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常考题)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测试(有答案解析)(2)

来源:小奈知识网


一、选择题

1.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5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匀速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48km。则他们的速度( ) A.小张最大

B.小王最大

C.小李最大

D.三人一样大

2.运动会上百米决赛正在进行,开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两人同时到达终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3.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

A.0~3s内,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4s时,乙在甲前方

C.0~5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5m/s D.5s时,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 4.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感到舒适的温度为37℃ B.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所用时间为9s C.普通教室的高度约7m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4km/h

5.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同时向东行驶,由两车的s-t图像(位置-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C.当经过时间t以后,两车相遇

B.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 D.经过10s,甲乙相距150m

6.两列客车,坐在甲车上的小明看到乙车正在向南运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车静止不动,乙车正在向北 B.乙车静止不动,甲车正在向南

C.甲乙两车都在向南运动,且乙车运动的速度快 D.甲乙两车都在向北运动,且甲车运动的速度慢

7.下列诗句描述划线部分运动时,所选择的参照物错误的是( ) A.轻舟已过万重山——万重山

C.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船上乘客

B.孤帆一片日边来——日 D.牛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牛

8.夜里,在海洋的同一条航线上,甲、乙两船分别以5m/s和10m/s的速度相向面行。当两船相隔一定距离时,两船上的驾驶员同时拉响了汽笛,驾驶员在听到对方的汽笛声后立刻打开自己船上的探照灯(不计人的反应时间)。已知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两船驾驶员探照灯打开的时间正好相隔0.2s,则甲船亮灯时距离乙船的距离为( ) A.5100m

B.4830m

C.4623m

D.4620m

9.一个木箱漂流在河中,随河水的水流向下游漂去,在木箱的上游和下游各有一条小船,两船到木箱的距离相同,两船同时划向木箱,若两船在静水中划行的速度大小相同,那么( )

A.上游的小船先捞到木箱 C.两船同时到达木箱处

B.下游的小船先捞到木箱 D.以流水为参照物木箱是静止的

10.A、B两个物体同时同地自西向东做直线运动,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A、B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得出的信息中错误的是( )

A.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以B为参照物,A向西运动

B.B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D.B物体1.5s通过的距离是3m

11.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B.当t=0时,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C.从第3s开始,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 D.5s末A、B相遇

12.A、B两物体从甲地运动到乙地,设A物体前半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后半段时

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2;B物体前半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为v1,后半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为

v2,则A、B两物体的平均速度分别是(分别用v1、v2及v1、v2表示)( )

A.A物体:v1v2

2v1v2B.B物体:

(v1v2)(vv2)C.A物体:1

211D.B物体: v1v2二、填空题

13.体育课上,小南、小北和小东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_____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的是在相同_____的条件下比较时间的方法。 参赛者 成绩/s 小南 14.3 小北 13.8 小东 13.7 14.2020年 6月 23 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 55顆导航卫星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美收官。火箭离开地面时,发射架下的大水池周围腾起了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火箭升空时,以火箭为参照物 ,搭载的卫星是_________的;升空后,3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全部定位于赤道上空,这3颗卫星之间是相对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15.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骑行时小明相对自行车是__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他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是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他看到路旁的电线杆向南运动,则自行车正在向___________运动;他在平直公路上10分钟骑了3km,则他骑自行车的速度为___________m/s。

16.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______km/h;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图乙所示,那么汽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km。通过这段路的时间为______h。

17.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的两点如图(1)所示,甲、乙两物体沿直线分别从P、Q点同时出发,相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位置-时间图像)分别如图甲、乙所示,由此可

知v甲______ v乙(填“>”、“=”或“<”),经过______s可以相遇,画出甲车的速度-时间图像。______

18.(1)如图所示,用两把尺子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则A尺的读数为______cm,B尺的读数为______cm;为尽量减小实验误差,应该选择______(选填A或B)进行测量。李昊同学使用B尺测量正方形地砖的长度,如下图所示,则此块地砖的长度是______m。

