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卷第5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Vo1.33,No.5 2 0 1 3年5 J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Mav.2013 文章编号:2095-4654(2013)05—0153—03 基于‘‘国培i十戈{J,’ 邹 强 ,肖定生2,李海霞。 (1.湖北科技学院教育学院,湖北 成宁437100; 2.刘河镇石鼓河中心小学,湖北蕲春435325; 3.成宁温泉中学,湖北成宁437100) 摘要:2010年6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的“国培计划”,是推动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示范性 举措。“国培计划”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存在着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相应 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2010年6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中小学教师国 的骨干教师,4.2%为新教师。调查的情况表明,本次培训 家级培训计划”(2010—2012)(即“国培计划”),大力推动 的重点以农村乡镇及以下区域的普通中小学教师为主,以 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国培计划”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继 中青年教师培训为主,以普通教师培训为主兼顾骨干教师 续教育在新时期的重要形式,是加强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 和新教师培训;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达 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示范性举措。为了了解在“国 标情况较好。调查也表明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 培计划”实施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探寻 重点逐渐由“学历达标培训”转向“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整 新时期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与规律,为中小学 体素质”的培训。 教师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依据与参考,本课题选取了 2.关于参训教师现阶段工作状况的分析 2011年湖北科技学院“国培计划”培训班学员作为研究样 (1)对现阶段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在参训教师中, 本,进行了调查研究。培训班学员分别来自湖北麻城、团 60.1%的教师对目前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持“满意”态度,有 风、浠水、通山、崇阳、监利、潜江、赤壁等八个县市。本研究 33.3%的教师持“说不清”的态度,有5.4%的教师对自己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回 所从事的工作“不满意”。(2)对现阶段工作的压力感情 收有效问卷210份,回收率为84.O%。 况。33.4%的教师认为工作压力“较大”和“很大”;42.9%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的教师认为有中等程度压力;22.1%的教师认为工作压力 (一)参加“国培计划”教师基本情况的分析 “轻微”和“没有”。(3)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的认识情 1.关于参训教师基本情况的分析 况。参训教师认为目前工作存在的困难排在前五位的依次 据调查,本次培训对象主要是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 为:经济收入低下(79.8%)、工作任务重(41.7%)、工作条 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师。参训教师的基本情况如下:从学 件差(41.7%)、培训机会少(38.7%)、晋升机会少(32. 校层次性质上看,来自重点、实验学校的教师占参训教师总 1%)。(4)个人专业发展期望情况。35.1%的教师希望成 数的18.4%,来自普通中小学的教师占参训教师总数的 为“骨干型教师”,20.2%的教师希望成为“专家型教师”、 80.4%;从地域分布情况看,23.8%的教师来自县城, 19.0%的教师希望成为“合格教师”、17.3%的教师希望成 73.8%的教师来自乡镇和自然村;从年龄分布情况看,30 为“研究型教师”。以上调查情况说明,农村中小学教师虽 岁以下教师占参训教师总数的35.7%,31—40教师为43. 然待遇偏低、工作任务重、工作条件艰苦、面临一定的工作 5%,41—50岁老师为20.2%,50岁以上教师为0.6%;从 压力,但他们基本满意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表现出较高的 教龄分布情况看,5年以下、5一l0年、ll一20年、20年以上 个人专业发展期望,为教师参加培训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与 教龄教师比例分别为14.9%、17.9%、48.8%、18.5%;从教 条件。 师的第一学历情况看,本科比例为10.1%,大专为25.6%, (二)参训教师对继续教育认识情况的分析 中专(或高中)为60.1%,初中为1.2%;从教师的现在学历 1.参加继续教育的面在扩大,但对继续教育政策了解 来看,41.7%的教师已获得本科文凭,51.8%的教师已获得 较少 大学专科文凭;5.4%的教师为中专文凭;从教师的职位身 在回答“近5年来参加过在职教育培训(各级培训)的 份来看,本次参训教师,51.2%为普通教师,32.1%为学校 情况”问题时,有33.9%的教师回答“参加过3次及以上”, 收稿日期:2013—02一l9 154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第33卷 33.3%的教师“参加过2次”,25.0%的教师“参加过1 次”,7.7%的教师表示“从未参加”。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参 加在职培训的机会在逐渐增加。但在问及对国家、省、市、 区教师继续教育相关政策与要求的了解情况时,仅有18. 5%的教师“比较了解”,而高达71.4%的教师表示“了解较 少”,7.7%的教师甚至表示“一点儿都不了解”。可见,在 的专家理论讲授与讲座、专题报告等思辨形式为主的继续 教育教学方式表示不认可和不欢迎。不少教师建议培训教 师在教学中多采用案例教学、问题教学等方法,多组织受训 教师到一些教学理念比较先进的中小学校现场观摩公开 课、示范课,或者是同行经验介绍、交流与讨论,做到理论与 实践有机结合。可见,参与式、互动式等实践取向较强的教 学模式比较得到教师的认可和欢迎。 5.在继续教育培训师资选择上倾向于经验丰富的同行 带教 继续教育政策宣讲方面需要加强,让更多教师了解继续教 育政策,自觉参与继续教育。 2.认同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但参与继续教育动机的功 利性倾向突出 有近93.5%的参训教师认为在职培训对中小学教师 来说“有必要”,有近67.2%的教师认为所在学校对自己参 加在职培训表示“非常支持”和“支持”,可见,农村中小学 教师普通认同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得到学校的 大力支持。