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1-2022年高三第三次大考 历史试题

来源:小奈知识网
精品文档

2021-2022年高三第三次大考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小题,共计48分)

1中国历史最早的确切纪年和第30届奥运会开幕两者相距( ) A.4081年 B.4082年 C.4085年 D.4086年

2 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看法的是( )

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B 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 C 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 随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 3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 宗法制的终结 B 察举制的完善 C 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 科举制的推行

4“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古雅典的这一制度 ( )

A 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 B 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C 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 D 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5 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主张不可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能被采纳的是( )

A 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 B 增加处理经济纠纷的条款 C 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条款 D 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可侵犯

6 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提名了5位自己信任的最高法院法官,并被批准。人们称新法院为‘罗斯福法院’。它在解释宪法时既深刻又迅速,它扫除一切关于新的社会与经济立法是否合乎宪法的怀疑。这个‘罗斯福法院’( ) A 是罗斯福总统违反宪法的产物 B 是罗斯福总统操纵司法权的结果 C 有利于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D 虽违宪,但有利于实施新政 7《全球通史》载:“……后的几年中,西方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应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戊戌变法 D.八国联军侵华

8.xx年2月,一张北京清华大学研究生李鸿樾的毕

业证书走红网络。因毕业证书的导师栏里赫然写着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等历史名人,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而被网友惊呼为“史上最牛的毕业证”。仔细阅读图片,判断毕业证颁发于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9 中国近代的一位哲学家曾写过这样的一段话:“我们用木头和泥土塑出一个人的

偶像,称它为神。把它放在美丽的庙宇里,让它坐在辉煌的神龛里;人民崇拜它,认为它是不可思议地强有力的。但是,假如有个疯子把它推倒、踩在脚下,并把它抛进肮脏的池塘里,假如有人发现了它,再把它拣回来,放在原来神圣的地方,那么,你将发现它的魅力已经失去。”作者利用这段话讽刺的最有可能是:

A.孙中山让权于袁世凯 B.清朝皇帝宣布退位

C.康有为流亡国外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0 某同学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

宣言,声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中共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该同学不知该材料的真伪。以下是对此材料真伪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应该是真的,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共再次合作而做出了努力 B.应该是真的,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始终坚持三民主义 C.应该是假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的目标是反对日本侵略 D.应该是假的,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格格不入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11 1981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

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其中“深刻的社会变革”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2下表是关于捷克等四国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比重的数据表。

造成1952年各国数据与1948年数据差距较大的直接原因是

国家 年份 1948年 1952年

捷克 匈牙利 罗马利亚 保加利亚 68% 29% 66% 29% 29% 15% 33% 11%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经互会的成立 D.柏林危机的爆发 A. 欧洲共同体 两极瓦解 一超多强 不结盟运动 B. 欧洲共同体 一超多强 北约东扩 亚太经合 C.欧洲联盟 一超多强 北约东扩 亚太经合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D. 欧洲联盟 两极瓦解 华约解散 亚太经合

14任新民(1915~),安徽宁国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之一,1949年7月决

定从美国回国。此时他可能遇到的情景是

( )

A.受到南京国民政府的热情邀请 B.苏联给中国提供研究核武器的技术资料

C.敌视中国的美方从中极力阻挠 D.看电视闻到美苏“冷战”浓重的火药味

15“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崇政党轮替,视之为民主政治成熟发展的体现,能

增加执政者的监督压力,防止执政党腐败及提高竞争力。”材料表明,英国制度创新主要表现( )

A.议会制度出现 B.立宪制度确立

D.内阁制度形成

C.政党政治兴起

16中国抗日名将孙立人被欧美军事家称作“东方隆美尔”,获得过由英王乔治六

世颁发的第三等级不列颠帝国勋章,这主要是表彰他在 ( ) 杀

A.淞沪会战中痛击日军 B.太平洋战争中配合英军

C.缅甸对日作战中解救英军 D.南京沦陷时救护英国侨民不受日军屠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17 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l4%的人搞农业,

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它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0%。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以俄为师,国共两党实现合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

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实施

18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发达,民间手工业经营艰难。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其织造工艺中的挑花结本技术十分神奇,“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古代中国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田庄手工业 D.家庭手工

19.自宋代起,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造成这种局面

的主要原因

A.农民乐于接受这一经营方式 B.农民的生产自主性大为加强 C.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D.土地兼并造成大量无地农民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20右图是美国某时期流行的漫画,一位绅士正向一位

农民进行解释:艰难时期就如同那群鸟儿,要驱赶

它们只需要竖立一个稻草人吓一吓就可以了。请问 与此绅士观点一致的政策是( ) A. 固守自由放任 B. 实行政府干预 C. 走法西斯道路 D. 发展混合经济

21.1825年英国发生了首次经济危机;1857年后,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1929

年—1933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主要是因为

( )

A.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存在 B.“自由放任”政策不适应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C.各国之间国际贸易冲突加剧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

22.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共同原因在于( )

A 第三次科技革命 B 铲除封建残余 C 马歇尔计划援助 D 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11.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全

球化导致了( )

①全球环境恶化 ②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③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 ④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4.2011年1月26日,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办人克劳斯·施瓦布在接受采访时说:“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世界

A.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 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C.经济区域集团化取代了全球化 D.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极

信阳高中xx届毕业年级第三次大考

历 史 试 题

第II卷(非选择题,共计52分)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下列材料:(共20分)

材料一:农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农民处在周而复始的春耕秋收的时间流程与狭小固定的土地上,很少存在不确定性,在关键性技术、制度、经济和文化变量上长期变化甚微……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二:……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晋、宋、齐、梁之兴亡,无与于治乱者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材料三:

