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年级 数学 三年级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或主题)名称 1.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分为两大板块: 第一个板块是口算乘法,内容包含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相应的估算。先安排口算,是因为学生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比较容易接受。同时,在教学笔算乘法时需要有口算的基础。此外,乘法估算也同样需要有一定的口算乘法的基础,所以先安排口算有利于学生掌握笔算和学习估算,在进行笔算和估算的同时又可以巩固口算,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二个板块是笔算乘法。它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但笔算乘法与以前教的笔算加、减法有很大差异,在计算过程中,计算步骤较多,要顾及的问题也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很容易出错。因此教材在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算理的基础上,采取各个突破的办法来克服这个难点。 2. 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单元重难点: 重点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和算理。 难点是连续进位以及乘数中间和末尾有0等问题的具体处理方法。 3. 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单元编排特点: 1.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算法的条件和合适的空间。 3.将计算教学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紧密结合。 单元课时安排: 17课时 第14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课型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 教学内容分析 由于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乘法计算中相对特殊的情况,所以把他们安排在三位数乘一位数基本笔算方法的教学之后。这样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对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进行探索性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相对合理的认知结构。 2. 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有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的学习,理解、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计算并不太难 3. 学习目标确定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3.结合具体情景,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4.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1.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5. 学习评价设计 (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发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通过评价持续促进课堂学习深入,突出诊断性、表现性、激励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课时的学习评价是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细化,要适量、适度,评价不应中断学生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 教师活动1 出示:小猫钓鱼情境图。 师:小黄猫、小红猫、小蓝猫又去河边钓鱼了,可是他们钓得并不认真,一会儿扑蝴蝶,一会儿捉蜻蜓,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今天又有什么收获呢?(出示小猫钓鱼图) 师:3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你怎么看出来的? 师:你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吗? 学生活动1 生说师完成板书:0+0+0=0 你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指名汇报,学生回答师板书:0×3=0或3×0=0 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7个0相加等于0) 5、填一填:25×□=0 □×0=0 解题(书P22第1题) 0×100= 0×1000= 学生活动 师:你是怎么知道得数是0的?生答出:因 为3个0相加等于0,所以0×3=0。 4、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0和3相乘等于0,下面我们再来做几道题目,想一想:0×7= 8×0= 0×0= 教师:现在你知道50×0=0还是50×0=50?你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吗? 6、结合□×0=0 总结“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 活动意图说明: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环节二: 教师活动2 1、师:刚才小朋友学到了一个有关0的新的知识点,下面我们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创设生活场景,出示:学校体育馆有4个同样的看台,看!这就是其中的一个,你能看出这个看台有几排座位,每排几个吗?提出问题:这个看台一共有多少座位?学生独立计算,交流反馈。 3、师:一个看台有102个座位,那么4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呢? 先请小朋友估计一下4个看台大约有多少个座位?(学生回答大约有400个或400多个)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回答。 师:那么他估计得对不对呢?请小朋友一起来算一算。指名一人板演。 师指着十位上的0问:为什么十位上写0?生回答(因为十位上0和4相乘得0)师:看来4个看台有408个座位,刚才小朋友估计得完全正确,你们可真厉害! 活动意图说明 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把估算和笔算结合起来。 学生活动2 1、做22页的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做在书上(指名4个学生板演。) 反馈:集体校对得数。 为什么后面三道题目积的中间没有“0”呢? 引导观察:今天计算的三位数乘一位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揭示课题: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2、“想想做做”第3题 老师以前碰到过一个小朋友叫马小虎他做题可马虎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好吗?(出示题目,看)先找一找他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旁边。 环节三: 教的活动3 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一定有0吗?为什么? 什么时候积的十位是0? 我们在做这一类的乘法的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的活动3 1、“想想做做”第5题。 (1)编2个中国结要用多少厘米?(学生独立解答) (2)要求还剩下多少厘米?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原来有多少?已经用去了多少厘米? 2、“想想做做”第6题。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5题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师:你能估计出3个书架大约有多少本书吗?指名学生回答。 师问:你是怎么估计出来的。学生回答。 活动意图说明 学生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于生活的联系。 7.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使用PPT应注意呈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102×4=408(个) 0+0+0=0 0×3=0 1 0 2 × 4 4 0 8 答:4个看台一共有408个座位。 8.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设计时关注作业的意图、功能、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好作业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面向全体,进行分层设计;检测类作业与探究类、实践类作业有机衔接;分析作业完成情况,作为教学改进和个性化指导与补偿的依据) A类、《补充习题》p20-21 B类、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积的中间一定有0吗? C类、 □ 0 □ × 4 □ 6 2 □ 9.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利用《小猫钓鱼》的故事引入,增强趣味性,又为理解0乘任何数都得0打基础 10. 教学反思与改进 利用小猫钓鱼的故事引导孩子理解并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并学习了简便的口算方法,大部分孩子掌握得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