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尼、驮”等11个生字,会写“卖、售”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4.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 2、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运用。 难点:
1、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理解人物内心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有没有出去风景名胜区旅游过呢?去那里有没有买纪念品呢?
2.老师找到了一些非洲南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图片,请大家
一同观赏。
3.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 二、识字、写字指导
(1)识字
抽读。注意:“释”是翘舌音, “宾”是前鼻音。“栩” 不要读“羽”
(2)齐读。 2、写字
“售”字上面部分不要少写一横, “驮”字的右边不要写成“犬” 。“构、端、辨、推、模”和以前学过的“瑞、辫、推、摸、沟”字进行比较。 三、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
(1)课文讲了什么事? (2)课文围绕什么来讲的。
(3)边读边勾画非洲少年言行的句子。
2、勾画出文中四字词语,看谁找得又多又好。(抽同学说说) 3、词语理解
“游人如织”的“织”这里是一种比喻手法,说明游客很多,像织布机一样穿梭往来;(你还知道哪些也是形容人很多:人山人海。并与游人如织区分)
“琳琅满目”的“琳琅”本意是指美玉,这里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
“栩栩如生”是生动活泼的样子。(示范说个句子)
4、出示与四字词语有关的短文,让同学们填空,再齐读短文加深同学们的理解。
5、小结: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四字词语,希望同学们熟记这些词语,和它们要时常联络,这样在我们写作文的时候它才会帮我们。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选两个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学习了生字、词语,我们现在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那一个卖木雕的少年。 二、课文讲解
1.第一自然段:
(1)“我”去非洲之前,朋友给介绍了非洲的什么呢?(瀑布、木雕。并板书:朋友给我介绍木雕)
(2)“我”去到瀑布看见了什么。(读相关段落) 2.第二——九自然段:
(1)这里的木雕精不精美,从文中的那几个词体现出的?(琳琅满目、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2)“我”看上了哪一个木雕?(板书:挑选木雕 大象)哪里可以看出“我”非常喜欢这个木雕。(找出相关词语:爱不释手 板书:喜欢上)
(3)卖木雕的少年看出我既喜欢、又犹豫,他是怎样说的?(找出相关句子汇报: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注意语气)
(4)如果是你看上自己喜欢的东西你会买吗?那么“我”有没有买呢?(板书:放弃卖木雕)
(5)这个时候少年对我说了什么?(您是中国人吧?读轻一点,因为是他的猜测)当他知道我是中国人他又做出了什么举动呢?
4.第十——十五自然(范读)
(1)当我在散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少年给我送来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 板书:送木雕)我的情绪如何呢?(“太好了!”我高兴的喊起来)
(2)为什么送我木雕?(他说:中国人使我们的朋友。 板书:我们是朋友)
(3)这个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体现在哪里? (4)如果你是文中的“我”出了感动还会说些什么? 三、总结
1、这篇课文体现了什么?(中非人民之间的友谊。并板书) 2、我们应该怎样加强中非人民之间的友谊呢? 五、作业
1、有感情的读课文。 2、《练+》。
板书设计
27、卖木雕的少年
朋友介绍木雕
我挑选木雕——喜欢上——放弃购买
少年送木雕——我们是朋友(国际友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