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6分)
(2)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7分)
(3)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8分)
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
(4)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明进行改造的方式及可能引发的问题。(7分)
近10年来,土默川平原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核心奶源基地。 (5)分析产生这一转变的社会经济因素。(8分)
答案:(1)阴山山脉位于北部,呈东西走向;河套平原位于中部,东西延伸;鄂尔多斯高原位于南部,沙漠广布。
(2)从南(西南)向北(东北)流动(或从低纬向高纬流动);流量大,含沙量高(或含沙量比中下游低),有冰期,冬春季有凌汛。
(3)年降水量大多在15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自西向东逐渐增多(或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从西(东)向东(西)距海(或太平洋)越来越近(远),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增强(减弱)。
(4)降水;引黄河水进行灌溉;土壤盐渍化;下游水资源短缺。
(5)生态保护的需要;消费者对乳品需求的增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乳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搜集)根据图16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5分)
甲
⑴描述甲图中所示区域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6分)
乙
⑵说出甲图中秦岭南北两侧的气候类型。指出乙图中太行山脉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意义。(4分) ⑶说出甲图中黄土高原生态系统脆弱的主要表现;指出黄土高原现代土壤侵蚀的主要形式,并简述其对本
1
区及下游地区造成的危害。 (6分)
⑷指出乙图中环渤海经济区经济开发中面临的突出问题。(2分)
乙图所示地区是我国城市密集地区之一,城市中,人们为各种目的的出行活动十分频繁,对交通运输的依赖程度较高。
⑸简述北京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根本措施。(7分)
答案:(1)(6分)北部黄土高原(1分),黄土地貌广布(1分);中部渭河平原(谷地)(1分),呈东西向延伸(1分);南部秦岭(1分),呈东西走向(1分)。 (2)(4分)秦岭以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1分);秦岭以南:亚热带季风气候(1分)。太行山:地势第二及第三阶梯的分界(1分);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1分)。 ⑶(6分)表现: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黄土高原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2分)形式:水土流失(流水侵蚀)(1分) 危害:(对本区)土地贫瘠,农业低产;(1分)(对下游)抬高河流下游地区河床,增加防洪难度;(1分) 水库淤积,降低蓄洪标准和供水效益。(1分) ⑷(2分)水资源缺乏(1分) 能源供给不足(1分) 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不足,产业结构转换艰难(答出两项即可得2分) ⑸(7分)特点: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1分);行人和车辆的流动方向和数量经常变化(1分);行人与车辆,车辆与车辆交叉,形成典型的混合交通(1分);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占用大量的城市面积和空间,是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1分)。 问题:交通线路拥堵,交通环境污染。(2分)根本措施:合理规划城市道路(1分);
(03全国卷二)读图3并回答8~11题。 8.自R河河口至Q湖北岸的距离约为B
A 180千米 B 280千米 C 380千米 D 480千米 9.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D
A 引入灌溉水源 B 增加土壤肥力 C 平整土地 D 排水 10.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
A 热量条件 B 土壤条件 C 降水条件 D 光照条件 11.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C
A 天然林 B 水源林 C 湿地 D 草地
(2004年文综全国卷Ⅱ)36.(36分)图2中等高线的等高距为1000米。读图2,完成下列要求:
(1)简要叙述图示区域地形的突出特征。(6分
(2)简要说明形成该区域地形特征的内外力作用。(12分) (3)简述M河的水文特征。(8分) (4)在开发利用M河时,应如何协调开发和环境的关系?(8分) (5)图示区域中被列人世界遗产名录的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分)
答案:(1) 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2)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强烈挤压,地壳不断隆升;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流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
(3) 水量丰富,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
(4) 开发利用主要表现为开发其水能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开发水能时要注意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持原有的生态平衡 (5) 三江并流、丽江古城
2
(2005年文综全国卷Ⅲ)39.(60分)根据图4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4)根据图4简要分析河西走廊成为绿色走廊的主导自然条件。(12分)
(5)如果农业开发强度超过上述自然条件的承载力,分析将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8分)
答案:(4)主导自然条件是水。内陆干旱地区或气候干旱(根据经纬网确定为内陆地区;沙漠广布;季节性河流或内流河)。由于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在山麓地 带形成许多绿洲,(这些绿洲彼比相连,形成了绿色走廊)。 (5)(如果农业开发超过水资源的承载力,)耕(土)地得不到足够的水源灌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非常有限),(因气候干早,)在强烈的太阳辐射、蒸发和风力作用下,将出现土地荒漠化问题。
(06天津文综卷)36.(26分)读我国两区域图(图10),回答问题。
(1)请分别说明图中长江、渭河流向不同的原因。(4分)
(2)图中所示长江、黄河河段的下游,已建成的大型水利枢纽对嘉陵江、渭河相同的影响有哪些?(4分) (3)分别说明a、b两市城区规模进—步扩大的有利与不利自然条件及其影响。(8分)
a、b两城市旅游业均很发达。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5年b城市接待外国和港澳台游客的数量比a城市多70余万人。
(4)分别说明两城市辖区内,享誉中外的旅游资源主要属于什么类型? (4分) (5)说明b城市旅游资源突出的特性和价值。(6分) 36.(26分)
(1)长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渭河:地势西高东低。
(2)流速降低; 加快泥沙淤积(水位升高、河流水面变宽)。
(3)a城市:地表起伏较大,土地利用难度大; 临近的河流水量大,水源充足。 b城市:地形平坦开阔,空间拓展余地较大; 临近的河流水量有限,水源不足。 (4)a城市享誉中外的旅游资源主要为自然景观; b城市旅游资源主要为人文景观。
(5)b城市:很多文化景观是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非凡性更加突出; 旅游资源丰富, 多样性突出; b城市:历史文化价值更高。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