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明人所辑唐宋八大家选本版本知见录

来源:小奈知识网
2010年第1期 兰州学刊 No.1 2010 总第196期 Lan zhou XUe kan Genera1.No.196 ・文献学研究・ 明人所辑唐宋八大家选本版本知见录 付琼 (江西财经大学 文化产业与传媒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 明人所辑唐宋八大家选本的现存版本,已知的就有十四种,但大都尚未引起学界的关注。台湾钟志伟《明清唐 宋八大家选本研究》是一部具有开创性贡献的大著,其所参用的明人版本只有三种;其中,早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抄》的王宠 氏《唐宋八家文》稿本,现藏于台北图书馆,为我所未见。兹将钟君所见此本的文献信息加以转录,并对我所经眼的十三种版 本加以叙录,以为两岸治文献者互通有无之助。 [关键词] 明代;唐宋八大家选本;版本;叙录 [中图分类号]K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10)0l一0167—06[收稿日期]2009—10—28 [作者简介]付琼,男,山东平邑人,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文化产业与传媒研究中心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 元明清文学、古典文献学。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明清时期唐宋八大家散文再选本研究”(08WX65)。 说起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抄》,治文献者无人不晓。但 体而言,“论辨类占全文数量22%,书牍类占21.4%”,这说 究竟茅《抄》有哪些重要版本?茅《抄》之后,明人又编过哪 明“《唐宋八家文》是偏向社会现实性的文章选本,个人情感 些唐宋八大家再选本,这些再选本的版本情况如何?这些看 的抒发较为薄弱”(84页)。钟氏认为王宠文宗秦汉,其“编 似基本的问题迄今仍然有待澄清。台湾钟志伟《明清唐宋八 选唐宋八大家文章的目的,必然是因其文章具有秦汉法度与 大家选本研究》(台湾文津出版社,2008年版)是一部具有开 内容,可以作为弟子习文的正确门径,亦即由唐宋八大家文 创性贡献的大著,其所参用的明人唐宋八大家选本的版本只 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文章的创作方法,方可藉以上窥秦汉文” 有三种:王宠《唐宋八家文》(嘉靖十二年前稿本)、茅坤《唐 (192页)。关于此书的编选时间,钟氏认为:“嘉靖八年,三 宋八大家文抄》(崇祯四年刻本)和王志坚《古文渎编》(崇祯 十六岁,王宠曾大书《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王宠此幅墨宝 六年刻本)。笔者所经眼的明人唐宋八大家选本的版本有十 目前藏于台北故宫),其唐宋八大家选本可能亦编于这段期 三种,其中十一种为钟君所未见。钟君所见的王宠《唐宋八 间。”(18页) 家文》稿本现藏于台北图书馆,又为我所未见。兹将钟君所 编者王宠,字履吉,自号雅宜山人,长洲吴县人,唐寅女 见此本的文献信息加以转录,并对我所经眼的十三种版本加 婿。生于弘治七年,卒于嘉靖十二年,文征明为作《王履吉墓 以叙录,以为两岸治文献者互通有无之助。 志铭》。《明史》有传,附文征明传后。 一、王宠《唐宋八家文》不分卷,台北图书馆藏明稿本 在钟志伟之前,从来没有人关注过王宠所辑《唐宋八家 钟著云:“此书版本今仅见王氏手写本,不分卷,共分十 文》。关于八大家名称的由来,或上推至明初朱右,或元人吴 册,字作行草,全幅高24.5公分,宽14.5公分。