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1年第四季度襄州区金融运行形势分析

来源:小奈知识网


2011年第四季度襄州区金融运行形势分析

2011年,襄州区各金融机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货币政策,加强金融运行方式调控,顺应国内金融形势变化,力求结合襄州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加大金融行业支持襄州经济发展的力度,有力地贯彻了金融工作保增长、促发展政策措施的落实,辖内经济和金融两个方面呈现出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态势。

一、2011年全区金融运行主特征

(一)人民币各项存款稳定增长。至12月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60.38亿元,比年初增加21.43亿元,增长15.43%,总体上存款呈现较为稳定增长的态势。

从增长规模上看,农业银行新增人民币存款9.46亿元,总规模达到59.11亿元,位居全区第一;城区联社新增人民币存款8.66亿元,排名第二;工商银行新增人民币存款1.03亿元,排名第三。从增长幅度上看,湖北银行人民币存款增幅达到48.09%,位居全区之首;建行肖湾支行人民币存款增幅达到21.65%,排名第二;农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增幅达到19.04%,紧随其后。全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来源的增加,为金融机构存款总量的上升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二)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较快。12月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3.23亿元,比年初增加19.63亿元,

增长36.63%。其中,中小企业贷款比上年增加14.19亿元,增长 60.44%;涉农贷款比上年增加7.84亿元,增长26.21%。

从贷款规模上看,襄阳市城区农村信用联社以34.52亿元的贷款余额位居全区第一。在国有四大银行中,农业银行襄州支行以10亿元的贷款规模仍扮演老大角色;从贷款增幅上看,工商银行以94.62%的速度排名全区第一,邮政储蓄银行以52.7%的增幅排名第二,城区联社以51.1%的增幅位居第三。从贷款投向上看,一是围绕着“工业突破”,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工业企业的信贷需求。重点支持了机电汽配、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物流等产业集群。二是加大“三农”支持力度,着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农行、农发行、信用联社充分发挥了支农主力军作用,对全区农村、农民、涉农企业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需求做到了应贷尽贷。

(三)存贷比大幅提高。2011年,全区金融机构存量存贷比达到了45.66%,为有史以来最高。增量存贷比也达到 91.6%,创历史记录。两者都创下了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的最高增幅。

(四)金融机构经营效益稳步增长。2011年,全区金融机构实收利息达到26788万元,其中收回历年欠息1750.24万元。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实现利润17606.8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94%,多增4159.85万元。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认真落实各项货币信贷政策。各金融机构在深刻领会货币政策意图和研究分析辖区经济金融运行特点的基础上,找准贯彻执行货币政策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努力提高货币政策在辖区的贯彻执行效果。合理控制信贷投放规模,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在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形势下,金融机构正确分析判断形势,积极支持全区重点建设项目和薄弱环节的发展。2011年,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9. 63亿元,小额贷款公司投放1.91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全区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政府定期组织召开银企座谈会,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为金融机构提供真实可靠的资金需求信息。2011年,区政府金融办共组织了3次金融联席会议,15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参加。会上达成贷款意向54项,签订贷款协议23亿元。同时,区直相关部门与金融部门加强信息沟通,共同分析金融和经济形势,推介重大项目,充分发挥银政银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金融机构及时向上级金融机构传递我区最新经济信息,向地方政府和企业传递金融政策信息,以对称、畅通的信息交流向上争取更多的贷款指标。

(三)深化调查研究工作。加强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是有效落实各项政策,加大信贷投放和结构调整的根本保证。2011年,各金融机构扎实开展了多项调研活动。一是

围绕工作职能开展基础调研。根据自身职能开展货币政策、金融稳定、金融生态建设管理等方面的调研活动。二是围绕产业政策开展行业调研。加强产业监测,对重大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等开展调查,及时了解社会舆情,正确引导社会预期。三是围绕地方经济开展特色调研。贴近县域实际,及时反映辖区经济金融运行动态,着重对我区四大支柱产业运行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四)加大金融信用区创建工作力度。各金融机构积极配合区政府金融办工作,加强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企业、创建活动,全年评选信用农户14.57户、信用村312个、信用企业157户 ,创建信用乡镇13个,信用社区13个。积极协助县金融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开展金融生态达标县申报工作。在金融机构和有关单位、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获得“金融生态达标县”称号。

三、明年工作打算

(一)积极扩大信贷总量。认真贯彻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信贷需求;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新农村建设、中小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自主创新、节能环保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明年将由金融办牵头举办2至3次银企洽谈会,确保当年新增贷款增长25%以上,其中中小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分别净

增加20%以上。

(二)大力推进金融生态建设。继续加强对辖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推动,研究制定金融生态建设实施方案,指导金融生态建设工作有效开展。明年上半年拟召开创建全省金融信用区工作动员会议,继续组织开展信用村、信用户、信用乡镇、信用企业创建活动,确保信用村占比达到65%以上;信用农户达到85%以上;信用社区达到50%以上;信用乡镇达到100%;信用企业达到100%。全面推动金融信用区创建工作,力争实现 “金融信用区”五连冠。

(三)积极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大力支持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促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完善,2012年要争取城区农村信用联社改组为襄州农村商业银行,5月份以前挂牌营业。新成立担保公司1-2家,引进保险公司2家。通过建立多层次的信贷供给市场,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四)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动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快通工程”建设,有效提升农村支付结算水平。进一步推进借款企业及信用担保机构评级,促进评级市场发展。加快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征信服务水平,引导金融机构利用征信系统挖掘潜在优质客户,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五)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和全社会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各金融机构要加强内控管理,防止发生金融案件。要利用多种方式,加大金融政策法规、金融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投资者风险教育,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特别是要重点引导和教育广大基层群众,充分认识到非法金融活动的危害,增强防范意识。要加强与公安、工商等部门合作,加大对非法金融活动的打击力度,及时化解风险,确保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为营造健康的金融生态环境、实现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贡献。

襄州区政府金融办 二〇一二年二月五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