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形式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思考

来源:小奈知识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形式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思考

作者:方超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5年第31期

摘 要: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分析,揭示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指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并且提出了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 现状分析 一、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当代中国大学生大多接受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拥护党的领导,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许多大学生能认识到人的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也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他们在学习上勤奋努力,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以适应竞争、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很多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党的方针政策,心系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危。不少大学生在政治上要求积极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且在申请入党和入党以后,基本上都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并起到带头表率作用。然而,也有部分大学生没有信仰,没有远大抱负,对未来生活没有目标,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等价交换而不愿付出爱心。他们讨厌学习,经常抄袭作业,考试蒙蔽过关。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呈现多种形态,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而且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究其原因,与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是分不开的。首先,在商品大潮和各种思潮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不断发生变化。其次,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严重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也给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带来不良影响。

当代大学生追求消费时尚,消费行为往往强调个性和象征性,求新求美求变求异。他们炫耀消费、超前消费、攀比消费和冲动消费,注重身份,讲究情调,从而导致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蔓延。今天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对“空头政治”、形式主义、“神万能”、禁欲主义已不屑一顾。他们爱美,渴望成才,企盼致富;他们关心事业,关心家庭,关心时事,关心环境,关心经济政策,关心“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总之,今天的大学生讲实效重现实,其价值观具有鲜明的实用色彩,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二、现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

1、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崇尚自我、以个人为中心、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在社会生活中自愿当主角,不愿当配角、总担心自己被埋没、被大材小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不稳定性。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判断和选择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出于不稳定状态。

3、实务性。今天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对“空头政治”、形式主义、“神万能”、禁欲主义已不屑一顾。他们爱美,渴望成才,企盼致富;他们关心事业,关心家庭,关心时事,关心环境,关心经济政策,关心“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总之,今天的大学生讲实效重现实,其价值观具有鲜明的实用色彩,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是,这种实用性有时带有一定的庸俗性,如有些青年过分看重“关系”、享受,金钱、地位和眼前,他们欣赏高尚但不想拥有高尚,赞誉英雄模范但并不想成为英雄模范,少了一点人应有的理想和精神。 4、 两重性。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冲破了传统观念和教条主义的藩篱,开始注重自我价值,开始急切、大胆、广泛地涉猎各种西方文化,开始树立起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信息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公关意识、环保意识等。但是,由于对思想解放理解的肤浅,由于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和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冲击,加之政治上的幼稚和不成熟,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还存在着诸多偏颇之处。虽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随着对社会认识的逐步全面,许多大学生不但强调自我价值,而且开始注重社会价值;不但注意吸收西方价值观中的精华,而且注意吸收传统价值观中的精华,开始在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传统价值与西方价值的对立统一中,建构科学的现代价值观,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还是具有鲜明的两重性,即内在矛盾性。当然两重性的程度是不尽相同的。

5、 多元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的解放,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的碰撞,“传统”价值观已不再独领风骚,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已由单一走向多元。比如,在价值标准上,有的“唯书”,有的“唯上”,有的“唯实”,有的“跟着感觉走”,有的跟着“时髦”走;有的以社会利益为标准,有的以小团体利益为标准,有的以个人利益为标准。在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上,有的重钱,有的重义,有的重享乐,有的重事业,有的重权力;有的重原则,有的重“关系”,有的重理想,有的重现实。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特征与多元化主体组成的多元化社会格局相关,使得社会现象生活异彩纷呈,但也可能引起思想的混乱和社会的无序。应当指出的是,在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多元格局中,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仍居主导地位。 三、现代大学生的建设

1、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与引导

面对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特点,高等学校应根据与时俱进的原则以及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通过理论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构建与时俱进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完善价值目标体系,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转变教育观念。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僵化、死板,而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较强的针对性,对学生中表现出来的不良思想倾向,应从根本上加以解决;重视学生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用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武装当代大学生,加强党的建设,正确引导大学生,以先锋模范带动大学生。同时,教师也是学生的楷模,其形象直接影响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确立,因此要注意发挥高校政治工作领导干部和教师在各方面的表率作用,树立良好“师德”形象。此外,除要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及家庭美德等教育,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教育方式应更多样化,针对大学生喜欢参与竞争性等活动的特点,组织学生聆听形势报告,收看影像,参观改革开放成就展览,征文大赛,演讲比赛,辩论大赛,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诸多方式。

3、完善价值目标体系。价值目标是一定社会的价值导向所要达到的境界和目的。任何国家、民族、社会、群体和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目标。我国现行的价值目标体系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基本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构建的。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先进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素质建设,先后作出了加强未成年人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特别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通过“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全国道德模范人物评选等形式推出郭明义等一系列可亲可敬的先进模范人物,不断推进大学生等社会群体道德建设的深入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思铖,师兴旺,马施杰. 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特点及变化规律的研究[J]. 科技视界. 2014(31)

[2] 马丽.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与教育对策[J]. 文教资料. 2014(04)

[3] 万晨阳,刘恋,丁丽娜,蔡莉. 90后大学生价值观取向与高校人才培养规划目标的关联研究[J]. 江苏科技信息. 2013(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