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建筑业信用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

来源:小奈知识网
第30卷第6期 工程管理学报 Vbl_3O NO.6 2016年12月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Dec.2016 我国建筑业信用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 王雪青,陈湛,夏妮妮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300072,E—mail:giftcz@126.tom) 摘要:为总结我国建筑业信用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热点,通过数据库分析和文献分析回顾我国建筑业信用管理的研究现 状。我国建筑业信用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信用基础研究、建筑信用理论研究、信用评价体系、信用评价方法和实际问题 探究5个方面,研究重点由基础研究、理论研究向评价体系、评价方法过渡。同时结合对主要省市的调研结果,提出我国建 筑业信用管理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对信用评价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整合,对建筑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进行分类别、分 行业的细化,从企业信用评价向个人信用评价过渡,加强企业信用平台的信息整合和用途多样化。 关键词:建筑业;信用管理;文献分析;研究趋势 中图分类号:F42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859(2016)06-001-06 DOI:10.13991 ̄.cnki.jem.2016.06.001 Research of Credit Management in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irections WANG Xue-qing,CHEN Zhan,XIANi—ni (College ofManagementandEconomics,Tianjin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E—mail:gifcz@126.corn) Abstract:In order to summarize the development co1.1l'se and research hotspots of credit management in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this study reviews the current study situation of credit management in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rough database analysis and literature analysis.The research of credit management in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 focus on the basic research of construction credit,the theoretical study ofconstruction credit,the evaluation system ofconstruction credit,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construction credit and practice explosion.The research focus turns from basic research and theoretical study to evaluation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thod.Combined with the survey results,this study proposes the further research direction ofthe credit management in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y,such as rimproving and integrating ofcredit evaluation methods,classify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by industry,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personal credit evaluation instead ofcorporate credit evaluation,and enhanc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of enterprise credit platform. Keywords:construction industy;credirt management;literature analysis;research trend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为国民经济的 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 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信用环境 不良、失信惩罚不力、信用体系不完善等。