无版框,每 澄。但吴澄所辑只有七家,朱右所辑其书已佚,仅存其序。 页八行,行约二十七字左右,中缝全白,未见书名、页码与卷 如果钟氏所录可信,则现存最早的唐宋八大家选本应为王宠 次。全书不见标题、序跋、凡例与目录,选文无有次第,唐宋 所辑《唐宋八家文》。 文章交错置人,但用朱笔加固,蓝笔批语,惟批语极少。书中 二、茅坤《唐宋八大家文抄》一百四十四卷,国家图书馆 可见‘王宠/私印’白文方印、‘履吉/之印’白文方印、‘王履/ 藏万历七年茅一桂刻本(胶片) 吉印’白文方印。此书今在台湾仅存手写本一种,台北国家 60册。半叶9行l9字,左右双边,白口,单白鱼尾,有直 图书馆藏,已有微卷,坊间并无流通本。”(19页)《唐宋八家 格。卷首题:“唐大家韩文公文抄卷之一,归安鹿门茅坤批 文》共选文154篇,编次淆乱,体例不明,“似是晚年卧病的未 评。”版心题:“韩文卷一。”有圈点、行间注、文后评、题下评。 竞之作”、“非最后定稿”(33页)。所选韩愈和苏轼文分别为 共收文1313篇:韩愈16卷,173篇;柳宗元12卷,13l篇;欧 42篇和38篇,在八家中最多,选王安石、曾巩文最少。就文 阳修32卷,280篇;苏洵10卷,60篇;苏轼28卷,229篇;苏 辙20卷,156篇;曾巩10卷,87篇;王安石16卷,197篇。 后,独简此八家者,以为有当于孔子之六艺,而不失庖牺以来 茅坤《唐宋八大家文抄总叙》首页页眉钤“万历戊申春 人文不易之统绪。其精神深于信古,切于开今,故其点次标 行人司查明”印。前有清人丁丙墨笔跋云:“《唐宋八大家文 铨处有若启八达之衢,而指迷破暗者,明道之殊而同归也 抄》一百四十四卷,明万历刊本,明行人司藏书,归安鹿门茅 ……盖此八君子之文,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自先生揭而出 坤批评。坤字熙甫,归安人,嘉靖戊戌进士,官至大名兵备副 之,汇而合之,又如集轩裳藻冕于一堂,能日与之相接,祝此 使,《明史》入《文苑传》。坤治古文,最宗唐顺之。顺之《文 大人境界,自手足敛而心志摄,雅必不敢作吴语,实必不敢数 编》,唐宋人惟取韩、柳、欧、三苏、曾、王八家,坤有所禀承。 他珍,张气自觉其魔,窃理自觉其诞,凡貌其赝古与一切吐爝 凡选韩文公文十六卷,柳柳州文十三卷,欧阳文忠文三十二 火、兢涓流、为纤繁浮荡之想者,俱自觉其可丑。迨步趋久 卷,王荆公文十六卷,曾南丰文十卷,苏文公文十卷,苏文忠 之,不期变而自变。行业政事之义类,酝酿于胸中,发而为 文二十卷,苏文定文二十卷。每家各口本传,各为序引。自 言,皆有体要,而可以致于用。所谓经术以经世者,此也。余 撰《总序》二篇,坤甥顾尔行题辞,坤侄一桂著《文旨》。首列 诸生时读是书而忘厌倦,幸老而售,愈喜与八君子相周旋,若 《凡例》,中附评语,万历己卯刊版杭州。欧公《五代史抄》附 时受其嘘拂,闻其謦效,而并可以忘老者。噫!使八君子丧 入。有行人司图书记‘万历戊申春行人司查明’。口口考 其本统而逐于时之变,其文亦止售于当时已耳,能至今传而 《明史》,行人司隶鸿胪寺,凡出使官属必采书籍归寺,每岁查 不衰乎?余向奉视学东省之命,窃计斯地结天地中粹之气, 验,盖戳卷端。口万历戊申刊书时方一十八年,不独有殊乎 羲于此画卦,孔于此删经,为万世文字祖。爰是以树之,风声 坤孙茅著之书雕,且得者见明代官书制度之一端也。”案:未 足倡于海内。因向吾友孝若氏乞其家藏手批原本捧持以往, 见欧阳修《五代史文抄》。 为东方指南。此愿不遂,乃与子将暨其甥杨次弁谋校雠付梓 下为茅坤《唐宋八大家文抄总叙》和《韩文公文抄引》, 人,公诸四方。凡吾党有斯文之责者挥羽振铎,使父兄以之 二文文末均镌“蛭茅一桂校刊”。顾尔行《八大家文抄题 教子弟,以之学渐渍于其中,当有若乘扶摇,听钧天,觉人问 辞》:“《八大家文抄》者,行舅氏鹿门公手披而录之者也。舅 刁刁不歇、啾啾乱鸣者之为烦也。且今之古文词弊亦将与时 氏性好读书,虽少入仕籍,而不能废书以自娱。其谪广平及 艺等,倘能奉此八家者以为律令,按之六艺之旨而合焉,考之 官陪京,皆冷曹,无所事事,则诸家之籍成批之,无不详且至。 