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民营企业创建与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来源:小奈知识网
民营企业创建与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民营企业创建与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徐2江1,,董保宝2(1.长春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00;2.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22)摘要:以往研究主要关注民营企业常见的数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而这样的研究忽略了民营企业创建过程中实体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积累所带来的集群效应。文章基于Lucas的经济增长理论,构建了基于实体资本与人力资本积累的民营企业成长函数模型,并利用东北三省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了民营企业创建的集群效应。结果表明,民营企业创建过程中的实体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积累均有助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对于民营企业在创建中如何积累实体资本与人力资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对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来驱动民营企业的创建与聚集具有可借鉴的意义。关键词:新创企业;民营企业;区域经济发展;集群效应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92X(2019)01-0105-05Researchon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EstablishmentofPrivateEnterprisesandthe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inNortheastChina(1.SchoolofEconomics&Management袁ChangchunUniversityofTechnology袁ChangchunJilin130000袁China曰2.SchoolofManagement袁JilinUniversity袁ChangchunJilin130022袁China)Abstract:Previousstudiesmainlyfocusedontheeffectofthecreationnumberofprivateenterprisesonregionaleconomic2XUJiang1,,DONGBao-bao2development袁butsuchstudiesneglectedtheclustereffectbroughtbytheaccumulationofphysicalcapitalandhumancapitalintheprocessoftheestablishmentofprivateenterprises.BasedonLucas'seconomicgrowththeory袁thispaperconstructsagrowthfunctioncapitalandhumancapitalintheprocessofestablishingprivateenterprisesisconducivetotherapiddevelopmentofregionaleconomy袁enterprises袁andalsoforthegovernmenttoformulatepracticalpoliciestodrivetheestablishmentandaggregationofprivateenterprises.Keywords:Newventure曰Privateenterprises曰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曰Clustereffectmodelofprivateenterprisesbasedontheaccumulationofphysicalcapitalandhumancapital袁andusesthestatisticalyearbookdataofwhichhasacertainreferencesignificanceforhowtoaccumulatephysicalcapitalandhumancapitalintheprocessofestablishingprivatethreenortheasternprovincestoanalyzetheclustereffectcreatedbyprivateenterprises.Theresultsshowthattheaccumulationofphysical一、引言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粮食生产基地,是最早实施计划经济体制且最晚退出的地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曾位于经济发达地区行列。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渐落后于东南沿海地区,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3年以来,东北地区经济持续低迷,《经济学人》指出,2014年中国黑龙江省、东北和辽宁省的经济增长速度跌落至全国后五名。