(2)下图中停表的示数为______ s。

19.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路行驶的平均速度,小明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所示。如果拍摄时每隔1s曝光一次,轿车车身总长为4.5m,那么照片上所展示的过程中这辆轿车运动的时间为______s,运动的路程约为______m,平均速度约为______m/s。

20.如图所示是______(填器材名称)打出的甲、乙两条纸带。在甲图中,从A点到F点,所用的时间______秒。在乙图中,A点到C点所用的时间______从D点到F点所用的时间(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甲纸带A点到F点的运动状况是______;乙纸带A点到F点的运动状况是______(均选填“快慢均匀”、“越来越快”或“越来越慢”)。

三、解答题

21.国庆假期,小梦一家驾车外出游玩。

(1)小梦爸爸看到图甲所示的标志牌后用时0.5h到达大同,则实际车速为多少?是否超速? (2)如乙图,当汽车行至某区间测速路段拍照点(起点处)时,小梦注意到这段区间测速公路全长24km,行驶速度要求为:最低限速 60km/h ,最高限速120km/h,小梦看表此时正好是上午 10∶00 ,请计算他们必须在什么时间范围内到达区间测速另一个拍照点(终点处)才不会违规。

22.如图所示是小明乘坐出租车后获得的车费发票,车票上显示了一些数据,试根据其中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由于受到雨淋,车票上金额一项已无法看清,小明在出租车的车门上看到如下信息:“起步价10元,限2km,按起步价加上超过的里程以2.60元/千米收费。”根据这些信息,车票的金额应该为多少元?(保留整数)

23.途经横县的南玉高铁正在加紧施工,建成后南宁至玉林列车运行时间将比现行线路大为缩短。下表是现行线路南宁东站到玉林站D8381次动车运行时刻表(2020)。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由南宁东站驶往贵港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2)列车由南宁东站驶往玉林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结果均保留整数) 站次 1 2 3 4 站名 南宁东 贵港 兴业 玉林 到达时间 始发站 10:58 11:32 11:57 开车时间 10:13 11:00 11:34 终点站 运行时间 0分 45分 里程 0 140千米 1小时19分 196千米 1小时44分 229千米 24.小丽一家开车从横州出发经六景去南宁。其中从横州到六景走二级公路,以5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了50km;从六景到南宁走高速公路,以10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了50km。求:

(1)小丽一家从横州去南宁开车所花的时间; (2)小丽一家从横州去南宁开车的平均速度。

25.广州中学组织了一场真实的龟兔100米赛跑,乌龟与家兔在同一起点出发,一声令下,家兔率先出发,向着终点做匀速直线运动。家兔运动了5s后,乌龟才从起点以0.5m/s的速度匀速向前爬行,此时家兔刚好运动了10m。在乌龟运动了20s后,一名同学在终点处用食物引诱乌龟运动,乌龟开始加速向终点爬去,最后与家兔同时到达终点。求: (1)求兔子运动的速度;

(2)求0~25s过程中,乌龟运动的平均速度并在图中画出0~25s乌龟运动的st图象; (3)求乌龟开始加速时,距离家兔多少米。

26.如图所示是北京到滨海的高铁列车时刻表,请解答下列问题:

(1)列车从北京出发到天津,全程约120km,求列车行驶的平均速度v是多少? (2)若列车以速度v行驶到滨海,求北京到滨海的距离?

(3)列车全长约200m,若它以速度v完全通过一条隧道需要120s,则隧道长多少m? 车站名称 北京 天津 滨海 到达时间 ------ 9:30 10:30 出发时间 9:00 9:35 ------- 停留时间 ------- 5分钟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小张的速度36km/h=10m/s 小李的速度

v小张的速度最大。 故选A。

s480m8m/s t60s10m/s>8m/s>5m/s

2.C

解析:C

根据vs可知,运动会上百米决赛,张明和王亮所走的路程都相同,同时起跑,同时到t达终点,两人所用的时间相同,那么两人的平均速度都相等,虽然不是匀速直线运动,运动员的速度有变化,但是还是可以通过公式进行比较的。 故选C。

3.C

解析:C 【分析】

(1)在物体的s-t图象中,平行于横轴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斜线(从原点开始的表示从出发点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的表示从某时刻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由图得出,4s时,乙物体通过了15m,甲物体通过的路程小于乙通过的路程;

