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第四卷复习资料
主编
?一.?填空?
1.明初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
2.标志了明代戏剧的最高水平:徐渭《四声猿》 ?3.吕天成、王骥德的代表作?
吕天成的《曲品》: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戏曲批评专着。?
王骥德的《曲律》:我国第一部全面论述南北曲源流、宫调、音韵、作曲和唱曲方法,兼及剧本结构、情节、宾白、科诨等方面的理论着作。?
4.“三大传奇”:?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无名氏的《鸣凤记》。?
5“临川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 ?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7“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
8“三灯”:?瞿佑《剪灯新话》、李祯《剪灯余话》、邵景瞻《觅灯因话》 ?9四大说:?
王士祯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翁方纲的“肌理说”、袁枚的“性灵说”
?三、?名词解释 ?1.台阁体?
指明初永乐、弘治年间在上层官僚中形成的一种诗风。多歌颂升平,是盛世之文。以其主要代表“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都是台阁重臣而得名。其作品多反映上层官僚的生活,流连光景,歌咏太平,雅正平和而雍容冲淡;其诗文内容大多较为贫乏,多力应制、题赠、酬应之作。 ?2.茶陵诗派?
指明前期成化、弘治年间以湖广茶陵人李东阳为首的一个诗歌流派。其成员有谢铎、张泰、邵宝等人。他们做诗强调宗唐法杜,着眼于音调、法度,其诗歌形式典雅工丽,具有从“台阁体”向“前后七子”转化时期的过渡特点。? 3.前七子??
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他们反对“台阁体”的文章,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其文学主张具有现实意义。其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4.后七子?
是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继前七子之后重新倡导复古的文学流派,他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互相标榜、广立门户、声势浩大,把明代复古倾向推向了高潮。成员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5.唐宋派??
是嘉靖年间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一个散文复古流派。他们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提法不满,极力推崇唐宋文风,强调自然流畅、直抒胸臆、反对艰深为文、模拟剽窃,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论调,对晚明“公安派”、清中叶“桐城派”都有重大启迪和影响。由于宗唐拟宋,所以被称为唐宋派。唐宋派中成就最突出的是归有光。 ?6.公安派?
公安派指的是万历时期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为他们都是湖北公安人,故称。他们深受李贽“童心说”的影响,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袁宏道《叙小修诗》)。强调文学情感的真实性,反对虚伪。认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必拟古,应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真情实感。认为“世道既变,文亦因之,今之不必摹古者也,亦势也”(袁宏道《与江进之》)。公安派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是袁宏道。 7.竟陵派???
竟陵派以竟陵(今湖北天门)人钟惺、谭元春为代表。他们接受了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同时在某些方面又加以修正,如以“深幽孤峭”来纠正公安派的俚俗、浅露、轻率。他们的创作以诗歌为主,偏重心理感受,境界不大,主观性强,在形式上追求新奇,喜用奇字险韵,故作深奥,文风冷僻苦涩。总的说来成就不大。? 8.吴江派?
明代戏曲文学流派,因其领袖人物为吴江沈璟而得名。代表人物顾大典、吕天成等。其戏剧理论要求作曲“合律依腔”、语言“僻好本色”。9.临川派?
以汤显祖为首,因其祖籍临川而得名。该流派强调作家的才情,倡导以自我为中心的精神至和论,特重个人感情用事,用感情说反对理性说。 ?四、简答论述。?
1.《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三国演义》是明朝罗贯中的小说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中写得最成功的一部。? 1)独具神采的人物形象?
①《三》是一部英雄志士的颂歌,塑造了一系列独具神采的人物形象,有三绝:即诸葛亮的智绝、关云长的义绝、曹操的奸绝。诸葛亮是贤人而兼智者形象,隆重对策、赤壁之战、七擒孟获、舌战群儒等。??
②塑造人物的另一特点是人物的相反与互补的对比。其中重点人物的性格特点,大都在对比中得到突出的表现。? 刘备和曹操,一个仁明君主,一个狡诈奸雄。?
