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文 姜宜

来源:小奈知识网
152010三环节走出阅读课的高效率

—一堂语文阅读课的实践探讨

让语文课堂高效起来,务必落实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这一原则。在此原则的基础上遵循现代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在语文课的课上给学生留出足够多的阅读文本的时间、独立思考的空间和合作交流的机会,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激活学生思维。

为此,我尝试用三环节阅读教学的模式实践这一理论。 三环节阅读教学整体设计

第一环节分组合作探究15分钟, 由小组成员自主完成对文本的充分阅读,进行个体质疑 ,完成内容概括及本节课学习目标的探究,进行小组内交流。第二环节20分钟 小组间交流 ,完成对文本的全面解疑, 品味语言,对学习重难点进行突破。第三环节教师站在全局的高度适时总结,既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高效的阅读思维,又能直观的将本科时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与学生有一个交流,同时结合本课学习重点,设置能力检测题,能一目了然的发现学生问题,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研究目标

在新课程背景之下,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具备以下特征:让学生学会与文本对话,深入感知文本;不追求课堂气氛的“热闹”和“好看”等“伪活跃”效果,而是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引导和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思维状态真正地活跃起来,有效地增加思维量,主动参与教学当中,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表达,学会质疑,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个性化阅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思想的乐趣,从而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语文探究能力、应用能力;课堂应该具备自由、民主、宽松、开放、和谐的特质。让45分钟的语文课堂高效起来,务必落实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这一原则。

理论指导

现代教学论强调学生主体、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遵循这些教学原则。参考蔡林森先生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探讨,理出指导高效语文课的实践的几项原则。

㈠要给学生读的时间和思的空间

首先要解决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问题。统得过死,教得过细,求稳怕乱是无法训练到位的。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毫不吝啬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敢于留给学生较为充裕的自学时间。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放手让学生去合作探究,发现学生问题,根据学情,适时引导。

㈡要切实做到分层训练因材施教 其次要把握引导的度。由于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和课文难异程度的不同,学生每学习一篇课文,在阅读理解方面总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水平不同的学生要解决的问题也会不同。教师要训练每一个学生都跳着摘下果子,一是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尽量自己弄通弄懂,二是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让不同层次的

1

同学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㈢要注重学法指导

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的课堂教学,学法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阅读过程中如何操作的有关知识和实现操作所需要的一般程序、基本方法和有关技巧教给学生,使学生对于阅读理解的操作过程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还要训练学生在掌握关键性操作要领的基础上,讲究操作的灵活性,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文章选用不同的学法,主动地把握理解的契同。学法指导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讲究科学注重渗透,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巧妙地渗透学法,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自然领悟并牢固掌握。

㈣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并及时沟通学生的学路,让学生产生阅读理解的“互感”。当学生对某一个阅读问题作出解答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能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吗?”)这类追问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思维过程,不仅便于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路,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路,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其他同学从发言者的解答中受到启示,得到裨益,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循序渐进的向纵深发展,从而学到阅读分析的正确思维方法。

三、案例分析

㈠《新闻两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

课题分析:本文为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战争题材阅读的开篇,以新闻的形式真实地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我军渡江战役的总体情况。学生在此第一次接触新闻写作,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不宜设置太难,结合教材及学情制定如下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新闻写作的知识

2.初步掌握阅读新闻快速概括内容能力和层次结构分析能力。

至此,完成课堂教学设计第一步,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的放矢的展开阅读。

㈡学法指导

15分钟阅读探究

指导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强调读准字音,辨析体裁。具体操作可通过比比朗读的小组竞赛环节,找出学生阅读中遇到的字词问题,及明确本篇体裁----新闻短消息(记叙类)。

出示幻灯片,按照记叙文阅读的一般规律指导学生按读故事(内容)、学文法(结构 文思 语言) 、读人物(形象 个性)、读情感(背景 环境)、记知识(文常 史常 科常)五步阅读本文。

提示学生使用三环节阅读所得惯用的语言表达。读故事归纳思路为——本文记述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主要经过及结果);学文法需了解记叙文常见结构模式(以时间为序、以场景转换为序、以人物心理变化为序等),要提醒学生关注作为新闻它特有的结构模式(导语、主题、背景、结语)。

2

学法指导结合本课学习目标做精,点到即可,切忌过细,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自能的发挥、体会,从而真正形成理解,完成积累。

20分钟交流解疑

本课的新闻事实清楚,学生概括起来不难,在展示的过程中主要问题是表达的语言不够简练,教师应在比较中引导学生掌握概述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一名学生就在比较中发现导语就是一个很好的概括,教师正好藉此启发学生思考导语的作用,为学习探究的第二步做好铺垫。体裁常识探究的适时抛出,可发挥一石两鸟的效果,既帮助学生找到分析结构的思路,又同时完成常识的积累。

10分钟教师总结归纳并小测

小结:教师站在全局的高度适时总结,既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高效的阅读思维,又能直观的将本科时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与学生有一个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本课课堂小结可分为两部分:

方法小结:概括新闻主要内容小窍门——看导语;分析新闻结构方法小结——看新闻常识中新闻写作结构模块。

知识小结:新闻概念、新闻特点、新闻结构模块。

课堂小测:结合本课学习重点,训练学生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能力设置如下类型检测题能一目了然的发现学生问题,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请为本文拟出标题并在括号处为本消息添加导语

[合众国际社伦敦1912年4月20日电]( ) 昨日 午夜时分,该船在北大西洋海域与一座冰山正面相撞,享有盛誉的防水船却毫无招架之力。事故发生时,泰坦尼克号正在以21海里的时速在有冰海域快速前进。数小时后,这艘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客船在乐队悲壮的伴奏声中从海面上消失了。

五天前,当这艘船驶离英格兰的南安普敦开始它开往纽约的处女航时,船上大约有2340名乘客和船员。在事故中大约有1595人遇难。只有745人得救,其中很多是妇女和儿童。如果船上的救生船不是只够一半的人使用的话,得救的人会更多。有两只满载从泰坦尼克号逃下来的人的救生船被泰坦尼克号下沉时形成的漩涡卷进海底。

四、结论

三环节阅读教学,充分体现将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并且做到将阅读文本的任务放在课内,既能直接观测到学生限时阅读的效果,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减少了学生课下低效阅读的副作用,是值得一试的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①【ISBN 978-7-81119-894-2】 蔡林森 《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2月第1版 ②《教育概论》 叶澜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年6月第1版)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