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情的短篇故事
关于爱情的短篇故事 关于爱情的短篇故事篇一 1916年,佐藤富子在日本东京圣路加医院与郭沫若相识,随后,23 岁的佐藤富子与24岁的郭沫若在日本同居,为此,佐藤富子断绝了与父母的关系。 郭沫若为佐藤富子取了个中文名“安娜”。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郭沫若离开日本, 与安娜断绝了联系。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1948年,安娜带着孩子到香港见郭沫 若,当她知道郭沫若又有新老婆于立群后,选择了离开。1949年后,安娜几次去 北京找郭沫若谈离婚和权责问题。后来周恩来亲自出面,表示欢迎安娜和她的五 个孩子都到中国来工作。
1914年,郭沫若赴日本留学,时名郭开贞。初到日本的那几年,由于 在异国流浪生活中所遭受的民族歧视、国内黑暗的社会现实、出国前父母为他包 办的婚姻在心灵烙下的创伤以及他在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读书时因过于用功 而患上的“极度的神经衰弱症”,使郭陷于消沉、苦闷之中。他那时忽而想自杀, 忽而想出家当和尚,精神濒于崩溃。正在这危机时刻,他与安娜相遇,正如他自 己所说:“把我从这疯狂的一步救转了的,或者怕要算是我和安娜的恋爱吧…… 因为在民国五年(即1916年)的夏秋之交有和她的恋爱发生,我的作诗的欲望才认 真地发生了出来。” 1916年6月,郭沫若在东京一高的留日同学陈龙骥患了肺病,住进圣 路加医院。郭沫若此时已升入冈山六高读书。这年暑假,他特意到东京来探望友 人的病。在圣路加医院,他见到了日本女护士佐藤富子。他发现,这位少女的眉 宇之间,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圣洁之光,熠熠生辉。这圣洁的光芒,令他感到神圣, 令他肃然生敬。
不久,陈龙骥病故。郭沫若给亡友料理完丧事后,再度来到圣路加医 院,索要亡友的X光底片,想藉此见一见他钟情的那位日本姑
娘。
佐藤富子听郭沫若说起友人之死,流了不少同情的泪,还说了许多安 慰的话。这泪水,这话语,滋润着郭沫若的心田,让他感受着一种苦涩的甜蜜。
他想:这位日本少女的出现,大概是上帝对我的怜悯罢———见我失去了一位投 契的良朋,便送来了一位娴淑的腻友,补救我心灵的空虚。他怀着对爱的神秘的憧憬,匆匆回冈山去了。
据日本有关资料记载,佐藤富子是宫城县黑川郡大衡村大衡字中山三 十四番地士族传道士卯右卫门的长女,兄弟姐妹共八人。她的祖父是北海道大学 的创始人,首届校长。父亲原是北海道大学土木系毕业的工程师,后转而信仰基 督教,当了牧师。富子于1914年中学毕业后,母亲准备给她操办婚事,她坚决拒 绝,并设法出逃,来到东京京桥区圣路加医院当护士,立志将一生献给慈善事业。 隔了一个星期光景,佐藤富子把陈龙骥生前拍的X光照片寄给郭沫若, 并附了一封用英文书写的信。这封信跳荡着一颗纯真少女特有的炽热的心,她称 赞郭沫若心地善良,陈龙骥在天国里会因此感到安慰,同时劝郭沫若不要过于悲 伤,珍摄为要。郭沫若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与感激,提笔用英文给佐藤富子写了 回信。
郭沫若坦诚地向佐藤富子诉说了那桩令他痛苦不堪的包办婚姻,说他 到日本读书,便是选择了叛逃出走这一路径。
自这年8月至12月,郭沫若和富子一个在东京,一个在冈山,遥隔千 里,靠每周三四封信来往,爱情闪电般地急遽发展。 10月中旬,富子有五天假期,他们便秘密相约到滨川、大森和房州旅 游。五天相处,他们对彼此的事业、理想、家庭相互有了更多的了解,爱的心潮 也由微澜推进到狂涛。月夜,郭沫若获得了那长长的、甜甜的一吻,后面几天一 直陶醉在幸福之中,时时重温在清馨草坪上的爱的境界,他献给富子一首题为 《Venus》的情诗: 我把你这张爱嘴,比成着一个酒杯。
喝不尽的葡萄美酒,会使我时常沉醉! 我把你这对乳头,比成着
两座坟墓。
