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和谐交融
摘要:高校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健康和谐的宿舍文化,对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新的时期,高校要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不断加强宿舍文化建设,以建设健康和谐的宿舍文化为抓手,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推向深入。
关键词:宿舍文化 心理健康 建设策略
当前,随着学分制的深入实施,大学生聚集的主要场所已由传统的班集体转移到宿舍中。加强以宿舍为单位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做好学生工作的紧迫任务。学生宿舍是学生聚集的主要场所,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了独特的宿舍文化,成为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宿舍文化(以下简称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在宿舍人际交往中表现和形成的独特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通过这种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为大学生营造出一种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生活环境,使宿舍成为形成良好学风、培养健全人格,促进身心健康成长,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要充分认识宿舍文化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大力发挥宿舍文化在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方面的作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1 宿舍文化内涵丰富
宿舍文化是大学生在宿舍人际交往中表现和形成的独特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宿舍成员共同的理想追求为价值取向,由宿舍成员共同遵守
的价值准则、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公共行为和学习生活习惯组成,是宿舍成员共同建立和形成的,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的氛围和影响力。宿舍文化的内容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从宿舍文化的总体归类来看,宿舍文化又可以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主要指物质文化,“软实力”主要指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
1.1物质文化
宿舍的物质文化是由宿舍的客观环境构成的,同时也是展示其它文化的重要载体。物质文化首先表现为宿舍为学生提供的整体环境,是一个相对自由和独立的空间;其次表现为硬件设施和卫生状况;另外,也表现为宿舍独具一格的布局结构,如床位、桌椅的布局、宿舍成员日常用品的摆放形式等。不同的宿舍,因建筑风格的不同、硬件设施的强弱、生活习惯的差别,有着不同的物质文化形式,既体现了学校对宿舍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也体现了学生的生活作风、道德观念与审美倾向。物质文化体现宿舍文化的外在美,属于宿舍的“硬实力”。
1.2行为文化
宿舍的行为文化是宿舍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影响,逐渐形成的一种存在方式。行为文化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学习、生活、娱乐、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共同行为特征。宿舍成员之间不同的行为方式聚集在一起,经过一段时期的交汇碰撞、消化融合,就会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整体的行为文化特征。宿舍整体的行为文化特征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形成,而宿舍成员对这种关系的逐渐认同则会形成调控这些关系的规范体系。由此可见,宿舍内部一旦形成了这种规范体系,就会在无形之中指导、规范、约束舍员行为。若全体成员都能遵守这种规范,则可以增进宿舍凝聚力。反之,少数成员可能被视为异类,不被其他成
员认同,受到排挤,进而分裂宿舍关系,不利于团结。
1.3精神文化
宿舍的精神文化是宿舍成员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特殊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是宿舍文化的灵魂。大学生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形成受其生活的社会文化背景、日常生活方式、学识水平等各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每个人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生活观念、道德水平、人际关系、创新意识等。个体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经过碰撞,也会在整体上形成共同的理想、价值和追求。精神文化是一种群体意识的体现,同时也展现群体形象,渗透在宿舍一切活动之中,始终影响着宿舍成员的行为,是宿舍文化建设的核心。
1.4制度文化
宿舍的制度文化是连接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纽带。良好的制度文化,可以有效地规范宿舍行为文化,提升精神文化,进而有利于建设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为宿舍组织管理模式,以及长期形成的各种规章制度,对宿舍舍风的形成和规范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制度文化也是一个不断变迁的文化形态,随着社会发展、学校建设而变化。紧跟时代步伐的制度才能成为有效准则,才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导向调控作用。制度文化是宿舍文化中的“软实力”建设的基础。
由此可见,宿舍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共同作用于宿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并影响着每个宿舍成员的发展。
2 宿舍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较强。宿舍是大学生集中生活的场所,同一宿舍的大学生,学历水平相同,年龄相当,相处时间多,彼此之间在思想意识上容易相互渗透,对同一事物往往产生相近的看法或意见,导致不同的宿舍有着不同的文化氛围,有学习型的,有娱乐型的,有消费型的等等。因此,宿舍文化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健康和谐的宿舍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交融,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一是良好的宿舍文化可以促进宿舍良好学风的形成,满足学生求知成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例如,有的学生宿舍所有的成员都喜欢学习,这样的宿舍大都作风非常严谨,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很少触犯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学习上、在生活中都彼此相互帮助,凝聚力强,形成了自律的好风气。同时,宿舍良好的学风又可以带动宿舍成员积极思考、主动交流,容易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