但在参与继续教育的动机上,农村中小学教师 表现出较明显的功利性倾向。高达75.0%的教师认为自 己参加在职培训的主要动因是“为了提高教学技能”;在回 答希望“在职培训在哪些方面能够给你提供帮助”问题时, 参训教师的回答依次是:提高教学能力(66.7%)、掌握新 的教学手段与方法(61.9%)、更新教育观念(60.7%)、增 强师德修养(46.4%)、更新知识结构(37.5%)、解决教学 中面临的具体问题(36.9%)。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农 村中小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主要动机还是停留在提升学 历和教学基本技能上,这与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尤其 是第一学历)偏低有直接关系。 3.在继续教育教学内容的需求上偏重于技能训练,轻 视素质提升 参训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内容需求表示“非常需要”和 “比较需要”的比例依次为:教学技能技巧(92.8%)、现代 教育技术(82.7%)、解决实际问题培训(82.7%)、本学科 专业知识(78。0%)、课改新动态培训(78.0%)、教学反思 能力培训(75.6%)、教师基本功培训(75.O%)、班级管理 培训(70.2%)、教研培训(69.8%)、师德教育(60.8%)、教 育学等教育理论培训(54.8%)、自然人文等基础知识培训 (50.6%)。从培训内容需求情况来看,随着新课程的全面 实施,教师迫切希望提升教学方法与策略,掌握现代教育技 术,拓宽专业知识,掌握新课程理念,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 水平,实现自己专业发展。但调查结果也表明教师参与培 训较强烈的工具性价值取向,部分教师在一定程度上重教 学操作,轻教育理论,对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的重要作用 认识不足,同时,对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的师德教育、人文素 养、教育理论素养、教研培训等内容表现出较低的认同。访 谈的结果也表明,许多受访者明确表示,在继续教育课程安 排上,少安排教育学等理论课程;应多开设专业课程,增加 专业技能训练,加重教材教法培训,以提高教师教学艺术; 重视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如“课件制作”,以适合中小学教 育教学需要。 4.比较认可参与式、互动式等实践取向较强的教学模 式,对理论讲授、讲座等思辨陛较强的教学模式认同度不高 在回答你希望的在职培训授课方式时,参训教师的回 答依次是:现场观摩交流(56.0%)、参观考察(38.1%)、导 师带教(34.5%)、同行交流(29.8%)、教学研修(26.2%)、 课题研修(18.5%)。在访谈中,大多数教师也对当前采用 在继续教育培训师资的选择上,70.8%的参训教师选 择是“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41.7%的教师选择“高校教 授、专家”,28.O%的教师选择“教科研人员”,18.5%的教 师选择“教材编写者”,4.8%的教师选择“教育行政部门领 导”。可见,在培训师资的选择上,农村中小学教师更愿意 选择有助于提升自己专业教育教学技能的经验丰富的同 行,虽然教育部要求承担“国培计划”的培训院校在培训师 资构成上要求本校教师、校外专家、一线专家教师分别达到 一定比例,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偏重本校教师、偏重 高校专家的倾向。 二、讨论与对策研究 (一)“国培计划”下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 问题讨论 从上述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全 面普及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均衡发展”逐渐成为义务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的时代背景下,以“国培计划” 形式推进的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在各个方面 都取得了较大进步与发展,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逐渐 加大了继续教育工作的力度,从政策、制度、经费及组织等 多个方面鼓励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继续教育,保障农村中 小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权益,尤其是“中西部项目”使广 大农村教师及薄弱学科教师从中受益,并取得了很好效果, 大大推动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高,有效地 促进了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但是,同时我们也要 清醒认识到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仍存在着一些不 足,主要表现为: 1.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工具性倾向明显。 随着人们对在职教师培训工作认识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教 师继续教育的内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职培训由改革 开放初期的学历补偿、学历达标培训,逐渐转向以提高能 力、提高整体素质为核心的继续教育。但笔者的调查结果 表明,部分教师在参与继续教育的价值取向上,偏向于工具 性与功利性,部分教师更多是将继续教育视为提高教育教 学技能的重要途径,而很少从“终身学习”、“促进专业发 展”的理念层面看待和参与继续教育。 2.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调查表明,虽然 绝大多数教师都表示在工作中感到比较强烈的继续教育需 求,但这种需求并未引发教师实际的主动学习行为,实际上 大多数教师参与继续教育都是由于政策规定和领导指派, 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参加培训,不仅影响参与培训的积极 性,更影响培训的效果。 3.继续教育在时间安排上存在工学矛盾的现象。“国 培计划”采取的是脱产研修、集中培训等方式,这种方式固 然具有时间集中、连贯,便于教学活动组织与安排等优势, 第5期 邹强,gg__4a,李海霞基于“国培计划”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调查与分析 155 但在中小学学校,由于教师是定编定岗,“一个萝卜一个 坑”,没有可替换教师,加之部分学校本来就师资编制不足, 造成工学矛盾的现象较为突出。在相关配套措施不甚完善 的情况,脱产培训不仅会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也会使部 分教师因担心难以完成所在学校教学任务而产生“人在曹 营心在汉”的焦虑心态,从而影响参训的积极性与效果。 4.培训课程存在实效性不高、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师 范院校和教育学院是目前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体 机构,现有的继续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大多参照职前教师教 育培养方案,模仿或照搬师范教育课程体系的现象比较突 出,而根据受训教师的实际需要来设计相应的培训课程的 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要增强继续教育的吸引力,教育行政 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拟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配套政 策,将继续教育与教师的考核、评聘、晋级、加薪相结合,以 激励中小学教师自觉地、主动地参加继续教育。 