——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谈

谈你对材料中“小农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的理解?(4分)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在“君”“民”关系的论述中与中国传

统民本思想的不同点是什么?(2分)并简述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在实践上的不同。(4分)

(3)从材料三来看,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有58%的人认为:总体来看是好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结合你的理解,说明这一结果的理由。(6分)

26.阅读摘自当代经济学家何正斌《300年经济学与30年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三段

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18分)

材料一 西方的经济发展总的来说是“渐进\"的,而中国的发展有自己的逻辑。……中国很长的历史都是中央集中行政管理与小农自主生产相结合。这种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集中的行政管理阻止任何除农业以外的新尝试……,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并迅速滋长贪官污吏,导致农民起义……

材料二 16~18世纪的西方各国不谋而合地选择了重商主义道路,迅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和体制制度转变。

材料三 新中国的发展则不同,它根据自己的历史和经验,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借鉴“苏联模式\",设计了计划经济体制。经二十多年的计划经济实践后,又转而进行“面向市场”、建立全面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30年的经历走过了西方300年的路程。

(1)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经济发展“渐进”的基本路

径。(4分)在第一阶段,以英国为例分析其成为世界强国的内外因素。(4分)

(2)就经济而言,材料一中所说“中央集中行政管理与小农自主生产相结合”

存在哪些负面作用?(4分)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我国借鉴苏联模式建立的计划经济

体制有何弊端?(2分)后来是怎样克服的?(2分)从中得到哪些经验教训?(2分)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4分)

材料一:周以后的秦朝(公元前221一前206年),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皇朝被推翻时才告终。它包括一个独揽大权的皇帝、一个秩序井然的有效的官僚机构、军用驰道网和北方的长城;所有这些使中国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材料二:秦始皇一举废除了分封制度,不过,继秦而起的汉皇帝更重实际且谨慎,他先略微恢复一点分封制,然后再将其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秦始皇建立的帝国结构又渐渐恢复,只是没有原 先的恐惧和压迫。因之,汉帝国 繁荣了四个世纪,约相当于罗马帝国的统治时间。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材料三:宋以后的元朝(1279—1368年)是独特的,因为它是蒙古人而非中国人的皇朝。那以前,游牧民也时常入侵中国,但只能偶尔控制个别地区。而那时,一支蛮人的入侵队伍却首次成功地征服、统治了整个中国。实际上,这些蒙古人当时已侵占了欧亚大部分地区,那时的中国仅是一个东起太平洋、西至黑海的庞大帝国的一部分。但是,这些蒙古统治者,人数上较之他们千百万的中国臣民,少得可怜,而且,得不到中国贵族和农民的拥护。他们以征服者身份进行统治,对中国的制度或者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几乎没作什么让步。他们起用外国人参与行政管理,推崇趋于衰退的佛教而不提倡儒家学说,并普遍地剥削国民。因此,当他们的军事力量衰落时,其政权也就为起来造反的农民和心怀不满的士大夫所消灭。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帝国结构”的主要表现。(3分)

(2)据材料二,汉朝在初期是如何管理地方的?(1分)产生了怎样的后果?(1分)最终是采取了什么措施“将其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的?(1分)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元朝是在地方采取了哪些措施“首次成功地征服,统治了整个中国”的?(3分)材料中作者认为元朝“庞大帝国”被消灭的原因有哪些?(3分)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内容,分析中国古代地方制度演变的趋势?(

实用文档

2分)

精品文档

历史答案

选择题(48分)

1--10 AADAC CBADA 11-20BCCDC CDBDA 21-24 DCDB 客观题(52分)

25(20分)

(1))特点: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封闭性 、落后性、稳定性。(4分)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政府财政赋役收入的主要源;其稳定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国家政权。(4分)

(2)不同点:超越了传统民本思想侧重于反对君主专制,体现了近代民主启蒙思想的气息。(2分)近代西方民主不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社会制度,是公民的权利;而中国的民本思想却只是一种社会理想,能否实现取决于君主个人的意志。(4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分)

(3) 总体是好的: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增强了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生活水平。(5分)存在的问题:随着生产力的逐步提高,家庭分散经营中因土地规模过小而效益不高的问题逐渐突出(种地不赚钱);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使用;政府的调控范围过大过细,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城镇化发展中强行多占农民耕地;频繁调整土地,经营预期不稳定,不利于投入增加。(6分)

26(18分)

(1)基本路径:西方经历了重商主义、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完善国家干预与完善市场经济制度环境五个发展阶段。(答出其中4点即可得4分)

英国变强的内外因素:1)新航路开辟,英国处在贸易中心位置,便于殖民贸易和扩张;2)拥有强大海军,战胜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奠定殖民霸权;3)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促进资本主义发展;4)圈地运动积累了资本和提供了廉价劳动力;5)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提高了生产力。(答出其中4点史实给4分。如果答“实行国家干预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军事扩张主义、殖民主义等政策”,给4分)

(2)负面作用:1)明清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对外交流,造成中国落后挨打。2)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影响商品经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济发展。(4分)

(3)弊端: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僵化的体制挫伤了企业和生产者的积极性。(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分)

克服:解放思想,改革开放;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经验教训:必须从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科学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坚持对外开放。(言之有理且答出2点即可,2分)

27(14分)

(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3分)

(2)推行郡国并行制;(1分)出现了王国问题或地方割据;(1分)颁行“推恩令”。(1分)

(3)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辖;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地区。(3分)蒙古统治者人数少,得不到中原人的支持;强制中原人改变生活方式;没有提倡影响深远的儒家思想;阶级矛盾尖锐。(3分)

(4)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2分)

`40240 9D30 鴰36945 9051 遑31141 79A5 禥 gs0 36668 8F3C 輼627569 6BB1 殱6Lf

实用文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