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2):20-22 Inner Mongolia A 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中国绒山羊育种研究进展 白俊艳 , 贾小平 , 李金泉。, 道尔吉。 (1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南洛阳471003;2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北京100094; 3.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 摘要:文章从绒山羊的品种资源、遗传参数估计、育种的现状、分子水平研究以及毛被生长规律等方面进行 了综述,并对绒山羊的育种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绒山羊;育种;品种资源;遗传参数 中图分类号:¥8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907(2006)02—0020-03 山羊以其多样化的产品供给人们多方面的 需要,山羊绒是绒山羊的主要产品,由于它纤维 特细、颜色洁白、手感柔软、光泽明亮,其织品又 上看,长着毛茸茸的绒毛,粗硬的有髓毛都隐藏 在绒毛之中成为下层毛.只有分开绒毛才能见到 粗硬的有髓毛。绒比毛多,一般绒的含量约占毛 绒总量的60%以上。 2绒山羊的遗传参数估计 集薄、轻、暖、滑、舒适、优美、高雅于一体,因而被 誉为“纤维宝石”和“软黄金”而畅销全球.经久不 衰.这是任何纤维无法比拟的。山羊绒主要生产 山羊无论是常规的遗传育种工作,还是群体 遗传学、数量遗传学、生化遗传学乃至分子遗传 学等研究相对于猪、牛、禽等家畜家禽来讲均处 于落后状态,特别是山羊分子育种的研究差距更 于中国、蒙古、伊朗、阿富汗、前苏联等国家,其中 中国原绒的出口占国际山羊绒贸易的50%以上。 山羊绒的主要进口和加工国是英国、美国和日 本,其中英国加工量最大,在国际市场中占60% 的份额。 大。遗传参数对于实际育种工作的重要意义在 于,借助遗传参数从表型值来维持推断育种值, 定量化地做出育种决策。根据辽宁绒山羊育种课 题组资料,辽宁绒山羊的抓绒量、净绒率、绒细 1绒山羊品种资源 长期以来绒山羊在培育和发展过程中,不断 适应各个不同地区的自然、气候及饲料条件,已 经按照人们的不同需要定向培育而形成了近40 个绒山羊品种。这些品种分布在世界20多个国 家和地区,其中亚洲占80%以上,山羊绒的产量 度、绒伸直长度、绒层高度、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 0,357、0.685、0.421、0.263、0.312、0.571。王峰用相 关和回归方法研究内蒙古白绒山羊抓绒量、体 重、绒厚、毛长、绒细度和绒伸直长度的遗传力估 计值分别是:0.26—0.45、0.16—0-36、0.33—0.56、 0.23—0.32、0.14、0.24。而Restall and Pattie等 和质量也以中亚地区为最高和最好。许多国家 通过选种选配、杂交改良、定向培育以及进一步 的自群繁育等,创建了许多优秀的新绒山羊品 种。世界上的绒山羊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我国绒 山羊为主体的开司米型粗毛山羊.如辽宁绒山 羊、内蒙古绒山羊、蒙古绒山羊、印度绒山羊和 巴基斯坦绒山羊等均属于此类型山羊。其特点 是毛长绒短,外层毛被有较长的粗毛,被毛的底 1990年对澳大利亚绒山羊进行了遗传参数估 计,活重、剪毛量、产量、绒毛重、绒毛直径和绒毛 长度的遗传力分别是:0.285、0.294、0.9o1、0.6l1、 0.473、0.697。 3绒山羊育种状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很多国家开始 重视绒山羊育种工作。这个时期,先后对辽宁绒 层生长着较短的绒毛,它们相对于绒毛型山羊 抓绒量不是很高,而且有明显的季节性脱毛现 象。另一类是以俄罗斯产绒山羊为主体的绒毛 型山羊,如顿河山羊、粤伦堡绒山羊等均属于此 类型山羊。其特点是绒长毛短,冬春季节从外观 收稿日期:2006一O卜24 . 山羊、内蒙古绒山羊和其他品种的绒山羊进行了 本品种选育。根据育种标准,辽宁绒山羊建立了 以个体鉴定、生产性能测定资料为主,参考祖代 及后裔测定成绩,提高绒产量为中心的选配原 项目来源:河南科技大学人才科学研究基金项目(05—156)资助 作者简介:白俊艳(1975一),女,内蒙古赤峰人,副教授,博士,从事动物分子数量遗传与动物育种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期 白俊艳等:中国绒山羊育种研究进展 21 则,经过多年的本品种选育,辽宁绒山羊的数量 有了较大的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其生产性能指 要的优点是进行了非遗传因素的校正和充分利 用了亲属信息等,从而使误差方差达到最小.