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困生转化案例
【篇一:数学学困生转化案例】
数学学困生转化案例篇1: 刘峰:男,(1)班学生 。平常爱违反纪律,喜欢搞恶作剧,犯小错误,自控能力差,上课时总是管不住自己,坐姿不正。我发现他在学习上存在 等、靠、要 的坏毛病,等老师来教,靠别的同学来帮忙。甚至动歪,课间跟几个成绩好的同学勾肩搭背,搞关系。所以上课一拿到题目,不是想着我要快点想、快点做,而是磨磨蹭蹭的拖延时间,一到下课铃声响,连忙用眼睛看着别的同学,示意别人:快来教我。数学作业马马虎虎,潦潦草草,作业速度较慢,总是拖拖拉拉,经常不完成。
基于分析,我觉得如果通过什么事能唤起他的自信,把这种自信转化为强大的内驱力,并以此为起点,不断积累自信,挖掘潜在的非智力因素,如、意志等,同时,父母也能重新认识他,寄希望于他。那么他就有可能渐渐脱离学习困境,在学习上会有所进步的,因为他毕竟是智力正常的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公平地对待班中的每一位孩子,对孩子不忽视、不歧视、不疏远,关心他的学习、生活,经常性地与他沟通交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公平、公正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树立自信心。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放大镜去捕捉孩子的优点,用所小镜去看待孩子的缺点。努力架起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用一点点的爱、一滴滴的情,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作为教师应该做到。
刚开始,该生还是不听讲,上课仍自己玩自己的,作业能动笔但相当潦。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上课有时能集中注意力了,作业认真多了,基本能按时完成,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
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
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 亲其师而信其道 。给学困生多一些爱,让爱的阳光温暖他们,让爱的雨露滋润他们,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数学学困生转化案例篇2: 我班学生王正浩同学在低年级时,数学常考二三十分,严重影响班级及格率。因此,我在综合评估之后将王正浩列为数学学困生转化名单之中,经过这一学期的转化工作,他的数学成绩已经由之前的二三十分,提高到现在趋于及格,之间虽有反复,但总体来看,还是有所提高,重要的是该同学在方面,学习习惯上的变化是难能可贵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该同学的数学成绩完全有希望达到班级平均水平,甚至更高。
开始的时候,将该同学列为转化名单也是心存顾虑的,作为一名刚工作三年的新教师,在教学以及转困生所拥有的经验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在经过对该同学的观察与和与老教师交流之后,认为该同学在数学方面还是有潜力的,因为他在其他科方面的成绩还是不错的,所以将他列为转化对象。对教师来说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
对于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朝一日的事,要长抓不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找到教好学生的方法,学困生的形成都是有其原因的,对于他们,教师要用一句话、一个暗示,给他们关爱和信任,启发他们智慧的潜能,激发他们求知的热忱,让他们充满激情地学习,满怀信心地面对生活,尽可能早的将学习成绩赶上来。
数学学困生转化案例篇3: 小w同学是从别的学校转来的,由于两个地方教育水平的差异,他的成绩一直跟不上班级的同学,尤其在数学方面,一些基础的知识、基本的方法都没有掌握,数学的更差了。
作为他的数学老师,刚接手他的时候,他的数学成绩只有十几分。可以说,当时小w已经无法跟上正常课堂数学学习,面对这样的情况,是对这样的学生放弃,还是带着他一块 走 ,放弃他,影响到他的以后的学业,不放弃他,面对他这样的数学基础,我该从哪里着手?开学没多久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件,让我感觉到我不能放弃他。
针对他的现状,我想,一味的批评、责骂肯定解决不了问题,虽然他的数学成绩很差,但看得出来
,学习的欲望没有缺失,而我当时所需要做的就是要点燃他的热情,唤起他的自信。
