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2053102 U(45)授权公告日 2020.12.01
(21)申请号 202020678645.1(22)申请日 2020.04.28
(73)专利权人 重庆市环卫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 401121 重庆市渝北区人和黄山大道
东段174号1幢(72)发明人 李灿刚 张勇 杨常贵 张洪志
王云 罗小军 (74)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
通合伙) 50211
代理人 郭丽(51)Int.Cl.
E03F 1/00(2006.01)E03F 3/04(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垃圾填埋场雨水收集导排系统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垃圾填埋场雨水收集导排系统,包括设置在填埋场防渗系统下方的雨水收集管和与其连通的雨水导排管,雨水收集管沿库区边坡延伸布置,雨水导排管沿库底延伸布置;雨水收集管包括雨水收集主管和雨水收集支管,雨水收集主管的一端封堵,另一端连通雨水导排管;雨水收集支管一端穿过所述防渗系统连通库区的排水沟,另一端与雨水收集主管连通,雨水收集支管与防渗系统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垃圾填埋库区雨水收集导排系统,将现有库区边坡雨水采用的膜上雨水导排方式改进为膜下导排,有效解决边坡雨水导排困难、膜上雨水累积、渗滤液产生量增大等问题。
CN 212053102 UCN 212053102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垃圾填埋场雨水收集导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收集管(3)和连通所述雨水收集管(3)的雨水导排管(1),所述雨水收集管(3)和所述雨水导排管(1)设置在填埋场的防渗系统(4)的下方,所述雨水收集管(3)沿库区边坡延伸布置,所述雨水导排管(1)沿填埋场库底延伸布置;所述雨水收集管(3)包括雨水收集主管(31)和雨水收集支管(32),所述雨水收集主管(31)的一端封堵,另一端连通所述雨水导排管(1);所述雨水收集支管(32)的一端穿过所述防渗系统(4)连通库区的排水沟(2),另一端与所述雨水收集主管(31)连通,所述雨水收集支管(32)与所述防渗系统(4)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场雨水收集导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系统(4)包括主防渗层以及设置在所述主防渗层上方和下方的第一防渗保护层(41)和第二防渗保护层(45),所述雨水收集支管(32)与所述主防渗层通过热熔焊接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填埋场雨水收集导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防渗层包括第一HDPE膜(42)、第二HDPE膜(44)以及设置在两层HDPE膜之间的GCL土工聚合衬垫(43);所述第一HDPE膜(42)通过第一焊点(7)与所述第二HDPE膜(44)热熔焊接,所述第二HDPE膜(44)通过第二焊点(8)与所述雨水收集支管(32)的管口外周热熔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场雨水收集导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主管(31)的一端通过法兰盖封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场雨水收集导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主管(31)包括直管(311)以及连接所述直管的弯管(3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场雨水收集导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主管(31)设置在基土(11)之上,所述雨水收集主管(31)与所述防渗系统(4)之间填充混凝土(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垃圾填埋场雨水收集导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主管(31)通过管箍(5)和土钉(6)固定在所述基土(11)上,所述管箍(5)沿所述雨水收集主管(31)间隔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场雨水收集导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支管(32)穿过所述防渗系统(4)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排水沟(2)的低洼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场雨水收集导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支管(32)的穿过所述防渗系统(4)一端包括延伸部(32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垃圾填埋场雨水收集导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321)的高度为5-35cm。
2
CN 212053102 U
说 明 书
垃圾填埋场雨水收集导排系统