为了建 立、健全和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原建设部正式 则。各省市也都出台了以针对建筑施工企业为主的 信用评价管理制度,绝大部分省市都开始建设和完 善建筑企业信用平台。 1我国建筑业信用的研究现状 1.1研究对象 下发了《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 设工作的意见》(建市[20051 1 38号),明确了建筑市 场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 收稿日期:2016—08一O1. 文献分析是了解一个研究领域的最有效的方 法【1】。本文参考了崔阳等[2]的文献综述步骤,首先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31006、71172148): 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项目(2015GFW一0274). 在CNKI数据库中检索初始文献样本,检索时间是 1996-2016年,检索范围是SCI来源期刊、EI来源 期刊、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以“建筑/工程” 工 程 管 理 学 报 第30卷 和“信用”作为检索词检索出初始文献样本446篇。 剔除不相关文献和水平较低的文献396篇,得到最 终文献样本50篇。将50篇文献样本按时间分布, 如图1所示。 论文数量 05 06 07 08 09 10 l1 12 13 l4 I5 I6 图1建筑业信用管理的文献分布(2005 2016) 我国建筑业信用管理研究从2005年开始, 2005~2009年的研究热度较高,随后研究热度降低, 近两年随着各省市大力开展建筑企业信用平台建 设,对建筑业信用管理的研究逐渐增加。本文将我 国建筑业信用管理的研究对象分为行业、企业和个 人3个层次,3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2010 年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整个建筑业的信用现 状研究,2010年以后主要集中在对建筑企业信用评 价的研究,近两年开始出现了对执业资格人员的信 用问题的研究。 图2建筑市场信用治理主体关系 1.2研究热点 对我国建筑业信用管理的研究内容进行分类, 我国建筑业信用的研究集中在建筑信用基础研究、 建筑信用理论研究、信用评价体系、信用评价方法 和实际问题探究5个模块。其中,18篇文献进行了 建筑信用基础研究,13篇文献进行了建筑信用理论 研究,12篇文献进行了信用评价体系研究,11篇 文献进行了信用评价方法研究,8篇文献进行了实 际问题探究。图3是每年的研究热点统计,可以看 出,我国建筑业信用的研究方向正从基础研究、理 论研究向评价体系、评价方法转变。 图3我国建筑业信用的研究热点统计 1.2.1建筑信用基础研究 在建筑信用问题刚刚受到重视时,学者们首先 在信用基础研究方面着手。主要从建筑市场信用现 状、产生信用问题的原因、如何更好地进行监管3 个方面展开研究。 全河【3]通过分析我国建设行业产生信用问题的 原因,提出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对策。孙劲峰【4】引 入了信用监管的理论,阐明了监管效应、存在问题 和完善路径。张彦春等【5]立足于信用机制,从法律 法规、信息传递、信用评级与失信惩罚4个方面分 析了建筑市场信用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郭树荣【6J阐述了建立建筑市场执业资格人员信用体 系的必要性,并从明确内容、建立组织、构建制度、 建立法制环境4个方面论述了建筑市场执业资格人 员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 1。2.2建筑信用理论研究 在信用基础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进行了包括 系统动力学、博弈论、信用链模型、经济学原理等 方面的理论研究,其中关于博弈论的研究和应用最 为丰富。 黄安永等I7]以“囚徒困境”博弈模型为例,分 析了建筑企业的合作问题。王雪青等 ]建立了委托 代理模式下的博弈模型,得出博弈双方的均衡战 略,以及关键因素对博弈双方的影响;得出通过提 高监理方的失信惩罚成本,可以有效地减少监理方 的失信行为的发生。王雪青等 ]在有限理性视角下 构建建筑市场监理过程中业主、监理方和承包商的 三方博弈模型,指出相对于一般惩罚策略,与监理 方、承包商以往信用记录相关的动态惩罚策略有效 地抑制了博弈演化过程中的波动性。苑宏宪等L1 UJ 构建了政府监管部门与注册执业人员之间的静态 博弈,引入经济惩罚与社会福利两变量,解释了在 建筑产业快速发展时期不良行为频发而治理效果 第6期 王雪青,等:我国建筑业信用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 ・003・ 不佳的原因。 其他方面,王孟钧等【1lJ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我 国建筑市场信用缺失的原因,具体论述了系统演进 理论、系统动力学理论、制度效率理论、机制设计 理论、政府监管理论等理论。