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有偿家教”现象透视

来源:小奈知识网
翁j 深度芙凌 有 偿家 教 ◇浙江舟山市长峙中心小学 现 象 .透 视 .丁 格 2008年9月1日,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工会全国委员 会印发了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 简称《规范》),要求中小学教师遵照执行。《规范》明 确指出:中小学教师应“自觉抵制有偿家教。” 这说明 中小学教师进行“有偿家教”是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然 而,《规范》发布到现在有一年多的时间,中小学教师 “有偿家教”现象是否得到有效扼制呢?就浙江省舟山市 的情况来看不是很理想。一年多来,仍有不少教师利用休 息时间或在家里或租房办班,或托管学生,或与社会办学 机构合作办班从事“有偿家教”,社会反响强烈。针对中 小学教师“有偿家教”有禁不止现象,需要对“有偿家 教”现象产生的原因、利弊进行分析思考,以找出对策。 中小学教师“有偿家教”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 本文试从家长、学生、教师、学校与制度层面等原因进行 分析。 1.家长原因。根据笔者的了解,家长为孩子请家教的 类型一般有:①望子成龙型。这是家长为孩子请家教的普 遍心理。现在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都希望孩子将 来有一个好的前程,不输在起跑线上。在家庭经济能承受 的基础上,想方设法为孩子找各种家教,希望孩子多才多 艺,学习上出类拔萃,将来能上重点大学,毕业后有一个 好的职业,过上幸福生活;②生怕掉队型。部分家长看到 其他家长请家教辅导孩子学习,生怕自己孩子不请家教要 掉队,不管孩子学习上是否需要“家教”而加入请家教队 伍。③无暇顾及型。有些家长自己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 教育,于是就出钱请教师指导孩子学习,顺带托管孩子, 以求放心。④被逼无奈型。有些班主任、任课教师或由于 利益驱使,或因为担心学生学习跟不上影响自己的教学业 绩,叫学生参加家教。家长碍于教师的面子,也怕不给教 师面子教师会冷落孩子,影响孩子的学习,被逼无奈参加 家教。 2.学生原因。学生参加家教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家长和教师的要求,无奈参加家教。二是有些学生不 愿落后,主动要求参加家教。笔者认识一名女学生,在小 学时文化课成绩不错,但没有特长,看到不少同学成绩不 错又多才多艺,有些自卑。初一时,她妈妈就为她请了琵 琶教师进行家教,又叫她参加了作文、奥数等家教。她 说: “一星期最多时要上6节课,虽然挺辛苦,但是我的 成绩更好了,也有了自己的特长,挺高兴的”。这也反映 了部分学生参加家教的心理。 3.教师原因。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原因是多方面 的。一是利益驱使。一方面从舟山市家教行情看,带一个 学生管吃管住管教月纯收入至少1千元,多的2千多元。若 带两个学生月纯收入在2~4千元之间,等同或超过教师月 工作收入;办班进行家教,年收入少的在1~2万,多的能 达到7~8万。如此大的经济利益,对教师是很大的诱惑。 另一方面,现在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对教师工作的 评价主要是学生的升学考及其统考、统测成绩中的优秀 率、合格率和学科竞赛中学生得奖名次。教师对自己所教 学生进行“家教”,既能提高学生成绩为自己争得工作成 就,又有可观的经济收入,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二是 受从事家教的同事影响而加人家教队伍。部分教师看到周 围一些同事从事家教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于是 也加入进去。三是因亲戚、朋友、领导的要求,帮助他们 指导孩子学习,碍于情面推脱不掉不得已而为之。这种家 教一般不收钱,但根据中国人情关系,家长总要表示“谢 意”,而这种“谢意”也不会少于家教行情,实际上是变 相的“有偿家教”。 4.学校原因。现在社会上对学校办学好坏的评价主要 是学校的升学率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 的考核、评优主要依据也是学校的升学率、统考统测中学 生的优秀率、合格率和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获奖率。教师 对自己学生进行“有偿家教”,客观上能帮助一些学生提 高学习成绩,对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带来好处,由此赢得 学校在社会中的声誉和在上级考核中胜出。因此,学校领 导对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现象,虽然不会明显的鼓励, 但也是开一只眼闭一只眼,看之任之,不会认真检查、追 究,助长了“有偿家教”现象的蔓延。 5.制度层面原因。一是法律上的缺失。现在国家制定 的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没有禁止中小学教师进行“有偿家 教”的规定,而《规范》中的规定是道德层面的规定,不 具有强制约束力,对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行为约束作 谭雅 免 EW CURR1CUI,l 嚣SEARCH 用是有限的。二是制度落实的困难。近几年,一些地方教 育行政部门也制定了禁止或规范教师“有偿家教”有关政 策,但收效甚微。 “有偿家教”一般是在教师家里或教师 租房进行,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公民住宅不受侵犯,包括 未经主人同意不得进入公民住宅,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检 查教师从事“有偿家教”是不能进入教师住宅的,因此很 难取得教师进行“有偿家教”的证据。现在,学校和教育 行政部门对教师“有偿家教”的认定只是靠学生家长或学 生举报。因学生家长或学生本人要求参加家教的,肯定不 会举报;即使经教师动员而无奈参加家教的学生或家长碍 于教师情面,一般也不会举报;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学生 或家长与家教教师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学生或家 长才会举报,而这样的情况少之又少。