1/4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填埋场雨污分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填埋场的雨水收集导排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垃圾填埋场是采用卫生填埋方式下的垃圾集中堆放场地,通过场区四周及底部铺设防渗层结构,将垃圾填埋物与周围环境(土壤、地下水、空气和雨水)完全隔离,形成填埋垃圾的独立封闭的环境。垃圾填埋场建设中的雨污(雨水与垃圾渗滤液)分流系统是决定垃圾填埋场技术成功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填埋的垃圾对附近土壤、地表水的污染程度。
[0003]目前垃圾填埋场雨污分流系统一般包括地表水(膜上雨水)收集导排系统、地下水收集导排系统和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地表水收集导排系统通常采用截洪沟进行膜上导排的方式,例如,场外雨水通过永久截洪沟截排至场外河流,而垃圾场库区四周边坡雨水通过环坡锚固沟导排至永久截洪沟,对于垃圾场标高较高的库区可以在边坡设置临时截洪沟,临时截洪沟与永久截洪沟顺接。然而,由于填埋场地形及建设方式等原因,特别是峡谷式的垃圾填埋场,边坡上的锚固沟或临时截洪沟在建设时可能存在某些区域横纵坡度较低(例如,坡度低于1%),或者锚固沟(截洪沟)上游高程低、下游高程高,导致截洪沟内的雨水不能顺利导排出去,严重时还会导致雨水反流,造成雨水流入下游库区填埋垃圾中转变为渗滤液,导致渗滤液产生量的增加,渗滤液产生量大相应造成其处理量增大、处理难度增大,也使得渗滤液处理成本增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垃圾填埋场的雨水收集导排系统,将膜上雨水导排方式改进为膜下雨水导排方式,从而避免膜上雨水导排不顺畅造成的膜上雨水积累,进而避免增加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产生量。[0005]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垃圾填埋场雨水收集导排系统,包括雨水收集管和连通所述雨水收集管的雨水导排管,所述雨水收集管和所述雨水导排管设置在填埋场防渗系统的下方,所述雨水收集管沿库区边坡延伸布置,所述雨水导排管沿填埋场库底延伸布置;所述雨水收集管包括雨水收集主管和雨水收集支管,所述雨水收集主管的一端封堵,另一端连通雨水导排管;所述雨水收集支管的一端穿过所述防渗系统连通库区的排水沟,另一端与所述雨水收集主管连通,所述雨水收集支管与所述防渗系统密封连接。[0006]进一步,所述防渗系统包括主防渗层以及设置在所述主防渗层上方和下方的第一防渗保护层和第二防渗保护层,所述雨水收集支管与所述主防渗层通过热熔焊接密封连接。
[0007]进一步,所述主防渗层为HDPE膜。优选地,所述主防渗层包括第一HDPE膜、第二HDPE膜以及设置在两层HDPE膜之间的GCL土工聚合衬垫。
3
CN 212053102 U[0008]
说 明 书
2/4页
进一步,第一HDPE膜与第二HDPE膜通过热熔焊接密封连接,第二HDPE膜再与所述
雨水收集支管的管口外周通过热熔焊接密封连接。[0009]进一步,所述雨水收集主管的一端通过法兰盖封堵。[0010]进一步,所述雨水收集主管设置在基土之上,所述雨水收集主管与所述防渗系统之间填充混凝土。[0011]进一步,所述雨水收集主管通过管箍和土钉固定在所述基土上,所述管箍沿所述雨水收集主管间隔布置。[0012]进一步,所述雨水收集支管穿过所述防渗系统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排水沟的低洼处。排水沟的低洼处指排水沟标高或高程的较低点或最低点。[0013]进一步,所述雨水收集支管穿过所述防渗系统的一端包括延伸部。延伸部可防止雨水中的泥土、泥沙或碎屑等杂物进入雨水收集管和库底的雨水导排管。[0014]进一步,所述延伸部的高度可设置为5-35cm。[001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填埋场防渗膜下方设置边坡雨水收集管和库底雨水导排管,将现有边坡雨水导排方式(现有边坡雨水导排方式为通过防渗膜上的锚固沟或截洪沟导排至库区周边的截洪沟)改进为膜下导排方式,解决了现有边坡雨水导排存在的边坡雨水导排困难、雨水累积、渗滤液产生量增大等问题。
[001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
[0018]图1为填埋场的雨水收集导排系统结构示意图。[0019]图2为库区边坡雨水收集导排系统结构示意图。[0020]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0021]图4为图2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
[0023]应该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不同对象,而不意味着这些对象之间具有任何特定顺序关系。术语“包括”和“含有”及其派生词意为包括而非限制。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0024]本实用新型垃圾填埋场雨污分流系统的雨水收集导排系统,将膜(防渗膜)上雨水导排方式改进为膜下雨水导排方式,从而避免膜上雨水导排不顺畅造成的膜上雨水积累,进而避免增加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产生量。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雨水收集导排系统包括数根雨水收集管3和一根库底雨水导排管1,雨水收集管3连通雨水导排管1,所述雨水收集管3和所述雨水导排管1设置在填埋场防渗系统4的下方,所述雨水收集管3沿库区边坡延伸
4
CN 212053102 U
说 明 书
3/4页
