如讲解“凑合”这一词语,可以考虑设置如下语境:

A:咱们学校食堂的饭太不好吃了!

B;没有办法,我们没有别的地方吃饭,只能去食堂,所以凑合吃吧!

这样,根据这一语境,学生就能较快的理解了“凑合“这一词汇的意思。

另外,汉语词汇中存在着大量的多义词,如何对于多义词的不同词义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对于不同的词义加以区分,并且能准确地运用,这也是汉语词汇教学的一个重点问题,关于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各种语境来讲解多义词的辨析,比如讲解“深“这个词,教师可以在设置如下语境:

3.1这个洞很深。

3.2我对于自己的故乡感情很深。

3.3这本书内容很深。

3.4这件衣服颜色太深了。

鼓励学生根据语境猜词义。这种情况下,如果脱离了语境,学生就会很难把握“深“的各种词义以及应用。

学生平时在课本中学习的词语都是静态的、孤立的、是没有和真实语境相结合的词语,课堂上的讲授也只是讲解词语的教学意义,即使学生掌握了该词语的释义,也无法在交际中运用自如,而且这种词语的释义往往是很难理解的,特别是一些抽象的、模糊的词语,教师想要让学生理解难度就更大了,因此,只有和具体语境相结合讲解,才能使抽象、模

糊的词语变得具体,形象,才能让学生在语境中更好地理解该词语并且能够在交际中正确的运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