不易之统而合焉,其于先秦两汉以及唐宋诸家之文,皆能别 比不肖自既髫知诵习,尝时擘画以教焉。迩十余年来,表弟 其雅俗,定其虚实,辨其理气之真伪,道存而品成,国家乃始 辈习为经生者日众,而时有司益重以后场风诸生,则又搜唐 收文章之益,而得士人之实用,信古不劳于变今,亦甚易矣 宋诸家,凡敷陈资于举子业者,而以充广之;八公其表表者 ……崇祯元年西安方应详撰。” 也。表弟桂性好古,宝所习而次为若干卷板行焉……故读是 方应祥刻本根据所得茅坤“手批原本”,增文61篇,弥补 编者,唐宋七百年之文举什七八矣,而要务于其至求之可也, 了万历七年茅一桂刻本题存文缺之不足。后来最为流行的 若今舅氏所亟于授是编者,非与其限于此而已也。万历己卯 崇祯四年茅著刻本所收篇目与此本相同,对此本其他方面的 仲春日甥进士顾尔行撰,后学冯年书。”下为茅坤《八大家文 长处也多所吸收,因而方本在茅坤《唐宋八大家文抄》版本链 抄凡例》、茅一桂《八大家文旨》。 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三、茅坤《唐宋八大家文抄》一百四十五卷,北京师范大 四、孙慎行《精选唐宋八大家文抄》六卷,上海图书馆藏 学藏崇祯元年方应祥刻本 崇祯二年刻本 8函35册。半叶9行20字,四周单边,白口,单白鱼尾, 8册。半叶9行20字,左右双边,白口,单白鱼尾,有直 有直格。卷首题:“唐大家韩文公文抄卷之一,归安鹿门茅坤 格。卷首题:“孙宗伯精选唐宋八大家文抄卷之一,晋陵孙慎 批评。”版心题:“韩文卷一。”有圈点、题下评、眉评。版框 行闻斯甫选,同邑白绍光超宗甫较。”版心题:“唐宋八大家文 207×134毫米,书256×160毫米。共收韩愈l6卷,192篇; 抄卷之一。”无评点。版框224×140毫米,书279×177毫 柳宗元l2卷,130篇;欧阳修33卷(含《五代史抄》1卷),279 米。孙选收序79篇、记88篇、杂文167篇、碑铭98篇,凡 篇;苏洵10卷,60篇;苏轼28卷,249篇;苏辙20卷,166篇; 432篇。 曾巩l0卷,87篇;王安石l6卷,2l1篇。共1374篇。 孙慎行《八大家文抄序》:“《唐宋八大家文抄》,史氏晋 内封题:“茅鹿门先生唐宋八大家文抄,小篥藏板。”茅坤 陵孙慎行所抄也。《抄》有序,有记,有碑铭,有杂文,凡六卷, 《唐宋八大家文抄叙》后为方应祥《重刻八大家文抄叙》,二 篇若干。抄既成,慎行俯诵仰观,悠然有周汉之思焉。夫周 序错简。方序略云:“……鹿门先生《白华》之篇已脍炙士 之文为明道,其后人操学术,而各名一家,即邹鲁之传泯矣。 口,至其所批评《八大家文抄》,归旨于道,取绳于法,原于性 汉之文为经世,其后人杂拟议,而不名一家,即晁贾之材希 成之禀,而极于功力专一之至。盖上下千载,于贾董班马之 矣。文家之文,至今皆有之,然惟八家为至。八家不可不一 】68 家名也,终不可一家名,是谓文家之文,宗工既定,千载程焉, 夫已炳如日星,余小子何敢赘一辞。岁在辛未仲秋之望,茅 非是格也,则野狐外道,绌而不存。噫!何至也……夫后世 著筒叔甫跋于虎丘之卧石轩。”案:万历七年茅一桂本刻于杭  习八家文者,其将一意八家否?其尚能有周汉之思而兼举肆 州,而杭州一称虎林,“虎林本”即指此本。力否?明史氏后学孙慎行题。”下为孙氏《又序》及《书八家 万历七年旧刻《凡例》之后附有新凡例,于考见此本与茅 一文抄后》。《书八家文后》云:“腐文可唾,卑文可扫,奇文可 桂刻本以及此后递修本的不同颇为有益。其新《凡例》云: 如著宝玉于土 嗜,高文可师,如之何其混而一也?既已可混而一,又焉得不 “右为旧刻《凡例》,尚有论文九则,即附于后,殿精骑于尘后,观者每惜之。今审原例,有‘别为一卷’之 畔而逊?余少读《轨范》,一斑耳,已而靓茅氏《八大家文 中,既可见先生选八大家之意,亦可开后人读 抄》,则浩矣。已又棍唐氏《文编》《文略》,则庶乎有裁。呜 语,因敢分章另刻,呼!道术之鬯,文教之纯,衮衣绣裳之不为窄袖小冠,清庙明 八大家之眼。又新刻多有不同处,故并附新例数款,使览是 堂之不为白草黄蒿,赖是物也。