尽管近年来这一状况有所改善,但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依旧不容忽视,探究推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已成为相关领域研究学者和政府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而民营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学术界和政府关注的焦点,因为经营企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究民营企业的创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现有关于发达国家的创业情况的研究集中于分析企业家的样本(Bhide,2000),尤其关注区域或经济部门(Hitt等,2010),确定促进创业活动的条件或分析也多集中在大都市形成的创业群以及它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Porter,1985)。但是,这些工作进展甚微,只建立了一个框架。虽然概念性框架在一定程度上能决定什么样的条件能够推进个人开创新企业(Tsai,2004),但仍然很少有实证支持这些总结性的模型。因此,虽然一些文献收稿日期:2018-10-21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项目(2015062)。作者简介:徐江(1976-),男,吉林四平人,博士后,副教授,主要从事创新与创业管理研究;董保宝(1981-),男,河南焦作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创新与创业管理研究。窑105窑2019年第1期理论上认为,新企业的形成能够促进一个特定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增长,但是在实证研究上,由于这种调查十分困难,因而理论与实证研究之间仍然存在差距。邱琼和高建(2004)在回顾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全球创业观察(CEM)研究项目提出的创业活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模型、研究方法和统计分析结果。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姜彦福等在GEM的研究框架和方法下,构建了中国私营企业创业指数(CPEA)来刻画我国不同地区的创业活跃程度。在转型经济时期,政策法律环境、市场环境、企业制度等都与市场经济国家不完全相同,这使得中国创业活动的动态性、创业环境的复杂性远高于发达国家,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而目前针对转型经济和落后地区的有关研究还相当匮乏。国内学界虽然已经认识到小企业和创业活动对解决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但创业型经济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还很不深入。主要问题有:一是大多致力于引进和介绍国外研究成果,对创业型经济的产生动因、基本特征、构成元素和影响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实证研究较少;二是虽然意识到创业对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但多数分析还局限于一些对策性研究,对中国发展创业型经济的必要性缺乏理论上的有力支持;三是实证研究方法较简单,主要采用简单分组、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最大的缺陷是无法确定变量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也不能判定二者之间因果关系的方向,并且对不同阶单整序列回归时,会造成“伪回归”现象,导致回归结果毫无意义;四是针对中国区域性的创业研究成果甚微,尤其是集中在新企业创建与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就更少,多数是定性研究。更为重要的是,一些研究在研究民营企业创建与区域经济发展时,主要基于统计年鉴数据考察企业创建的数量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而完全忽略了因为民营企业创建而产生的实体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的变化所带来的区域经济效应2007(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在考量民营企业创建时实体资本存量和人;张晓辉等,2017)。基于此,文章将依据东北统计年鉴王晓晖,力资本存量的变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切实可行地探究新企业创建与民营经济发展与增长的关系,为东北区域创业型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服务。二、理论回顾与模型构建(2013)国外学术界对创业的定义多与创建新企业相联系。郭伟锋的能力。创新学派的熊彼特认为,创业就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指出创业的本质是一种能力,是创业者处理不确定性风险合。风险学派的Tsai(2004)指出创业就是创业者准确地识别机会、利用机会、获取利润和规避风险行为。战略学派的Bhide(2000),Hitt理行为。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在确定创业的定义时着重强调商业等(2004)将创业的概念界定为新建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战略管机会的开发和财富的累积,即创业的经济意义,而忽视了创业的文化、政治作用(冯丽,2018)。国内学者对创业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受国外研究成果的影响较大。郁义鸿等(2000)认为创业是识别机会、把握机会并提供新产品和服务以实现潜在价值的过程。郭新华等(2018)认为创窑106窑业是创业者识别和利用商业机会,协调各种资源以提供商品和服务并创造价值的过程。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创业是以创建新企业和创造价值为目的,通过创新的方式综合利用各种经济要素的目的性经济活动(刘凌含,2018)。