王孟钧等l】2J运用系统 动力学理论,借助计算机仿真分析,对建筑市场信 用系统的构成、内在机理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深 相关建议。 如郝生跃等 研究了拖欠工程款现象的原因 和治理措施。杨云莹等 通过承包商和业主的行为 选择博弈论述了承包商信用缺失的原因。 2我国建筑企业信用平台建设的发展现状 2014年7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住 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 入研究。刘静等【l 3J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建立了信息 不对称的数学模型。 1.2.3信用评价体系研究和信用评价方法研究 随着建筑信用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日趋成熟 和建筑业信用平台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如何对建 筑企业进行客观有效的信用评价成为政府和学者 面对的关键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进行信用评 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的研究。 目前,学者们提出的信用评价方法主要有层次 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BP神经网络、物元分 析、改进的TOPSIS方法、模糊物元模型、模糊软 集合理论、模糊语言偏好评价模型、数据挖掘等。 在信用评价体系方面,学者们建立了针对业主、施 工企业、代建企业、执业资格人员等多方面的评价 指标体系,并应用上述方法进行信用评价,如表1 所示。 表1有关信用评价体系和信用评价方法的研究综述 学者 信用评价体系 信用评价方法 孙鹏、施海球等 施工企业信用评价 AHP 曹丹阳、卢毅 业主信用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 傅鸿源、彭天明 建筑企业信用评价 BP神经网络 范志清、王雪青等㈣执业资格人员信用评价物元分析 乌云娜、林平等 代建企业信用评价 改进的TOPSIS方法 夏立明、周立群等 承包商融资信用风险评—— 价 陈杨杨、王雪青等㈣执业资格人员信用评价—— 陈杨杨、王雪青等—— 二元语义 苑宏宪、王雪青 1 注册建造师执业信用综模糊物元模型 合评价 赵丽丽、王雪青等 监理工程师信用评价 模糊软集合理论 王刚,罗勇 建筑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基于专家可信度的熵 权AHP方法 赵丽丽、王雪青等 。 工程监理信用评价 模糊语言偏好评价模 型 刘高军、朱嫡—— 数据挖掘 孙献忠 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 评价 1.2.4实际问题探究 除了上诉3个方面以外,学者们还针对建筑业 中的一些具体的失信行为和举措进行研究并提出 意见》,对进一步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保障工 程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建设水平提出了一系列指导 意见。在建筑市场监管信息化与诚信体系建设方 面,要求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建立建筑市 场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动态记录 了工程项目各方主体市场和现场行为,建立“守信 激励、失信惩戒”的建筑市场信用环境,鼓励有条 件的地区研究、试行开展社会信用评价。在该意见 指导下,2015年3月,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了《关 于印发<建筑业企业信用评价办法>的通知》,建立 了一套完备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供各省(市)参考; 很多省(市)也制定了建筑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办法。 2.1各省市信用评价办法的指标体系逐渐趋同 为了更好地分析我国建筑企业信用评价方法, 本课题组与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合作,前往京津 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9个经济最发 达的省市建设厅进行调研。经过分析,建筑业协会 和各省市出台的信用评价体系如表2所示。 建筑业协会和9个省市的信用评价体系大都是 在2014年和2015年颁布或修订,2013年颁布的北 京、河北和2012年颁布的深圳都在进行评价办法 的修订,最晚2016年公布。除了浙江省的评价体 系全部由惩罚扣分项组成以外,其余8个省、市指 标体系中均包含企业综合实力、奖励加分和惩罚扣 分3个部分。虽然不同省市的一级指标差异很大, 不过大部分省市的二级指标中都基本包含了建筑 业协会规定的各项二级指标。 从指标体系的修订过程来看,所有省市在修订 新办法的过程中都吸取了其余省市可借鉴的做法, 整体上来看不同省市的指标体系有趋同的趋势,多 数修订都增加了评分分级的内容。