而世初学小生,不识先生大 书者知此刻不独为八大家之定本,亦为鹿门先生之功臣云 人深奥,多以史汉为高,IX/t,家为卑,又甚者惊俗下若奇,畏 尔。旧刻已经订补,不失鹿门先生初旨,然尚有题存文缺者, 八家若腐。其畔而逊也若是,余心忾焉。兹之抄大约究委极 今皆增人,不敢妄加评点。订补续本仍袭旧板,未免苟简,补 变、洞心骇耳居多,即三世选中,间有搜其佚、发其深湮者。 苴问有头上安头、尾后接尾者,今悉依次改正。讹脱处悉对 夫八家于史汉,其才品兄弟也,气脉父子也,格局祖孙也。其 善本全集证改,如《苏文忠公集・论京东盗贼状》则杂以《辨 于俗下巧相凑,貌相饰,则何止朱紫并陈、丘山殊量,有欲程 试馆职策问刮子》二页,《文定公集》竟有夫去数行者,荆公 高卑奇腐之实者,尝试以吾言参较之。孙慎行又题。” 志铭则有误人他铭者。如此甚多,今皆厘正。诸家表启了由 孙选打破了茅《抄》以八家先后为序的体例,转而以文体 古论,旧刻因省工板,遂致连牵,今准集中旧式,仍各分篇,庶 为序。孙氏认为茅《抄》规模浩繁,唐顺之《文编》《文略》则 为一例。原刻标批,唐以“O”,王以“、”,今恐易混,直出唐 “庶乎有裁”,收文总数只相当于茅《抄》的三分之一;其所选 荆川、王遵岩二先生字号,使读者一览可知,不烦再审。先生 评又“大约究委极变、洞心骇耳居多”,而且“间有搜其佚、发 序欧文有云:‘世欲览欧阳子之全者,必合予他所批注《唐 其深湮者”。可见,不仅选篇不由茅《抄》一家而来,宗旨亦 书》《五代史》读之,斯得之矣。’因并附入,以备欧阳一家,非 与茅《抄》阐扬文统者大异其趣,是第一部抛开茅《抄》的唐 骈枝也。” 宋八大家再选本,在唐宋八大家系列选本中具有开创性的地 此本对万历七年茅一桂刻本的许多重大改动,如纠正题 位。 存文缺之失、附人欧阳修《五代史抄》等,并非首创,崇祯元年 五、茅坤《唐宋八大家文抄》一百四十六卷,北京师范大 方应祥本已开先声。不过,此本在方本的基础上又作了进一 学藏崇祯四年茅著刻本(金阊簧玉堂刻本) 步的修改,包括将原《凡例》中的论文九则析为一卷,可以说 4函48册。半叶9行20字,四周双边,白口,单白鱼尾, 后出转精。加之茅著系茅坤之孙,此本遂成为清代影响最大 有直格。卷首题:“唐大家韩文公文抄卷之一,归安鹿门茅坤 的茅《抄》版本;茅一桂本和方应祥本皆不复通行。 批评,孙男圈叔著订。”版心题:“韩文卷一。”有圈点、题下 六、《唐宋八大家选本》五十九卷,复旦大学图书馆藏崇 评、文后评,无眉批。版框198 x 134毫米,书252 x 162毫米。 祯四年刻本 收文数量与崇祯元年方应祥刻本同。 2函34册。半叶9行20字,四周单边,白M,白鱼尾,有 茅坤《唐宋八大家文抄总叙》后为其孙茅著《跋》:“先大 直格。卷首题:“唐大家韩昌黎文公文选卷之一,太仆震川归 父鹿门公病今世之为文伪且剿也,特标八大家之文以楷模 有光选辑,吴太史瑞屏顾锡畴评阅。”版心题:“韩文卷一, 之。夫文贵传,传贵久。文不本于性情不传,不规于理道亦 表。”此书之宋大家部分卷首所题不同,如苏辙卷二题:“宋大 不传;纵传,暂也,亦不久。今之谈文者动谓镜中花,水底月, 家苏颖滨文选卷之二,太仆震川归有光选辑,吴太史鸿宝倪 一洗粘滞态,便臻灵妙界;而驾诡凿空,偷取一世,何异于画 元璐评阅,后学文昭徐开雍参定。”有圈点、眉上评、行间评、 西子之面美而可悦者耶?八大家岂有意于传乎?而传矣! 文后评。版框202×135毫米,书263 x 166毫米。 总之,本于性情,规于理道,各造其致,不相袭也,不相掩也。 开卷为归有光《题四大家文选》。下为顾锡畴序,序署: 先大父具独往之神,秉笔删削。夫固炼神宅虚以入其微,攻 “皇明崇祯辛未季冬望鹿城顾锡畴题。”韩柳欧苏四大家之后 古钩玄以含其润,遗得丧,忘岁月,以穷其变,文质彬彬,其 为苏辙,卷前有倪元璐序。归有光卒于隆庆五年,其《题四大 《文抄》乎?虎林本行世既久,不无糗糊。而著也经岁纷驰, 家文选》自当作于此前。上海图书馆藏明治十二年(1879)日 备尝无妄,斡蛊无才,终讼非志,虽读父书,希绍祖业。用是 本宝文阁翻刻《唐宋四大家文选》八卷,卷首题:“唐宋四大 与舅氏吴毓醇重加考较,精于杀青,总期八君子之性情与先 家文选卷之一,韩愈退之著,明震JlI归有光编次,明鹿城顾锡 大父之性情俱久传于弗替。