使 估计的准确性相对比较高。 4绒山羊的分子水平研究 标不仅居国内之首,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内蒙古白绒山羊通过选育形成了一个优良的种 群,其绒纤维细而柔软,具有强丝光,强力大,净 在形态遗传标记上.C.葛尔1987年研究表 明:山羊的角由两个等位基因控制,无角是由位 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P控制,有PP、Pp、pp 三种基因型,PP和Pp表现为无角,pp为有角,但 绒率高的特点。在进行本品种选育提高的同时. 各地也加强了杂交改良地方土种山羊的工作。 辽宁绒山羊杂交改良原有白山羊.经过不断的 引血、选育提高和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形成了具 PP和Pp表现的无角是可以区分的。在细胞遗传 有毛长、抓绒量高、适应性和抗病性强、遗传性 能稳定等特点的罕山白绒山羊。前苏联利用安 哥拉山羊杂交土种山羊.培育出抓绒量很高的 顿河山羊。 绒山羊的选种工作最初采用了选择指数法, 所谓选择指数法是指将各个性状的表型值分别 乘以各自的加权系数。再求和形成一个指数,根 据这个指数值的大小进行选择种畜的方法则成 为选择指数法。如澳大利亚育种者对母羊在控制 绒细度的前提下,偏重选择体重与绒长,对公羊 则偏重选择绒长与绒细度.使公母羊从较少的性 状上发挥各自的遗传潜力。Restall等采用:第一 阶段母羊的选择指数为I=体重x0.151+绒长× 0.003.公羊的选择指数为I=体重xO.101+绒长× 0.322.第一阶段选种后。将排序靠前25%的种公 羊用以下的选择指数进行第二阶段的选种:I=体 重xO.360+绒长xO.333+净绒量xO.145一细度× 9.450。选择指数方法虽简单易行,但也有其不足 之处.主要在于没有对环境因素或非遗传因素进 行有效的校正.从而使得选种不够准确.有时会 误选;另外,不能充分利用所有的亲属信息。 美国学者Charles R Henderson于1972年对 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BLUP)进行了系统的阐 述。但BLUP方法在绒山羊的育种值估计中应用 的却很晚.Restall and Pattle1990年曾用BLUP方 法对澳大利亚开司米山羊的公畜育种值进行估 计。在国内,高佃平应用动物模型BLUP方法对 内蒙古白绒山羊抓绒量和体重两个性状进行了 研究。有些绒山羊饲养场也陆续采用BLUP方法 以及相应的软件进行绒山羊的遗传评定。于向春 2oo1年进行了内蒙古白绒山羊育种信息管理系 统的应用研究。张文广提出的基于Intranet内蒙 古绒山羊BLUP育种系统设计方案.欲实现网络 传输遗传评估.实现信息共享等。BLUP方法最主 学标记上.安玉君和娜仁花1998年对二狼山、阿 尔巴斯、辽宁和大青山白绒山羊的染色体组型进 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内蒙古白绒山 羊,其染色体形态均为端着丝点,各染色体的相 对长度存在显著差异.具有多态性,为不同类型 绒山羊互相辨别提供了依据。赵胜军的研究表 明:内蒙古白绒山羊与辽宁绒山羊存在着较大的 遗传分化。在生化标记及多态性上Devesons1992 年利用9个血型系统对澳大利亚安哥拉山羊、奶 山羊、绒山羊、得克萨斯安哥拉山羊进行了检测, 分别计算了亲子排除概率为0.479,0.492,0.548 和0.572。在血液蛋白及其多态性上。主要是利用 蛋白质多态性确定等位基因在同一品种内不同 系统间的遗传差异,揭示遗传结构,系统发育分析 和分类等。刘小林研究表明:我国阿拉善绒山羊 品种特有的多态性是Cat位点。赵金艳1998年 利用RAPD—PCR等技术初步研究了内蒙古绒山 羊线粒体和核DNA的分子特性。其他用途的绒 山羊线粒体DNA限制性内切酶、血液蛋白质多 态性、IGF—I受体在绒山羊毛囊细胞的定位等研 究也有报道。 5绒山羊的毛被生长规律的研究 据国内、外大量资料报道.山羊绒生长周期 不同于绵羊毛.山羊绒生长是在每年夏至后当日 照由长变短时.绒毛开始生长.随日照长度递减 而山羊绒生长加快.最快生长期在9一l1月份:冬 至后.当日照由短变长.山羊绒生长变缓并逐渐 停止生长。达文政1991年等研究表明:辽宁绒山 羊、阿尔巴斯绒山羊、宁夏土种绒山羊的纤维开 始长出皮肤表面的时间依次为6月份、8月份和 9月份.前二者绒毛萌发的时间虽然相差60d左 右。但同样在9月份达到生长高峰,而后者生长 高峰在l0月份.以后三者的绒毛变化规律趋于 一致.到第二年2月份停止生长.这与李彦等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5年研究结果相一致。由此表明,一方面绒毛 生长受季节性变化影响,另一方面存在着品种遗 传差异,因而在选种中应重视绒毛纤维生长时间 长的个体和品种。 随着绒山羊毛被的周期性生长,其皮肤毛囊 活性也呈现出周期性的生长。Henderson1992年 等研究认为:毛囊活动从兴盛态到衰落态再到退 化态是一定向的过程。一年中光长变化最小的时 期(夏至和冬至)正是绒山羊毛囊活动状态发生 转化的时期。