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渊人文社会科学版冤
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Economics(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Vol.15No.3Mar.2018
试论姚鼐的诗歌理论体系朱曙辉渊宿州学院
摘
文学与传媒学院袁安徽宿州234000冤
要院作为桐城诗派的开山祖师袁姚鼐的诗歌理论是由创作主体论尧审美格调论尧文学形式论尧文学风格论尧学
习方法论尧创作过程论这六个层面所构成的一套相互勾连尧严谨细密的理论体系遥正是在姚鼐诗歌理论体系的指引下袁桐城诗派才得以日益繁盛袁成为清代中后期诗坛中最重要的地域诗歌流派之一遥
关键词院姚鼐曰桐城诗派曰诗歌理论
作为桐城派的一代宗师和集大成者袁姚鼐关于古文的理论表述和创作实践向来为研究者所重视遥然而姚鼐在诗歌领域中的理论建构与创作实践尚未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遥实际上桐城派中除了开山之祖方苞不为诗外袁其继任者刘大櫆已经是野文与诗并极其力冶[1]袁至于姚鼐更是野以诗法教人遥噎噎自是桐城学诗者袁一以姚氏为归遥冶[2]姚鼐之后袁桐城诗派日趋鼎盛袁乃至后人有野论诗转贵桐城派,比似文章孰重轻冶[3]之评遥作为桐城诗派的开派宗师袁姚鼐的诗歌理论正是桐城诗派的发展纲领袁在清诗发展史中影响深远遥今日学界在论述姚鼐诗论时往往将之与姚鼐古文理论掺杂在一起论述袁最终使得姚氏诗论显得笼统模糊袁面目不清遥详细揣摩姚鼐的论诗之语即可发现袁姚鼐的诗歌理论并非其古文理论的附庸袁而是由创作主体论尧审美格调论尧文学形式论尧文学风格论尧学习方法论尧创作过程论这六个层面所构成的一套相互勾连尧严谨细密的理论体系遥
一尧创作主体论要要要天与人一
与现代文论界偏重从文本考察的形式主义文论不同袁我国传统文论中向来将文学创作视为一种主体性写作行为袁崇尚从道德修养尧人格境界等方面加强写作主体的道德建构袁由此形成种种以注重写作主体人格修养尧才识性情为基点的文学理论遥如清代叶燮所称的野诗之基袁其人之胸襟是也冶[4]袁沈德潜在叶说诗晬语曳中阐发说院野有第一等襟抱袁第一等学识袁斯有第一等真诗遥冶[5]这些都是此类文学理论的典型表述遥姚鼐也极为重视创作主体在文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袁他认为野天下所谓文者袁皆人之言书之纸上者尔遥冶[6]野必由其人胸臆所蓄尧行履所至袁率然达之翰墨袁扬其精华袁不可伪饰袁故读其诗者如见其人遥冶[7]既然文学是创作主体野胸臆冶尧野行履冶的语言表现袁那么主体的人格修养自然是文学的先决因素遥这种文学理论在传统文论中渊源甚早袁韩愈当年即指出野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者皆宜遥冶渊叶答李翊书曳冤欧阳修也师承韩愈袁主张野道纯则充于中者实袁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遥冶渊叶答祖择之书曳冤姚鼐诗论亦与韩尧欧一脉相承遥他在给门生的信中谆谆告诫对方院野为学之要在于涵养而已浴声华荣利之事,曾不得以奸乎其中袁而宽以期乎岁月之久袁其必有异今而
达乎古也遥冶[8]认为野凡为经学者袁所贵此心闳通明彻袁不受障蔽遥冶[9]也即外在的学问是为了内在精神境界的提升袁也只有在这种闳通明彻的精神境界中袁才能写出好诗遥故此姚鼐强调院野古之善为诗者袁不自命为诗人者也遥其胸中所蓄袁高矣尧广矣尧远矣遥而偶发之于诗袁则诗于之为高广且远焉袁故曰善为诗也遥冶否则野志在于为诗人而已袁为之虽工袁其诗则卑且小矣遥冶[10]这种高尧广尧远的胸襟境界正是姚鼐对于创作主体的要求遥正是在这种主体性写作理论的指引下下袁姚鼐提出了其关于诗歌审美格调的论述要要要雅正说遥