③注重写出矛盾双方都是有才有识的弱者,从而把人物置于势均力敌的斗争中加以刻画,这是塑造人物更为成功之处。?
小说虽尊蜀为正统,但在实际描写中,并没有把蜀汉的对立写得碌碌而为,而是着力描写了一大批魏、吴集团中的奇才,像曹操、周瑜、司马懿等。? ④其人物可分若干类型,而每一类型中,又十分注重人物的个性特征。如刘备兄弟,关羽重义而高傲,张飞勇猛而天真;如同属乱世奸雄,曹操性格偏
于阳刚,司马懿性格则近于阴柔。?
⑤作为一部忠义智勇的颂歌,《三》还成功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形象,如张飞的勇猛豪爽与天真、鲁莽,周瑜的少年有为和足智多谋 等。???????????????????????????????????????????????? ???2)“七实三虚”的艺术构思。?
作为历史小说,处理史实与虚构的关系是小说成败的关键问题,而《三》恰好成功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便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其事件主要依据陈寿的《三国志》,无悖于史实,为“七分真实”;但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段、敷衍情节、刻画人物,则属虚构成分,又是“三分虚构”。?①正史所无,纯虚构的情节。诸葛亮舌战群儒。?
②正史记载简略,而加以夸张与渲染。如“三顾茅庐”、“七擒七纵”都是夸大了的。?
③把正史所记载的某人之事,移花接木,张冠李戴。孙坚的“温酒斩华雄”移植给关羽。?
④细心穿插,巧于构思。?
⑤妙笔生花,善于铺叙。????????????????????????????????? ????3)叙事结构。?
以三国之间的重大事件为中心,展开人物活动,再现社会历史的变化,揭示人物命运。它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叙事结构取得了实质性突
破。?????????????????????????????????????????? ????4)语言风格。?
①“义不甚深,言不甚俗”,典雅而不深涩、通俗而不鄙俚是它的最大语言特色。?
②重叙述而简于描写,叙述稍显粗疏;以景写人,以事状情。?③对话有声有色。?
2.《水浒传》的艺术成就(着重于人物描写)?
成书于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和歌颂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
1)《水》的艺术成就最突出的表现在对英雄人物是塑造上。? ①人物个性鲜明,“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同是军官,林冲为保官,表现软弱;杨志为求官,有奴才性;鲁智深不愿为官,也不愿求,表现彻底的革命性。 ?②人物性格随环境不同而变化、发展。?
林冲从八十万禁军教头到刺配都是隐忍不发,再昌州服刑,到上梁山。 ④注重细节描写。如武松的打虎??
2)结构艺术方面,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环环相扣,互相贯连,从而连接成整体。?
3)语言洗练明快,朴柔优美,富于民间色彩和口语化。?
①人物语言的性格化,或者说性格化的语言。如宋江开口,十之八九,是讲忠义。?
②无论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其语言都显得粗犷俊美,具有壮美的风格特点。?
4)《水》对后世的影响。 5)?①社会影响:鼓舞农民起义。? ②文学影响:《金瓶梅》、《杨家府演义》等。 ?3.《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1)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是《牡丹亭》在艺术上最大特色。? 它的基本构思突破了现实生活的限制,充满了浓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和强烈的主观精神追求。?
①杜丽娘因情成梦、因梦生情、为情而死又为情而生的情感历程主要是靠超现实的想象去完成的。?
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③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 ?2)情节结构的特色。?
《牡丹亭》塑造了一系列鲜明而生动的人物形象,除杜丽娘这一光彩夺目的形象外,还有陈最良等人物也刻画得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
的文化蕴含。?
3)人物形象的塑造特色?
①在矛盾斗争中提示人物性格,情节变化中促进人物性格变化,又推动情节发展。在性格和情节相互推动中,塑造出完美形象。 ?②细腻心理刻画,其中突出“情”和“理”的斗争。 ?4)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
①全剧采用抒情诗的笔法,倾泻人物的情感。 ?②具有奇巧、尖新的语言风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