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4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下面作文的总体框架哪个好?把相应的字母填入括号里。(40 分)
1. 《灯光》的总体框架,你认为好的是(
)
A. ①坐在明亮的灯光下写作业,回忆起一件小事。
②妈妈坐在灯旁陪“我”做作业,她静静地为“我”织毛衣。有时站起身,给 “我”倒杯牛奶。
③当“我”去睡觉时,妈妈还在灯下为“我”织毛衣。一个星期后,毛衣织好了。
④穿着暖和的毛衣,坐在灯下写作业的“我”,觉得这灯光异常温暖。
B. ①妈妈每天在灯光下为“我”织毛衣,织了一个星期才织好。
②如今“我”穿上暖和的毛衣,想起妈妈,觉得妈妈十分爱“我”。 2.
《三招挑西瓜》的总体框架,你认为好的是( A. ①“我”的拿手好戏是挑西瓜。
)
②“我”挑西瓜的动作、神态、语言。
③大家都夸“我”会挑西瓜。
B. ①点明“我”的拿手好戏是挑西瓜。
②简单介绍“我”是如何练就这身绝活的。
③具体写周末和爸妈一起去挑西瓜的趣事。“我”用“看、拍、听”三招,自信 地挑起了西瓜。第一个西瓜很好,爸妈朝我竖起了大拇指。没想到第二个西瓜 没熟,演砸了,“我”很尴尬。
④自此以后,“我”挑西瓜更仔细了,这手绝活再也没有演砸过。
二、比较文章《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的开头,在你认为好的开头后面打“√”,并写出理由。 (30 分) 1. 最近,我借到了一本向往已久的好书——《草房子》,当我打开它,就再也舍不得放 下了。
( )
2. 同学们都有书,但不一定都喜欢读。作为一个学生,应该喜欢读书,多读书。我们只 有喜欢读书,多读书,才能获得丰富的知识。因此,我特别喜欢读书,《草房子》就是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 理由:
( )
1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30 分)
送报的少年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 6 楼,每天清早
8 点多的时候,便有一阵轻快的脚步声急匆匆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会轻轻地把报纸塞进信箱。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早晨 5 点就起床了,每天要为 200 多户人家送报,而
且他们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 10000 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就湿 了一大片,但他把车铃拨弄得很欢快。他的小圆脸上有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 笑笑,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6 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的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 地翻阅,然后,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北京邮电大学了!”
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 点多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的空调还在呼呼作响。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 发上一边喝酸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 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笑着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早晨 5 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天之骄子,我进 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 9 点多,才出现在我家门口, 他浑身的衣服都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嗫嚅道:“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不能骑了,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了!”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 8 月底,儿子接到了北京邮电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
2
备上学了。这天 8 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就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太好,
以后若送迟了,请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 写出这篇短文的总体框架。(12 分)
(1) 开端:放暑假的时候,
(2) 发展:6 月下旬的一天,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
(3) 高潮和结局:转眼到了 8 月底,
2. 这篇短文以“我”为叙述者来描写主人公,还运用了( 的品质。(4 分) A. 对比
)的表现手法来表现主人公
B. 夸张
3. 找出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的少年说的一句话。(6 分)
4. 短文结尾处画横线的句子的作用是(
)(5 分)
A. 表明了少年的家庭条件不好,说明了少年十分成熟懂事。 B. 表明了少年不苟言笑、沉默寡言的性格特点。
5. 短文为什么在结尾才点明送报的少年考上了北京大学?(3 分)
3
总体构架
一、1. A 2. B
二、1. √ 第一个开头开门见山,第二个开头充满了空洞的议论。 三、1. (1)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每天清晨给“我”家送报纸。
(2)少年送报时说报纸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儿子看了报纸后,说他可以上北京邮电大学了。 少年误点了,报纸打湿了,他道歉、解释,儿子却不肯原谅他。(3)儿子接到了北京邮电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清点行囊准备上学。少年来道别,说他考上了北京大学,明天要去上学,以后报纸还是由他爸爸送。 2. A
3. 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
4. A
5. 这样设置悬念,让人觉得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让人看到了一位富有孝心、
热爱生活的当代少年形象,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