(3)由图得出,0~5s内,乙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后处于静止状态,求出总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乙的平均速度;

(4)由图得出,5s时,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进而得出二者大小关系。

A.0~3s内,甲、乙的s-t图象都是从原点开始的线段,表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由题知,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由图得出,4s时,4s时,乙物体通过了15m,乙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甲通过的路程,乙在前方,故B正确; C.0~5s内,乙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后处于静止状态,总路程

s=15m

乙的平均速度

v故C错误;

s15m3m/s t5sD.由图得出,5s时,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都是15m,大小相等,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分析物体的s-t图象、从中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

4.D

解析:D

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B不符合题意;

C.普通教室的高度约3m,故C不符合题意;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

1m/s13.6km/h3.6km/h

左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B

解析:B

A.由图像知,甲和乙的s-t图线都是正比例图线,它们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由图知,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小于乙,所以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由图知,t时刻,甲乙两车同时到达同一地点,即两车相遇,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像可知甲乙的速度

v甲=

s甲350m200m==15m/s t甲10sv乙=

s乙200m==20m/s t乙10s所以经过10s,乙车比甲车多走了

s=( v乙-v甲)×10s=(20m/s-15m/s)×10s=50m

从图可知,甲车一开始就在乙车前面200m,经过10s,乙车追近了50m,此时两车相距

200m-50m=150m

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解析:C

A.甲车静止不动,坐在甲车上的小明看到乙车正在向南运动,乙车正在向南运动,故A错误;

B.乙车静止不动,坐在甲车上的小明看到乙车正在向南运动,甲车正在向北运动,故B错误;

C.甲乙两车都在向南运动,坐在甲车上的小明看到乙车正在向南运动,乙车运动速度比甲车快,故C正确;

D.甲乙两车都在向北运动,坐在甲车上的小明看到乙车正在向南运动,甲车运动速度比乙车快,故D错误。 故选C。

7.D

解析:D

A.研究对象是“轻舟”,选择“万重山”做参照物,轻舟是运动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研究对象是孤帆,选择“日”作参照物,孤帆是运动的,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研究对象是行舫,选择船上的乘客,相对于乘客,船的位置没有变化,则船是静止的,没有动,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研究对象是桥,桥流水不流,此时是选择水为参照物,桥相对于水的位置发生了变

化,所以桥是运动的,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8.D

解析:D

两船拉响汽笛时相隔距离为s,驾驶员在听到对方的汽笛声后立刻打开自己船上的探照灯,两船驾驶员探照灯打开的时间正好相隔0.2s

ss0.2s

v甲v声v乙v声ss0.2s

5m/s340m/s10m/s340m/ss4830m

两船上的驾驶员同时拉响汽笛到甲船亮灯的时间为

s4830mt14s v甲v声5m/s340m/s这段时间甲乙两船行驶的距离为

sv甲v乙t=5m/s+10m/s?14s=210m

甲船亮灯时两船相距4830m-210m=4620m,故选D。

9.C

解析:CD

以河水为参照物,则木箱是静止的,两船相当于在静水中划行,因两船在静水中划行速度相同,而两船到木箱的距离又相同,故同时到达木箱。 故选CD。

10.B

解析:BC

A.由图甲知,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3ms,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乙知,B物体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vB故B错误,符合题意;

sB4m2ms tB2sC.因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以B参照物,A仍向东运动,故C错误,符合题意; D.B物体在1.5s内通过的距离为

svBt2ms1.5s3m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11.B

解析:BCD

A.由图像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的,故A

错误;

B.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故B正确;

