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电影编剧习题整理

来源:小奈知识网
电影编剧习题整理

第一套

1.一部影视剧要由许许多多影视艺术工作者合作完成,这些人中第一个接触生活素材的人是()

A .导演 B. 编剧 C.演员 D.美工

2.在整个电影声音中占比重最大的是() A.对白 B. 人声 C.音响 D.音乐

3.蒙太奇美学理论的奠基人是() A. 爱森斯坦 B.卓别林 C.格里菲斯 D.伯格曼

4.剧作的结构必须服从于() A.导演的要求 B.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 C.镜头的需要 D.造型的需要

5.电影改编工作最基本的一条要() A.赋予原作以逼真、具体的视觉造型特征 B.对原作情节加以调整 C.删除概括叙述的部分 D.紧扣电影主题选材

6.把电影剧本的作者称为“在纸上设计影片的总设计师”的是() A.戈达尔 B.黑泽明 C.杜甫仁科

D.伯格曼

7.电影音乐基本上分成两大类,影片中人物演唱、演奏或播放的音乐称为()

A.表现性音乐 B.写实性音乐 C.假定性音乐 D.画面外音乐

8.电影和戏剧有三个主要不同之处,下列不属于这三个特点之列的是()

A.镜头的迫近人 B.动作的平行发展 C.时空的自由转换 D.造型和叙事的结合

9.构成影视剧本的最小单位是() A.镜头 B.场面 C.段落 D.剧情

10.电影改编者必须具备至少三个条件,下面不属于这三个条件之列的是()

A.要热爱原作 B.要善于想象

C.要熟悉原作所描写的生活 D.要有足够的艺术功力

2.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1.视觉造型性的画面语言:

电影的视觉造型性的画面语言,是电影的特有表现形式,它综合了画面的光影、色彩、构图以及镜头剪辑所造成的节奏和情绪冲击力等。

12.声画对位:

所谓“声画对位”,是指声音和画面分别表达不同的容,它们各自以其在节奏独立发展,分头并进,最终而又殊途同归,从不同方面说明着同一含义。

13.表现性蒙太奇:

追求镜头与镜头组接后所产生出的“新的含义”;讲求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对列,用以迸发出艺术的感染力量;要求把容表现得生动优美,给人以艺术享受。

14.对比蒙太奇:

把不同涵,不同画面形象的镜头组接起来,造成强烈的对比关系,因而会收到互相衬托、互相强调的效果。

15.长镜头:

就是连续地用一个镜头拍摄一场戏或一段戏,以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而不破坏事件发展中时间和空间的连贯性,所以又称“段落镜头”。

3.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6.如何正确对待画面的造型功能和叙事功能?

总的说来,应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不要偏废。因此,电影工作者不应脱离人物命运而专门去追求造型。如果只强调了画面的造型功能,而忽略了画面的叙事功能,必然会导致造型失去意义。这样的画面造型再美,光影、构图再讲究。它的意义最多也就局限在画面本身。电影是造型性和叙事性相结合的一门艺术,是一门用镜头(或造型画面)讲故事的艺术。离开造型不行,离开叙事也不行。

17.为什么说人物是影视剧作的核心?

这是因为,人物是影片主题的体现者,矛盾冲突要靠人物来展开,情节的安

排、场面的处理、细节的选择和运用,也都要以人物为依据。所以,影视剧创作必须抓住写人物这个中心,抓住了人物也就抓住了影视剧创作的关键。

18.电影改编者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第一,要热爱原作;

第二,要熟悉原作中所描写的生活,否则就无法对原作进行必要的增删;

第三,要有足够的艺术功力。

19.电影时空观念的演变,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卢米埃尔——记录性电影时空阶段。 第二,梅里爱——舞台式的电影时空阶段。 第三,格里菲斯——电影的新时空阶段。 第四,伯格曼——心理时空阶段。 4.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0.为什么说电影剧本是电影创作的“基础”?

