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以节水增效为目标完善灌区续建配套与改造工作

来源:小奈知识网
区域治理环境治理与发展

以节水增效为目标完善灌区续建配套与改造工作

魏淑卿 周星宇

河南省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河南 开封 475002

摘要:传统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率较低,水资源浪费问题明显。在新的历史阶段和新的要求下,如何使灌区能够绿色、生态、高效为农业服务,实现节水增效目标,已成为检验政府资源配置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很多专家学者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传统型和节水型灌区对比,阐述了灌区节水增效行动的必要性;提出在续建配套及改造建设中实现节水增效的主要途径,希望对工程建设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节水增效;灌区续建配套灌区水利工程在保粮食、稳经济、促发展、惠民生中支撑作用极其重要,河南省作为粮食生产核心区,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省份,灌区对粮食生产实现专业高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统计,目前河南省内灌区粮食产量是非灌区粮食产量的1.56倍,灌区年均粮食总产量超过320亿斤,以占有耕地18%的灌溉面积生产占全省30%的粮食,为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以节水增效为目标对传统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作,对节约资源、促进灌区粮食产量稳步增加有着重要意义。

一、传统型和节水型灌区特点

1 传统型灌区特点

现阶段我国很多灌区属于传统型灌区。在传统型灌区内,一般都是以粮食产量为唯一目的,极少考虑灌区对周围环境以及周边生物的影响。再加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恶劣的气候以及农药化肥等影响,灌区内土地生物多样性大大降低,生态环境越来越差。传统灌溉一般采取大水漫灌形式,水资源浪费严重。在目前水量总体控制、资源有限、工农业用水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灌区可持续发展进程,以节水增效为目标对传统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已经成为紧迫任务。

2 节水增效型灌区特点

经过节水增效改造后的灌区既能满足高产能的根本目的,又能实现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作为灌区的主要功能,在粮食作物生长重要阶段灌区工程能够及时发挥抗旱应急功能,满足粮食作物生长需求,达到增产增收目的。相比于传统灌区,新型灌区还有改善土壤条件、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作用,在灌溉农田的同时还

52 ·

可以调节农田土地养分含量,防止水土流失。除此之外,新型灌区还具有节能、节肥、调节改善周围环境和气候等优点,极大地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二、以节水增效为目标,完善灌区续建配套与改造工作的途径

1 推进灌区功能与景观的融合新型灌区相比于传统灌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结合景观水利、艺术水利理念,将灌区内主要建筑物及渠系周围打造成环境优美的水系景观工程。河南赵口灌区在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时,逐段将总干及西干干渠进行全断面硬化,提高了过水能力及水速,减少输水损失,达到了节水效果。同时拓宽、平整、铺筑堤顶道路,在渠道两侧种植观赏与固沙功能兼具的草皮、紫槐等,将闸门上下游的护栏及栏柱打造成不同艺术造型,实现了主要建筑物水利功能与景观功能的完美契合,提升了水运行环境。

2 加强生态型渠道建设

传统灌区水利设施大都采取砌筑形式,在这种情况下隔断了土地和微生物之间的联系,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提高。在新的设计理念下,渠道不仅是一个输水通道,更应该是一个绿色长廊。在以节水增效为目标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采用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来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比如使用类似于泥土的材料砌筑渠道,使渠道与外界环境相连,避免使生态环境被割裂[1]。

3 引进先进灌溉技术

在对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时要充分考虑先进灌溉技术的应用,配套建设和灌溉技术相符合的设备和渠道[2]

。加强实用农业节水、节肥、降耗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示范和推广,加强技术集成配套。建立节水激励机制和补偿机制,比如对购

买节水灌溉设备的农民,政府可以给予补贴、以优惠价供应或实行低息贷款等。要实现节水设施和主体工程“三同时”,推进节水增效型灌区建设。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开始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比如间歇性灌溉、农田机井通电灌溉、喷淋、滴灌等。通过间歇性湿润灌溉技术,能够显著减少灌溉用水量,同时农作物灌溉效果也没有受到影响。也可以采用多种技术配合灌溉,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灌溉效率。

4 完善农业水价机制,调节农业用水量目前很多地区农业灌溉用水定价偏低,有的甚至低于供水成本。因为灌溉的成本低,再加上农户对珍惜资源重视度不够,极易造成灌溉水资源浪费。目前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32,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0.7~0.8。在农业取水、输水、配水和田间灌溉全过程中,灌溉用水效率损失较大。农业灌溉节水增加1%,可使非农业用水量增加2%以上,农业灌溉节水潜力较大。[3]因此通过完善灌区供水工程设施、推广使用节水设备、采用经济手段合理确定水价等,都会对节水增效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总结

根据国家对资源管理愈加规范和严格的趋势,以节水增效为目标的新型灌区建设必将成为一个主流。通过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实施,逐步实现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引进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闸门遥测遥控,建立数据库实现管理资源共享,为实时调度、高效利用、制定科学用水规划提供依据,为实现节水灌溉夯实基础。相信日后的灌区建设会更加资源节约化、管理智能化、建设生态化。

参考文献:

[1]张秀凤.泽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效果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