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把握课堂生成资源,打造和谐课堂

来源:小奈知识网


把握课堂生成资源,打造和谐课堂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课堂资源不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动态发展的,如果初中语文教师只抓住静态性的教学资源,只会错过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良好时机。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课堂生成资源,打造和谐课堂,已经成为了当前教师的关注重点。本文从初中语文课堂生成资源出发,提出了把握生成资源时机,打造和谐课堂的几点方法。

关键词:课堂 生成资源 初中语文

动态性生成课堂是指在课堂中不是机械地按照原来计划好的思路来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教师灵活调整,及时把握课堂的生成资源,使得课堂呈现一种动态性和生成性特征的教学模式。初中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思维性,需要培养学生的是综合性的思维能力,而不是某一个知识点和系统,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实施动态生成模式尤为重要。在初中语文动态性生成课堂教学中,关键是如何把握生成资源,笔者对此作了几点分析:

一、 教学设计有可弹性,保证生成资源被运用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改变传统全盘设计和计划的教学设计方式,制定具有一定弹性的教学设计方案,为生成资源的生成提供一定的空间。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课堂终究是活的,不可能完全在教师的计划之中进行发展,在教学中出现“异常”是可能的,而这个“异常”并不可怕,而是生成资源生成和利用的基础。此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教学设计中的弹性,有效地运用生成资源,保证教学过程仍然朝着长远目标前进。例如,在学习《马说》课文的时候,针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情况,教师要跳出“是金子总会发光”、“酒香不怕巷子深”观点的思维,引导学生朝着“毛遂自荐”、“王婆卖瓜”思考,而针对这个目标,教师可以从组织学生思考“千里马不遇伯乐千里马应该怎么办?”、“千里马和伯乐不相遇的原因分析”等问题出发,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千里马与伯乐谁更重要”、“千里马与伯乐不相遇谁的问题更多一点”等问题出发,或者组织学生分析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人才与用人单位的案例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只要达到最终目的即可。

二、 建立开放互动的课堂,促进生成资源生成

开放互动的课堂是初中语文课堂生成资源生成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开放性和互动性较强的课堂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会得到发挥,在课堂中实现与其他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才能在交流与沟通中生成生成性资源。首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作用,在设计课堂过程的时候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的提高,为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理解、互动交流、总结归纳的空间,从而形成知识结构的构建自我感知和强化。初中语文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水平的重要阶段,通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会迷茫,也会犯错,生成资源才会更多更有效。其次,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

师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灵活开放的课堂。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中,有些教师虽然设定了问题互动环节,但是没有照顾到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结果效果不是很理想,这是新时期教师需要吸取教训的地方。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中,学生对于主题的理解和感悟不尽相同,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再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并给出一定的启示,这时的课堂效果就很明显了。

三、 抓住课堂中细节,促进生成资源扩展

初中语文课堂只有短短的四十几分钟的时间,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作者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也会发生很多不可预知的事情,而这些火花和事情在很多情况下比较有用的生成资源。对于如何让这些生成资源发挥作用,教师应该学会善于抓住细节,促进这些生成资源继续扩展。首先,教师要鼓励和允许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不能局限于教师所传达的知识内容,为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做好铺垫。例如,学习古诗文要让学生发表对古诗文中的情感的看法,而不是简单地翻译与背诵,学习小说要让学生对人物形象和写作手法进行分析,而不是简单地记住情节内容。其次,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当好课堂互动的指挥员和启发员,促进生成资源有效利用。例如,在学习《背影》课文的时候,针对父亲买橘子的情节,学生在讨论的时候会谈到父爱如山的感受,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谈自己的父亲,这样一来,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想说的话了,体验会更加深刻,在写作文的时候也会更加深入了。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审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会在自己的看法中提炼净化。初中学生因为知识阅历的关系,发表的观点和看法中很容易存在着片面性,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强化认识的方法,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例如,在《孔乙己》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了孔乙己这个人物特征之后,还可以让学生思考“鲁迅先生是为了写孔乙己而写孔乙己吗”,引导学生从更高的角度来思考社会中的孔乙己,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了。

此外,为了更好地把握生成资源,初中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中善于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情况和教学实际情况,更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以便在以后的教学实际中促进教学有效性的发挥,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沈文洁. “动态生成”,让化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J]. 中学教学参考. 2011(20).

[2]庄旭.有意栽花巧预设 无心插柳妙生成[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9(05).

[3]林彩蜜.捕捉语文课堂中的教学生成点[J]. 网络科技时代. 2008(06).

[4]尤匡青.合理利用动态生成资源 激活数学课堂[J]. 陕西教育(行政版). 2009(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