几年前,舟山市教 育局对规范教师从事“有偿家教”行为制定了具体的制 度,但真正根据学生或家长的举报处理的仅一二例,制度 形同虚设,也导致了近几年“有偿家教”现象蔓延。 2009年8月21日,舟山市教育局根据《规范》精神,又作 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在职教师家教管理的 若干规定》。目前,舟山市“有偿家教”现象有所抑制, 但若不能切实检查,真正落实,也会重蹈覆辙。 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家教”,从利的方面讲能帮助 一些参加家教的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给学校带来一定的好 处。但从弊端来看,弊绝对大于利。对学生家庭来讲,孩 子参加家教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尤其是加重了那些收入 不高的学生家庭负担,由此也会导致一些社会不稳定因 素。对学生来讲,增加了学习时间,加重了学业负担,影 响了自由支配的时间,从而影响健康成长。对学校来讲, 也是弊大于利。一是影响学校的正常管理。教师从事“有 偿家教”的经济收人远远大于学校的一些奖励,学校为调 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而设立的奖励,如绩效工资的30%奖励 部分。对有些从事“有偿家教”的教师是没有多大吸引力 的,起不到激励作用。二是一个人的精力、时问都是有限 的,一个教师在学校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即使是全身心 投入,也时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再从事“有偿家教”势必 会影响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从教师方面讲,首先“教 师职业具有特殊性,是以高尚师德和无私奉献为主流的, 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不解问题,理应在校内由教师负责解 答,不应借此收取报酬,更不能利用校外再办班进行有偿 补习”。 再则教师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要为人师表,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从事“有偿家 教”贪图财物,影响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影响人民教师 的形象,更严重的是影响教书育人使命的完成。 综上分析,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原因是多 方面的,后果也是严重的,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象,采取 有效措施加以扼制。笔者试从上述原因出发,提出如下对 策以供参考。 1.国家不但要对中小学教师“有偿家教”等不良行为 进行约束,而且要采取切实措施转变社会落后的教育观 念、人才观念、就业观念,改革高考招生制度、人才选拔 制度、就业制度,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转变社会尤其是 家长“学而优则仕”、“望子成龙”的教育观念,使家长 以平常心态对待孩子的学习、就业,促进孩子的健康成 长,从源头上扼制“有偿家教”现象。 2.国家要大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形成尊师 重教的良好氛围,尤其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经济待遇。目 前,要使中小学教师的实际收入真正不低于地方公务员的 实际收入,使中小学教师职业像公务员一样受到人们羡 慕、追捧,从而增强教师的自尊感、荣誉感,使教师不为 额外利益而丧失自尊,“自觉抵制有偿家教”。 3.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 设。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8月31日在全 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中共中央国 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 意见》和《规范》,学习优秀教师事迹;要求教师以优秀 教师为榜样,以《规范》对照自己的言行,以胡锦涛总书 记对全国教师提出的“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 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 远” 殷切期望自勉,深刻认识“有偿家教”的危害,在 自省自律上作出表率,不为“有偿家教”所诱惑。 4.要完善制度,杜绝“有偿家教”。一是要修改《教 师法》,在《教师法》中增设“禁止有偿家教”的条款, 在法律层面强制中小学教师不从事“有偿家教”。二是在 现实情况下,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规范》精 神,制定禁止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制度,并切 实加以落实。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可以向社会公布举 报电话,实行举报着实重奖制度以加强社会监督;可以向 学生及家长发信函,可以组织人员到教师住宅附近检查等 方式,了解教师“有偿家教”情况。对证据确凿的从事 “有偿家教”的教师,依规进行处罚,并在媒体上予以公 布等,以杜绝“有偿家教”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112][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 手册【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首页,64页,代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