二尧审美格调论要要要雅正说
文学既然是属于一种主体性创作行为袁那么作为主体性写作文本的诗歌也应显示出与其创作主体胸襟人格相应的审美格调遥创作主体这种闳通明彻尧高广远大的胸襟境界映射在诗歌作品中既是一种野雅正冶的格调遥故而姚鼐在叶五七言今体诗钞序曳中即明言其选诗标准既是野大体雅正冶袁目的也正是野存古人之正轨袁以正雅祛邪遥冶由此可见野雅正冶的审美格调正是姚鼐论诗的首要标准遥且姚鼐生活的时代主要是从乾隆中后期至嘉庆年间袁这其间正是袁枚野性灵说冶风靡一时的时段袁姚鼐主要的活动地区又在江南一带袁这里又恰好是野性灵派冶的大本营遥野性灵派冶诗歌固然以新颖灵巧见长袁但不免染上油滑俚俗之弊端袁所以姚鼐的野雅正说冶的提出不仅有个人的审美偏爱袁还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遥在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姚鼐的野雅正说冶中其实是包含两个要素院一个是雅袁一个是正遥具体指向有所不同袁不能混而论之遥
渊一冤雅
雅俗之辩在我国传统文论中源远流长袁而在姚鼐的诗论中野雅冶这个审美格调已经被提升到第一位的意义袁是衡量一切作品和创作的首要标准遥他认为野大抵作诗古文袁急须先辩雅俗袁俗气不除尽则无由入门袁况求绝妙之境乎遥冶[9]认为古往今来善诗者虽然野门径不同冶袁但野同者必归于雅正袁不著纤豪俗气遥冶[11]他抨击野近人不知诗有正体袁但读后人集袁体格卑卑袁务求新而入纤俗袁斯固可憎厌遥冶[11]将袁枚讥之为野诗家之恶派冶[12]袁这正是其在野雅冶的审美基调指导下对于不雅的审美风格的不满遥而在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袁在同一文中被姚鼐称
基金项目院2017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野耶皖南唐诗之路爷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对策研究冶渊AHSK
Q2017D84冤
作者简介院朱曙辉渊1983-冤袁男袁河南洛阳人袁文学博士袁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袁主要研究方向院中国古代文学遥
窑99窑
为野诗家之恶派冶的不仅是以袁枚为代表的野性灵派冶袁还包括以厉鹗为代表的野浙派冶遥要知道厉鹗的诗歌向来被评为野诗
品清高冶[13]如何也不应遥背如负仅野以恶普派通冶这的样雅的俗名之号辩遥来而评姚判鼐的之话所袁厉以鹗做诗如无此论批评袁其渊原因正是源于姚氏审美观的另一个正大之野二正冤基点要要要正遥
美冶正
在遥何姚以鼐如的此审呢美钥观在中表现为一前文我们已种经野论得述性了情姚之鼐正的主冶的清体性雄创野作理论袁他对创作主体的要求不仅是除襟胸境中界所遥蓄发之于高矣尧广文矣自尧然远也矣是冶袁野即一高广种且闳远通尽焉明彻俗气冶袁即一尧高袁而种广且清远还大的要求雄正胸大之美袁而偏离于此的无论是浅俗尧晦涩或者意境逼仄都不为姚鼐所认可遥这一点在姚氏所编选的叶五七言今体诗抄曳中对诗歌去取的选择上体现的尤为明显遥如在选择白居易的作品时袁姚鼐有意避开那些俚俗之作袁而选取叶钱塘湖春行曳之类清雅凝练之作遥选取黄庭坚叶落星寺曳诗时袁避开其比较晦涩的第一尧第二首袁尽管其中有颇负盛名的名句袁而选择清雄浑朴的第三首遥这种选择也正是基于其野得性情之正冶的美学观遥在姚鼐仅存的一首明确标题为论诗的诗歌中袁他写到院