二是良好的宿舍文化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提高自身素养,增强适应环境能力。宿舍的环境特点决定了某些学生在宿舍外面是“内向型”,而在宿舍中可能就是“外向型”。这是因为大部分高校宿舍环境相对宽松,宿舍成员可以最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成员之间也可以进行积极有效的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借鉴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宿舍氛围,带动宿舍成员纷纷主动提高自身素养,努力打造积极向上的自我形象,自立自强、自我认知、扩大交往、宽容待人,团结友爱他人,愿意奉献自己的爱心,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提升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是良好的宿舍文化可以促进独立型心理的成熟,调适心理功能,形成乐观积极的心态。步入大学以后,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以及心理感受,都会有所变化,由对家
庭的依赖逐渐转向追求个人的独立。由于宿舍空间上的近距离,宿舍成员之间更容易建立友谊,进行深层次的交往。另外,宿舍内部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如聊天、打扑克,以及学校组织的以宿舍为单位开展的各种科技文化艺术活动,也可以帮助他们积极融入集体生活,排遣孤独感,使情绪得到宣泄,使自我得到放松,从而积极面对大学生活,形成乐观心态。
反之,不良的宿舍文化则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娱乐型、消费型的宿舍文化,容易导致大学生形成低级,甚至是错误的思想意识。生活在这种类型文化中的宿舍成员,物质消费远远大于精神消费,宿舍成员之间攀比心理严重,手机、电脑、化妆品非名牌不用,衣服非名牌不穿,喜欢追求时尚,喜欢社会交际,业余娱乐活动过多,学习活动很少。尤其是女生在这方面表现最为突出,消费观念超前,高喊“拿明天的钱来来今天享受,时尚就该年轻时享受,等老了就来不及了”。同时,大学生由于理财经验不足,储蓄观念淡薄,常常出现捉襟见肘的现象。另外,对一些来自农村或边远地区家庭的贫困生来说,新生活、新环境的刺激,新思想、新观念的碰撞,很容易对他们的心理产生极大冲击,产生心理偏差,在内心深处渴望拥有这一切。然而,由于自身家庭条件的限制,他们无力消费高价位商品,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自卑心理,远离宿舍的喧哗,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有的学生就像浑身长满刺的刺猬一样,对外界及其敏感,刻意拒绝别人善意的帮助和关怀,特立独行;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则不顾自身经济情况,盲目跟风,过度消费,没钱的时候,就盗窃同学的财务,最终锒铛入狱。
3 要从四个层面加强宿舍文化建设
3.1学校层面: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主要指学生工作部门,如学生工作处、团委的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服务的方式体现管理,变管理员为服务员。一要夯实组织基础。不断推进学生工作重心下移,以宿舍为单位成立党、团小组,在推荐优秀共青团员、推优入党等工作中发挥作用,切实增强党、团组织对学生的吸引和凝聚。二要加大硬件投入。在满足学生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不断加大物质投入,为学生提供优良的生活条件。三要丰富业余文化活动。举办以宿舍为单位开展的各种科技文化活动,如阳光心理咨询活动、乒乓球比赛、内务评比等,在活动中增进宿舍成员的沟通,增强内部凝聚力。四要强化精神文化建设。以宿舍为单位,认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追求。五要注重制度建设。规范宿舍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完善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相互促进的制度体系。
3.2学院层面:营造和谐融洽氛围
主要指各学院的专职辅导员、专兼职班主任,特别是专门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辅导员,要深入学生宿舍当中,不断推动学生工作重心下移。一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要树立“责任”与“平等”的观念,换位思考,以学生朋友的身份走进学生,融入到学生宿舍当中,与他们真诚交流、坦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营造一种民主、自由、和谐、融洽的宿舍氛围。二要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注。要全方位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重点关注学习落后生、家庭贫困生、心理障碍生,利用各种资源,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3.3学生层面:强化自我关心关怀
学生层面包括两部分,一是学生组织,二是学生个体。
学生组织主要指班级、团支部、学生宿舍、学生会中的学生干部,要充分发挥自我教
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功能,模范带头遵守学校,特别是宿舍管理方面的各种规章制度。一要畅通信息渠道。要当好学生的信息员,认真传达和落实关于学生工作的各种政策,上情下达;注重采集有利于做好学生工作的各种信息,注重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多提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校发展稳定的建议,及时上报给学院和学校,下情上达。二要自发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自娱自乐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增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
学生个体也就是学生本人,要严格要求自己,支持配合学校工作,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互容、互律、互爱、互敬,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一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追求。用崇高的理想和追求激励自己刻苦学习,并带动宿舍其他成员学习,把精力和时间用在学习上,打造学习型宿舍文化。二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要教育学生自尊自爱、自重自警,树立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整洁卫生的生活习惯,陶冶高尚情操,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三要加强人际交流。宿舍成员之间要努力做到:诚恳待人,换位思考;热情待人,和谐友好;以礼待人,诚实守信;尊重别人,善于合作;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在交流中增进团结、收获友谊。
参考文献:
[1]罗丹.宿舍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J].
[2]雷祖军.论高校宿舍文化建设[J].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