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明 书
4病害处治设计
4.2 路面病害处治
4.2.1 K201+900~K202+400段左幅为“白改黑”项目抗裂性系统设计试验段,该路段采用病害处理后直接加铺沥青路面方案,病害处理包括:
1、对于相邻两板弯沉差评定为差的接缝,增设传力杆或拉杆,传力杆间距300mm,采用光面钢筋,直径28mm,长度400mm。拉杆间距为800mm,采用螺纹钢筋,直径14mm,长度700mm。传力杆或拉杆采用开槽埋设的方式,采用锯缝机开槽,开槽宽度50mm,开槽深度与原拉杆或传力杆埋设深度一致,开槽长度需根据传力杆或拉杆长度,两侧各增加5mm,传力杆或拉杆埋设好后,采用植筋浆填至路表。该类缝有296条。
2、20(0.01mm)>板角弯沉≥14(0.01mm),进行压浆处理,该类板块有34块。
3、其余裂缝根据裂缝的损坏程度、施工技术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修补材料和方法。粘结剂或填缝料可用专用植筋胶。对于较宽的裂缝(≥3mm),应先清除缝内杂物,并在上口适当扩展成倒梯形,顶宽15~20cm,底宽5~15cm,深度为板厚1/3 左右,再灌缝粘结;对于较细的裂缝,进行灌缝处理,并适当把缝扩成V 字形,顶宽5~15 cm,深度为板厚1/3左右。对于轻微的裂缝且缝宽小于1mm,可不作处理。 然后全路面整体进行碎石化处理。
5 罩面、补强、翻修设计
5.3 路面结构设计
5.3.7 K201+900~K202+400段左幅,长500m,该路段水泥板块平均弯沉为7.9(0.01mm),小于14(0.01mm),拟采用抗裂系统设计。大修方案为:行车道(含硬路肩)路面处理后,加铺2cm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7cmAC-25C粗粒式沥青混凝土+5cmAC-16C中粒式沥青砼+4cm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砼,沥青层间设粘层,路面抬高18cm。
7 重要材料及技术要求
7.5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技术要点
7.5.1 橡胶沥青技术要求
根据实验结果选取合适的橡胶粉掺量,橡胶沥青满足下表要求。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技术指标要求
检测项目 技术指标 试验方法 旋转粘度,177℃,pa.s 1.5~4.0 T0625-2000 针入度(2℃,100g,5s),(0.1㎜) ≥25 T0604-2000 软化点,(℃) ≥54 T0606-2000 弹性恢复,25℃,(%) ≥60 T0662-2000 7.5.2 橡胶粉
橡胶粉颗粒规格应符合表3.1-2要求。橡胶粉筛分应采用水筛法进行试验。橡胶粉密度应为1.15 0.05 g/cm3,应无铁丝或其它杂质,纤维比例应不超过0.5%,要求含有橡胶粉重量4%的碳酸钙,以防止胶粉颗粒相互粘结。
供应商应提供橡胶粉质量保证书,质保书应说明橡胶粉规格、加工方式、加工的废旧轮胎类型、橡胶粉的储存方式等。
橡胶粉筛分规格
筛孔尺寸 通过率% 2.00 mm 100 1.18 mm 65~100 600 m 20~100 300 m 0~45 75 m 0~5 7.5.3 橡胶沥青用粗集料技术要求
粗集料应选用表面清洁、粗糙而富有棱角、质地坚硬、颗粒近似立方体的轧制碎石,所使用的石料应满足下表技术要求。
SⅠ-2-1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石料技术要求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压碎值(%) 不大于 30 洛杉矶磨耗损失(%) 不大于 35 针片状颗粒含量(%) 不大于 15 表观相对密度 不小于 2.45 吸水率(%) 不大于 3 坚固性(%) 不大于 12 水洗法(小于 0.075mm 含量)(%) 不大于 1 与胶结料的粘附性等级(级) 不小于 4 磨光值(PSV) 不小于 38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级配碎石要求如下: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石料级配要求
筛孔或关键性筛孔尺寸(mm) 通过率(%) 13.2 100 9.5 0~15 2.36 0~6 0.075 0~0.5 7.5.4 橡胶沥青用石料技术要求
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人工轧制的石屑,石质为石灰岩,不能采用山场的下脚料。其质量应符合下表要求。
细集料规格