薰莸非同根袁鹓鸱岂并处遥欲作古贤辞袁先弃凡俗语遥青岩万仞立袁丹凤千里翥遥宝气照山川袁芳华出雾雨遥快此大美聚袁亦使小拙妩[14]很明显袁这遥
里推崇的正是如同野万仞青岩冶尧野千里丹凤冶一般清雄正大之野大美冶遥以此审美观来衡量厉鹗诗歌时袁尽管厉鹗诗歌野诗品清高冶[13]个弊端袁即野气局本小冶袁[15]符亦被姚氏所抨击遥
袁野合无雄雅的浑标阔准大之袁但其局诗阵歌篇还幅有冶[16]另袁外故一而综合来看姚氏的文学格调论袁会发现他不仅要求在基本的审美格调上要符合雅的标准袁同时在情感意境上也要符合一种野得性情之正冶的清雄正大之美遥
三尧文学形式论要要要艺与道合
诗歌既然是一种主体性创作行为袁其内容乃至审美基调都源于主体的胸襟人格袁那么野文冶也即文学形式是否就无足轻重呢钥姚鼐作为一名文学家袁对这个问题他有自己的解释遥首先姚鼐认为文学形式首先是一种独立于内容之外的存在遥他认为野诗文皆技也冶[17]于其内容之外的形式规律袁承存认在诗遥文其作为一次袁他种又艺将术文门学类形有式独提升立至哲学本体论的高度袁宣扬野道与艺合冶袁姚鼐在叶答翁学士书曳云院野诗文皆技也袁技之精者必近道遥冶在叶敦拙堂诗集序曳中亦提出野夫文者袁艺也袁道与艺合袁天与人一袁则为文之至遥冶这里的野道冶或冶天野并非指的是后来在宋明理学中道德化的伦理秩序袁而是指的天地自然间最本原的规律遥众所周知袁中国文论史上影响深远的野文以载道冶或野文以明道冶理论中均将文学形式视之为野道冶的外在附庸袁而姚鼐在这里则有意将文学形式提野文到者本袁体天论地之精英的高度加遥以冶重视袁宣称野文章之原袁本乎天地遥冶[18][19]这无疑大大提升了文学形式的地位遥而且这种野文章之原袁本乎天地冶[18]的理论也成为其文学风格论的理论渊源遥
四尧文学风格论要要要阳刚阴柔说
姚氏既然将文章之原提升到天地之道的高度袁那么文章的表现形式必然与天地自然之道有相通之处遥正如姚鼐在叶敦拙堂诗集序曳中对文学的解释院野言而成节袁合乎天地自然之
窑100窑
节袁则言贵矣遥冶这既是姚氏的文学风格论要要要阳刚阴柔说的理论依据遥姚鼐将这种野天地自然之节冶总结为院野天地之道袁阴阳刚柔而已遥冶[18]那么既然野文章之原本乎天地冶袁那么行文之时自然要借鉴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袁即其所宣称的野文者袁天地之精英袁而阴阳刚柔之发也遥冶[19]以为文章之美遥冶[18]而文学风格之野苟变有幻得万乎端阴袁也阳正刚如柔天之精地间袁皆阴可阳二气之协调变化一般遥野且夫阴阳刚柔袁其本二端袁造物者糅而气有多寡进绌袁则品次亿万袁以至于不可穷袁万物生焉遥故曰一阴一阳之为道遥夫文之多变亦若是已遥冶[19]而这种阴阳变化的规律虽然野品次亿万袁以至于不可穷遥冶但其中也有学习的途径袁也即姚鼐所提出的学习方法论要要要摹仿悟入说遥
五尧学习方法论要要要摹仿悟入说
姚鼐很重视诗歌学习中摹仿的作用袁他认为野学诗文人之言也遥冶[11]袁也批正评是在野近人这每云种摹作仿诗悟不入可说摹的指拟袁导此之似下高而不袁姚实摹拟何由得入冶[11]鼐欺着手编选叶五七言今体诗钞曳袁野钞此为学者之正路耳袁使学者诵之袁纵不能尽上口袁然必能及其半乃可言学遥冶[9]换句话说袁就是提供摹仿悟入的最佳版本而已遥具体的方法就是野随其天资所近袁先取一家诗熟读精思袁必有所见袁然后又及一家袁知其所以异又知其所以同遥冶[11]成一体遥冶[11]正如他自身所野言如野是文数家之番之事后袁大袁自似能禅熔悟铸袁观古人人评袁自论圈点袁皆是借径袁一旦豁然有得袁呵佛骂祖袁无不可者遥冶[9]
六尧创作过程论要要要意与气相御而为辞
一切文学理论的最终指向都是实际的创作袁姚鼐也建构起自身的创作过程论要要要意与气相御而为辞袁这个论点集中体现在姚鼐在回复肌理派领袖翁方纲的书信中院
