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人对传统民族工艺的重视程度及传承保护有待加强

来源:小奈知识网
案由:国人对传统民族工艺的重视程度及传承保护有待加强

提案人:文化艺术届代表杨耀宇

提案内容:

前不久,中国日报发表一则题为《面临失传的火钳烫发 曾让妈妈们美翻啦》的新闻,新闻一经刊出即引起本人遐思,火钳烫发只是其中之一,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工艺又何止这一个面临如此境地?抑或说,又有多少精美工艺早已埋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当今社会,纯手工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大机器大生产,的确为了符合发展的潮流,理应走向现代化的时代,可我们又怎么能让那些传统工艺就这样在我们手上消亡呢?

随着现代化、全球化浪潮的逐步高涨,民族地区丰富多彩的传统工艺正在迅速消失,这些宝贵的民族传统文化既是传统科技文化的活化石,又是民族地区走向现代化的基础,而且是发展极具特色的区域科技文化的基因,全世界有识之士都在大声疾呼,越是现代化,越是要强调多元化。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由于观念和体制的原因,传统工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文化部不管,科委不管,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科学院管一点,只是很少的一点。长期没有行政主管部门的归属,导致传统工艺的生态环境较诸野生动物和

中草药资源更为严峻,一些有代表性的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传统工艺沦于濒危状态,有的已经湮没失传。而今传统工艺失传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三:

一、后继无人,制约传承。在现代化的今天,很少会有年轻人能如老一辈一样专心于手工艺的制作,且传统工艺的传承往往采取一家独断传男不传女的方式,这无疑限制了传

统工艺的传播与发展,使某些工艺从此失传。其次传统工艺对于所学之人的要求极高,有些学徒或许十几年也不能领会个中精髓。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待遇偏低,面对现在想一夜暴富的年轻人来说,传统工艺的学习显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二、传统工艺保护改革不到位。按照国务院和各级党务院府的文件规定,要在工作、学习、生活、传承、场所、资金等诸方面给传承人提供一些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他们开展传承活动。但在这方面至今未出台相关的文件。青云山年画馆的张殿英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大师,他制作的年画《农家乐》曾获国家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受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的亲切接见。他的年画是当之无愧的国宝,但由于受资金、场所等制约,至今未能建起年画馆,他精心构思的年画馆规划也已搁浅,这张文华名片一直打不出去。

三、全民缺乏传统工艺保护意识。现代化的今天,大多年轻人都过于追求时尚,并不能很好地感受传统技艺的美好。以皮影为例,当今社会观看皮影戏的大多为老年人,这无疑也限制了传统工艺的发展。

结合现状,我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固守阵地寻求突围。尽管传统工艺技艺由于后继乏人而面临失传的窘境,但仍有一些志者,迎难而上,踟躇前行。

“哈氏风筝”第四代传人哈亦琦,曾获“北京民间玩具工艺大师”、“一级民间工艺大师”称号。他上世纪八十年代制作的手绘风筝不仅在国内外大赛中频频获奖,而且风行一时。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风筝的销售开始走下坡路,在困惑中,一个订单给他带来了新商机:小型镜框风筝。作为家居装饰品或会议礼品的镜框风筝因其高雅的品位和新奇的

款式,再一次走俏市场,这种从游戏到装饰的过度,让“哈氏风筝”走向了新的高度。哈亦琦收徒弟,除要有美术基础和悟性外,最看中的是要热爱,他认为没有热爱的动力,风筝制作之路将很难走下去。他也是一位有责任感的民间艺术家。从我国开始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来,他就意识到了风筝的宝贵文化价值,于是开始了更有意义的工作——哈氏风筝画谱绘制。他希望用画谱这种艺术符号来记载风筝的文化价值,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延续。

二、采取保护性利用措施。保护性利用是获取商业利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文件中,在各国的文化保护政策里,也都不同程度地提到保护性利用的问题。事实上,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进行适度的开发,是能让一部分传统工艺文化得到持续传承的最好方式。有一些濒危的独特的传统工艺品,并非没有价值,而是在当地狭小的区域内已很少人需要但如果扩大销售范围,从全国甚至国际的大范围看,即使只有很少的、特殊的人群购买,也足以维持少量艺人的生产,使这种工艺得以延续。因此,扩大有价值的、特的传统工艺品的销售范围,

是对这种工艺的有效保护方式。而且有必要在北京或其它个别大城市,建立一两家中国民民间濒危传统工艺品展销馆,让这类的民族传统工艺品在馆内展销。当然,进入馆内的必须是确实需要保护的、濒危的同时又是有少数人需要的工艺品。并且每一件工艺品都是由这种工艺文化中所认定的、技艺最好的需要保护的艺人用地道的原料,让国内外的购买者、旅游者相信,只有在这个展销馆才能买到即独特又地道的传统工艺品。当然展销馆的经营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保护和宣传传统工艺文化。

三、旅游业带动传统工艺的发展。开发人文景观是我国旅游业近年来的发展热潮。人文景观的开发大致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开发利用文物古迹。二是修建现代名胜。三是复原、再现民族民俗风情。北京民族文苑堪称集大成之作。贵州在红枫湖修建苗族吊脚楼、 侗族花桥与鼓楼,并引进民族歌舞与礼俗表演,也是成功的尝试。开发人文景观得以成功的因素,除了必备的娱乐性外,主要在于它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足以使游客产生兴趣,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而传统工艺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还赋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我国民间传统工艺种类繁多,传统工艺资源丰富,一旦开发,不仅可以带来丰厚的商业利润,而且还会促进传统工艺本身的保护。目前国内尚无任何省区将传统工艺引入旅游开发,如果利用传统工艺的优势,抓住时机,建起传统工艺旅游景点,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而且又可达到保护传统工艺的长远目的。我们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探索新路子,继续做好保存和发展传统民间工艺的工作,并以各种合适的方式进行开发和利用,使传统民间工艺在转化为现实价值的同时,又有效地进行保护和继承,让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美的享受,为现代社会增添光彩。

四、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对相关传统工艺进行申遗工作,同时政府出台相关文件并对于传统工艺的保护作出相应的宣传,同时建议财政、人事部门按上级要求拨付一定的保护经费和增加专业技术人员,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与支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