CD.从第3s开始,A的斜率大,故vA>vB,5s末AB相遇,故CD正确。 故选BCD。

12.B

解析:BC

AC.设A物体运动的总时间为2tt,由vs可得A物体前半段时间所走的路程 ts1v1t

后半段时间所走路程

s2v2t

则A物体的平均速度

vAsAs1s2v1tv2tv1v2 2t2t2t2故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BD.设B物体运动的总路程是2s,由vs 可得:B物体前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ts v1s v2t1后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t2则总时间

v1v2sss tBt1t2v1v2v1v2所以,整个路程中B物体的平均速度

2v1v22s2svBtBv1v2sv1v2

v1v2故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二、填空题

13.小东路程

解析:小东 路程

[1]由题意知:小南、小北和小东三位同学通过的路程相同,小东用时最少,所以跑得最快的是小东同学。

[2]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的是在相同路程的条件下比较时间的方法。

14.液化静止静止

解析:液化 静止 静止

[1]火箭离地时,发射架下的大小池周围腾起的白气,是水池中的水受热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周围冷的空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

[2]火箭升高时,其搭载的卫星相对火箭而言,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以火箭为参照物,搭载的卫星是静止的。

[3]同步卫星升空后,相互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相对是静止的。

15.静止自行车(或自己)北5

解析:静止 自行车(或自己) 北 5

[1]小明骑行时,以自行车为参照物时,小明相对自行车没有位置变化,相对自行车静止。 [2]自行车上的他与路边的小树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小明看到路边的小树向后运动是以自行车为参照物。

[3]电线杆相对大地是静止的,小明看到电线杆向南运动,说明小明相对大地在向北运动。 [4]由题意可知

s=3km=3000m t=10min=600s

由公式vs得,小明骑车的速度 tvs3000m5m/s t600s16.4005

解析:40 0.5

[1]由图甲可知,汽车的速度为80km/h。

[2]甲图中汽车行驶里程为13561km,乙图中行驶里程为13601km,则汽车行驶的距离为

s=13601km-13561km=40km

[3]行驶的时间为

ts40km0.5h v80km/h17.<4

解析:< 4

[1][2]由图甲知道,甲物体的移动速度

v甲由图乙知道,乙物体的移动速度

s甲6m==0.5m/s t甲12ss乙12m==2m/s t乙6sv乙t所以,v甲s10m==4s

v甲v乙2.5s[3]甲车速度不变,为0.5m/s,故图像如下图所示

18.4235B06000100

解析:4 2.35 B 0.6000 100

(1)[1]刻度尺A的分度值即相邻两刻线间的距离是0.5cm,用A尺测量的物体长度为

6.4cm-4.0cm=2.4cm

[2]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1mm,测量时是从4.00cm刻度线开始测起的,末端刻度值在6.30cm和6.40cm中间,估读为6.35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6.35cm-4.00cm=2.35cm

[3]分度值越小的尺子,说明精度越高,减少实验误差,需要采用精度高的B尺进行测量。 [4]由图示可知,地砖的起始端与0对齐了,末端与60对齐了,所以每块地砖的长度应为60.00cm,即0.6000m。

(2)[5]由图乙可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分为两个小格,则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1”和“2”之间,更偏向2,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1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由于分针偏向“2”一侧,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40s,即该停表的读数为

1min40s100.0s

19.3015

解析:30 15

[1]照片上所展示的过程中,这辆轿车经过三个位置,运动的时间为2s。 [2]轿车车身总长为4.5m,占据3个小格,则每个小格长为

l运动的路程占了20个小格,即

L4.5m1.5m 33s201.5m30m

[3]平均速度为

vs30m15m/s t2s20.打点计时器01s等于快慢均匀越来越快

解析:打点计时器 0.1s 等于 快慢均匀 越来越快 [1]在纸带上打点用的工具是打点计时器。

[1]打点计时器打两个相邻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由图甲可知,从A到F的间隔数是5,时间间隔是

0.02s×5=0.1s

[3]由图乙可知

tAC=0.02s×2=0.04s tDF=0.02s×2=0.04s

因为它们打的点数相同,所以A到C的时间与D到F的时间相等。

[4]由图甲可知,从A到F,相邻两点间的距离s相等,时间间隔t相等,由v体的运动速度相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5]由图乙可知,从A到F,相邻两点间的距离s越来越大,时间间隔t相等,由v知,物体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快,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

s可知,物ts可t三、解答题

21.(1)40km/h,没有超速;(2)上午1012∶10∶24 解:(1)汽车通过该路段的实际车速位

vs20km=40km/h t0.5h因为40km/h<50km/h,所以没有超速。 (2)由vs得汽车通过区间测速路段最长用时为 ts'24kmt1=0.4h=24min

v160km/h汽车通过区间测速路段最短用时为

t2s24km=0.2h=12min v2120km/h所以他们在上午1012∶10∶24到达区间测速另一个拍照点才不会违规。

答:(1)小梦爸爸看到图甲所示的标志牌后用时0.5h到达大同,则实际车速为40km/h,因为限速50km/h,所以没有超速;