若其详则首具总评,节备细参, 畴增评,日本夫户逸郎训点。”《例言》称:“是编翻刻明归震 169 川、顾鹿城所评辑之《四大家文选》,原本浩翰,烦锸阅,固抄 六年刻本 录以为八卷,冀欲令读者便披览也。”是知原本就有一部署名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336册收此本,版本特征从略。 归有光、顾锡畴辑评的《唐宋四大家文选》。《唐宋八大家选 据李长庚序:“公受命督楚,乃先出于秦汉而下、胡元而上千 本》复增入题名倪元璐所评、徐开雍参定的另外四家,以成八 六百年之所缀赏,日《澜编》。无何,始论次八家所珍爱者,日 家之数,盖书坊嫁接拼凑之书。不过由此可见,抛开茅《抄》 《渎编》。”据王氏自序:“《渎编》者何?予所论次唐宋八大家 对唐宋八大家加以再选已经成为崇祯时期的一种风气。 崇祯五年汪应魁刻本 之文也……谓之渎者何?渎之言独也。”可见,此编虽不以八 七、钟惺《唐宋八大家选》二十四卷,清华大学图书馆藏 大家名集,实为唐宋八大家文的评选本;之所以称为“渎编”, 是因为在作者看来,秦汉以来,八大家古文“独”得其大,蔚为 一2函10册。半叶9行18字,左右双边,白M,单黑鱼尾, 宗。此集与前已编刻的《古文澜编》构成了一个系列选本, 有直格。卷首题:“唐宋八大家选卷之一,竞陵伯敬钟惺评 贯穿着王氏对古代散文发展脉络的一种独到理解。 选,新安玄杓汪应魁删订。”版心题:“唐宋八大家选卷之一, 论。”有圈点、眉上评、双行夹注。文后集诸家评,如首篇韩愈 《原道》后有林次崖、钱丰山、茅鹿门三人评。版框191 X 135 毫米,书275 X170毫米。共收文352篇。 开卷为倪思辉《叙唐宋八大家文选》:“文章若与时高 下,坟典丘索邈不可追尚矣……鹿门先生曾汇有《唐宋八大 家文抄》,非去秦汉而取唐宋也,见宇内无时无文章,亦因其 大而大之也。奈简帙浩繁,不便后学,有志者方欲量加裁汰, 幸伯敬钟先生先得我心,玄杓汪生为之校雠,以付剞劂,来丐 叙于予。予何知,姑论八家之所以大者,偕天下共游于大方, 不必叹古今之不相及云。天都祁阊倪思辉题于又尚斋,岁次 壬申,时届仲夏哉生明。”下为钟惺序《八大家序》:“昔新安 氏有云:‘欧苏不如韩,韩不如先秦两汉。’而文章几与时为高 下矣。余为之下一转语云:‘有欧苏而后有韩,有韩而后有先 秦两汉。’……天下之文章莫大乎是矣。然卷帙浩繁,见者或 惊为河汉,而向来所选拔者又不免以挂漏贻讥。此鹿门先生 所以有《八大家文抄》之刻也。夫先生一代文宗,其所遴选原 无容置议,但大方之选古文词也法宜从宽,而初学之读古文 词也数宜从简。缘此于公余之暇细为雠校,挑取其羽翼圣 经、裨补时务者若干首,汇成一集,而颜其面日‘八大家选’, 以付之梓……景陵钟惺伯敬题。”汪应魁《刻八大家选引》: “……自鹿门先生汇集评定,而奥妙始若揭而醒,又得伯敬先 生删汰,更加品骘,而后学益知所趋赴。以故愚之不敏亦幸 窥一班焉,欣出私裁,僭加评释。虽时有似于效颦,不免于附 赘,大要取掖后进,非必树帜争驰也。僭耶妄耶?一任罪我, 我其甘之。新安后学汪应魁题。” 汪应魁《凡例》云:“是集颛祖鹿门先生《文抄》,问有《文 抄》所未备者,阑人数首,非敢硪硖混玉,实属沧海遗珠。坊 问文集取简要便读者,不免割裂删改,殊失全篇气局。是集 虽欲汰繁就简,原不接木移花,凡属额中,一皆完璧。圈点等 项亦祖鹿门先生,然彼务精严,此务宽樊,要令一展刮目,自 然三复醉心……玄杓汪氏识。”下为《录鹿门先生文抄论例暨 诸公谭薮》,汇历代闻人评八大家文数条。 八、王志坚《古文渎编》二十九卷,山东省图书馆藏崇祯 170 九、《唐宋八大家文抄选》若干卷,上海图书馆藏明末刘 肇庆发祥堂坊刻本 半叶8行20字,四周单边,自M,单黑鱼尾,有直格。内 封题(蓝字):“唐宋八大家文抄选,孙月峰、茅鹿门、钟敬伯 三先生合选,发祥堂梓行。”下钤朱印“本衙藏板”。卷首题: “韩昌黎集卷之一,孙月峰、茅鹿门、钟伯敬三先生合评定,古 潭后学刘肇庆较。”版心题:“卷一。”正文有圈点、文后评,眉 上镌评。