通过下列方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规格 公称粒径(mm)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S16 0-3 100 80~100 50~80 25~60 8~45 0~25 0~15 注:1)视密度不小于2.50g/cm3;
2)砂当量不得小于60%(宜控制在70%以上); 3)小于0.075mm质量百分率宜不大于12.5%; 4)棱角性不小于30s。
7.5.5 填料
填料采用石灰石等碱性岩石磨细的矿粉,外观应呈白色。矿粉必须存放于室内干燥地方,在使用时必须保证干燥,不结团,矿粉技术要求见表3.1-6。
矿粉技术要求
检测项目 技术要求 表观视密度(g/cm3) 不小于 2.45 含水量(%) 不大于 1 亲水系数(%) 不大于 1 塑性指数 不大于 4 外观 无团粒结块 不大于 0.6mm 100 粒度范围(%) 不大于 0.15mm 90~100 不大于 0.075mm 70~100 7.5.6 外掺剂
橡胶沥青抗裂系统混合料需要掺入必要的外掺剂以改善胶结料与集料的粘附性及混凝土的水稳定性能,因此建议外掺1~2% 普通硅酸盐水泥代替矿粉。
7.5.7 橡胶沥青抗裂系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1、橡胶沥青抗裂系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
橡胶沥青抗裂系统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应符合工程设计规定的级配范围,初步建议级配范围
见下表,最终工程采用抗裂系统混合料级配范围可能会根据科研项目成果稍有调整。
橡胶沥青抗裂系统矿料级配范围(不含外掺剂)
方筛孔尺寸(mm) 级配范围 9.5 100 4.75 90~100 2.36 35~70 1.18 20~50 0.6 15~35 0.3 10~25 0.15 7~18 0.075 5~12 2、橡胶沥青抗裂系统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
SⅠ-2-2
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橡胶沥青抗裂系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见下表。最终工程采用抗裂系统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可能会根据科研项目成果稍有调整。
橡胶沥青抗裂系统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
试验项目 技术标准 击实次数(次) 两面各75次 稳定度(kN) 不小于 5 流值(0.1mm) 20~50 空隙率(%) 2~6 沥青饱和度(%) 60~85 浸水残留稳定度(%) 不小于 80 7.5.8 橡胶沥青抗裂系统混合料施工阶段的质量检查标准
橡胶沥青抗裂系统混合料施工阶段的质量检查标准
项目 检查频率 质量要求或允许差 试验方法 橡胶沥青177℃粘度(Pa·s) 每生产一批检查一次 1.5~4.0 旋转粘度计 施工温度: 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 运输到现场温度 每车料一次 符合表3.3-1的规定 温度计测定 初压温度 碾压终了温度 0.075mm ±2 ≤ 2.36mm 逐盘在线检测 ±5 计算机采集数据计算 ≥ 4.75mm ±6 矿料级配,0.075mm ±1 与生产设计逐盘检查,每天汇总1次,标准级配的≤ 2.36mm 取平均值评定 ±2 总量检验 差(%) ≥ 4.75mm ±2 0.075mm ±2 ≤ 2.36mm 每台拌和机每天上、下午各1次 ±4 拌和厂取样,用抽取后的矿料筛分 ≥ 4.75mm ±5 沥青含量(油石比),与生产设计的差(%) 逐盘在线检测 ±0.3 计算机采集数据计算 逐盘检查,每天汇总1次,取平均值评定 ±0.1 总量检验 每日每机上、下午各1次) 0.1,+0.2拌和厂取样,离心法抽提 马歇尔试验: 拌和厂取样, 5 稳定度(K) 不小于 室内成型试验 每日每机上、下午各1次 流值(0.1mm) 20~50 空隙率(%) 2~6 不小于96(马歇尔压实度(%) 每层1次/200m/车道 密度),92~96(最现场钻孔试验 大理论密度) 钻孔检查并厚度 不超过 1次/200m/车道 4mm铺筑时随时插入量取,每日用混合料数量校核 宽度 2处/100m 不小于设计宽 用尺量 纵断面高度 3处/100m ±15 mm 用水准仪或全站仪 横坡度 3处/100m ±0.3% 用水准仪检测 中线平面偏位 不大于 4点/200m 20mm 用经纬仪检测 渗水系数 不大于 1次/200m/车道 50ml/min 改进型渗水仪 SⅠ-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