故诗文美者袁命意必善遥文字者袁犹人之言语也遥有气以充之袁则观其文也袁虽百世而后如立其人而与言于此遥无气则积字焉而已遥意与气相御而为辞袁然后有声音节奏高下抗坠之度尧反复进退之态尧采色之华袁故声色之美因乎意与气而时变者也袁是安得有定法哉!自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赵宋元明及今日袁能为诗者殆数千人袁而最工者数十人遥此数十人袁其体制固不同袁所同者袁意与气足主乎辞而已[17]由上文可知袁姚鼐的创作过程论包含遥
两个的层面院一是意气相御而为辞曰二是意气之美通过声色来体现遥这两个层面又是相互关联的袁即认识到看内容对形式的决定性作用袁同时又承认形式反作用于内容遥首先是野意与气相御而为辞冶袁这里的野意冶指的是所要描写的客体袁野气冶是作者的情感尧才力在作品中一以贯之的显现袁意与气合起来就是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遥这里的野意与气相御而为辞冶尧野声色之美因乎意与气而时变者冶都明确说明了内容对形式的决定性作用遥与此同时袁形式也反作用于内容袁野文章之精妙袁不出字句声色之间袁舍式遥
于文则志以晦遥冶此便无可窥寻矣遥冶[11]野达其辞则道以明袁昧[20]即内容的表达还需借助形桐城派自开派之初就非常注重理论的建设遥方苞主野义法野冶袁偏重于客观的法袁强调词句尧认神识理到冶袁了偏主重观于主情感观尧内的容才和遥形姚式鼐之后结间出构的袁等兼形辩采式证二者因素关系之长遥刘袁建构而用大櫆起自身之主袁的一套理论袁桐城诗论至此方成一套严密的体系遥也正是在姚鼐这一诗论体系的指引下袁桐城诗派有法可依袁学者日盛遥正如桐城后进吴汝纶所言院野方侍郎顾不为诗袁至姚郎中乃以诗法教人遥其徒方植之东树益推演姚氏绪论遥自是桐城学诗
者袁一以姚氏为归袁视世所称诗家若断潢野潦不足当正流也遥冶[2]
桐城诗派能成为清代中后期诗歌版图中的重要一极袁姚鼐这一套结构谨严的诗歌理论体系功不可没遥
参考文献院
[2]吴汝纶.吴汝纶全集渊一冤[M].合肥院黄山书社袁2002院213.[3]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院中华书局袁1984院146.
[1]姚鼐.刘海峰先生传[C].姚鼐.惜抱轩文后集[M].续修四库全书
渊1453册冤[Z].上海院上海古籍出版社袁2002院157.
[12]姚鼐.与鲍双五[C].姚鼐.惜抱先生尺牍[M].海源阁丛书[Z].扬州院
扬州古籍书店袁1980院卷4.
[11]姚鼐.与伯昂侄孙[C].姚鼐.惜抱先生尺牍[M].海源阁丛书[Z].扬
州院扬州古籍书店袁1980院卷8.
[10]姚鼐.荷塘诗集序[C].姚鼐.惜抱轩文集[M].续修四库全书渊1453
册冤[Z].上海院上海古籍出版社袁2002院26.
[13]沈德潜.清诗别裁集[M].石家庄院河北人民出版社袁1997院466.
[14]姚鼐.惜抱轩诗集[M].续修四库全书渊1453册冤[Z].上海院上海古籍[15]洪亮吉.北江诗话[M].续修四库全书渊1705册冤[Z].上海院上海古籍[16]朱庭珍.筱园诗话[C].郭绍虞.清诗话续编[M].上海院上海古籍出版[17]姚鼐.答翁学士书[C].姚鼐.惜抱轩文集[M].续修四库全书渊1453[18]姚鼐.海愚诗钞序[C].姚鼐.惜抱轩文集[M].续修四库全书渊1453[19]姚鼐.复鲁絜非书[C].姚鼐.惜抱轩文集[M].续修四库全书渊1453
册冤[Z].上海院上海古籍出版社袁2002院47.
册冤[Z].上海院上海古籍出版社袁2002院24.册冤[Z].上海院上海古籍出版社袁2002院43.社袁1983院2367.出版社袁2002院9.出版社袁2002院246.