另外还有观点认为创业是在各个领域开创事业并产生较大影响的行为。还有学者将创业抽象地定义为一种思考、推理的行为方式。我国民营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种创建形式:由个体户不断积累资本发展而来;由家庭成员直接投资形成的家族企业;熟人参股开办的合伙企业;由国企转型成为民营企业等等。邢云燕(2013)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郭伟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民营企业的创业活动与市场化程度有(2013)对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进行研究发现政府管理、政策法律、社会服务体系和市场从外部影响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企业家素质、生产要素、技术创新能力、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从内部的角度影响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创业是民营企业创建和发展的关键。魏后凯(2011)认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和繁荣不仅仅取决于企业生存时间的长短,还取决于民营企业的更新速度。邢云燕(2013)对东北中小民营企业的创业情况进行调研发现东北中小民营企业的创业技术含量低,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创建。域经济发展就是指某一区域经济增长的状况。包括该区域生产总值的增加、社会经济条件的提高、经济结构优化、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福利的改善(2000)(邢云燕,2013)。BhideTsai(2004)认为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生产总量增加或生产力的提高。的能力的提升。多数学者将经济增长看作是“量”的增加,并认为经济增长是某国家为其居民提供经济商品或服务且倾向于使用GDP来描述和衡量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发展必然存在差异,很多学者都在探索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形成的原因。一些学者认为造成区域发展差异的主要是内在因素,比如区位因素、劳动力等等。姚先国等(2008)指出区域发展差距的原因在于区域竞争力的区位差异。张晓辉等(2017)指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是人力资本、就业率、投资回报率和地理位置等多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另一些学者认为外部因素是造成区域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Hitt等(2004)发现地理位置和政府政策导致了美国东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差距。郭新华等(2018)认为由于中国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工业化、人均收入及其增长率低于东部地区,所以两地的经济增长率存在一定的差距。依据著名经济学家卢卡斯的成长模型,假设经济体系内生产要素有两种,分别是全社会的实体资本存量(K)与全社会的人力资本存量(H),社会总生产还会受到技术进步(A)的提升而增加,文章再放入群聚效果(子),因此生产函数可改为:子为群聚效果(子跃0),u为人力资本用于投入生产的时间比例(0约u约1),因此uH为总有效劳动力,也就是说,另外有(1-u)比例的人力资本是用在非民营企业创建等其他的用途。A为技术进步,琢为实体资本的产出弹性,1原琢为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0约建过程中固定规模报酬的特性。琢约1)。假定生产函数是一阶齐次生产函数,符合民营企业创然而人力资本的提升,与一个国家是否有高产业竞争力的聚集相关。在产业聚集中,由于企业创建需要专业人才,附近的研究机构或大学与企业互相合作,共同研发新的产品技术,进一步地提升民营企业创建的可能性。换言之,不管人力资本用于生产,或是用于累积自身未来的实力,对国家或区域的经济都有长远的影响。至于模型加入群聚效果对总产出的影响,是基于Porter(1993)对集群的解释。他认为,若一个地区具有高品质人力资源、技术知识、资本资源、基础建设四项因素,会促进集群的形成,由于集群内的新建企业会获得生产上的规模效益,使得生产技术得以提升,因此社会总产出因而会增加。假设社会实体资本存量为K,投资支出为I,实体资本折旧率为啄(0约啄约1),又假设没有劳动成长,则实体资本的变动量为:在不考虑政府支出的商品市场之中,所有产出用来消费与投资,其均衡条件为:Y=C+I整合上面的式子,可得:再将生产函数代入可得:利用Lucas的假设,企业创建中人力资本存量累积主要依赖教育时间的投入,假设总存量中有1-u的比例是用来累积人力资本,如在职训练、教育、以及边做边学等。但文章加入集群效果子来说明,人力资本的累积依赖于地理上群聚的企业员工,互相交换工作经验、技术创新心得以获取知识,则人力资本累积方程式设定为:上式中u比例代表人力资本用来投入生产,另外(1-u)的比例用来表示累积企业的人力资本。H为人力资本的存量,茁为一种学习的生产力系数,系数愈高代表人力资本用于投入所获得的产出愈高。(1+子)代表集群的产生会对人力资本累积有一定比例的贡献。manBecker(1993)人力资本包括从工作及其他非市场中学习而得,是用于产出的capital)与非市场人力资本则将人力资本区分为市场人力资本(non-markethumancapital)(market。市场hu原人力资本生产要素,或是由做中学所累积的职业经验等,可以投入就业市场生产的人力资本;相对的,非市场人力资本是指无法投入市场成为生产要素的人力资本。以上是以整体社会出发所做的模型假设。所有数据将依托统计年鉴来进行统计。