创作一部电影要由编剧、导演、演员、摄影、美工、化装、道具、剪辑等许多电影工作者集体努力。但是电影编剧把生活素材经过他的提炼、加工和构思,用文字构成银幕形象,然后交给以导演为核心的摄制组,进行“二度创作”,把文字形象转化为银幕形象。所以电影编剧创作的电影剧本是影片创作的“基础”。(5分)

应当特别指出的是,尽管在电影编剧手里的“银幕形象”,尚处在用文字表现阶段,但它能“独立地描绘出鲜明的生活图画”。所谓“独立的”,是指

电影编剧所写的剧本,是一种用独特的银幕画面来构造形象的剧本。因此,它虽是文字的,却能向导演提供出拍摄影片的、包括思想和艺术的“基础”。(5分)

21.诗的电影中的结构美是如何得到体现的?

第一,诗在感情和想像的转移和变化方面,由这一事物飞翔到那一事物,常常呈现出一种千变万化的景象,表现出一种极大的深度和跃进性,它使诗人摆脱了现实生活的拘泥,形成了诗一般的结构美,这一点诗的电影是吸取了的。这就使得诗的电影从开头到结尾,既有情节发展的清楚的在逻辑联系,而形象的展开却又比较迅速。往往只用几个镜头就表达了无限深厚的感情,摈弃了单纯的交代,省略了镜头与镜头之间的一些浮面的、形式上的联系。

第二,诗的电影还往往要采用诗的重叠、对比等手法。重叠的手法,在诗中是一种回环的形式,它重复地说,目的却并非为了说得少,而是为了说得强烈些,或是为了使形象更为饱满,更是为了使意境更加深远。诗的电影借用这种重叠的手法,是为了根据情节或人物情绪发展的状态,用它来造成一种感动人的调子。因此,重叠手法的出现,总是在合理、巧妙的布局中,造成动静结合、互相依托,前后呼应的局面。对比手法和重叠手法不同,它不是同一事物的再度出现,而是用相反的事物造成呼应和对照,以强化人物情感的波澜,达到渲染和强调的目的。

22.西方现代派电影之一,“意识流”影片的电影美学观念是什么? “意识流”电影主以非理性的意识流动构成影片的容。所谓“非理性的意识”,是指一种不清醒状态的意识活动,如梦、幻觉等都是。所以,意识流电影是由一连串彼此毫无联系的回忆、幻觉等景象的流动所构成的影片。如果说

“生活流”主以“自我溶解”于客观之中,那么“意识流”主以“自我表现”去代替客观,而且就连影片中的时间和空间也被“主观化”了。这类影片在容上是颠倒、错乱、无联系的,所以,在结构上也表现为“用非理性的意识活动”来代替或打乱有逻辑的情节结构,使得这种影片也是根本排斥结构的。

“意识流”电影结构上的特点是:

一、抛弃了传统的叙事顺序,以非理性的心理连续代替传统的叙事逻辑顺序;

二、在时、空方面打破了传统的顺序结构,影片量地运用闪回和倒叙,把过去、现在和未来交织在一起,把回忆和幻想,真实的物象和错觉糅合在一起。但是,在我们看来,由于这种艺术所追求的是一种下意识活动,所以往往给人以支离破碎、晦涩难懂的感觉。在结构艺术上也是不和谐、不统一的。

5.创作题(25分)

编写一段“离别”场景的剧本,注意使用视觉造型性语言,字数在200字左右。

评分要求:1.紧扣主题;2.描绘具体活动、具体场景,适合上镜头;3.形式不拘。

第二套

1.写影视剧本首先要考虑到影视的() A.视觉造型性 B.剧本结构 C.蒙太奇效果 D.叙事性

2.电影音乐基本上分成两大类,不是画面中人物发出的音乐属于()

A.写实性音乐 B.表现性音乐 C.画面音乐 D.空间音乐

3.下面属于“表现性蒙太奇”的一种类型是() A.复现式蒙太奇 B.象征蒙太奇 C.交叉式蒙太奇 D.连续式蒙太奇

4.构成影视剧本的最基本单位是() A.镜头 B.场面 C.段落 D.情节

5.连续地用一个镜头拍摄下一个场景、一场戏或一段戏,以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这样的镜头称为()

A.分镜头 B.短镜头 C.长镜头 D.特写镜头

6.电影艺术紧密衔接的两部分是() A.造型和摄影 B.造型和叙事 C.造型和剪辑 D.摄影和剪辑

7.声音和画面的结合,呈现出三种形态,下面不属于这三种形态之列的一项是()