这也增加了将来 进行全国统一开展信用评价工作的可行性。 从差异上看,不同省市对违规惩罚的扣分力度 有所不同;部分省市在评价体系中增加了需要推行 的新政策,如河北省的最新评价体系中包含20分 值的实名制执行情况。 ・004・ 工 程 管 理 学 报 第30卷 1 全国信用评价得分(满分100分)=基本素质(15分)+经营能力及财务指标(20分)+管理指标(15分)分为AAA、AA、A、B、C +竞争力指标(20分)+信用记录指标(30分) 3等5级 2 北京信用评价得分(满分lOO分)=基础分值(50分)+良好行为得分(满分5O分) 不良行为扣分。良好—— 行为包括:业绩(20分)、表彰奖项(20分)、科技进步(5分)、社会责任(5分)。新建企业初始分值 为50分,外地新进京企业分值等于同资质企业的平均分 3 天津信用评价得分(满分100分)=资质(1O分)+经营业绩(10分)+奖惩(20分)+市场行为(12分)+划分A、B、C、D 4个等级和 质量(12分)+安全(12分)+文明施工(12分)+劳务用工(12分) +实名制落实(20分)。履约、质量、安全三个方面包含不良行为项 5 上海信用评价得分=基础分值(35分)+工程业绩(20分)+行政处罚(25分)+拖欠农民工薪酬(5分)+—— 2个附加等级 4 河北信用评价得分=企业综合实力(42分)+合同履约(18分)+工程质量(20分)+安全文明施工(2O分)—— 国家级奖励(1O分)+安全生产标准化(5分) 6 浙江信用评价得分实行lOO分制,分投标行为评价(20%)和履约行为评价(80%)两个部分,两个部分的分为AA、A、B、C、D 5个 综合得分为所有合同段得分的平均值。每个合同段的投标和履约评价均从100分开始起评,没有加分项,等级 全部为扣分项 7 江苏信用评价采用100分制,信用综合得分由省、市两部分构成,权重分别为40%和60%。省、市两级综—— 合评价(满分100分)分为基本信用(50分)、13常考核(不良行为扣分,不封底)、综合考核(50分) 三部分 8 广东信用评价得分=基本素质(13分)+经济财务指标(12分)+管理指标(30分)+科技创新(15分)—卜f言分为AAA、AA、A、B、C 用记录(35分,扣分项)+社会责任(5分) 分(不封顶)四个部分组成。 3等5级 广州市:诚信综合评价采用百分制,由基本评价(80分)、业绩(10分)、奖项(10分)和不良行为扣—— 9 福建信用综合评价满分100分,分为企业通常行为评价(40%)、合同履约行为评价(20%)和质量安全文—— 明施工行为评价(40%)。企业通常行为评价=起评分(60分)+合同额信息(2O分)+纳税信息(15分) +奖励信息加分(不封顶).不良信息扣分(不封顶)。合同履约行为评价和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行为采取 动态平均分制计算,均为百分扣分制 10 深圳现有评价办法:信用评价得分(满分1lOO分)=产值(250分)+纳税(250分)+履约(200分)+诚信分为AAA、AA、A3个等级, 评价(50分)+获奖(250分)+受处罚(1OO分,扣分项) 五个方面。每个方面有良好行为加分和不良行为扣分 比例为2:5:3 量控制在20%、70%、10% 新评价办法:信用评价满分lOO分,分为履约评价、质量管理、安全创新、绿色文明施工、从业资格等分为A、B、C 3个等级,数 2.2各省市在信用评价相关方面进行了改进 例,对信用较差的企业则提高比例;三是取消投标 或中标资格,主要针对信用等级为最低级别的企 业。 表3是各省市信用评价办法中对评价周期、信 用评价结果是否纳入评标、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等 方面的规定。 2.3针对建筑业从业个人信用评价办法开始出台 (1)在评价周期方面。北京市、河北省、上 海市、福建省率先实现了信用评价的动态评分,每 目前,各主要省、市都制定了建筑施工企业的 信用评价办法;而在对主要建筑业从业人员(注册 天都会更新;其余省、市的评价周期为一年。 (2)是否纳入评标方面。北京市、河北省、 建造师和总监理工程师)的信用评价方面,大部分 省、市还未出台相应的政策。目前已经出台建筑从 业人员信用评价办法的省、市有北京市和广州市; 其中,北京市的建筑业从业人员信用评价办法与建 江苏省、福建省都有明确的规定强制要求将信用评 价结果纳入综合评标法的评分体系,信用评价结果 占综合评标总分的比例在5%~20%之间,其余省、 市则没有强制规定。 筑施工企业的信用评价方法完全一致(《关于印发< 北京市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及注册建造师市场行 (3)在激励惩罚机制方面。大部分省、市都 规定了针对信用评价结果的奖励机制或惩罚机制。 具体办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差异化管理,对信用优 秀的企业给予政策扶持,简化行政流程,对信用较 差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加大检查力度;二是经济 为信用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京建法[2o12126 号);而广州市则单独出台了《建设工程项目负责 人及总监理工程师诚信综合评价办法》(穗建筑 f2014]1389号),评价体系的指标和比重也与建筑企 业的不同。可以推测,在未来新方法的修订中,针 对建筑业从业个人的信用评价方法将会是重要改 进方向之一。 