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电子测量课程标准

来源:小奈知识网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与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医用电子仪器专业专业课之前的基础课程之一。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有关电子测量的基本知识,具备正确选择测量方案和使用电子测量仪器的能力,同时也为后续有关课程学习和进行相关测量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

2、了解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用途、性能及主要技术指标; 3、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能根据被测对象正确地选择测量方案和仪器;

2、熟练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通用电子示波器、信号源、电子电压表、计数器、扫频仪等)的正确操作;

3、能对测量结果进行正确的处理;

4、能对电子测量仪器进行基本维护和简单维修。 (三)情感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更加熟悉各种电子测量仪器的性能和测量方法。 2、培养学生对电子仪器测量技能更有信心和兴趣。 (四)知识结构分解图

基本理论知识 实际应用知识 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 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 电子测量仪器的操作 测量方案的选择 三、教学要求及时数分配

(一) 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

1、教学内容 (1)测量及其意义; (2)电子测量的意义和特点; (3)电子测量方法的分类; (4)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5)测量结果的表示及有效数字;

1

(6)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知识。 2、教学要求

(1)了解电子测量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基本方法; (2)了解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3)了解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及误差; (4)能对测量结果(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 3、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电子测量的特点; (2)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3)测量结果的表示及有效数字。 难点:测量结果的表示及有效数字。

(二)正弦信号源

1、教学内容 (1)信号源概述; (2)正弦信号源。 2、教学要求

(1)了解信号源的分类和基本组成; (2)掌握正弦信号源的主要性能指标;

(3)掌握低频信号发生器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 (4)掌握高频信号发生器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 3、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正弦信号源的主要性能指标;

(2)低频信号发生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3)高频信号发生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难点:

(1)低频信号发生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高频信号发生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三)示波测量技术

1、教学内容 (1)概述;

(2)示波测量的基本原理; (3)通用电子示波器;

(4)通用电子示波器的选择和使用;

2

(5)通用电子示波器的基本测量方法; ﹡(6)数字存储示波器。 2、教学要求

(1)了解通用电子示波器的基本组成、功能和分类;

(2)了解阴极射线示波管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掌握示波器显示的基本原理;

(3)掌握通用电子示波器的基本组成,了解通用电子示波器的主要性能,掌握Y通道、X通道和Z通道的工作原理;

(4)掌握通用电子示波器的选用原则;

(5)熟练掌握通用电子示波器的应用:包括信号的电压、周期、频率,脉冲信号的前沿、脉宽、延迟时间,正弦波的相位差等参数的测量。

﹡(6)了解数字存储示波器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7)掌握数字存储示波器的基本测量方法。 3、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掌握通用电子示波器的基本显示原理;

(2)掌握通用电子示波器的基本组成和Y通道、X通道和Z通道的工作原理; (3)掌握通用电子示波器的选用原则; (4)熟练掌握通用电子示波器的正确使用。 难点:

(1)通用电子示波器的基本组成和Y通道、X通道和Z通道的工作原理; (2)通用电子示波器的正确使用;

﹡(3)数字存储示波器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四)电压测量

1、教学内容 (1)概述;

(2)模拟交流电压表; (3)数字电压表; ﹡(4)数字多用表; (5)电压表的选择和使用。 2、教学要求

(1)了解电压测量对仪表的基本要求、电子电压表的分类、交流电压的基本参数;

(2)掌握模拟式电子电压表(峰值型、均值型、有效值型)的基本电路、工作原理、应用和测量误差的分析方法;

(3)掌握DVM的主要技术性能和逐次逼近比较式、双积分式等基本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4)了解数字多用表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

3

(5)能正确选用电子电压表进行测量。 3、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模拟式电子电压表(峰值型、均值型、有效值型)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DVM的主要技术性能;

(3)逐次逼近比较式、双积分式等基本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难点:

(1)模拟式电子电压表(峰值型、均值型、有效值型)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逐次逼近比较式、双积分式等基本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五)频率和时间的测量

1、教学内容 (1)概述;

(2)通用电子计数器的基本组成; (3)通用电子计数器的测量原理; (4)通用电子计数器的测量误差; (5)通用电子计数器的应用。 2、教学要求

(1)了解通用电子计数器的主要技术性能; (2)掌握通用电子计数器的基本组成;

(3)掌握通用电子计数器测量频率、周期和时间的工作原理,能画出相应的原理框图; (4)掌握通用电子计数器自校的工作原理;

(5)了解通用电子计数器通用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及误差分析方法;

(6)熟练掌握通用电子计数器测量信号的频率、周期、时间及累加计数的方法。 3、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通用电子计数器的基本组成;

(2)通用电子计数器测量频率、周期和时间的工作原理; (3)通用电子计数器自校的工作原理;

(4)通用电子计数器测量信号的频率、周期、时间及累加计数的测量方法。 难点:

(1)通用电子计数器的组成;

(2)通用电子计数器测量频率、周期和时间的工作原理。

(六)电子元器件参数测量技术

1、教学内容

(1)电子器件特性及参数测量仪器;

4

(2)集总参数阻抗的测量。 2、教学要求

(1)了解集总参数元件特性;

(2)掌握交流电桥的平衡条件,万用电桥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 (3)掌握高频Q表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 (4)了解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5)掌握晶体管特性图示仪测试二极管的正、反向特性曲线、反向击穿电压,晶体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值及场效应晶体管的基本参数的方法。

3、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 (2)集总参数元件特性和等效电路;

(3)交流电桥的平衡条件;万用电桥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4)Q表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难点:

(1)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应用; (3)万用电桥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4)Q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学时分配表

本课程必修为52课时,选修为8课时。 序号 1 2 3 4 5 6 合计 单元内容 电子测量和仪器的基本知识 信号源 示波测量技术 电压测量 频率、时间和相位的测量 电子元器件参数测量及仪器 学时数 合计 4 6 6 4 4 4 28 讲课 4 4 4 2 2 24 18 实践 2 2 2 2 2 10 机动 2 0 四、课程的考核要求

考核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波形、频率、时间、电压、集总参数和频率特性等主要参数的测量方法;熟练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通用电子示波器、信号源、电子电压表、计数器等)的正确操作,并能对测量结果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分析。

5

考核办法:考核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70%(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平时实验操作占10%,平时成绩占20%。

五、教学建议

1、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演示教学和现场教学,以帮助学生加强对电子测量仪器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执行本教学基本要求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电子测量仪器的选型和实践训练项目; 3、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很快,学习电子测量技术不仅要学习各种具体的原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扩展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利于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的学习提高。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