三、实证分析文章的研究具有特殊性,需要整合统计年鉴数据,但是由于统计年鉴部分数据的缺失,需要从其他渠道获取分析所需的数据,因此,文章实证研究所需的数据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统计年鉴数据;二是其他来源数据。统计年鉴客观数据容易获得,而其他来源数据需要进一步搜集整理。研究过民营企业创民营企业创建与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建和经济发展与增长的研究人员趋向于依靠二手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文章也采用信息数据库的二手资料,可以通过万维网很方便的查到。这些数据来源自于:2013-2017东北统计年鉴、东北长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12-2017年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东北统计信息网以及2012-2017年各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等。关于分析单位,鉴于文章选择的是民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于中国情境下的民营企业创建而言,由于县包括了诸多农村地区,对于这些地区而言,民营企业的创建相较于以市为分析单位而言,更不普遍,而城市是中国各省的主要的划分方式,研究城镇的民营企业创建现象更具价值,更能反映创业的内涵以及对经济的推动和影响(郭伟锋,2013)。因此,文章认为用县作为分析单位在众多情境下,研究民营企业的创建不具备合理性。此外,根据文章前面的分析,相比于县等其他分析单位,使用城市能得到更好的社会效应,而且其辐射效应明显。因此,文章采用市作为分析单位。本研究收集了东北所辖市有关数据以及民营企业创建数据。目前,数据较全、能够参与分析的城市有9个,具体参见表1。省份包含市总数样本所用数百分比吉林长春、吉林、四平、通化、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辽源、松原、白城、白山9100%沈阳市、大连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辽宁丹东市、锦州市、营口市、阜新市、辽阳市、盘锦市、铁岭市、朝阳市、葫芦岛市14100%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佳木斯市,鹤岗市,黑龙江大庆市,鸡西市,双鸭山市,伊春市,牡丹江12(剔除大市,黑河市,七台河市,绥化市兴安岭地区)100%最后选择的最适消费量与人力资本用于生产的比例,将可使个人效用极大化。接下来,利用最适控制理论(optimalcontroltheory)常用的折现值Hamiltonian函数,来做一阶推导:姿1与姿2分别代表实质资本(k)与人力资本(h)之影子价格。依据所建构的Hamiltonian函数,利用最大化原理求稳定状态的均衡解,满足最适化问题的一阶与其他条件为:由于文章强调人力资本用于投入累积自身资本的重要性,集群的影响只视为一种外生的变动,这结果符合了文章之前做的模型假设:集群效果的提升,会让人力资本成长率提升,同时u会影响人力资本增加的程度。当人力资本用于投入生产的比率很高时u<1,集群的增加似乎对人力资本累积无太大帮助;反之,当人力资本用于投入自身累积时,集群对人力资本的累窑107窑2019年第1期积提升会有很大的帮助。经过数据推导,文章发现,民营企业创建过程中的实体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积累有助于区域经济的长久发展。将原始数据带入方程,从模型总体参数中可以看出,决定系数r=0.974,拟合优度非常高。从相对水平上看,回归方程能够减少因变量区域经济发展的97.4%的方差波动,从绝对水平上看,因变量区域经济发展的标准差从回归前的211.189减少到回归后的0.28876。详见表2。RR方调整后的R方标准估计的误差模型10.9450.8940.8580.37680模型20.9740.9480.9170.28876注:模型1(控制变量):人口密度,研发投入。模型2(控制变量和自变量):人口密度,研发投入;民营企业创建中的实体资本积累与人力资本积累。因变量为区域经济发展。表3是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所选取的自变量民营企业创建(实体资本积累与人力资本积累)通过了检验,而且变量的回归系数显著性远小于给定的概率水平。这表明筛选后的自变量民营企业创建与因变量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B=0.347曰B=0.472)。因此,假设成立,即民营企业的创建,包括创建中实体资本积累与人力资本积累均有利于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模型非标准化系数1.129E-16B标准误差Sig.B的下限95.0%置信区间上限常量.1261.000-.307.3071研发投入.835.196.005.3541.315人口密度.144.196.492-.337.625常量9.942E-17.0961.000-.247.247研发投入.205.314.543-.6031.0122人口密度.007.162.065-.409.424实体资本积累.347.189.003-.473.408人力资本积累.472.338.071-.0971.641四、结论与讨论创业研究具有学科整合性和边界可渗透性,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运用不同的观点、变量和理论来研究创业问题,这使得创业研究呈现出变量繁多、多理论交叉的状况。其中,有学者从创业者层面对创业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多集中于机会识别、资源调用以及创业者的诸多特质(如:教育程度、心理特质、工作经验、社会网络等)。