通过降低 学困生 学习数学的重心,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多扶一把,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当中的问题与障碍,及时的加以鼓励,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与热情。经过对小w同学的帮扶,他的数学成绩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学习的信心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一次考试中,他的数学成绩是98分。他笑了,我也感到很欣慰。
数学学困生转化案例篇4: 进入第一天课堂上的一个不经意的提问让她的面容深深印入我的脑海,她叫于鑫淼,胖墩墩的身材,闪烁不定的眼神,让我认定这个孩子成绩一定很差,果不其然我翻了她的入学成绩,数学37分,着实下了我一跳,我想这下可完了,数学基础如此之差,更不要说到了中考,我们班的平均分和及格率肯定要受她的影响.但我转念一想,孩子学习困难一定有一些原因,如果我找到症结所在,一定能帮她提高成绩,决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了她成绩落后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我制定了一系列的与对策。
经过一段时期的磨合,于鑫淼渐渐对数学有了兴趣,计算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72分,期末考试67分,本学期期中考试数学71分,计算题每次都是全对,我为她感到高兴,她自己更开心。渐渐于鑫淼脸上的笑容多了,人也开朗了,课间她总是要到我这
里报到一下,有时问题目,有时找我聊天 。每天她总是第一个来问回家作业是什么,她不再排斥学习数学,也从未抄过别人的作业,自信心在她心里慢慢滋长,虽然与别人没法比,但跟她自己比已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期间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过退缩,有过动摇,但我们彼此坚持着,鼓励着,虽然她的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我付出的精力似乎还是不成比例的。我想这可能是我的辅导,缺少理论的支撑和指导。因而缺少更有针对性的辅导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 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
如果给于鑫淼同学搜集一套专门供她阅读的书籍,让她经常阅读并思考,那么她对知识的感受性肯定会越来越敏锐,那老师的工作就事半功倍了。作为数学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会遇到很多的学困生,只要我们有爱,只要我们有恒心,一定会让这些孩子得到属于他自己的体验。
数学学困生转化案例篇5: 刘同学,女,7岁。成绩不错,进班时是班级第四名,学习比较刻苦,态度端正,每次作业都能认真完成,可就是考试成绩不理想,有时甚至不能及格。经常出现焦虑情绪,也不与同学交流,回到家里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愿和父母沟通。
我留意到该生的反常表现,从侧面向同学了解她的情况,并与家长取得联系。从了解到的情况得知,该生一年级成绩突出、表现好,深受老师的青睐和家长的表扬,进入二年级后虽然学习目标明确,但是经常出现上课 能听懂,做题有困难 的现象,不能很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形成强烈反差,心态失衡,因此难免烦躁不安。通过一段时间细心的观察,发现该生数学学习的综合性不强,不得当,学习效率不高。
为了纠正该生的这种现象,帮助该生尽快适应、重拾信心,我制定了一些方案。
通过一些具体的措施,该生逐渐适应了高中的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不断增强,自信心也逐渐恢复,人也变得开朗了,每次数学测验基本上都在95分以上,她很感谢老师并和老师成为了好朋友。
看过 数学学困生转化案例 的人还关注了:
【篇二:数学学困生转化案例】
班中孙小龙同学五年级时从贵州一村小学校转来,数学常考二三十分,严重影响班级及格率和平均分,很令我头疼。因此,除了再三向校领导汇报并建议:今后招转学生,希望一定要转成绩好的,至少是班级平均分的水平。因为我们学校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你转类似于孙小龙的学生来,不明摆着会影响班级平均分和及格率吗?一只烫手的山芋搁在手上,甩又甩不掉,怎么办?于是我想了一些办法去帮助他。
一、分析成绩落后的原因