(2) 他们必须在1012∶10∶24内到达区间测速另一个拍照点(终点处)才不会违规。

22.(1) 30km/h; (2)24 解:(1)出租车行驶时间

t13:5613:4115min=0.25h

速度为

vs7.5km30km/h t0.25h(2)根据计费标准可分段计费,0~2km,10.00元,2km~7.5km共5.5km,每超过1km收费按照2.60元/千米收费,总共为

10.00元5.5km2.6元/km24.3元24元

答:(1)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30km/h; (2)车票的金额应该为24元。 23.(1)187;(2)132

s,列车由南宁东站驶往贵港站的平均速度是 t140kms1v1==45=187km/h t1h60(2)列车由南宁东站驶往玉林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229kms2v2==44=132km/h t2(1+)h60(1)由v=

答:(1)列车由南宁东站驶往贵港站的平均速度是187千米/小时; (2)列车由南宁东站驶往玉林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32千米/小时。 24.(1)1.5h;(2) 66.7km/h (1)由v=

s,小丽一家从横州到六景开车所花的时间是 ts150kmt1===1h v150km/hs250km==0.5h v2100km/h从六景到南宁开车所花的时间是

t2=

从横州到南宁所花的总时间是

t=t1+t2=1h+0.5h=1.5h

(2)从横州去南宁开车的平均速度是

ss1s250km+50km===66.7km/h ht1.5h答:(1)小丽一家从横州去南宁开车所花的时间为1.5h; (2)小丽一家从横州去南宁开车的平均速度为66.7km/h。

v=

25.(1)2m/s;(2)为0.4m/s;;(3)40m。

【分析】

(1)家兔做匀速直线运动,知道5s内运动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运动速度。

(2)知道乌龟在5~25s内的运动路程,利用svt求乌龟运动的路程,求出总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在0~25s内乌龟的平均速度。

在0~25s内,乌龟是先静止、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5s时开始运动,在25s乌龟运动10m,据此画出0~25s 乌龟运动的st图象。

(3)利用svt求在0~25s内,家兔运动路程,减去乌龟运动路程,可得龟兔之间的距离。 (1)家兔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

v1(2)由vs110m2m/s t15ss可得在0~25s内,乌龟运动的路程 ts2v2t20.5m/s20s10m

在0~25s内,乌龟平均速度

v平均s210m0.4m/s t25s在0~25s内,乌龟是先静止、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5s时开始运动,在25s乌龟运动10m,0~25s乌龟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

(3)由vs可得在0~25s内,家兔运动路程 ts3v1t2m/s25s50m

龟兔之间的距离

ss3s250m10m40m

答:(1)兔子运动的速度为2m/s;

(2) 0~25s过程中,乌龟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4m/s; 0~25s乌龟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 (3)乌龟开始加速时,距离家兔40m。 26.(1) 240km/h;(2) 360km; (3)7.8km 解:(1)列车从北京出发到天津所用的时间

t=9:30-9:00=30min=0.5h

北京出发到天津全程行驶的平均速度

v(2)北京到滨海所用的时间

s120km240km/h t0.5ht=10:30-9:00=90min=1.5h

由vs可得北京到滨海的距离 ts1vt1240km/h1.5h360km

(3)列车通过隧道的时间

t120s1h 30列车完全通过隧道,则列车在120s内行驶的距离为列车长度与隧道长的和,假设隧道长为s2,则有

s2+s车=vt2

0.2kms2240km/h解得:

s2=7.8km

即隧道长7.8m。

答:(1)列车行驶的平均速度v是240km/h (2)北京到滨海的距离是360km; (3)隧道长7.8km。

1h 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