A.声画合一 B.声画互应 C.声画分立 D.声画对位

8.电影长镜头理论的奠基人是() A.爱森斯坦 B.普多夫金 C.安德烈?巴赞 D.希区柯克

9.影视剧将若干镜头构成场面,又将若干场面构成段落,最终将若干段落构成一部影片的特有方法,叫做()

A.蒙太奇 B.剪辑 C.分镜头 D.速剪

10.法国著名导演雷?克莱尔把电影主题称为() A.电影的灵魂 B.电影的核心 C.剧情的统帅 D.视觉的主题

二. 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1.把摄影机纳入剧作构思:

指编剧应当在构思剧本形象时就考虑到摄影机

即从摄影机镜头中看到未来的图像,也就是说剧作者在构思时已经考虑到景别和构图的变化。

12.速剪艺术:

在现代的西方电影中,出现了一种艺术倾向,创作人员在剪辑一部影片时,不像过去传统的做法那样,主要依靠画面,而是依靠声音的节奏。这就使得电影声音在影片里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也使得画面的变化显得非常简明、快速。

13.平行式蒙太奇:

指把发生在同一时间不同场合的事件平行地叙述出来,因此具有同时性。

而这种同时发生的平行事件,往往互相衬托和补充,使得矛盾更加激烈。

14.隐喻蒙太奇:

指在电影画面中将外表相同、实质不同的两个事物加以并列,以此喻彼,故又称“类比蒙太奇”。

15.声画分立:

指画面中的声音和形象不同步,互相离异;

或者说,观众听到的声音和观众所看到的画面不一致。 三. 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6.电影音乐基本上可以分成哪两类?它们所起的作用有哪些? 电影音乐基本上可以分成故事空间的音乐(又称画面音乐或写实性的音乐)和画面空间外的音乐(又称表现性音乐或假定性的音乐)两种。画面音乐可以起到展示人物身份、性格和心情感的作用。画面外音乐应用围甚广,既可以展示环境烘托气氛,又可以抒发人物感情,表述创作者的主观评价,甚至还可以制造悬念,表现各种情绪效果。

17.电影和戏剧有哪三个主要不同之点?

第一,电影打破了舞台演出和观众之间所保持的一定距离,使电影的镜头能够迫近人物。

第二,电影的蒙太奇语言使得舞台上不能表现的东西在电影中变为可能,这就是动作的平行发展。第三,运用蒙太奇,还可以打破戏

剧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创造出新的电影时空来。

18.什么叫“创造新的银幕形象”?

第一,对原作进行增删,以突出题旨,使形象更加集中。 第二,重新构思。第三,要有声画结合的意识。第四,要有时空综合的意识。

19.电影时间包括哪三个含义?

第一,放映时间。一般为100分钟到120分钟。

第二,表现时间,即影片故事的时间长度。第三,观众心理感受时间。在不同层次的观众中,其时间长度是不等的。

四.问答题(每小题10 分,共30分)

20.将电影和小说、戏剧做比较,说明电影属于“视觉造型性”的艺术。

电影和小说、戏剧一样,都要讲故事,即“叙事”。

不过,小说在书本里讲,戏剧在舞台上讲,而电影在银幕上讲。不管在哪儿讲,毕竟它们都是属于叙事艺术。

但它们叙事的表现方式却很不一样。小说中的夹叙夹议手法,或是夸的、带比喻性的描写,在电影中是不适用的,因为它们和电影的视觉造型性相抵触。而戏剧因受三堵墙的限制,在时空转换上很不自由,而电影在空间转换上享有极大的自由,这又是戏剧和电影的差别。

此外,戏剧家塑造人物形象主要依靠性格语言,电影虽也要求人物语言性格化,但它更依赖运用人物造型以及人物的造型动作去塑造人物,这也是戏剧和电影的相异之处。从电影和戏剧、小说的不同方面,我们可以感到电影特别强调它的视觉造型性。

21.西方现代派电影之一,“生活流”影片的电影美学观念是什么? “生活流”电影主“让生活本身说话”,按照“生活本身的自然流动”,对生活作一种“纯”客观的记录。换句话说,这种影片要求“按照生活原来的样子”去记录生活,对于所描写的对象不作任何思考和概括,也不作任何评价和分析,认为应该由观众自己去得出结论。这种力主以“自我溶解”于客观之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