奖励或制裁,对信用优秀的企业适当降低其投标保 证金、履约保证金、工资保证金、质量保证金的比 第6期 王雪青,等:我国建筑业信用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 ・005・ 1 北京 1天1次 5-20 优先办理手续、审查;降低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列入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适 资保证金、质量保证金比例;依法得到政策扶持或帮助 当提高工资保证金额度,履约担保比例由10%提 高到30%;限期整改,整改期间停止招标资格 2 天津 1年1次 1~3 对不同信用等级企业实行差异性管理,招投标予以差异性信用等级为D级的企业将被列入黑名单 评审 3 河北 1天1次 低于35分的企业不得作为中标候选人 4 上海 1天1次 5 浙江 1年1次 施工企业信用等级的提高实行逐级上升制,不得 越级;对D、C级的企业重点监管 6 江苏 1年1次 ≥5———— 7 广东 1年1次—————— 广州 1天1次—— 招投标时,企业诚信综合评价占诚信总分的80%,项目—— 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诚信综合评价分占诚信总分的20% 8 福建 1天1次 10~20 与企业资质资格动态监管、评优评先、政策扶持等相结合—— 9 深圳现有 1年1次—— AAA企业中评选金牌企业,推荐参评全国优秀施工企业—— 深圳新 1天1次—— A类企业开通行政手续的绿色通道 业主可以拒绝C类企业的投标 3未来研究趋势 分的内容。应明确不良信息扣分项的扣分标准,避 免采用模糊的定性的语言,将扣分标准量化,提高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可以发现有关建筑信用 可操作性,并加强对违法、违规等不良信息的检查 的研究正从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向评价体系研究 力度。 和评价方法过渡。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研究动态, 3.3从企业信用评价向个人信用评价过渡 结合对建筑企业信用平台建设的政府调研,提出以 目前建筑企业信用评价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 下研究趋势。 学者们针对不同的企业建立了多套评价体系。未来 3.1对信用评价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整合 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将在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征信方 从简单的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到BP神 面。建筑市场执业资格人员是建筑市场行为主体之 经网络模型、物元分析等,学者们不断丰富、探索 一,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一级注册建筑师18677 可用于信用评价的新方法。在未来的研究中,信用 人,注册监理工程师l16677人,注册造价工程师 评价方法的改进不能脱离实际,应着力探索如何科 103809人。其执业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建设行业的科 学地借助模糊数学等工具将定性的主观判断进行 学发展,但仍存在部分执业资格人员信用缺失或信 量化的简单易用的方法。 用水平不高等问题。各省市也在推进个人信用评价 3.2对建筑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进行分类别、分行业 的工作,随着政府对个人信用的重视,对于个人信 的细化 用评价体系的研究将成为未来的另一个重要研究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各省市信用评价办法中的 领域。 评价体系基本都包含了建协[2015]4号《建筑业企业 对个人信用评价的研究应聚焦于不同执业人 信用评价办法》中的各项指标,具备较高的可操作 员的信用评价体系,以及如何和企业信用评价相结 性。针对全体建筑企业笼统的评价体系改进空间已 合。企业和执业人员既是独立的两套信用评价体 经不大了,而针对单一行业和单一市场主体的细化 系,又应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这样才能促使企 的信用评价体系将是未来的主要研究趋势,比如对 业加强对员工信用的监督。 监理、建设单位的信用评价等。 3.4企业信用平台的信息整合和用途多样化 对信用评价体系进行改进时还应满足实际工 通过调研了解到,很多跨省承包的工程项目, 作的需求。比如实际颁布的信用评价办法中,大多 施工企业的实际管理方法并不是其注册管理方,很 数省市都设置了不良信息扣分项,这在理论研究中 多信用信息出现缺失。并且,如果一个企业在很多 是很少出现的。鉴于扣分项对企业的巨大激励作 省、市都承揽工程,那么所有省、市都要为其建立 用,未来对评价体系的改进应该加上对不良信息扣 信用档案,这会造成严重的效率低下。 ・006・ 工 程 管 理 学 报 第3O卷 (1)呼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尽早出台统一的 信用评价办法,在此之前,各省市应尽量多参考其 余省市的评价体系,使各省市的信用评价体系趋 同。 (2)加强各方数据、信息的整合。数据和信 息的整合有4个层面:一是企业、项目和个人信用 的关联;二是项目的立项、勘察设计、施工、竣工 备案等各阶段信用的动态综合评价;三是信用评价 与质量、安全、合同履行等专项工作检查的整合; 四是各地区信用评价体系的兼容互认。 (3)实现信用评价结果的用途多样化。