版框203×120毫米,书250×146毫米。韩文共四 卷,收表状七篇、原论议七篇、记五篇、传三篇、书二十篇、赋 二篇、古诗一篇、序十八篇、碑八篇、墓志铭七篇、杂著二十二 篇、哀辞二篇、祭文十篇。其余七家不详。 内封后为茅坤旧序、钟惺旧序。下为《凡例八则》:“读 八大家文者,当知八大家文之所自来。韩欧之文,本于司马 子长;三苏之文,本于齐论国策;柳子之文,其书序出入子长, 至作记,得力于《水经注》;曾公之文,二雅两京是其祖也;王 公之文,自成一种,苟韩家言是所取裁。因是可博观唐宋八 大家以前诸书矣……每一文必有起伏段落,不经标提,终失 准则。兹特勒出,或一篇数段,不厌其详;或一篇一、二段落, 不嫌其略。总令读者了然心目可也……茅、孙、钟三先生原 评篇悉载上,而他名公经传,世堪取法者亦多采人。八大家 各有一长:韩长于书,序次之;柳长于记;欧长于刮子,而记序 碑志各臻其妙;三苏长于论策;曾长于书;王长于奏疏,而铭 诔诸体往往特创。读者详之。较字如扫落叶,言其愈较愈多 也。兹编较订,悉照宋本,一字无差。发祥堂主人漫识。” 据瞿冕良《中国古籍版刻辞典》(齐鲁书社,1999年版), 刘肇庆(1608—1674),字开侯,号刚堂,为明末福建建阳书坊 发祥堂主人。则此本为明末坊本,也可以说是一个吸纳了茅 评的汇评本。 十、孙慎行《精选唐宋八大家文抄》六卷,上海图书馆藏 康熙十一年孙志韩重刻本 8册。半叶9行20字,左右双边,白口,线鱼尾,有直格。 卷首题:“孙宗伯精选唐宋八大家文抄卷之一,晋陵孙文介公 原本,白岳后学孙志韩重编。”版心题:“唐宋八大家文抄,卷 之一。”正文有圈点,时有行间注。版框220 X 140毫米,书 280×182毫米。 谷氏《刻八大家文选序》:“昔茅鹿门先生汇取唐宋八大 而额之日‘文抄’。鹿门一代著作钜公,遴选既评骘 孙志韩《重刻八大家文抄序》云:“……盖尝论古今之文 家文集,章,发轫于左国,接武于秦汉,疲于晋宋六朝,至唐宋而八家 允当,而景陵钟伯敬先生又以谓初学之读古文辞法宜从简, 者出,各挺其间世独立之才,鸿文钜笔,发奋为雄,而后天下 于是删去浩繁,取其羽翼圣经、裨补时务者汇编成集,颜之日 之文章号称极盛。生其后者,虽瑰丽奇伟,惊才绝艳,亦未有 ‘八大家选’。自是以后,古学浸兴,迄于今几于家韩柳而户 能出其范围者。惟有涵濡讽咏,寻绎其真神实事,融会而贯 欧苏矣……先子有《左策史汉约选》一书,余视学三秦时刻之 通之,亦足以升堂人室,为古人之所不弃。而要非浅见末学 关中书院,业已风行宇内。今见我姻友程君自远所订《八家 偶一涉猎可以望见也。八家选本自归安首倡,后之操觚者无 文选》,喜其适获我心……程君诸郎嗜古好学,将有以大振箕 校刻精工,庶于鹿门、伯敬两先生之心 逾数十家,然博收者既苦浩繁,约取者又多割裂,皆不可以为 裘,而是书证解详明,iJij。惟晋陵宗伯文介公《文抄》一集可为善本。公以理学名 臣,典礼秩宗,立朝大义,炳麟青史,居恒读书养气,沉酣于先 辈大家之中,固非一日。故其所编辑以垂于后者,取予严密, 不蔓不支,诚汇古今而集大成矣。余生也晚,幸从父师受是 书而读之,珍重寻绎,爱同珙璧。但时日久远,雕镂原板既无 可踪迹,而四方藏书家副本又艰于购求,因不揣固陋,以原书 六卷重登梨枣。既使天下之宝与天下共之,而其评次点画悉 仍旧贯,不敢以管窥蠡测贻当世之讥也。学者有志古人,诚 能会其神理,油然自得,不沾沾于词章训诂之末,以蹈优孟衣 冠之后尘,庶不负宗伯嘉惠之初心也夫。白岳后学孙志韩谨 序。” 《凡例》云:“文介公选定《八大家文抄》,原本六卷,皆以 文分类,不以唐宋分先后。今悉依原本次序刊定,不敢增损 成书,攘为己有也。古人于诗文选本原无批评,叠山先生《文 章轨范》虽止录文数十篇,亦不加评语,盖以古人立言不朽, 历千百年耳目祝记,共闻共见,亦安用聚讼之纷纷乎?是集 有圈点而不加批,想见前辈谨严,着笔不易,末学管窥,更不 复妄增一字,虽蒙寡闻之诮,所不辞也。每篇圈点处倍见精 密,间有旁批,无一字泛设,博雅家自能辨之。八大家之名始 于归安茅氏,其所选所收文亦富,后来评选古文者,必始自左 国,迄于元明。