1、低年级基础没打好。他低年级是在外地读的书。“不知怎么的,那边从来不练口算,没听他说起过要练口算什么的。”他到我们班上后,平时作业拖拖拉拉,并且连最基本的口算都经常逃避不肯练。“口算基础没有打好,阅读的习惯也没有养成,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
2、自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发现他在学习上存在“等、靠、要”的坏毛病,等老师来教,靠别的同学来帮忙。甚至动歪脑筋,课间跟几个成绩好的同学勾肩搭背,搞关系。所以上课一拿到题目,不是想着我要快点想、快点做,而是磨磨蹭蹭的拖延时间,一到下课铃声响,连忙用眼睛看着别的同学,示意别人:快来教我。
3、家庭缺少必要的辅导、教育
每天的课间或放学一有时间,我就请他到办公室来补作业,想尽各种办法:画线段图、利用学具等形象化手段帮助他理解题目意思,教给他解题方法。他当天是会了,可是过几天同样类型的题目给他做却又不会了。这说明他当时没有真正弄懂,或懂了以后回去没有消化,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效率太低了。我有些着急,于是请他妈妈到学校来,“我已经把这些题目给你儿子讲明白了,他现在也懂了,可是过几天不做的话,他又忘了,当然这也是正常的遗忘现象。现在请你协助:最好把他做错的题目抄下来,过几天再让他做一遍。”可他妈妈回答:“没时间。”
更让我啼笑皆非的是,上学期期末考试我与孙小龙同学一起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考到了58分,虽说还是没有及格,有些遗憾,但对他来说却是了不起的进步:从二三十分到五十八分啊!进步多大呀,快翻一番哪!可是他家人等他放假回到家,却把他臭骂了一顿,他爸甚至还动手打了他。多好的一个教育时机,白白地失去了,太可惜了。也怪我,没有事先跟他父母通一个气,等我手头的事情一忙完,电话打过去想在他父母面前夸他一番,为时已晚。我心理非常懊恼: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心想:今后必须考虑得更为周到,必须善于捕捉关键的教育时机,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措施与对策
1、加强心理沟通,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我利用课余时间找孙小龙同学谈心、交流,甚至还邀请他与我一起进行早锻炼。这样尽量使他与我产生一种亲近感,从而消除对数学的恐惧和排斥,渐渐地,他也比较愿意向我敞开心扉。数学学起来似乎也不那么令他感到头大了。
2、为他补上前面落下的功课。为他补课除了要补现在学的东西,还要结合他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以前他缺漏的东西,以使他的基础打得尽量坚实一些。
3、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我坚持对他以鼓励、表扬为主,以朋友的立场去引导他,增强他的学习自信心。
4、联系家长一起教育。吸取前面的教训,我与他家长联系,尽可能地说一些他的点滴进步。比如:小家伙实际挺聪明的,好好学肯定能学好;今天又比昨天有了一些进步;运动会上表现非常好,你生了一个非常棒的孩子等等。这样使家长对管好自己的孩子也有一定的信心,增强教育的合力作用。
三、效果
孙小龙对数学不是那么排斥,我请他到办公室来做题,他也基本能按时过来,脸上也浮现出一种“有所谓”的神情。从中能看出自信心在他心里慢慢滋长,只是很不稳定,随着一次次成绩的好坏而起伏着。
成绩在逐渐地上升,虽然有小幅度的反复。这次期中考试得到了62分,与别人没法比,但跟他自己比已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要知道这次考试可是历史上最难的一次啊,据说全镇不及格人数将近有一半。
四、反思
我觉得自己在辅导孙小龙的过程中,虽然使他的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我付出的精力似乎还是不成比例的。我想这可能是我的辅导,缺少理论的支撑和指导。因而缺少更有针对性的辅导方法。
因此,我趁寒假时间好好地拜读了一下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的有关理论,颇有感受。后来再反思自己以前的辅导确实非常不到位,事倍功半也就在所难免了。
1、以狭隘的观点来看待学习,看不到学生学习的全貌。
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七种智能:语文、数学、空间、音乐、运动等,每人在这七种智能的发展上不是平均的,而是有所侧重的。孙小龙是一个运动型智能占优势的学生,如果老师能利用他的这一特长来发展他的能力,并促使他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那要比单独地为他补单纯的课程效果要好得多。
