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家诗”“毛诗”
“三家诗”:三家是指齐、鲁、韩。齐人辕固传《齐诗》,鲁人申培传《鲁诗》,燕人韩婴传《韩诗》,属于今文经学。《齐诗》亡于三国,《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北宋。
毛诗,鲁人大毛公毛亨和赵人小毛公毛苌所作,属于古文经学,《毛诗》长盛不衰。
2. 我徂东山,慆tao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豳风•东山
3.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蕑(间)兮。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cu促阳平)。”
“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吁(须)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郑风•溱洧
4.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卫风•伯兮》
5.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
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嚎),或惨惨劬(渠)劳。
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耽)乐饮酒,或惨惨畏咎。
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小雅•北山
6.楚辞
第一,诗体。指出现在战国时代楚国地区的一种新的诗体,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第二,作品。指战国时代一些楚国人以及后来一些汉代人用上述诗体所创作的一批作品。
第三,书名。指汉代人对楚国人、汉代人所写诗歌辑选而成的一部书。(《楚辞》一书,既非出自一人之手,也不出于一个时代,其纂辑增补过程,自战国至东汉,历三四百年。刘向《楚辞>、王逸《楚辞章句》)
7.九歌
《九歌》为抒情组诗,凡十一篇,即《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九歌》称“九”,却有十一篇:一是试图将十一篇合并为九篇,以合上“九”数;二是以“九”表多数,表示这是一种组歌套曲形式三是采用训诂方法,不以“九”为数字,而以为借字,比如有的认为“九”借作“纠”,取其缠绵之义(郭沫若)。
“九歌”本是上古时代固有歌曲的名称。巫歌神曲的通称。
人神恋爱
①《东皇太一》为至尊之天神
②《云中君》祭云神丰隆(又名屏翳)
③《湘君》、《湘夫人》皆祭湘水之神(楚地以舜妃娥皇、④《大司命》祭主寿命之神
⑤《少司命》祭主子嗣之神
⑥《东君》祭太阳神
⑦《河伯》祭河神
⑧《山鬼》祭山神
⑨《国殇》祭阵亡将士之魂,属于人鬼
女英附丽在她们身上)
8.被明代胡应麟《诗薮》称为“千古言秋之祖”的是?《湘夫人》中的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9. 君不行兮夷犹,蹇jian谁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fu2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湘君》
10.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
既含睇di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yao3窕tiao3 《山鬼》
11.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少司命》
12.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招魂》
13.香草美人
美人:既是自喻(自拟怨妇、女巫媚男神),也是喻君王(求女、男觋求女神)。(《九歌》的基本情节是“人神恋爱” ,往往以人神恋爱的成功来象征祭祀的成功,而人神交接的艰难,又使《九歌》充满了悲剧色彩。)
香草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也指君子,是献祭或巫神取悦对方的饰物。
“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造,但它们又是与楚地巫觋文化紧密相关的。
14.九章
《惜诵》——宋 《涉江》——江 《哀郢》——爱 《抽思》——抽
《思美人》——美 《怀沙》——杀 《惜往日》——惜 《悲回风》——悲
《橘颂》——剧
关于《九章》各篇的作年,一般认为是屈原一生历程的写照。 《橘颂》 比体。早年立志之作,借咏物以述志。《惜诵》《抽思》《思美人》是屈原在汉北所作。 《涉江》《哀郢》被放江南之后所作。《怀沙》《惜往日》《悲回风》流露死志,大约作于赴渊前不久。
《九章》具有纪实性,为我们研究屈原生平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材料。艺术上主要采取直接铺叙、反复抒写的手法,所表现的情感较为直接、奔放,浪漫色彩则略逊于《离骚》。
15. 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憭栗(liao3li4)兮若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泬xue4寥兮天高而气清;
寂漻(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宋玉•九辩》
16.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17. 《左传》与《春秋》到底什么关系?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
《左传》是一部独立的史学著作,并不需要依仗《春秋》才能实现。
18. 《尚书》则览文如诡,而寻理即畅;
《春秋》则观辞立晓,而访义方隐。——《文心雕龙•宗经》
19. 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玉《高唐赋》
20. 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形成期(汉初)——骚体赋 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
兴盛期(西汉中叶至东汉中叶)—汉大赋 枚乘《七发》 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形成
“汉赋四大家”: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宋 扬雄《甘泉赋》《羽猎赋》《河东赋》《长杨赋》
班固《两都赋》
张衡《二京赋》
转变期(东汉中叶至汉末)抒情小赋
转变期(东汉中叶至汉末)。张衡的《归田赋》标志着汉大赋向抒情小赋的转变。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
21. 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 贾谊《鵩鸟赋》
22. 乘流则逝兮,得坻【chi】则止;纵躯委命兮,不私与己。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澹乎若深渊之静,泛乎若不系之舟。 贾谊《鵩鸟赋》
23. 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形成的是?枚乘《七发》
24.七体
枚乘的《七发》说七事启发太子。自此以后以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文体,号称“七体”,各朝作家时有摹拟。
25.“劝百讽一”是谁提出来的?基本涵义是什么?
