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审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困境及其成因

来源:小奈知识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审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困境及其成因

作者:曹静

来源:《知识文库》2017年第24期

对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而言,其不仅已经发展壮大为一门显学,也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但是,如果我们从整个中国文学的环境看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就会发现其面临某种程度的困境。 这种困境首先表现为身份的双重。即一些女性作家在从事写作的过程中不仅要表现作为女性自身的思想与感情,还要注意满足读者对女性的猎奇心理。由于不断的深入消费主义浪潮及商品化思想,媚俗男权话语的现象逐渐的出现在“身体写作”中,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为卫慧、棉棉,她们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使大众对女性的猎奇心理得到满足,在其作品中,“女性身体”被强烈的、大量的突出,以求将公众目光快速的吸引过来,实现经济目的。恰是因此种现象的存在,使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深深的陷入困境中,导致话语主体中,女性再次变为“他者”,造成本应是“看者”,却变成“被看”。其次是对女性文学表现的的困境。不同的女性作家选择了不同的写作生存状态。有人选择了纯文学创作,忽视女性自身的性别,这样的作家有池莉等人为代表的; 有的人恰好与之相反,在作品中十分注意突出女性意识,代表人物是林白等;而有的作家则在其作品中刻意的表现青年的欲望,淡化了作品的严肃性,其代表人物是棉棉。 最后,在理论立场、价值判断上存在矛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人为了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生产了大量的媚俗作品,追求感官刺激,缺乏社会观照,反映了男权的话语中心。那么,何以会造成这种女性文学批评的困境呢? 一、女性文学批评的困境的成因 1、理论的多元与复杂

在西方最早产生了女性主义文学批判,后来其不断发展与扩散,逐渐的在我国生根、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翻译的原因、“需要适应水土”等原因,导致了这个理论的复杂。在国外,女性文学批评呈现阶段性与多元性的特点,其在理论上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纵向的历史过程,二是横向的理论过程。纵向的看,女性文学批评分为三个阶段: 即揭露在文学实践中存在的“厌女现象”的阶段、昭示女性作家价值的阶段、在承认女性作家作品的基础上思考文学本质的阶段。

从横向看,女性主义文学批判在存在很多派别的同时,又各具鲜明的特点,在国际上,主要有两大阵营,分别是英美阵营与与法国阵营,这两大阵营在女性主义旗帜上是相同的,但却有完全不同的具体做法。 2、理论本土化的不足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进入中国后,之所以会陷入困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进行本土化构建的过程中存在不足。我们都知道,在国外,女性文学批评理论并不是很顺利的发展,理论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难题不断的出现,可以说是困境重重,这也是其得以快速发展的一个动力,即这种理论一直在寻求破解中发展。而中国却并非如此,主要表现在理论追问很少。

如果说我国也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文章,那么,这些文章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对美国批评的回声,这就造成了我国本体构建的不足,这是我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的缺点。从一定程度上看,我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照搬的西方的理论,用国外的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理论上没有创造性的发展。

纵观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文章,大部分属于美国批评的回声,导致本体自我构建不足成为其发展历程中的致命缺点。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将西方的直接“拿来”,先行实践,忽略理论发展,未充足的开展本土化构建,导致批评言论多样性、甚至在混乱性问题的存在。 二、对策与建议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已经陷入了困境,这也是很多文学批评家比较焦虑的,很多人一直都在从国情出发摆脱困境做着不懈的努力。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1、挖掘文学特有内涵

不能过于依赖理论,要充分地挖掘我国文学特有的审美内涵,我国的批判家不能盲目的进行文学批评,而应该先全面了解国外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的发展历程,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研究我国的具体情况,这样才能走出符合我国及时的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女性主义文学批判,才能逐渐地走出依赖国外理论的困境。 2、强化对话性与兼容性

构建本土化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的过程中,一定要强化文学批判的对话性与兼容性,批评家们应该多多的深入社会,多与各阶层保持沟通、交流与对话,这样我们的理论才能在体现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的同时表达女性主义,而不是盲目地适应男权文化。 3、合理的对待批评

即便到了现代社会,仍有一些人受到封建思想意识的影响,质疑、批评女性,作为批评家对待批评应保持理智,合理的虚心接受,不断的扬长避短博,促进我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判不断完善。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传入中国后,在发展中陷入了困境,表现出一系列的困惑,使其深化发展受到直接的影响,批评家们应在充分分析困境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合理的对待男性主义与女性主义,实现二者之间的良好沟通、良性对话,促进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体系的形成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发展,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批评理论,保证理论与实践并行,使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健康、繁荣的发展。

(作者单位: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