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营企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民营企业发展前景及作用的探讨,分析了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症结,提出了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民营企业;现状;问题;对策 一、我国民营企业有广阔发展空间
民营经济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我国民营企业充分发挥机制灵活、决策快捷的长处,完成了初级阶段的原始资本积累,步入了“第二次创业”阶段。全国民营企业产值占整个gdp的比重已达到65%以上,占经济增量的70%至80%,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来源。 二、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
新的经济形势下,民营企业面,临的问题更加凸显,民营企业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查明阻碍民企发展的症结,对于理清发展思路显得十分必要。
(一)民营企业自身弊端阻碍其健康发展
1 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差,民营企业家缺乏长期的发展观念。企业的基础差,管理不规范,产品多是仿造。很多企业厂房破旧,设备简陋,技术薄弱,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让人担忧。许多企业主面对竞争激烈的大市场,缺乏判断和驾驭能力,而孤军奋战。每年的淘汰率都在10%以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2 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民营企业的规模达到一定的程度后,
企业陈旧的经营方式,必将给企业带来危机。民营企业的管理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董事长兼总经理依然是民企老板的普遍头衔,直系亲属垄断整个企业的命脉部门,而聘用的专门人才充其量是他们的秘书,能人群体和家族势力的结合平衡模式只能是“昙花一现”,从而导致人才的大量流失,出现企业用人难现象,难以补充新的血液。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1 民企自身因素使金融机构面临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民营企业自身缺陷使金融机构普遍面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资金使用者可能利用信息优势在事先谈判、合同签订或事后资金的使用过程中损害资金提供者的利益,使其承担过多的风险,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 2 国有金融机构的信贷配给和信贷歧视依然存在。信贷配给问题是指在所有贷款申请人中,只有一部分人得到贷款,另一部分人被拒绝;或一个给定申请人的贷款只能部分地被满足。这种信贷配给对于没能获得贷款或获得贷款额度较小的民营企业而言,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信贷约束。
(三)管理体制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虽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大力支持,但仍缺乏统一管理,民营企业家普遍感到政出多门,负担过重。据统计资料显示,民企一方面要应付政府30多个部门,同时上交50多种税费,民企承受的额外捐税高于法定税金,政府各部门间缺乏协作,以各自利益为
目标,造成民企运作的成本增大。另一方面,由于政策不到位,民企在贷款、用地、出国、招聘、引进技术、申报项目等方面都受到制约。
三、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政府方面应采取的对策
1 政府首先应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公平的外部环境。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民企的支持力度,使民企尽快地摆脱资金不足的困扰,使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当务之急,应进一步完善对民企的金融支持政策,各商业银行应以效益优先原则和国家产业政策导向而发放贷款,不应再区别所有制的性质,厚此薄彼。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外部环境,规范税收制度,清理整顿税收收费,切实减轻企业的负担。
2 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政府应转变职能,理顺政企关系,政企分开,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特征,又是建立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条件。政府部门一定要发挥其应有的职能,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为民企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和所需要的人才,严格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办事,做好企业的社会服务工作。
3 政府也应为民营企业家提供政治参与的机会。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社会生活方面会遇到许多的困难,也会产生许多想法和意见。通过政治参与的渠道能把这些困难、问题和意见及时反映给党和政府,这有助于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在提高民企参政意识的
同时,应鼓励民企建立健全民营经济内部的党团、工会组织,解决民企人士入党难的问题,从而落实党的各项经济政策,使民企在宏观政策的指导下,稳健地发展。
4 深化融资体制改革,拓宽融资渠道,为民企提供资金支持。 (1)在信贷政策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在长中短期贷款或专项优惠贷款上,民营企业与其他经济成分获得同等地位和待遇。 (2)创造条件让部分民营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包括通过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引导企业走股份制发展道路。
(3)通过多种渠道拓宽融资渠道,允许一部分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公司债券,同时,拓宽民间投资渠道,激活闲置资金。 (二)企业方面应采取的对策
1 民营企业必须制定自己的战略目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办企业也同样,经营者必须高瞻远瞩,对企业的发展进行长期性、整体性、全局性、高层次性的战略谋划,惟有如此,才能使企业健康地发展。
2 民营企业也应树立品牌意识,创建品牌和信誉,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多数的民企主要以模仿为主要生产特征,片面地追求产品的数量,而忽视了产品的质量、品牌和商誉。面对国际化的市场,民企应及时地转变观念,积极地把重点放到品牌和科技的竞争上,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发展高新产业,并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市场占有率,以高品质及品牌战略取得竞争的优势。
3 推进管理制度的科学化和企业集团化发展,民营企业应运用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市场营销,同时应积极组建民营企业集团,以增强民企的实力,提高抗风险的能力,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