[9]姚鼐.与陈硕士[C].姚鼐.惜抱先生尺牍[M].海源阁丛书[Z].扬州院扬
州古籍书店袁1980院卷5.
[8]姚鼐.答鲁宾之书[C].姚鼐.惜抱轩文集[M].续修四库全书渊1453
册冤[Z].上海院上海古籍出版社袁2002院52.
[7]姚鼐.朱二亭诗集序[C].姚鼐.惜抱轩文后集[M].续修四库全书
渊1453册冤[Z].上海院上海古籍出版社袁2002院133.
[6]姚鼐.稼门集序[C].姚鼐.惜抱轩文后集[M].续修四库全书渊1453
册冤[Z].上海院上海古籍出版社袁2002院140.
1963院572.
[5]沈德潜.说诗晬语[C].王夫之等.清诗话渊下冤[M].上海院上海古籍出
版社袁1963院524.
[4]叶燮.原诗[C].王夫之等.清诗话渊下冤[M].上海院上海古籍出版社袁
[20]姚鼐.复汪进士辉祖书[C].姚鼐.惜抱轩文集[M].续修四库全书
渊1453册冤[Z].上海院上海古籍出版社袁2002院45.
渊上接第98页冤而失去进入仕途的机会遥科举考试给了这些门第不高的人一个尽可能的公平机会袁英雄不论出身袁只要参加科举袁就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遥野朝为田舍郎袁暮登天子堂遥冶而唐太宗也很得意这种方式袁认为野天下英雄袁尽入我彀中遥冶这种用人制度在当时带来了积极进取的时代之风袁因为命运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袁所以有才之人格外自信袁他们相信自己能有更好的未来遥初唐四杰尧野诗仙冶李白等人的诗歌中都弥漫着这种积极乐观自信向上的精神气质袁也是盛唐气象非常重要的特质之一遥
李商隐所在的晚唐袁政局混乱政治腐败袁文人的积极进取之心虽在袁单凭才干进取之路却已断绝遥加上卷入牛李党争之中袁李商隐的人生陷于种种不可自控遥他对盛唐的辉煌充满向往袁对当下充满失望袁而对未来则是一片迷茫袁他不甘于一生碌碌无为袁却又不知道出路在何处遥这种情绪必然反映在他的诗作中袁就是希望失望追寻落空怅惘凄迷不可言说等种种情感的纷乱遥野某一事物的表现性质遥并不是这件事物的视觉样式本身所固有的遥人们从中看到的东西遥仅仅起到了从他们的记忆仓库中换出知识和情感的导火线的作用遥这些知识和情感一经被换出来之后袁就立即被移入到了这件事物之中遥冶[8]外部世界事实上是人内部世界的解释和再现袁所以会很容易产生悲剧性异质同构的表现形式遥
李商隐的无题诗袁虽只有十八首袁却是李商隐诗歌中最有
特色的一部分袁在晚唐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遥李商隐的无题诗和叶蒹葭曳在艺术手法尧情感表达和诗歌意蕴上都有相似性袁这表现了在漫长的历史文化发展中袁人类文化尧生活和心灵表现的共同之处袁一定时期的政治尧经济尧文化等会形成特定的意识形态而对社会心理产生影响袁这种影响会反映在群体的审美中袁而群体审美对个体审美的渗透又最终会通过个体的审美趣味而表现出来遥野一些题材具有一个特殊形式或模式,这个形式或模式在一个时代又一个时代的变化中一直保存下来;并且这个形式或模式是被这个题材所感动的人的心灵中的那些感情倾向的某一模式或配搭呼应的曰我们可以断定诗歌中这样的一些题材的一致性遥冶[9]
参考文献院
[1][清]叶燮.原诗[M].人民文学出版社袁1979院30.[2]钱钟书.管锥篇[M].中华书局袁1986院124.
[3][明]谢榛.四溟诗话[M].人民文学出版社袁1961院3.
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M].上海人民出版社袁2005院[4][奥]西格蒙德窑
112.
阿恩海.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袁1998院[5][8][美]鲁道夫窑
631袁609.
[6][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商务印书馆袁1982院235.[7]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袁1983院23.
鲍特金.悲剧诗歌中的原型模式.神话要原型批评[M].陕西师范[9]M窑
大学出版社袁1987院121.
窑101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