企业 信用评价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消耗巨大的 资源、人力。如果能将企业信用评价结果用途多元 化,就能使企业信用评价这项工作发挥更大的作 用。建议各省市将企业信用评分强制纳入综合评标 得分中,使企业信用评价直接影响建筑企业的盈 利,激励建筑企业遵守法律规定。 4结语 本文通过对1 996~2006年的50篇建筑业信用 管理文献的分析,对我国建筑业信用管理的研究热 点进行了总结。结果发现建筑业信用管理共有五大 研究内容,分别是建筑信用基础研究、建筑信用理 论研究、信用评价体系、信用评价方法和实际问题 探究。我国建筑业信用的研究方向正从基础研究、 理论研究向评价体系、评价方法转变。同时,结合 政府调研的结果,提出了未来建筑业信用管理的研 究趋势。 参考文献: [1】Mok,K.Y,G.Q.Shen and J.Yang.”Stakeholder management studies in mega construction projects:A review and future direc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15,33(2):446—457. 【2]崔阳,陈勇强,徐冰冰.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与前景展望[J].工程管理学报,2015(2):76—8O. [3】全 河.建筑市场监管与信用体系建设的理论探索 [J].建筑经济,2007(6):l1—15. [4]孙劲峰.建筑市场信用监管——理论・实践・前瞻[J].建 筑经济,2007(10):5-8. [5]张彦春,王孟钧.建筑市场信用机制研究[J】_世界标准 化与质量管理,2008(10):49—52. [6]郭树荣.建筑市场执业资格人员信用体系建设[J].建筑 经济,2005(11):18—20. [7】黄安永,郑明标.从“囚徒困境”看建筑企业之间的合 作问题[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51—54.127. [8]王雪青,范志清.在委托代理模式下建筑市场监理方信 誉控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6):339—340. [9王雪青,朱丽娜,杨秋波.建筑市场监理过程中失信行 9]为的演化博弈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1):202—207. [1 0】苑宏宪,王雪青.建筑市场注册执业人员激励机制与 监管博弈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4(1):9—15. [1 1]王孟钧,陈辉华,刘少兵.建筑市场秩序与信用体系 建设的理论研究[J]_建筑经济,2007(8):48-50. 【12】王孟钧,彭彪,陈辉华.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建筑市 场信用系统f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6,15(5): 409—4l1. [13】刘 静,毛龙泉.建筑市场信用信息供给不足的机理 及对策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11(2):28—30. [14]孙鹏,施海球,倪立芬.基于AHP的施工企业信用 标准体系研究[J].建筑经济,2006(S1):40—42. [15]傅鸿源,彭天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建筑企业信用评 价体系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1I): l59—161. [16】范志清,王雪青,李宝龙.基于物元分析的建筑市场 执业资格人员信用评价研究[J].软科学,2009,23(7): 41—45. 【17】乌云娜,林平,陈文君.改进的TOPSIS模型在代建 人信用评价中的运用[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6):75—82. [18】陈杨杨,王雪青,孙慧,等.建筑市场执业资格人 员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14,16(3):228—232. [19】苑宏宪,王雪青.基于模糊物元理论的注册建造师执 业信用综合评价【J].工业工程,2014(1):66—71. [20]赵丽丽,王雪青,陈超,陈杨杨.基于模糊语言偏 好的工程监理信用评价[J】.模糊系统与数学,2015(3): 154—160. [21]郝生跃,刘玉明.我国工程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 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5):83—88. [22】杨云莹,任玉珑.承包商信用缺失的原因探析[J].统 计与决策,2007(13):163—164. 作者简介: 王雪青(1965一),女,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项目管理,建筑市场信用; 陈湛(1989一),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市 场信用; 夏妮妮(1988一),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市 场信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