我们俩睡在墓中,血液儿化成甘露! 关于爱情的短篇故事篇二 在《亲和力》中,歌德借奥狄莉的日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们 的激情真是火中的凤凰,老的自焚而死,新的随即又从灰烬中诞生。”歌德从少年至暮年,一直都被这死而复生的“凤凰”所“挟持”——从17 岁时爱上酒店店主的女儿凯特卿,至74岁时与19岁少女乌尔莉克产生炽热恋情。
尤其是最后一段暮年之恋,每每令人慨叹,引人遐思。 马里恩巴德的故事,在德语文学圈内几乎尽人皆知,同时也是歌德研 究中的一大悬案。74岁的魏玛公国枢密顾问,一相情愿爱上姿色平平的19岁少女, 并向她求婚,是老不自持,还是情之所至在今天,晚年歌德的激情,诗人对情感 的处理方式,以及它所缔结的果实,又带给我们怎样的启迪 180多年的时光迅疾划过,黄昏的火烧云还在波西米亚的天空灼灼燃 烧…… 马里恩巴德以温泉著称,在今捷克共和国西捷克州一带,也就是传统 上说的波西米亚地区。1818年,这里成为矿泉区,随后建起了一座座旅馆、浴场、 疗养院,来过这里的名人除歌德外,还包括随后而至的爱德华七世、肖邦、瓦格 纳、易卜生、卡夫卡等。
19世纪前20年,歌德几乎每年都去波西米亚休假、疗养。在马里恩巴 德,歌德租住在莱佛佐太太家。十多年前,歌德曾向这位妇人献过殷勤,他把她 看做潘多拉——其时她刚离婚,带着三个女儿,长女乌尔莉克尚年幼。如今的乌 尔莉克,已从昔日女童长成曼妙的少女。
少女有双淡蓝色的眼睛,褐色卷发,论姿色,是歌德众多女友中最不 漂亮的,但却是一枝含苞待放的花蕾。遗憾的是,这枝“花蕾”尚在沉睡之中,对 眼前的“文坛巨柯”一无所知,她读不懂他的书。离别后,两人父女相称,颇显亲 热。
1822年6月,歌德又去马里恩巴德,在莱佛佐太太家住了5周。“美丽 而忠实的女儿”常陪“父亲”散步。温泉区风景优美,气候宜人,
云杉树高耸。随 着初夏气温升高,诗人的内心也渐渐炽热,他不知不觉地爱上了乌尔莉克。
1823 年2月,歌德患了场大病,从死神手里夺回生命后,诗人也夺回 了一颗返老还童之心。这年6月,歌德第三次到马里恩巴德疗养,并入住在莱佛 佐太太家对面的“金葡萄”旅社。一起疗养的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位74岁的老翁一 改平日沉默寡言、神色严峻之态,直至深夜还和女人们一起蹓跶,并在舞会上翩翩起舞——昔日的 “维特”又回来了,不过这次带来的是“老年维特的烦恼”。
陷入爱的漩涡之后,歌德像个情窦初开的男孩,刚一听到林荫道上的 笑声,就放下工作,不戴帽子也不拿手杖,急匆匆跑下台阶,去迎接那个活泼可 爱的乌尔莉克,像个少年似的向她献殷勤。 火山般的情感震颤,内心难耐的激情,歌德决定解决这一切——娶19 岁的乌尔莉克为妻。7月,魏玛公国的卡尔·奥古斯特公爵抵达温泉区,歌德请他 帮忙。公爵只好身披绶带,代诗人向少女求婚。随后,是母亲的语焉不详,委婉 敷衍。再随后,是乌尔莉克一家从马里恩巴德去了卡尔斯巴德,歌德亦尾随而至。 8月28日,诗人在那里度过了自己74岁生日。
9月5日清晨,秋风习习,在揪心等待、不明所以的情况下,歌德离开 卡尔斯巴德返回魏玛。
马车滚滚向前,原野一片寥廓,一如老人的孤寂之心。歌德纹丝不动 地坐在车厢里。随后几日,在马车里,在驿站中,歌德一直都在写诗……到达魏 玛时,一首诗完成了,这就是晚年歌德最沉雄有力的抒情诗——《马里恩巴德哀 歌》。
没有什么比不幸的爱情更让人同情,尤其是垂暮老翁的孤独之爱。我 们完全可将歌德的暮年之恋,理解为一个诗人激情人生的惯性使然,一种生命进 入黑夜前的回光返照。但问题远不是这么简单。实际情况是,歌德不仅是在恋爱, 而且还向少女求婚,他要改变“生活”,实现一种“生活的”自由与冒险。
这其中,英国诗人拜伦对其的影响至关重要。
关于爱情的短篇故事篇三 公猪总是为母猪放哨,生怕主人趁他们熟睡时将母猪宰了,。日子飞 逝,母猪变得很胖而公猪却变的很瘦,一天他听见主人再跟屠夫商量要把长势见 好的母猪杀了卖掉,自从那天公猪性情大变,主人送来食物他抢着吃,吃完就睡 并要母猪守夜,如果不守就不理她,日子一长母猪感觉公猪不在乎她很失望!很 快主人发现母猪没剩几斤了而公猪油光亮发,终于屠夫把公猪拖走了,再拖走那 一刻,公猪笑着对母猪说“以后少吃点”母猪伤心欲决!那晚母猪望着主人一家开 心的吃着猪肉,伤心的躺在以前公猪睡的地方,突然发现墙上有字:如果爱情无 法用语言表达,我愿意用生命来证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