创业现象是创业者个人的行为现象,创业的成败是创业者个人属性差异的函数;有学者从团队层面对创业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创业团队的哪些特征能帮助其取得创业成功,如:团队信任、团队完整性、团队成员异质性等,团队层面研究(对创业绩效和成长)的解释力较创业者层面研究的解释力有所提高,但程度仍十分有限;有学者从企业层面对创业进行了研究,主要关注创业战略、创业能力、创业行为与企业窑108窑成长、企业国际化、竞争优势、绩效提升、绩效与环境的互动等微观层面的探究,相比之下,国内学者对新企业创建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在中国转型经济的背景下,不仅应该从微观单个企业层面出发去研究创业的前因和结果,更应该站在更高的视角,力求以理论指导实践,从区域的视角对新企业创建进行研究(邱琼和高建,2004)。文章提出并验证了民营企业创建对于东北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证实了民营企业创建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为民营企业创建对促进东北区域经济发展与成长进程的重要性提供了依据。因此,文章提出在中国转型经济的背景下,应充分认识创业型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应立足发展创业型经济,以促进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并发挥其自有作用。转型经济中的机会和威胁是并存的,这就要求个人、企业和政府都应在实践的过程中,直面创业型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创业效能、提高生产效率、完善创业政策,净化创业环境。并且,在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化背景下,创业型经济优于管理型经济能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财富,在创业型经济里,企业和政府政策的核心作用是促进知识产出和知识商业化,目标是使人员便于流动,并发挥能力去创新和创建企业。文章的研究成果支持了有关经济发展的若干理论,从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到新古典增长理论到中心地理论。此外,研究结论还认为,民营企业创建作为知识转移的产物是区域经济发展与成长的强有力的直接决定因素。而且,由于模型研究的是民营企业较早时段内的创建,而经济发展在随后的时段内,我可以看到民营企业创建对改善地区经济条件的促进效益。跨期数据分析结果也表明表明,地区民营企业的大量涌现不仅能够创造就业机会而且也有助于生产力的提高。正如前文所示,区域能够获得培养知识基础的效益,并且能够营造一种创业文化氛围使得不同的经济行为者进行知识的交流。事实上,区域的经济得到改善,不仅是传统创业研究所认为的先前的创业活动促进更多创业的短期行为,而且也是提高生产力以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中长期行为(邢云燕,2013)。因此,鉴于新创企业新且小的特点,创业失败率较高,诸多企业甚至还没有等到前期投入的成果孵化完成投入市场进行商业化运作就面临着破产倒闭的威胁。于是,文章提出成功的创业必须要把早期创业活动更多地转化为具有一定生命周期的新企业,因为创业最终要通过建立新企业与发展新企业来提高经济总量、扩大就业机会、创造社会财富,从而提高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下,为了打造创业型经济,政府必须处于主导地位,在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政府的决策与工作程序为创业提供必要的条件、创造更多的机会。政策工具的选择必须坚持符合创业规律、以市场为中心、适应政府能力的原则,这样才能促进创业活动的展开,进而促进创业的繁荣。本研究拓宽了有关创业结果变量的研究层面,文章指出,创业不仅仅是一种个体为追求盈利机会的行为,也不仅仅对于企业自身成长和绩效的提升有推动作用,新企业的创建还可以为特定地区创造有利的外部因素,提高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激活创业型经济的内在效力。文章指出,创业型经济表现为以创新为基础,是一种全方位发展的创业行为。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创业型经济实现了从微观到宏观有利创业的推进机制。另外,创业型经济改变了经济增长的逻辑: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增长由单引擎推动向双引擎推动的转化;另一方面,使创业推动由单边推动转变为双边推动,增强了经济的推动力和活力。同时,文章的研究对象为民营企业,通过使用东北三省的数据,完善了以前的研究,即主要使用大都市区域或劳动力市场或乡村的样本作为分析单位。研究结果表明,东北民营企业的创建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了巨大推力,这也启示我们:民营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定就业的重要主体、是政府税收收入的重要支撑、是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是社会财富和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基石。如果没有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民营企业体系,就没有现代产业体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就是支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任何否定、弱化民营经济的言论和做法都是错误的。然而,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展的变化,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背景下,一些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使得东北民营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因此,对于政府而言,东北要始终把突出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推进新一轮振兴发展的突破口,全力推动吉林民营经济尽快发展,要积极促进一系列简政放权,为民营经济松绑的政策、意见的下发,要卓有成效地为民营经济发展铺就了一条“快速路”。