布置,所述雨水导排管1沿填埋场库底延伸布置。优选地,所述雨水导排管1的直径大于所述雨水收集管3的直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雨水导排管为直径630mm的HDPE管,雨水收集管为直径400mm的HDPE管。在一个实施例中,雨水导排管1铺设在排水箱涵(未示出)顶与库底防渗层4之间,雨水导排管在排水箱涵上方延伸布置,雨水导排管的管道坡度可与箱涵顶坡度相同。雨水导排管可连通下游的雨水观察池10或直接连通下游明渠。[0025]所述雨水收集管3包括雨水收集主管31和雨水收集支管32,所述雨水收集主管31的一端封堵,另一端连通所述雨水导排管1;所述雨水收集支管32的一端穿过所述防渗系统4连通库区的排水沟2(锚固沟或截洪沟),另一端与所述雨水收集主管31连通,所述雨水收集支管32与库区的防渗系统4密封连接。雨水收集主管31包括多根直管311以及将多根直管连接的多个弯管312。[0026]优选地,所述雨水收集支管32一端设置在所述排水沟2的低洼处。[0027]进一步,所述防渗系统4包括主防渗层以及设置在所述主防渗层上方和下方的第一防渗保护层41和第二防渗保护层45,所述雨水收集支管32与所述主防渗层通过热熔焊接密封连接。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防渗保护层41为800g/m2无纺土工布,第二防渗保护层45为600g/m2无纺土工布。[0028]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防渗层为HDPE膜。优选地,所述主防渗层包括第一HDPE膜42、第二HDPE膜44以及设置在两层HDPE膜之间的GCL土工聚合衬垫43。优选地,第一HDPE膜42为2.0mm双毛面HDPE土工膜,第二HDPE膜44为1.5mm双毛面HDPE土工膜,GCL土工聚合衬垫43为4800g/m2GCL土工聚合衬垫43。[0029]进一步,第一HDPE膜42通过第一焊点7与第二HDPE膜44热熔焊接,第二HDPE膜44再通过第二焊点8与所述雨水收集支管32的管口外周热熔焊接。[0030]进一步,所述雨水收集主管31的一端通过法兰盖9封堵。[0031]进一步,所述雨水收集主管31设置在基土11之上,所述雨水收集主管与所述防渗系统之间填充混凝土12。[0032]进一步,所述雨水收集主管31通过管箍5和土钉6固定在所述基土11上,所述管箍5沿所述雨水收集主管间隔布置。
[0033]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雨水收集支管32的穿过所述防渗系统4一端包括延伸部321。延伸部321防止雨水中的泥土、泥沙或碎屑等杂物进入雨水收集管和库底的雨水导排管。[0034]进一步,所述延伸部321的高度为5-35cm。
[0035]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导排系统用于收集和导排高程高于库底的边坡和锚固平台的雨水。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库底标高210m,填埋区每层垃圾填埋10m,那么雨水导排系统用于收集和导排标高为220-240m的边坡和锚固平台的雨水,对于标高大于240m的边坡雨水可直接通过锚固沟导排至库区周边排水沟。[0036]具体如图1至图4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雨水收集导排系统示意图;图2为库区边坡雨水收集导排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细节图,图4为图2的a-a剖面图。如图1所示,雨水收集导排系统包括数根边坡雨水收集管3和一根雨水导排管1,雨水收集管3与雨水导排管1通过热熔焊接密封连接。雨水导排管1一端连通下游雨水观察池10或下游明渠,用于排出库区防渗系统上方的雨水。雨水观察池10用于当雨水污染时,通过雨水泵将
5
CN 212053102 U
说 明 书
4/4页
污染雨水提升至上游生活渗滤液调节池;当未受污染时,雨水可经观察池直接排放至下游明渠。
[0037]如图2所示,库区边坡雨水收集导排系统包括设置在边坡基土11上的雨水收集管3,雨水收集管3沿边坡1延伸布置且设置在边坡1的防渗系统4的下方。雨水收集管3与防渗系统4之间填充混凝土12,用于支撑雨水收集管3。如图3所示,雨水收集管3包括雨水收集主管31和雨水收集支管32,雨水收集主管31包括多根直管311和连接直管311的弯管312。雨水收集主管31的一端通过法兰盖9封堵,另一端连通雨水导排管1;雨水收集支管32的一端穿过防渗系统4与排水沟2连通,另一端与雨水收集主管31连通。防渗系统4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第一防渗保护层41,第一HDPE膜42,GCL衬垫层43,第二HDPE膜44和第二防渗保护层45。第一HDPE膜42通过第一焊点7与第二HDPE膜44热熔焊接,第二HDPE膜44通过第二焊点8与雨水收集支管32的一端热熔焊接,形成雨水收集支管32与防渗系统4之间的密封连接。所述雨水收集支管32的穿过所述防渗系统4一端包括延伸部321。延伸部321防止雨水中的泥土、泥沙或碎屑等杂物进入雨水收集管和库底的雨水导排管。延伸部321的高度为5-35cm。[0038]如图4所示,雨水收集主管31通过管箍5和土钉6固定在基土11上。管箍5和土钉6沿雨水收集主管31间隔设置。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管箍5沿雨水收集主管31间隔3.5m布置。
[0039]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填埋场防渗膜下方设置边坡雨水收集管和库底雨水导排管,将现有边坡雨水导排方式(现有边坡雨水导排方式为通过防渗膜上的锚固沟或截洪沟导排至库区周边的截洪沟)改进为膜下导排方式,解决了现有边坡雨水导排存在的边坡雨水导排困难、雨水累积、渗滤液产生量增大等问题。
[004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6
CN 212053102 U
说 明 书 附 图
1/4页
图1
7
CN 212053102 U
说 明 书 附 图
2/4页
图2
8
CN 212053102 U
说 明 书 附 图
3/4页
图3
9
CN 212053102 U
说 明 书 附 图
4/4页
图4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