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人权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摘 要:人权是一个人作为人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主权是人权国际保护的前提,人权国际保护对国家主权的具有重大影响。
关键词:人权国际保护 国家主权 互相影响
一、人权国际保护概述
“人权是指一个人作为人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人权国际保护(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是指“国家根据其主权并依据公认的国际法基本原则,主要通过签订国际条约,确立各国一般接受的国际人权规则和原则,并承担予以尊重和履行的国际义务,由有关人权公约所规定的国际机构或法律机制对这些国际义务的履行实行监督,加以保证”。i
按照目前主要的国际人权公约的规定,可以将人权国际保护的内容分为以下三类:
1.个人的基本权利与自由。根据《国际人权宪章》和一系列国际人权公约的规定,个人的基本权利与自由包括了第一代人权概念中的“个人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以及第二代人权概念中的“个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如平等权、财产权、居留权和自由迁徙等。
2.集体人权。集体人权(Collective Human Rights)是指各国人民、各个民族在国际社会中所享有的一些权利(第三代人权概念),它主要包括:民族自决权、发展权、环境权、和平权以及人类共同继承财产权等。ii
3.人权国际保护的专门领域。人权国际保护的专门领域是指由专门性国际人权公约加以规定的旨在尊重和保护某类个人或某类权利的特殊领域,如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难民、儿童、废止奴隶制和奴隶贩卖及类似奴隶制之制度与习俗、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禁止并惩治种族隔离罪行、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和禁止酷刑等。iii
二、国家主权概述
主权概念源于16世纪中叶,主权是国家的最高权,不受任何限制与制约,但是会受到神法、自然法以及万国公法的约束。iv分析起来即在国内是最高的,对国外是独立的。v
国家主权作为国家的根本属性,在国际法上是指“最高权威……是在法律上并不从属于任何其他世俗权威的法律权威。因此,依照最严格和最狭隘的意义,主权含有全面独立的意思,无论在国土以内或在国土以外都是独立的。”vi
目前国际社会已经普遍承认了国家主权原则作为国际法一项基本原则的地位。如《联合国宪章》第2条中规定:“本组织系基于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之原则”,“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本宪章不得认为授权联合国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之时间”。1970年《国际法原则宣言》将“各国主权平等之原则列为一项国际法之基本原则”。1974年《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确认“各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为首要的指导国际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1975年《赫尔辛基宣言》宣告“主权平等、尊重主权固有的权利在指导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具有首要意义”。
三、人权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一)国家主权是人权国际保护的前提
人权就其本质而言,是一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1952年联大通过了《关于人民和民族的自决权》,其中明确了“人民与民族应先享有自决权,然后才能充分保证享有一切基本人权”。邓小平曾言:“人们支持人权,但不要忘记了还有一个国家权利”。vii1990年5月3日江泽民在首都青年纪念“五四”报告会上强调“如果失去了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也就失去了人民民主,并且从根本上失去了人权”。viii同时,江泽民同志于1992年9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人权问题说到底是属于一个国家主权范围的事,我们坚决反对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
(二)人权国际保护对国家主权的影响
随着人权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人权保护的认识不断提高,人权的国际保护对国家主权提出了新的挑战并对国家主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国际法教授理查德·福尔克(Richard Falk)曾言:“政府须在规定规范内行事,即便是政府、军事领袖,如果他们对人类犯下了罪行或是严重地侵犯了人权,也可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一基本思想代表了革命性的发展。这些新出现的国际标准及其实施毋庸置疑地向一些主权观念提出了挑战。” ix奥地利学者费力克斯·厄马克拉(Felix Ermacora)指出:“联合国的宗旨是在各地促进并激励对人权的尊重。联合国已经成功地制定了现代的人权标准,就此而言,它已经接近了其宗旨。这就自动暗含一种对国内管辖权的限制”。x
i
邵津,《国际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P308.
[德]沃尔夫冈·格拉夫·魏智通,《国际法》,吴越,毛晓飞,法律出版社,2002. 杨泽伟,《论人权国家保护与国家主权》,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ii
iii
iv
博丹,《论共和国》,1562.
v
《奥本海国际法》,1892.
vi
[英]詹宁斯,瓦茨,《奥本海国际法》(第一卷第一分册),王铁崖等,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年,P92.
vii
《中国公民人权读本》第476页,冯林主编,经济日报出版社. 《中国公民人权读本》第479页,冯林主编,经济日报出版社.
viii
ix
理查德·福尔克,《寻求主权与人权的调和》.
x
王可菊,《当代西方学者关于人权与主权的观点》,外国法译评,199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