对于企业而言,东北民营企业家更需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国家发展的历史新使命,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别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家更应弘扬企业家精神,保持创业创新的激情,不断应用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开创新的事业,在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的“舞台”上,留下自己优美的“舞姿”。同时,政府应加快培育和完善创业发展平台,大力推进科技园、创业园、创业指导中心和创业服务中心等各种创业平台的建设,强化其孵化和服务功能。大力扶持各种中介组织,为民营企业创业提供完备的服务;创建创业孵化机构与风险投资、产权交易、融资担保、人才中介等机构的沟通协作机制。第一,政府应该集中优势和资源,针对一个方向孵化、培育中小企业,打造集群化产业链,加强企业的技术性产品的研发,形成产业链条覆盖广、附加值高、品牌效应高的产业集群。第二,政府对于发展前景好、潜力大、产品创新力强的企业,应向相应的行业主管部门或者与所产产品相关的大型企业进行推荐,由小到大,孵化培育一系列有潜力的小微企业,打造企业的品牌效应,加强企业的竞争力。第三,利用知识溢出理论,鼓励推动大企业利用其在资金、技术方面的优势,作为产业的,引导产业发展方向。另外,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其合作,得到大企业的知识溢出成果,从而弥补企业自身的缺陷。第四,对于创建东北民营企业而言,政府可以有针对性的民营企业创建与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建立创业服务中心,用以提供民营企业对于经营管理以及政府政策问题上的咨询。同时,在高校附近创办科学技术、创新创业有关的企业孵化中心,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另外,孵化器要针对企业的发展进程和特点,有效的利用各种融资渠道,降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程度。结果表明,集群效果的影响范围广大,不仅能使民营企业创建过程中减少成本,更能扩及其他关联的上下游产业的聚集,进而使区域经济发展。在文章的分析方法中,利用Lucas的内生成长理论推导模型,结果发现,不论在资本积累还是人力资本积累亦或是集群效果的产生,单位资本下的每人的产出都会增加。文章中关于集群带来的利益好处,其结果与国外学者的看法一致,都认为新建企业在集群的好处是能提高知名度,降低搜寻成本,而且竞争的好处能使产品创新的压力增加,使得创新力量得以不断注入。集群的确能带来生产上的助益,而且当地区如有高品质人力资源、技术知识、资本资源与基础建设支援时,更能凝聚成一个规模很大的集群。总而言之,民营企业创建过程中实体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积累和集聚都将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参考文献】[1]sityBhidePress,A援,The2000援originandevolutionofnewbusinesses[M]援OxfordUniver原[2]HittthespecialMA,IrelandcreationissueRD,CampSM,etal.Guesteditors'introductionto[J].strategicStrategicentrepreneurshipManagement:JournalEntrepreneurial,2010,22(6-7)strategies:479-for[3]491.wealthPorterME.Competitiveadvantage:Creatingandsustainingsuperiorper原[4]Tsaiformance.Taiwan'sKH.[J].electronicsTheNewimpactYorkindustryof:FreetechnologicalPress,1985[J].Journalcapability,43:214.ofHighTechnologyonfirmperformanceManagementin[5]Research,2004,15(2):183-195.[6]冯丽郭伟锋.我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问题分析.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J].2018(33)企业经济,:37.[7]2013(3)郭新华,:87-91.平哪个更重要刘辉.?家族企业薪酬差距与企业成长——[J].财经论丛,2018(10):57-67.—内部公平与外部公[8][9]刘凌含王晓晖.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02)企业和民营企业样本相比较的实证分析.学习型组织文化的差异与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基于广东地区国有:7-9.2007(11):76-[10]86.[11]魏后凯邢云燕..现代区域经济学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J].中国商论,2011.111-112.2013(30):[12]姚先国,(5):47-57.张海峰.教育、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差异[J].经济研究,2008[13]郁义鸿,版社,2000李志能,(9):390-397.罗博特D希斯瑞克.创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14]张晓辉,析[J].长春大学学报,金晶,王佳.吉林省经济发展新动力——2017,27(07):1-5.—民营经济的发展分窑109窑“领头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