卷帙既繁,而八家之文,人止数首,甚有割裂 全篇,仅存一节者,殊失作者之旨矣。兹集所登,不繁不简, 于原文亦无改易,洵善本也。是集剞劂多年,行世甚少,余幼 年从家塾中得一编,字迹多模糊,渐不可识。后屡向昆陵诸 同学询其原板,皆无确耗。今春暇El,因购工重梓之,俾先辈 典型不致湮没,非沽名,亦非射利也。甲午修禊后一Et,啸山 志韩漫识。”此书书尾镌:“暮春既望,兰陵龚孙寅书于浣香书 屋。” 十一、钟惺《唐宋八大家选》二十四卷,清华大学图书馆 藏康熙十五年新安程量越刻本 2函8册。半叶9行18字,左右双边,白口,单黑鱼尾, 有直格。卷首题:“唐宋八大家选卷之一,天都程量越自远 辑,男先抡公、用昌克庵仝校。”版心题:“唐宋八大家选卷之 一,论。”正文有圈点、双行夹注、文后评。版框190 X 135毫 米,书266 X171毫米。 可以无负,而亦后学之津梁欤?时康熙丙辰仲秋上{幸},谷一 洪琮书于绳水堂。” 此本实即崇祯五年汪应魁所刊钟惺《唐宋八大家选》的 覆刻本,只是略去了原刻的眉评,又将原刻卷首的“竟陵伯敬 钟惺评选,新安玄杓汪应魁删订”换成了“天都程量越自远 辑,男先抡公、用昌克庵仝校”字样,以掩其所自来。不过谷 氏序明确指出,此本系钟惺选本,程量越只是一个“订”者,似 又不欲尽掩其迹。 十二、茅坤《唐宋八大家文抄》一百四十六卷,首都图书 馆藏康熙四十二年云林大盛堂刻本 2函32册。内封题:“唐宋八大家文抄,茅鹿门先生评 选,内附五代史,云林大盛堂梓,康熙四十二年新镌。”下钤 “大盛堂藏板”、“大盛堂”二朱印。半叶lO行24字,四周单 边,白口,单黑鱼尾,有直格。卷首题:“唐大家韩文公文抄卷 之一,归安鹿门茅坤批评,孙男固叔著重订。”版心题:“韩文 卷之一。”正文有圈点、行间时、题下评,眉上镌评。版框200 X 137毫米,书262 X 170毫米。所收篇目与崇祯四年茅著刻 本同。 内封后为茅著《跋》、茅坤《叙》。下为《凡例》《八大家文 抄论例》,皆与茅著本同。 十三、茅坤《唐宋八大家文抄》一百四十六卷,国家图书 馆藏康熙四十五年何焯校刻云林大盛堂本 6函40册。封面墨笔题:“八家文抄。”内封题:“唐宋八 大家文抄原本,茅鹿门先生评选,何屺瞻先生手校,内附五代 史,云林大盛堂梓。”半叶10行24字,四周单边,白口,单黑 鱼尾,有直格。卷首题:“唐大家韩文公文抄卷之一,归安鹿 门茅坤批评,孙男圈叔著重订。”版心题:“韩文卷之一。”有 圈点、眉批,问有文后评。版框197 x 136毫米,书248 X 153 毫米。 内封后为茅著跋,钤“茅氏囤叔”印。下为何焯序:“自 六经三传两国诸子递传以来,得史迁而为文章家~大宗嗣, 是而汉魏,而六朝。三唐两宋,名家代出,而以唐宋八家为文 章家一大宗。八家者,史迁之冢嫡也。八家文各自成家,其 不悖乎六经之旨,不离乎史迁之法则一,故可合八而一之。 先是,止称韩柳欧苏四家,渐衍为八家。定为八家者,自鹿门 171 茅先生始。近者卢文子、蔡九霞、王惟夏、孙执升评骘八家 有递增性和垄断性的特点,是一种主流的影响;茅著刻本的 文,非不各有发明,要皆为鹿门先生杨其波而益其炎焉尔。 或增唐李翱、宋叶适为十家,学者究未尽允。似此八家者,增 一影响历时较长,但这个影响具有递减性和附属性的特点,是 一种非主流的影响。 3.在茅《抄》之后七种非茅选的八大家 不可,损一不可,于是鹿门《文抄》为文章家不易之书矣。 选本中,孙慎行的《精选唐宋八大家文抄》第一次抛开茅 与汪应魁所刊钟惺《唐宋八大家选》都曾在清初为人覆刻,影 《明清时期唐宋八大家选本研究》,现藏台湾图书馆的王宠氏 书板漫灭,重梓以问世……康熙丙戌年冬月,长洲后学何焯 《抄》,自出手眼,对八大家加以重选,具有开创性的贡献,它 屺瞻撰。”下有茅著重刊本凡例。 图书馆藏清皖省聚文堂刻本 十四、茅坤《唐宋八大家文抄》一百四十六卷。复旦大学 响较大,其他几种选本的影响则主要限于晚明。5.据钟志伟 4函加册。内封镌:“唐宋八大家文抄,茅鹿门先生评 《唐宋八家文》稿本成书于嘉靖十二年之前,如果此说可信, 选,皖省聚文堂重校刊。”半叶9行20字,四周单边,白口,单 则茅《抄》之前已有“唐宋八家”之名,且有八家专选。