夏至前,毛囊处于休止期,夏至后, 毛囊逐渐进入活动期,相反,冬至时毛囊处于活 动期。冬至后逐渐进入过渡期和休止期。王丽等 1996年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皮肤毛囊生长发育规 律的研究表明:绒山羊毛囊活性的启动时间是不 同的,次级毛囊要比初级毛囊的活动时间早,其 活性达到最高峰的时间也比较早,但两者活性降 到最低的时间上没有多大的差别。 绒山羊绒毛生长的机理虽没有完全清楚,但 是对绒山羊绒毛的生长受季节、光周期、激素、营 养水平等影响的研究已有报道。遗传是对毛被生 长调控的最主要的因子。内分泌在其中起着重要 作用,环境和营养最终都要通过体内生理状况的 改变而起作用。一般认为只要使日粮的营养水平 稍高于维持需要,并使山羊体重略有增长,就能 保持良好的产绒性能了。绒山羊毛被的调控因子 主要有褪黑激素(Melatonin)、催乳素(Prolactin) 和胰岛素生长因子一I(IGF—I)。 6绒山羊育种展望 目前,许多地区的山羊饲养方式不仅粗放, 而且畜体不集中,即使是饲养量最大的中国,种 群的群体数量也不大。多数羊只分散饲养在各自 相对独立的牧户。由于畜群数量有限,从小群体 中选出各种性状均优的种畜是困难的。所以。在 某一品种相对集中的地区,要以较大规模的种畜 场为中心组成协作组长,从各自的群体中选出最 好的母羊。集中后组成核心群,实行统一的种畜 管理和评定,核心群繁育的最优秀的公羊,分配 到各协作组羊群,非核心群繁育的公羊不作种 用。这样也有利于建立各场间和场与各牧户小 群体间的遗传联系,有利于实施统一的BLUP育 种方案。 加强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研究,这是 下世纪绒山羊育种的希望,数量遗传学方法与 繁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在过去近50年的 育种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当今它又与 分子生物学及其他生物技术相结合,使动物分子 育种及胚胎工程育种成为可能。在绒山羊育种 中,实行MOET(Muhiple Ovulation Embryo Trans. fer1育种方案是可行的。目前,关于山羊鲜胚和冻 胚的移植技术比较成熟,通过进一步探索绒山羊 绒毛生长遗传调控机理的研究,在动物基因组研 究计划逐渐取得新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绒山 羊主要生产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和QTL图谱分 析,并借鉴其他家畜特别是反刍家畜的研究成 果,创造条件实现对绒山羊的QTL标记辅助选 择,这将会对推动绒山羊育种工作产生重大的影 响。 参考文献: 【1】王若军.世界各地的绒山羊及其生产性能[J].国外畜 牧学,1990,(3):1-5. 【2】张培业.世界绒山羊业的生产和研究现状[J].内蒙古 畜牧科学,1994,15(1):20—24. 【3】贾志海.中国绒山羊育种现状及展望[J].中国畜牧杂 志,1999,35(5):55—56. 【4】郭维春,译.澳大利亚绒山羊研究概述[J].辽宁畜牧 兽医,1996,(5):29—34. 【5】 张文广.基于Intranet内蒙古绒山羊BLUP育种系统 [J].计算机与农业,2000,(3):10—13. 【6】安玉君,等.内蒙古不同类型白绒山羊染色体组型的 分析研究[J].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98,19(3): 12-16. 【7】Devesons,et a1.Caprine-2 The CGHUKI G system[J]. Pineal Res,1992,13(1):6-12. 【8】刘小林,等.阿拉善白绒山羊血液蛋白位点及外貌表 型的检测[J].西北农业学报,1998,7(2):20—24. 【9】达文政.山羊绒生长时期的测定[J].中国养羊,1991, (2):44-46. 【l0】李 彦,等.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被毛生长规律的研究 [J].草与畜杂志,1994,(1):l6一l7. 【1 1】Henderson M,et a1.Seasonal variation in the mitotic acti.vity of secondary fibre follicles in adu1t cashmere goats[J].Small Ruminant Research,1992,(6):329- 345. 【l2】王丽,等.内蒙古白绒山羊皮肤毛囊生长发育规律 的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1996,27(6):524—530. 【l3】 贾志海,等.山羊绒生长机理研究进展[J].草食家 畜,1996,(1):2-5. (责任编辑侯旭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