杨雄。单薄的曲终奏雅,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比不上铺陈的言辞,是体物与讽谏之间的矛盾,但不能因此否定汉大赋的价值历史真实的体现。
26. 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 赵壹《刺世疾邪赋 秦客诗》
27.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回车驾言迈
28.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今日良宴会
29.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生年不满百
30.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离别。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行行重行行
31.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曹丕《燕歌行》
32.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幷游侠儿。 曹植《白马篇》
33.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箜篌引
34.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fǎng fú)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
风之回雪。 洛神赋
35.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蔡琰《悲愤诗》
36. 竹林七贤 (正始之音)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37.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阮籍《咏怀诗》其一
38.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39. 钟嵘《诗品》: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
40.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陆机《赴洛道中作》
41.“悼亡”专指悼念亡妻始于?晋代潘岳的妻子死后,他作《悼亡诗》三首,后人便称悼念妻亡为“悼亡”。
42.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43. 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44.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招隐诗
45. 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刘琨《重赠卢谌》
46. 《诗品》: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但《游仙》之作,词多慷慨,乖远玄宗。……坎壈kanlan咏怀,非列仙之趣也。
47. 读《山海经》诗十三首 其一
东晋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8.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登江中孤屿
49.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登池上楼诗
50. 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鲍照《梅花落》
51.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物我不分,以己观物、以物观己,万物有灵,具体形象的思维、解释自然现象和对时间的认识。
52.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鲍照 《拟行路难》
53.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鲍照《拟行路难》
54.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沈约 《别范安成》
55.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56.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西洲曲》
57.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江淹《别赋》
58.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羣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丘迟《与陈伯之书》
59.永明体
60.宫体
6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描写田园隐居乐趣的作品:张衡《归田赋》
简答题(共 2 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诗经》与《楚辞》比较
《诗经》是周朝礼乐文化的产物,无论情感内容和艺术表现都是典雅蕴藉,含蓄隽永,带有现实主义特征。
《楚辞》产生于战国,是楚地巫觋文化的产物。情感内容激烈。表现手法上具有浪漫主义特征:想象神奇大胆,抒情写物夸张铺排,文辞华美,句式灵活,形成铺张扬厉之美。
《楚辞》开创了与《诗经》不同的文学传统,促发了文学发展的新变。
楚辞影响:浪漫主义特征,奇幻的想象,对李白、李贺等后世诗人有巨大的影响。
楚辞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即以男女君臣相比况的常见的创作手法,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
试比较《史记》与《汉书》
指导思想
(1).《史记》成一家之言,私人修书,具有批判精神,笔端饱含深情。
(2).《汉书》是受诏而作,官方史书,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以儒家正统思想为指导,尽圣人
之道,有强烈的宣汉思想,不甚动情。
体例
都是纪传体。
(1)《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属于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2)《汉书》完善了纪传体,是不祧之祖,属于断代史,包括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
人物塑造
(1)《史记》写了不同阶层的人物,不以出身、成败论英雄,弘扬理想人格、揭示人物命运,具有传奇性、悲剧性。
(2)《汉书》主要写盛世官员、世家大族,以社会阶层论品级,悲剧人物不如《史记》多,具有写实性。悲剧气氛较的如《李广苏建列传》,其侧重点也在于忠君保皇,对叛君卖国者作出警戒。
语言结构
(1)《史记》疏荡往复的笔法不同。
(2)《汉书》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
文人五言诗起源
谈谈建安时期诗歌的特色
建安风骨以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为基础。
建安文学在文辞上结言端直、鲜明爽朗、刚健有力。
建安文学从乐府民歌和古诗中来,保持了乐府民歌质朴爽直,并不过分讲究文采。
赋的起源
赋是在远承《诗经》,近仿《楚辞》的基础上,兼收战国纵横之文的铺张恣肆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的相关因素,最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
①赋远承《诗经》。
A,“赋”是从“诗六义”中“赋”的表现手法逐渐衍变成一种独立文体的。
B,赋继承了《诗经》的美(润色鸿业)刺(讽谏)传统。
②赋是受《楚辞》的直接影响而产生的。
A,楚辞直接促发了“骚体赋”的形成。故汉代往往把辞赋连称,初期不甚区分。
B,赋受到楚辞铺张扬厉的艺术特色的滋养:抒情写物夸张铺排、瑰丽浪漫的想象、文辞华美。
③赋还受战国纵横策士和诸子散文语言艺术的影响。
A.铺排夸张。如苏、张纵横之辞;全方位描写。
B.主客问答及寓言艺术.如《孟子》、《庄子》。
C.散文句式
论述题 20分
请任选一位先秦魏晋南北朝时段的作家,对其人及其作品作简要分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