由于 黑鱼尾,有直格。卷首题:“唐大家韩文公文抄卷之一,归安 本人未见此本,对于其真实性及意义不敢妄言,聊记于此,以 鹿门茅坤批评。”版心题:“韩文卷一。”正文有圈点、题下评, 期引起同行的关注。4.已知的八大家选本在明代的刻本大 眉上镌评。版框204×130毫米,书294×160毫米。 都出自崇祯时期。如果将茅《抄》及其在明代的重刻本和递 内封后扉页镌:“韩文公文抄。”下为茅氏《总叙》《凡 修本看作一种,那么明代的八大家选本共有九种,其中五种 例》。此本及其他清刊茅《抄》皆系崇祯四年茅著刻本的翻 生成于崇祯时期。崇祯时期的八大家选本上承茅《抄》之源, 刻本。 下开清人八大家选本之流,在唐宋八大家选本的衍生过程中 这样,可以对明代八大家选本的流行及其影响作出总 发挥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结:1.一般认为,对茅《抄》的批评和改编,始作俑者为清人, 其实是一种误会。明人钟惺已嫌其“浩繁”,孙慎行又讥其 注释 “卑腐”,并各有自选本。清人不过踵二氏之后,逐波扬尘罢 ①茅著本初刻于崇祯四年,在此前后,已有六、七种非茅选的选本相 了。2.茅坤《唐宋八大家文抄》的影响,可以崇祯四年茅著刻 继问世,那时茅著本就已失去了茅一桂本曾经拥有的独霸优势。茅 著本在清代也只翻刻过三次,与清人自选的为数众多的八大家选本 本问世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茅一桂刻本的影响主要施 的刊刻次数相比,可以说微乎其微,因而它在清代所产生的影响更 于前期(万历七年至崇祯三年),历时五十二年;茅著刻本的 小。这样的影响与茅一桂刻本在万历时期所产生的垄断性影响无法 影响主要施于后期(崇祯四年至清末),历时二百八十年。与 相提并论。 茅著刻本相较,茅一桂刻本的影响历时较短,但这个影响具 [责任编辑:贺永泉] A Narration of The Editions of the Eight Masters’Anthology of Tang and Song Compiled in Ming Dynasty Fu Qiong Abstract:So far as I have known,there are fourteen The Editions of£k Eight Masters’Anthology ofTang and Song compiled in Ming dynasty,but few of them have drawn the researchers’S attention.The study of the Eight Masters’Anthology of Tang and Song,which is an initiative work by Mr. Zhong Zhiwei from Taiwan province.quotes only three of these editions.of which the manuscript of£ Work of Eight Masters of aTng and Song has not been read by me since it is now in Taibei Library.Now 1 will renarrate what Mr.ZHONG has narrated about this book and narrate the other thirteen edi— tions I have seen.so that the scholars both in Taiwan and on the mainland can benefit from it. Key words:Ming dynasty;The Eight Masters’Anthology ofTang and Song;editions;narration 17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