2、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如果给孙小龙同学搜集一套专门供他阅读的书籍,让他经常阅读并思考,那么他对知识的感受性肯定会越来越敏锐,那老师的工作就事半功倍了。
3、为他编一本特殊的习题集,主要是收集一些由浅入深地数学题让他尝试着去做一做。我想效果肯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补课可以伦比的。
转化过程:
1、以“万以内的数的认识”为突破口,让其对数字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认识,能够明白个、十、百、千、万的位数和含义,并且有数的大小的概念。
2、复习万以内的数字的加减法运算,让其明白加法和减法是数目的增加和减少的过程运算。
3、讲解加减法应用题、综合分析题,借助教具,让其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加法和“拿来”“运来”等语句之间的关系,减法与“拿走”“运走”等语句的关系,明白应用题里数量的增加和减少与算式中“+”和“-”内在对应关系。
4、讲解乘法的初步认识,让其明白乘法是同加数加法的简便运算,明白个数和数目之间的关系。例如:3 5可以是3个5相加,也可以是5个3相加,意义有什么不同。
5、在实际场景中(超市购物)讲解乘法应用题,让其将个数与数目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有个形象的认识,例如:一个文具盒5元,买3个,一共花了多少钱?一个笔记本3元,买5个,一共花了多少钱?为什么总钱数是一样的,让她自己说出道理。
6、在理解最简单的乘法应用题后,试着讲解乘法和加法混合应用题,可以将超市购物场景延续。例如:5元一个的文具盒买了3个,在买一个3元钱的笔记本,一共要给营业员多少钱?如果学生可以很快反应过来,可以加问一句:如果给营业员20元,她要找给我们多少钱呢?让她自己在一系列的活动中积极思考。
7、当解决了她对乘法和加法的混淆问题后,就该给她讲解除法的初步认识了。这时一定要强调的是“平均分”这一概念,一旦理解了“平均分”这一概念,除法这个难题就等于解决了
一大半,当然,要让她自己对“平均分”有个形象的认识是有很多辅导技巧的。
8、理解了“平均分”这一概念后,除法应用题可以尝试让孩子讲给老师听,你会发现学生这个时候已经有了很清晰的份数和个数的概念,这个时候只要老师稍稍点拨一下除法和乘法的互为逆运算关系,孩子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也就不会和减法混淆了。
9、对于小学二年级升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解决了加减乘除的相互关系,在脑子里形成一个系统的关于加减乘除的知识网后,基本就解决了数学学习中的大部分疑难杂症,剩下的“单位,时间的认识”不用特意去教,让她自己观察,然后让她自己归纳总结,她以前总也记不住的东西就全记住了。
10、还有一点不能不说,就是几何小实践地教学,小学二年级已经开始认识角,三角形,四边形,正方体和长方体等最基本的几何知识了,在辅导时主要是让孩子观察,并没有涉及到公式、计算等,所以这方面的辅导就要让孩子自己动起来,自己找找身边的钝角、直角、锐角,自己总结它们之间的区别,还有角和三角形的区别、四边形和五边形的区别、正方形和长方形是不是四边形等等问题,都是老师引导,孩子自己完成。关系到立方体的展开图问题时,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拿剪子剪,拿胶水粘,让她自己观察,让她在脑子里形成一个简单的三维空间。
转化后状况:这个孩子在一期辅导结束的测试中分别获得了很好的成绩,应该算是从数学学困生完全的转化成了中等偏上的孩子,因为之前系统的辅导,三年级的课程对她来说也已经很简单了,接下来我将开始对她进行有步骤的思维训练,让她慢慢接触奥数题目,锻炼她的逻辑思维能力,希望她早日脱离辅导,能够成为一个可以自主学习的“优等生”。
另外,在辅导过程中一定要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角,亲近孩子,让她信赖你,鼓励孩子,让她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当孩子说错时,不需要马上纠正,还是要以鼓励和
肯定的态度引导她继续思考,直到她自己作出正确的答案,让她把自己的思路讲解给你听,如果讲解的非常清晰一定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如果讲解的模棱两可,那还需要老师继续引导孩子把正确的讲出来,一定是孩子自己讲出来,这样对孩子重拾学习的信心非常有帮助,然后让她自己去发现自己前面的错误,这样她会印象深刻,也会在这个过程中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这个过程比老师讲10遍,20遍都有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