2.培训机构:加强师资建设,优化继续教育体系,保障 继续教育的质量 构建体系化的继续教育制度,是继续教育改革努力的 方向:一是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培训师资队伍。 建议抽调部分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较深入的高校教师, 部分对中小学教育有创新精神,经验丰富的特级、高级中小 学教师组成一支继续教育的骨干教师队伍。二是建构融 情况较少。在笔者对“当前教师在职培训存在的主要问 题”的调查中,47.0%的受访者认为“培训流于形式,效果 不佳”,44.O%的受访者认为“课程开设不尽合理”。在笔 者对部分教师的访谈中,教师普遍反映对培训质量不满意, 培训存在形式化现象,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上缺少“针对 性”、“实用性”,理论和实践相脱节。 5.继续教育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笔者的调查表明, 继续教育培训主要采用专家理论讲授、专题讲座和报告等 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在这种说教式的教学方式中,受训者 的主体性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 性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单一的教学方式造成培训者与受 训者、受训者与受训者之间缺少沟通与交流,受训者实际上 很少真正参与到培训过程之中。 6.继续教育教学评价、考核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中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评价往往简单照搬职前教育的评 价形式,在笔者的调查中,受训教师反映,课程结业评价与 考核方式主要是定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如通过结业测验 或课程论文的方式进行评价与考核,在评价主体上,很少考 虑受训教师的需要与诉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具有针对 性、实践性、实效性和专业性等特点,而忽视中小学教师继 续教育的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采取单一的评价机制,不仅 会导致评价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不强,而且也会导致评价考 核趋于失效和无效。 (二)“国培计划”下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策 略探讨 针对“国培计划”下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 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健康发展, 真正提高继续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予 以解决: 1.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健全培训管理制度与政策,确 保继续教育得以实施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和 教育行政部门要发挥其在系统中的组织、协调、督导与管理 的职能:一是加强继续教育的立法工作。通过立法和建立 规章制度,将接受继续教育规定为每个教师依法享有的权 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以保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全面 实施。二是完善相关制度。如通过完善“继续教育教师资 格认定制度”,以确保继续教育工作得到实施,保障培训质 量,实现培训目标;通过完善“顶岗置换制度”,加强对顶岗 实习学生的岗前培训,使其能够较快适应并胜任实习工作, 使被置换出来的教师安心参加培训。三是制定配套政策, “终身学习”、“专业化发展”等理念于一体的继续教育目标 系统,将促进主体的专业性发展、强化学习的能力与意识、 引领教师由非研究者向研究者的角色转换、提升教师服务 意识与能力等新要求融入目标体系之中。三是构建融“本 体性知识”、(与所任学科有关的知识)、“条件性知识”(与 教师职业有关的基础知识与理论)、“实践性知识”(与教育 教学实践相关的知识)和“文化知识”(除上述三种知识外 的广博的文化知识)于一体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四是构 建课堂面授、专题讲座、自学研修、课题研究、教学研究、社 会考察、导师带教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开放教学体系。 五是构建涵盖教师教学评估、学员学业评估和教学管理评 估于一体的多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诊断性评价与终结性 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融测验、调查、评课、座谈于一体的方式方法多样的评价体 系。 3.受训教师: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升教师参与继续教 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必须切实转变作为受 训者——教师的观念。在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 广大教师要时刻具有危机感,必须认识到终身教育是个人 适应社会并提高自己能力的重要手段,并自觉转变观念:一 是变“管用一生的教育”为“贯穿一生的教育”,教师要边教 边学、学与教并行发展,自觉倡导终身学习;二是变“学历主 义”教育为“专业能力”教育,自觉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专 业形象的塑造;三是变“主智主义”教育为“整体优化”的教 育,实现知识、能力、道德人格、潜能的整体优化;四是变由 “政府、学校主导的”、被动的继续教育为由“教师个体主导 的”、主动的继续教育,自觉、主动地接受继续教育。 总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以发展教师的教育思维、 教育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重点,坚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 本,把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能力和水平作为教师继续教育 的出发点和归宿,全面提升继续教育的质量,促进教师职业 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亦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构建性阐释[J]. 继续教育研究,2009,(8). [2]钟海青.广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6,(11 B). [3]郑刚.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评 估问题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